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I)卷(模拟)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4706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山口先生特别喜欢穿西装、吃西餐,并且改变了自己的传统日本发型,这是由于明治政府实行了哪一政策A废藩置县B允许土地买卖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D文明开化2 . 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以下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蒸汽机车电脑汽车飞机ABCD3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丰富了美国老板奥尼尔的生活,当时他不能A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的经济数据B驾驶汽车欣赏伦敦的夜景C搭乘火车外出考察D使用手机谈生意4 . 19世纪中期,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所承担的共同的历史使命是( )A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B推翻各国的封建统治C建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D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5 . 一座大理石的林肯雕像放置在纪念馆正中央,他的手安放于椅子扶手两边,神情肃穆。雕像上方是一句题词“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林肯得到如此高的评价的原因是A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B他领导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C他废除黑奴制度,维护联邦统一D他制定宪法,建立联邦共和制6 . 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民众生活,以下各项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A小说大进军,关于南北战争杰出生动的历史小说B电影乱世佳人,描写南方女性斯嘉丽的人生境遇C论文美国南方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研究D战争期间政府留下的文书档案及私人信件7 . 明治维新是日本崛起的起点,在这次改革中,对日本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提倡“文明开化”,发展教育D实行征兵制8 . 下列革命和改革引起社会性质变化的是法国大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忽必烈改制日本明治维新ABCD9 . 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中国将在2015年贯通“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火车在其发明了190年之际中国迎来了快速的“高铁网络”时代。最早发明火车机车的是A史蒂芬孙B瓦特C福特D卡尔本茨10 .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明治维新D启蒙运动11 . 端岛是日本长崎附属的岛屿,岛屿外观形似战舰,因此还被称为军舰岛。1890年,三菱公司买下此岛,并在这里开发海底的煤炭资源以供工业之需。端岛的辉煌也就此拉开序幕。端岛的开发得益于当时的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甲午战争D经济危机12 . 年轻的女王为国捐躯了,但她的英名和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印度人民心中。就连她的敌人也对这位让他们闻风丧胆的年轻姑娘钦佩不已。英军统帅罗斯将军在回议录中说:“女王出众的美貌、智慧和顽强精神,使她成为所有叛军领袖中对我们最危险的人物。”这位女王是( )A圣马丁B伊丽莎白女王C章西女王D克伦威尔13 . 赫尔曼梅尔维尔有句名言说:“美国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着全世界各民族的血液!”对下表中160年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和奴役导致土著人口骤减B种植园经济发展和奴隶贸易的进行致使黑种人口剧增C欧洲移民源源而来导致白种人口激增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有利于人口增长14 . 林肯在总统竞选中主张解放黑奴,但1861年他却把宣布解放黑奴的一位将军撤职。1862年他又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的这种策略变化表明他在此期间的最高宗旨是A保护白人利益,坚持种族歧视B团结黑人奴隶,战胜南方叛军C拯救联邦政府,维护国家统一D放弃废奴主张,向奴隶主妥协15 . 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完全西方化的原因是A门户开放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对外侵略16 . 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同点是A推翻殖民统B维护国家统一C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D限制国王权利17 . 下列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说法正确的是改革后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改革都留下来旧制度的残余ABCD18 .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大力发展教育C解决农村土地问题D提倡文明开化19 . 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华盛顿和林肯对历史发展进程所起到的共同影响是A赢得了民族独立B维护了国家统一C推翻了封建帝制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0 . 小明在复习某重要知识时,写下了“面临民族危机”“19世纪60年代”“文明开化”等关键语句。由此可判断,小明的复习内容是A彼得一世改革B日本明治维新C俄国农奴制改革D美国南北战争21 . 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起义和拉美独立战争的共同点是都是民族解放战争都表现了反侵略的不屈不挠精神都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都因为经济发展受到殖民统治阻碍ABCD22 . 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涌现出一系列的英雄人物。160年前,一位杰出的民族影响为国家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被誉为“印度独立大厦的第一块基石”,活了不到30岁,但她的勇气和力量却永远留在印度人民心中。人们赞颂的英雄人物是A章西女王B玻利瓦尔C华盛顿D拿破仑23 . 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与扩大。与这一历史现象相关的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B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颁布C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D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美国内战24 . 章西女王、玻利瓦尔两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A使国家赢得了独立B领导的是资产阶级革命C领导了反殖民斗争D沉重打击了美洲殖民者25 . 伴随着青岛地铁2号线、3号线和11号线的通车,青岛人民的出行将变得更加便捷。19世纪末20世纪初,使人们的出行变得便捷的人物是史蒂芬孙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爱迪生ABCD二、综合题2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摘编自申报1894年7月9日材料二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会更亲近日本。如果日本有最终战胜的机会,西方都应该放弃干涉的动议,然而中国的最终战胜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而如果西方不立即阻止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日本战败后丧失独立,继而日本也会加入中国,充满忌恨地把西方的“洋鬼佬”赶出国门。如果出于猜忌,欧洲列强不愿出兵干预,美国应该挺身而出,虽然这与美国奉行的门罗主又相违背,但事态的特珠性应该让美国考虑暂时放弃原则。为了不对全球贸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冲突必须停止。摘编自英国每日新闻报1894年8月12日材料三纵观甲午战争,除却黄海上的硝烟,还有一场看不见的战争:舆论战。日本政府早在对朝鲜进行战略包围的时候,就已经将舆论宣传上升为国家战略,他们秘密聘请前纽约论坛报记者豪斯作为舆论战顾问,当纽约世界报记者克里曼揭露日本旅顺大屠杀事实后,日本政府勾结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纽约时报发表有利于日本的文章,从而质疑克里曼;清朝政府和媒体却在屠杀事件中集体保持沉默。伊藤博文说,利用媒体攻势取得国民舆论的支持,就等于拿下了战争一半的胜利。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点石斋画报刊载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石版画“牙山大胜”、“倭兵无状”、“海战捷音”、“形同海盗”完全是被清军慌报军情误导,颠倒了真相,国人还一时被虚假胜利蒙蔽,在国际上成为笑谈,造成急劣影响。摘编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对中日战争的形势做了怎样的预测?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和西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测?(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战败的原因。27 . 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深刻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材料一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1)材料中列宁评价的是哪一次改革?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材料二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这是一个推动国家变革,开启变法图强大业的总纲领。从此,日本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大国崛起百年维新(2)根据所学知识,答出明治维新的影响。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梁启超(3)揭开这场“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什么?为达到“人才之兴”、“学校之立”,清政府建立了一所新式学校,其名称是什么?材料四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部分地区调研时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4)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5)对外开放政策实行后,我国率先在广东的哪三个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综合题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