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44804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洛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千年帝都”之称。它直接见证了A商王朝的覆灭B刘邦称帝建汉C刘秀称帝复汉D南朝政权兴替2 . 一位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C他们都重用人才并改革内政D他们都导致王朝的火亡3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古风组诗中的诗句,它描绘的历史事件是A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B商王盘庚迁殷国家相对稳定C齐桓公以“尊王攘夷”名义征战,成就霸业D赢政灭东方六国,统一全国4 .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足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5 . 假如有一天山顶洞人遇到了北京人,他们可能会认为北京人A会做项链,懂得爱美B长相像猿,比较丑陋C会缝制衣服,比较文明D用人工取火,比较先进6 . 毛泽东在其诗词中提到“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诗词中提到的两个人物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哪一问题时的态度截然相反A儒家思想问题B外族入侵问题C中央集权问题D国家统一问题7 . 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有我国是当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国家ABCD8 . 我们从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得出的规律是A军队决定存亡B文化决定存亡C民心决定存亡D分封制决定存亡9 . 观察图,请判断和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A分封、桀B宗法、纣C禅让、启D推选、启10 . 西周有众多的诸侯,他们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奴隶制B选择制C分封制D封建制11 . 唐朝诗大曾诗云,七雄戈乱如联四海无人得坐家。”与诗人描述无关的成役是A牧野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12 . 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A庄子道家顺其自然,无为面治B墨子儒家“兼爱”、“非攻”C孟子儒家“仁政”治国D韩非法家以法治国,中央集权13 . 对比下图两幅历史地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是A思想大繁荣B生产大发展C战乱中孕育统一D井田制遭到破坏14 . 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小麦和玉米B水稻、小麦和粟C小麦、黍和粟D水稻、黍和粟15 . 从汉武帝之孙刘贺的墓中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竹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有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些出土文物表明( )A焚书坑儒余波未了B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C汉代儒学成为正统D八股取士在当时盛行16 . 某同学参加开心辞典时遇到这样一个题目:在百度里键入“公元前2070年”“禹”“王位世袭制”,点击搜索将会出现A夏朝B商朝C周朝D汉朝17 .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铁器牛耕普遍,竞相改革B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D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18 . 享受优质教育是所有读书人的普遍愿望。“太学”是中国某一朝代设立的最高学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政府创办传授学术的“太学”始创于( )A西周B秦朝C汉朝D南朝19 . 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诸侯赶至都城,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反映了西周的A礼乐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禅让制20 . 如图中的牛耕方式开始于A西周B春秋后期C战国时期D秦朝21 . 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选项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属于“描述”的选项找出来:A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产生B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C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的进程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2 . 西汉前期出现了一段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安定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这一时期在位的皇帝是A汉高祖和汉文帝B汉文帝和汉景帝C汉景帝和汉武帝D汉武帝和汉宣帝23 . “君子和而不同”是孔子“仁”的思想具体体现之一。下列哪些史实是对这种思想的实践隆会议 中美关系正常化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美苏冷战格局形成ABCD24 . 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可见该同学认为黄巾起义的主要原因( )A政治黑暗B经济萧条C皇帝幼弱D文化专制25 . 左传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材料反映了A大禹治水B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C大禹建立夏朝D夏朝为了镇压奴隶反抗,而制定了刑法二、填空题26 . 商亡周兴的关键战役是_;_(战役)后,匈奴再也无力对抗西汉。三、判断题27 . 周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1)为了加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王族、功臣、旧贵族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改正:(2)东周后期,政局混乱,统治者周厉王暴虐无道,最终引发了平民暴动。( )改正:(3)公元前770年,周文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进入大动荡、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 )改正:(4)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世袭制。( )改正:四、列举题28 . 根据给出的信息,写出相应的内容。(1)“人文初祖”指的是:(2)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是:(5)被称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的是:(6)秦朝时,大力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的大将是:(7)秦汉之际统一蒙古草原的首领是:(8)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五、综合题29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图一图二材料四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请回答(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曾经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材料三中图一为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图二为统一文字图,把作为规范文字。长城作为秦朝重要的军事工事,它的起止点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3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材料二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在经济上,围绕土地和部民实行了全方位改革。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怎样的改革?这次改革后逐渐形成怎样的政治制度?(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一改革?这次改革对日本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记载了哪国的哪一改革?概括材料三的改革举措。(4)上述三国改革在影响上有何共同之处?31 . 读材料回答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家思想;同时他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相同吗?各自对待儒家持怎样态度?怎样去做的? (3)根据材料四,请问现代社会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填空题1、三、判断题1、四、列举题1、五、综合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