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一)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4366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一)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成就被誉为是黄帝发明的是 ( )A发明陶器B发明医药C发明车船D开辟集市2 .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火在古代有什么功能( )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驱寒ABCD3 . 某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A云南元谋B浙江河姆渡C北京周口店D湖南道县4 . 下列制度不属于西周的是(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奴隶制5 .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人文始祖”是A舜B禹C黄帝和炎帝D尧6 . 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了船形彩陶壶。下列表述中与此无关的是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B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C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D当时已出现了文字萌芽7 . 后人给予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不同的称号。下列人物与其称号对应正确的是A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B张陵“太上老君”C华佗“医圣”D顾恺之“书圣”8 .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农耕文化的特点有( )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普遍使用打制石器ABCD9 . 研究历史第一手史料是最可信的,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原始居民都是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史料,应该是A神话传说B历史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10 . 某班进行一次“远古人类”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已知的“化石”、“遗物”研究远古人类的生产活动,下列探究流程图有一处错误,其错误的环节出现在AABBCCDD11 . 王安是位农学家,如果他要考察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相关信息,可以到(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12 .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会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家畜饲养ABCD二、判断题13 . 原始农具的发展是从磨制石器到打制石器。( )14 .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1)远古传说带有神秘的色彩,但也透露了关于真实历史的很多信息。(2)甲骨文使用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3)晋文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4)都江堰是秦朝时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15 . 老师要求同学们设计有关河姆渡人生活的场景。小玲设计了河姆渡人建造房屋、种植粟、使用骨耜、饲养家畜等场景。他的设计中哪一项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三、综合题1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德之人,讲信修睦,传位依次,此禅让也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材料三大禹陵请回答:(1)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物是谁?(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3)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天下为家”局面出现的标志是什么?(4)材料三纪念的是谁?他的什么精神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17 .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图一是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这种简单的生产工具,再加上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当时的原始人类,必须过怎样的生活才能生存下去?(2)图二所示“钻孔石斧”主要反映了我国半坡居民的生产工具他们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3)图三是“铁制农具”。那么铁制工具何时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有什么重要影响?(4)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再到铁制工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1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材料二材料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远古居民居住在什么地方?请你想一想,除此以外,他们还会住在什么地方?(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居民的房屋样式?请你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一下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好处?(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居民的房屋样式?(4)联系所学,说一说居住条件的变化对人类发展进程有什么重大意义?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二、判断题1、2、3、三、综合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