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练习)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4604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时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下图是1895年西方人讽刺中国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后果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 下图是绍兴秋瑾故居。秋瑾是为策应谁领导的安庆起义准备在浙江绍兴起义而被捕遇害的( )A黄兴B赵声C徐锡麟D刘道一3 . 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封建又反侵略,其根源在于A中国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C中国农民思想有了觉悟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4 . 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 )A湘军的进攻B天京的内乱C北伐的失利D外国的助剿5 . 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 )协定关税权设厂权公使驻京权领事裁判权ABCD6 . 小茗同学在整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知识点时,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下列属于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共同点的是( )A都发生在19世纪B孙中山是最主要领导人C都推翻了封建帝制D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7 . 1903年,北京某茶馆中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你认为四人中谁说的不符合史实( )A张三说他在日本人开的工厂中做工B李四说他曾在菜市口见到处决义和团C老赵说他现在住在北京东交民巷D孙某说他去山海关时见到许多外国兵8 .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清朝统治B发展资本主义C师夷长技以制夷D引进西方科技9 . 2011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10 . 在一篇题为中国简史的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11 . 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道:“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A1916年B1917年C1918年D1919年12 . 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作品是( )A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B陈独秀的敬告青年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鲁迅的狂人日记13 . 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4 .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5 .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A师夷长技、自强B民主、科学、新青年C民族、民权、民生D适者生存、变法图强16 . 新文化运动的两个主要阵地是( )(1)新青年(2)北京大学(3)每周评论(4)清华大学。A(1)(2)B(2)(3)C(3)(4)D(1)(3)17 . 武昌起义的一声炮响,标志着什么的全面爆发( )A辛亥革命B百日维新C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18 .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民主、科学 变法维新三民主义 自强求富ABCD19 . 袁世凯宣布“整饬纲纪”,恢复学校“祀孔”“读经”,颁布祭孔告令,声称“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因此,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由此引发的历史事件是A袁世凯独裁B北伐战争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20 . “历史上曾经有一刻,当英国和中国因两种花木罂粟和茶树兵戎相见时,世界版图以两株植物的名字重新划分”。材料中的“兵戎相见”指的是开始于1840年的(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二、综合题21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和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屈辱史)材料一 “八国联军侵清朝,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1)材料一中“北京两次被占领”指的是哪两次战争?(2)为什么说“辛丑年里泪盈盈”?(探索史)材料二李鸿章的历史,就是大清国四十年的历史。李氏一生,虽力所能及地推进改革,但终究不敢破格,周旋于列强之间,功不可没,最终却“国人皆欲杀”。读李鸿章,其实也是在读着清朝的衰落与悲凉的晚景。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3)李鸿章极力推进的“改革”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的口号是什么?(4)李鸿章周旋于列强之间,功不可没,最终却“国人皆欲杀”。请举一例说明“国人皆欲杀”的历史事件及影响。(抗争史)材料三众所周知,这片租借地是德国用武力夺取的,鉴于和会接受的民族自决与领土完整的原则,中国政府要求和会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租借地、铁路和其他一切权利归还中国!“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演讲(5)材料三中的“中国政府”指的是哪一政府?外交家顾维钧的合理要求被拒绝后,引发了中国哪一运动?这一运动对民族精神的升华有何影响?(6)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就是尊重历史,注重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才能更好地走未来的路,这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原因。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你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22 . (民族追梦之路)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无数的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碎梦)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追梦)材料二一组中国人的梦想A组:“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B组: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象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圆梦)材料三 “独立梦”萦绕着几代中国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新中国胜利,为圆“社会主义制度梦”实行了三大改造;为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梦进行了改革开放;现在,全国人民正朝着实现中国的腾飞梦前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深刻变化是什么? (2)材料二A组材料中“这场战争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指什么?它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被这场运动所“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 (3)材料二B组材料体现了谁的思想?除民权主义外,三民主义还包含哪两方面内容? (4)据材料三,简要谈谈上述几个“梦”之间的联系。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综合题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