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仲裁员的法律责任制度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441392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仲裁员的法律责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仲裁员的法律责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仲裁员的法律责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资料论仲裁员的法律责任制度摘要: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许多法律法规需要修改完善,仲裁法及其仲裁制度也不例外,在全球华的背景下也要与WTO规则接轨,我国仲裁法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尤其对作为裁判者的仲裁员的责任规定过于简单。本文评析了关于仲裁员的责任的三种理论,指出仲裁员承担有限责任的观点是符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的,主张仲裁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享受仲裁责任豁免。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仲裁员对其不当仲裁行为应承担有限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而不应该承担行政责任。最后评析了我国现行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并对仲裁立法提出了一点建议。关键词: 仲裁;仲裁员;法律责任;仲裁法 目 录前言(3)1仲裁员行为及其法律责任(3)2关于仲裁员法律责任的学说与立法例(4)2.1仲裁员应当承担责任论(4)2.2仲裁员不应承担在责任论(5)2.3仲裁员承担有限责任论(6)2.4笔者的看法(7)3仲裁员法律责任之界定(7)3.1行政法律责任(8)3.2民事法律责任(8)3.3刑事法律责任(9)4我国现行仲裁员法律责任制度及其完善(10)41我国现行仲裁员责任制度(10)42立法建议(12)结语(14)前言“仲裁就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第三者就纠纷评判是非,并做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方法或方式。”1在仲裁中,仲裁员执掌解决二者分歧,分配双方利益的生杀大权,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当然,当事人选择仲裁员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通常是基于对仲裁员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的信赖,但如果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不正当行为和过失,必然会影响到裁决的公正性,使当事人遭受不必要的损失,由此产生的责任,仲裁员是否要承担?应该怎样承担?各国在仲裁立法和司法实践、仲裁实务和仲裁法学理论上至今仍无定论,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和差异。下面本文将试图对此问题进行一定探讨。 1.仲裁员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仲裁员的行为,是指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名册中的人,被当事人指定为案件的仲裁庭成员以后,为解决纠纷而进行仲裁的职务行为。仲裁员的行为应该具有独立性、民间性和公正性。仲裁员的仲裁行为必须得到国家法律的许可,所作裁决才具有约束力和执行力,才能够彻底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仲裁的权利仲裁权与司法权有着不同的权利来源,仲裁权来源于当事人的意愿,只有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仲裁机构才有权受理案件。同样,仲裁员办理仲裁案件的权利也来源于当事人的选择和授予。因此,仲裁员不能滥用当事人授予的权力。仲裁员的行为应严格依照法律进行,否则其所做出的裁决将会被撤消,而且仲裁员还可能要就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仲裁员的法律责任就是指仲裁员是否对其在仲裁过程中实施的故意或过失行为而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仲裁员行为的性质决定着仲裁员的法律责任,而仲裁的性质又决定着仲裁员行为的性质,仲裁的性质是什么呢?实务界和学术界均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主张。由于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差异较大,实践情况各异以及存在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国内国外对仲裁法律性质的定位仍有较大争议。目前,大陆法系国家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仲裁是司法性质的,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一样具有法律强制力,因而仲裁制度是司法制度的一部分。第二种观点认为,仲裁是行政性质的,仲裁机构由行政部门筹建并接受其监督管理。第三种观点认为,仲裁是民间性质的。其理由是,一方面,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不是行使国家司法权,做出的裁决也不同于司法上的判决;另一方面,仲裁机构虽然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管理,但仲裁机构不是国家行政机关,也不具有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而是民间解决某些争议的专门组织。第四种观点认为,仲裁是准司法性质的。其理由是,“仲裁制度既有司法性质的某些特点,也有行政性质和民间性质的某些特点,是司法性质和行政性质、民间性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准司法性质,仲裁活动是一种准司法活动,仲裁程序是一种准司法程序,仲裁制度是一种准司法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学者倾向第四种观点,即仲裁是准司法性质。”22关于仲裁员法律责任的学说和立法例仲裁员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是否享有豁免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仲裁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各国对此的回答是不同的。英美法系规定仲裁员享有豁免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而大陆法系认为仲裁员要承担法律责任。我国仲裁法既规定仲裁员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又严格限定了承担责任的范围。21仲裁员应当承担责任论大陆法系国家的学者持有此观点,其理论基础是契约说,承担责任的形式是专业小心责任和公正行为责任。这种观点认为,当事人直接或间接地指定仲裁员,让仲裁员为解决其争议服务,同时为仲裁服务支付费用,实际上是一种默示的契约关系。仲裁员的仲裁行为是一种专业行为,同医生、建筑师的工作一样,在从事其专业时,要小心履行其职责;如果不小心给当事人造成损害,则要承担民事责任,这就是专业小心责任。仲裁员应该公正履行职责,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得接受贿赂,不得欺诈和滥用职权,否则可以撤销裁决或对裁决提出异议,并且可以要求仲裁员承担个人责任,这就是公正行为责任。契约说能够解释仲裁员要承担所谓专业小心责任,但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仲裁员要承担所谓公平责任。仲裁是一种专业行为,但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它是法律控制下的私人裁判行为,仲裁员一旦被选定后,就不能只为一方当事人服务,而必须依法进行。仲裁员应该公正行为,是法律的要求,而不仅仅是当事人与仲裁员的约定。“法律规定的无需约定”,仲裁员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其理论基础并不是契约。法官在审理过程中,有索贿受贿,枉法裁判的,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同样,仲裁员枉法裁判的,也要负法律责任。持此观点的国家主要有奥地利、澳大利亚、丹麦、南非、秘鲁和意大利等。在奥地利的仲裁立法中,其民事诉讼法第584条规定:如果仲裁员不及时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其在接受任命时所承担的职责,则要对由于他的错误拒绝或延误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同样,秘鲁的仲裁立法也是如此,其民事诉讼法第577条规定:仲裁员在接受任职后不在规定的期限内做出裁决的,应对当事人遭受的损失负责。此种责任甚至包括刑事责任。在大陆法系国家有代表性的法国,未明文规定仲裁员的责任,理论上普遍认为仲裁员并非法官,但由于法律没有为仲裁员提供责任豁免,所以仲裁员应对其行为承担全部责任。22 仲裁员不应承担责任论英美法系国家的学者大多持此观点,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仲裁豁免论。仲裁豁免论是由司法豁免论扩展到仲裁领域而形成的,司法豁免论的核心是法官有豁免权。为什么法官有豁免权,因为公共政策,就是希望法官在司法时没有后顾之忧,不必担心其中“利害”一方判他输后事后找麻烦等。另外是为了争议早日了结,不要永远纠缠下去。仲裁豁免论的主要内容是:仲裁员的仲裁行为豁免于民事责任,仲裁员对仲裁过程中因其过失或其他情况而导致的不公正裁决及给一方当事人带来的损失不承担任何个人责任。这种理论的依据是:(1)仲裁是替代法院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仲裁员履行的是一种准司法的职能,既然法官享有豁免权,那么,仲裁员也应有豁免权,否则,仲裁员责任太重,反而缩手缩脚,不能保证仲裁的独立性。(2)实行仲裁员责任豁免,可以保证仲裁程序的完整性。因为如果让仲裁员承担个人责任,败诉一方当事人可能会滥用申诉权随意指控仲裁员缺乏应有小心而对裁决提出异议,要求重新审理,仲裁作为一种省时省钱的解决争议的方式,必然因此而失去应有的价值。(3)如果仲裁员面临着承担责任的风险,可能会使一些有经验的出色的仲裁员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拒绝接受任命,从而引起仲裁质量的下降,使仲裁事业蒙受损失,这显然是不明智的。(4)国家政策鼓励仲裁,因为它作为解决争议的有效手段,能够减轻法院的负担。“英国1996年仲裁法和香港仲裁法(1996年12月18日通过)都明确赋予仲裁员豁免权,除非恶意或者不诚实。”3有趣的是,英美法系对仲裁员的资格没有严格限定,却又赋予仲裁员豁免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仲裁员的行为进行监管,就显得特别重要。英美法系规定,对仲裁员的“不良行为”,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仲裁权,或者请求法院撤销仲裁裁决。另外,还规定了其他的监管措施。所以,仲裁豁免不是绝对的,仲裁员的“恶意”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仲裁豁免论是从非常实用的角度考虑的,的确如果仲裁员承担的责任负荷太重,那么,仲裁的独立性就会受到破坏,仲裁的迅捷性也就成为了空话。持此种观点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新西兰、印度等,我国香港地区的仲裁立法中也有类似规定。其中美国是法律规定仲裁员完全免责最为典型的国家,在美国各州如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和佐治亚州的有关仲裁立法中也有关于仲裁员豁免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规定。2000年美国统一仲裁法第14条明文规定:仲裁员或仲裁机构在履行其职能时,如同本州法院法官行使其司法职能时一样享有相同的豁免,不负民事责任。在英国,情况于此相似。英国1996年仲裁法明文规定了仲裁员和仲裁机构应该免予承担仲裁责任。23仲裁员承担有限责任论基于仲裁的契约性和准司法属性,仲裁员承担有限的责任是较为符合仲裁性质的仲裁员责任的承担方式。仲裁员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享受豁免,但超出一定范围则不免除其责任。这些范围包括:仲裁员必须是真正的仲裁员,而不是一般的调解者;仲裁员的指定和仲裁协议必须有效。如果仲裁员用欺骗的方法发动仲裁程序,则他不能享受豁免,因为这样就违背了仲裁的自愿性,使当事人失去了寻求诉讼或其他方法解决争议的机会,而这种机会的失去可能已经使当事人遭受了损失。仲裁员应该回避而没有回避,则不能享受仲裁豁免,他必须对因此而产生的仲裁时间过长、花费过高或当事人的其他损失负民事责任。仲裁员应该完成仲裁任务,如果没有完成或者拒绝继续参加正在进行的仲裁程序,则对因此产生的损失不能享受豁免。仲裁员应该及时做出仲裁,如果仲裁员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仲裁,则不能对因此而产生的责任享受豁免。仲裁员应该公正裁决,如有严重过错,则要承担责任。这种观点越来越被广大学者和国家所接受,奉行此种观点的国家主要有:德国、挪威、瑞士和日本等。德国最高法院认为,仲裁员可以享受的合同责任豁免不应低于法官所应享受的侵权责任豁免。1998年生效的德国仲裁协会仲裁规则第44条规定,仲裁员有关决定法律事项的任何行为免责,只要此类行为不构成故意违反职责。“斯德尔摩商会仲裁院仲裁规则规定,就任何有关仲裁的作为或不作为,仲裁院不对当事人承担责任,除非此等作为或不作为是仲裁院的故意不作为或重大疏忽。仲裁员只对其故意不作为或重大疏忽引起的损害承担责任。”424笔者的看法在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依法仲裁,对仲裁员的任职资格有严格要求,我们考察仲裁员的法律责任问题时,必须注意到这个前提。就完全仲裁责任论来说,它能较好地服务于仲裁公正的目的,但在保护仲裁员独立性和仲裁裁决的效力上却令人怀疑。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当事人利用仲裁员的仲裁责任制度来干扰仲裁员履行职责的情况,但并不能因此而排除当事人滥用诉权的可能性。而且,一旦当事人因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而向仲裁员提起赔偿请求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司法介入。如果司法介入过多,对仲裁员的注意义务和其他方面的审判,可能会影响仲裁程序的正常进行,还可能导致仲裁裁决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致使案件不能真正完结,这与当事人选择仲裁作为纠纷解决方式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就仲裁员责任豁免论而言,虽然这一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仲裁员和仲裁的独立性,但在保证仲裁员的公正性方面就缺乏一些有力的措施。仲裁在很大程度上是契约性的,仲裁员有很大的权力,没有制约就会导致权力滥用,权力的滥用必然会侵害仲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立法上规定仲裁员对因其滥用权力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承担仲裁责任,可以有效的防止权力的滥用。有限仲裁责任论是合适的。仲裁作为解决民商事纠纷的一种重要制度和手段,它具有自愿、独立、快捷、保密、经济等优点。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仲裁的自身优势,使社会纠纷通过仲裁得到快捷、彻底地解决,在仲裁员承担仲裁责任与豁免责任之间必须求得一种适当的平衡,即一方面要给仲裁员施加一定的责任,使其不致有意或不加注意地滥用仲裁权,保障仲裁结果的公正,这在一裁终局的情况下尤为必要;另一方面又必须使仲裁员能够独立履行职责,不必担心受到不当的干扰和攻击,确保仲裁的有效进行。3仲裁员法律责任之界定仲裁员责任的性质目前学术界的分歧很大,是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抑或行政责任?抑或兼而有之?“如前所述,仲裁员所承担的契约责任只能是民事责任,更确切的说是违约责任,问题的症结点在于法律责任的定性。有些权威学者认为,理论上仲裁员的法律责任,既可能是民事责任,也可能是刑事责任。”5这在国外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中也可以看出,例如:在奥地利的仲裁立法中,其民事诉讼法第584条规定:“如果仲裁员不及时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其在接受任命时所承担的职责,则要对由于他的错误拒绝或延误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而这种赔偿损失的责任就是民事法律责任。同样,秘鲁的仲裁立法也是如此,同时还规定了仲裁员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法律责任。笔者试图对此作深层次的考察。法律责任是由法律规定,由一定国家机关依法追究,必要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责任下分四种: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违宪责任。我国宪法中尚未提及仲裁,故而仲裁员的责任无论如何不会是违宪责任。31行政法律责任仲裁员是否要承担行政责任?首先我们要分析何为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在进行行政活动中因违反法律规定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所依法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的主体一定是行政机关即国家机关,而仲裁委员会只是一个民间性的组织,仲裁机构是非盈利性的机构,而非国家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并且仲裁员具有非职业性的特点,仲裁员是以个人名义实施私人裁判的人,而非国家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亦非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一方当事人,其行为不是行政行为或国家裁判行为,不受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干涉。仲裁员与仲裁机构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故仲裁机构谈不上对其进行带有行政性的管理,这就决定了仲裁机构对其违法违纪行为的追究也只限于解聘和除名两种方式,这只是一种行业内部监督管理的责任,不像法院对法官可以有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所以,即使仲裁员在仲裁活动中有仲裁法第38条所列的行为,也不应承担行政责任。32民事法律责任仲裁员是否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仲裁员与仲裁当事人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即合同关系,仲裁员的仲裁权是仲裁当事人通过合同赋予的,其权利来源与仲裁当事人,其当然要对仲裁当事人负责。因而,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理应对当事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基于他们之间的契约关系,仲裁员对当事人承担的应是违约责任,因为当事人赋予仲裁员仲裁权时是要求仲裁员公正裁决,仲裁员受理案件,说明仲裁员接受其要求,既他们之间的合同关系成立。所以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给当事人造成损失,这就显然违背了他们之间的合同约定,仲裁员理所应当的要承担违约责任,也就是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由于我国奉行的是有限责任豁免,对仲裁员责任的追究是有限度的,对于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仲裁员需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而对于一般性的过失行为仲裁员应享有责任豁免。因而仲裁员承担的民事责任应为过错责任和重大过错责任。同时在仲裁员承担民事责任时的赔偿也应该是有限赔偿,而不应该是全面赔偿,其理由是:首先,我国是奉行有限责任豁免,其不仅仅是对于承担责任的性质,而且还包括承担责任的内容和范围。仲裁员的民事赔偿是有限度的,例如,返还仲裁费用、就当事人的损失进行部分赔偿,其不可能对当事人的全部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其次,在仲裁案件中标底额一般较大,尤其是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其标底大多都有成百上千万,如果让仲裁员对其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在实践中也是无法实行的。仲裁员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呢?仲裁员应严格按照当事人指定或选定的仲裁规则快速而公正地仲裁,如果仲裁员故意违反仲裁程序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要承担仲裁责任,但如果出于一般过失,则可享有豁免权。具体来讲,仲裁员应对以下几种不当行为承担仲裁责任:首先,程序上的范围,也称程序上的限制,即仲裁员就遵守的程序规则,如果违反就构成过错。程序上的范围包括:(1)仲裁有悖于仲裁程序开始的自愿性,仲裁过程的对抗性及仲裁裁决自动的司法复议权。(2)仲裁员在处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案件时没有按要求申请回避。(3)仲裁员未能及时裁决。(4)仲裁员提前退出仲裁。当事人选择仲裁就是为了获得仲裁比诉讼更为快速、及时的特点所带来的利益,如果仲裁员违反仲裁程序的这些限制,则必然导致当事人不能获得应有的收益,应对其过错行为承担责任。其次,契约上的范围,也称契约性限制。由于仲裁员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契约关系,作为契约一方当事人,仲裁员负有契约法上的诚实信用、实际履行等义务,一旦违反,也应对此承担责任,“这些责任包括:(1)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欺诈当事人,使当事人付出不必要的费用。(2)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没有尽到专业小心责任。(3)仲裁员违反保密义务。仲裁员由于过错没有履行其契约法上的责任,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633刑事法律责任仲裁员是否需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呢?仲裁员对仲裁案件的裁决就如同法官对诉讼案件的判决。仲裁员享有很大的权利,当然有权利就会有义务,仲裁员的义务就是要公正的对仲裁案件进行裁决,如若违反该义务,仲裁员理所应当要承受一定的责任。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责任承担方式,其对制约仲裁员的权利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仲裁员滥用权利枉法裁决。促使仲裁员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的做出裁决。同时也是给予刑事责任的严厉性,我们也应充分考虑到仲裁员的切身利益,对仲裁员予以充分的保护,因而仲裁员承担的刑事责任应当是有限的刑事责任。仲裁员应该只对在仲裁过程中故意违反事实和法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而且该故意行为情节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仲裁员才会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仲裁员承担的刑事责任是有限的刑事法律责任呢?一是如果对仲裁员承担刑事责任不加以限制,那可能会造成许多人由于对刑事责任的惧怕而放弃做仲裁员,或者在仲裁过程中过分小心翼翼,每一步都反复核对是否与事实和法律相符合。这样将对仲裁制度的发展极为不利甚至会使仲裁丧失其快捷的优良本性。二是我国奉行的是有限责任论,其本来就主张只对仲裁员的有限责任给予追究。仲裁员只可能对其故意或过失行为承担有限的责任。我国刑法正是给予这两方面的考虑,在刑法修正案中加入了相关规定,“罪行法定”作为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施加适当的刑事责任于仲裁员,以平衡其于法官之间的地位、权利与义务是可行的也是可取的。在国外立法中也有仲裁员承担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例如:日本最新修订的仲裁法第50条到第55条都是关于追究仲裁员刑事责任的规定,但仅限于追究仲裁员收受、索要或约定收受与职权相关的贿赂的犯罪行为。这与我国的相关规定是一致的。 74我国现行仲裁员法律责任制度与评析在我国,在仲裁法颁布实施前,有关仲裁的法律对仲裁员的法律责任问题未做明确规定。实践中也未出现仲裁员承担责任的案例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理论界对仲裁法律制度的研究开展得不够,对仲裁制度的许多基本问题都没有展开过深入的讨论。到目前为止,专门研究仲裁员责任问题的仅有少数几个人,成果不多,观点也不一致。他们的观点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承认仲裁员的民事责任是应予肯定的;二是认为就中国目前的现状而言,即使在将来制订有关仲裁员责任方面的法律时,也不宜改变现状而刻意要求仲裁员承担责任。41我国现行的仲裁员责任制度仲裁法第38条规定:“仲裁员有本法第34条第4项规定的情形,情节严重的,或者有本法第58条第6项规定的情形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其除名。”第34条第4项规定:“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第58条第6项规定:“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二十条规定:在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九十九条之一:“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仲裁员的责任采取的有限责任理论。仲裁员对严重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但我们看到,这种规定并不明确,尤其是仲裁法中对于“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中的法律责任,到底是刑事责任、行政责任,还是民事责任?由于这种规定的不明确,导致了在事实上仲裁员是免除责任的。因为,我国法院、仲裁庭在做出裁决时,是要有法有据的,而仲裁员在发生上面所述的情形时,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法院就无法做出具体裁决,导致实际结果就是仲裁员是没法律责任可以承担的。另外,仲裁委员会只是民间性的事业单位法人,而不是国家机关,仲裁员也只是以个人名义从事仲裁服务的普通人,其与仲裁委员会之间也并不存在行政管理关系,不是行政法律关系的相对人,因此,根据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对仲裁员除名的责任也并非是行政责任。那么以此推论,仲裁员如果要承担责任,那应该是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但无论如何,我认为仲裁法把仲裁员责任明确加以要求,是值得肯定的,“尽管这些规定比较粗疏,但对于我国仲裁业的发展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了。”8 对仲裁员的法律责任加以规定是非常有必要的:(1)使仲裁员对其过错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虽然会对仲裁员产生一定压力,但另一方面有助于促使仲裁员谨慎小心地履行其职责,从而仲裁质量得到提高。而且我们前面讨论过,仲裁在很大程度上是契约性的,仲裁员有很大的权力,没有制约就会导致权力滥用,权力的滥用必然会侵害仲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立法上规定仲裁员对因其滥用权力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承担仲裁责任,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的滥用。(2)仲裁员仲裁责任制度作为一种对仲裁当事人的救济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仲裁制度发展到今天,已经日趋完善,但如果要真正成为一种成熟的制度,就必须让其行为人承担责任。(3)仲裁员因其过错而承担个人责任,也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享有决断当事人利益的生杀大权,以及取得优厚报酬的权利,就必须谨慎小心,并及时履行其义务,如果违反了其义务,当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最后,从有利于仲裁制度的发展来看,“我国的仲裁立法也应当对此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以免仲裁员的法律责任处于不确定状态所造成的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的尴尬。” 942立法建议从上面我们看到,我国在仲裁法中明确规定,仲裁员由于其不适当的行为应当承担责任,是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但我们也同时看到,这一规定还存在很多不明确、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继续改进,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421细化对仲裁员责任的规定,符合透明度原则的要求我国仲裁法第38条对仲裁员只规定“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在仲裁员免责与承担责任之间求得一种适当的平衡,既保证仲裁员负责、公正地行使职责、减少滥用仲裁权;又保持了仲裁独立性,使其不受司法干扰。但仲裁法的规定未免过于笼统和简单,不利于在实践中实施。特别是入世后,在中国涉外纠纷可能增多的情势下,仲裁员究竟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果不加以明确规定,“足球黑哨”现象会不会在仲裁界上演不得而知,众所周知,因为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司法介入足球扫黑正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学术界对仲裁员承担责任多数观点倾向于有限的民事责任,而不是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即仲裁员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其在仲裁中的作为或不作为享有豁免权,但是对由于仲裁员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而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仲裁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笔者认为学者观点并不代表法律的具体规定,世贸组织对成员国法律有透明度要求,我国仲裁员责任制度在法律上应该增强其透明度,以便与世贸规则接轨。中国仲裁制度正在发展壮大,随之而来对仲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文章批评“仲裁员软刀子杀人”不是无的放矢,正是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仲裁公正性的怀疑。仲裁员是保证仲裁公正的核心,而公正不是良心、品德所能完成的,最主要还是法律机制的约束。同时,随着我国加人WTO,法律要遵循透明度要求,而我国这种模糊的规定将不能符合我国对加人WTO所做出的承诺。同时也不能满足我国发展仲裁的需要,因为对仲裁员责任规定的不明确,将有包庇仲裁员责任的嫌疑,使外国当事人不能充分相信我国仲裁的质量,这将必然阻碍我国仲裁走向世界。422重新修订仲裁法 扩大仲裁员承担责任的范围我国仲裁法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体制问题。仲裁本身私法性较浓,仲裁员较法官无权威性,在法律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好其私法性,使其成为争议当事人普遍选择的解决纠纷的方式之一,即可发挥仲裁的优势,又减轻了法院的负荷,尤其是涉及合同的经济纠纷,仲裁相对于诉讼更简便快捷。法官、检察官、律师都是有专门的法律约束,而仲裁员作为司法领域不可或缺的一员,却将仲裁员责任只规定到仲裁庭的组成中,其相关法律规定又很少,仲裁的权威性、公正性必然受到质疑。我认为中国应针对自己的国情将仲裁员及其责任单列出来并分别规定仲裁员违反其应尽的义务应承担那些责任,明确的规定会促使当事人将争议提交仲裁而非诉讼,这样更有利于仲裁的发展,充分发挥仲裁的效益性、公正性。因此建议专设仲裁员一章或一节,强化仲裁员的重要性。仲裁法第38条中规定的范围过于狭窄,仲裁员仅对两种情况承担法律责任:(1)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情节严重的;(2)在仲裁案件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这对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是不够的。建议根据仲裁员的责任再增加几项。一是仲裁员在处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案件时,没有按要求申请回避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仲裁员接案后没有及时裁决,无故提前退出仲裁的,应承担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的赔偿责任;三是仲裁员违反了保密义务,泄漏了在仲裁中获得的当事人商业秘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四是仲裁员没有尽到专业小心责任,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应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423建立对仲裁员的考核评估机制“我国的法官法、律师法对法官和律师的考核评估均有相关规定,而我国有关仲裁的法律法规对仲裁员的约束却很少,仲裁员作为法律服务人员的一种引入市场机制,改变这种现状,建立对仲裁员的考核评估机制无论是对仲裁员本身还是对仲裁事业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10仲裁员实行聘任制而非终身制,因此,对仲裁员在聘期间的考核就成为其是否能被续聘或解聘的基础。一般而言,各仲裁委员会都规定了仲裁员的行为规范,见于仲裁规则、办案细则以及仲裁员守则中,仲裁员行为规范是对仲裁员在具体行使仲裁权过程中行为的约束,具体规定了仲裁员在仲裁活动中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仲裁员行为规范的制定,能够有效的提升仲裁员的道德与职务行为素质,尽可能的保证仲裁程序和结果的公正,增进仲裁的公信力。而对仲裁员的考核标准就是根据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员的行为规范要求而来的。通过对仲裁员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仲裁员的仲裁活动,通过对现任仲裁员的考核制度,来监督仲裁员的仲裁活动,对在仲裁活动中表现不佳或违反仲裁员行为规范的仲裁员,可以予以续聘或者除名。仲裁委员会从仲裁员聘任、续聘方面严把质量关,能够有效的保证仲裁员的自身道德和专业素质,从而保证仲裁的质量。结语在当今的跨国经济活动中, 日益增多的国际商事争议涉及的利益也日趋多层次化,这就使作为争议解决方式的仲裁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适应世贸组织的要求和经济全球化,中国在仲裁制度的改革过程中,要多注意仲裁员的责任制度,对此问题应尽早在法律中做出具体规定,目的在于在保证仲裁员的独立性的前提下,使仲裁员提高义务意识,做到仲裁公正。参考文献:1黄进,宋连斌,徐前权.仲裁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6-10.2罗绪礼、戴峰.议国内仲裁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J.厦门仲裁通讯,2003,(03):3-8.3沈伟.仲裁员责任论J.仲裁与法律通讯,1996,(06):3-5.4韩健.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5-59.5徐前权.论仲裁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及其性质J.荆州师院学报,1996,(03):4-6.6杨良宜.国际商务仲裁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60-165.7徐前权.仲裁员的法律责任之讨论(上)J.仲裁研究,2006,(9):4-5.8何绍军.仲裁员的民事赔偿责任J.中国律师,2004,(06):7-9.9肖永平,胡永庆.加入WTO与我国仲裁制度改革J.中国法学,2001,(02):5-8.10阎铁毅,梁淑妍.关于仲裁员责任制度的思考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2,(01):5-7.On Arbitrators Legal Responsibility SystemThe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law Specialty law 0301402053 Zhai Fengbo Tutor Kuang LingyunAbstract: China has entered WTO and some laws including the Arbitration Law of the PRC need to be amended and improved. The liability of arbitration provided for by the arbitration Law of the PRC is very simple Analysis of three kinds of theory on liability of arbitrator. Analysis of some provisions of arbitration law. It maintains that the arbitrator could enjoy the liability immunity within the certain limits. Otherwise, he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arbitrate liability. On this base, the article also gives that arbitrator bears limited civil responsibility and legal responsibility rather than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 for his improper arbitration. In the end, the article also gives some valuations and legislation suggestions about the relative prescriptions in the law of Arbitration of our country.Key word: Arbitration ;Arbitrator ;Legal liability ;Arbitration act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修改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