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5806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勋(xn)挚痛(zh)秩序(ch)沥尽心血(l)B可汗(hn)默契(qi)污秽(hu)气冲斗牛(du)C镐头(go)谰语(ln)校对(jio)锲而不舍(qi)D澎湃(bi)嗥鸣 (ho)踱步(du)鲜为人知(xin)2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对犯错误的同学,我们应真诚地帮助他,不能讳疾忌医。B放暑假了,李明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海南三日游”活动,他那被晒黑的饱经风霜的脸,让人联想起亚热带的阳光。C你们学校打篮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D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起来。3 . 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4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同学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删去“切忌”或“不要”)B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把“开花、生根、结果”改为“生根、开花、结果”)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灵静谧,清新宜人,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删去“之秀句”)D央视朗读者深受观众好评,是因为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删去“的缘故”)5 . 下列情形中,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小明在乘坐公交车时,接听一个非常重要的电话。因为他接听电话的声音比较大,遭到周围人的批评。小明说:A接听电话是我的权利,你管不着。B实在对不起,这个电话很重要,您稍微忍一下吧。C我说话声一向都很大,请谅解。D不好意思,打扰大家了,我会小一点儿声接听,请见谅。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6 . 第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愉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牌气时。悄悄地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地躲出去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D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7 . 对第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母亲的病情很严重。B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C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D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8 . 对“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这一情节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我”的病情有了好转。B“我”理解了母亲的用心。C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D在母亲的影响下,“我”终于恢复了生活的勇气。9 . 下列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C本文用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D本文不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打动人。树犹如此西汉的辞赋家枚乘在著名的七发一文中写了一株梧桐树,历尽艰辛它的根是一半生一半死,夏日被雷电劈打,冬日被风雪摧残,被急流冲刷,它却顽强地生长,于树干中积聚了很多纹理。终于有人把它砍下制成琴,音质太好了,“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真是天下独一份的琴声。经历这种艰辛的过程,终于修成正果,这也是很理想的结局了。不论是人、是物,存在于世,都有来自逆向的力量。使行进的历程百般不畅万般蹭蹬,严重的就称之为磨难了。磨难因人而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了仲尼、屈原、左丘、孙膑诸人,不是被囚禁、流放,就是膑脚、失明,凄惨之至,非常人所能承受,最终却都成为史上人物,千百年过往而不湮其辉光。就是司马迁本人,也是受宫刑后而发愤著史记的,这些人物的经历成为教育的典型,磨难是伴随人生而来的。书法家对于书法的关系,当然不能言说磨难,至多就是笔墨上的磨练,但作用于人的精神却是一脉的。像王谢家族中人,比一般人成名成家也就顺当得多。但是,逃不脱的是笔墨上的磨练,因为书法家要靠作品来说话,而作品是写出来的,写就需要扎实的笔墨功夫,谁也没有理由逃避。成一字须反复不辍,成一篇则如上蜀道,立一体则以一生为计,尚未知可成否。唐人孟郊曾风趣地说:“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是啊,一个人为何要如此?此心有远大理想,思遐举,而必然要筋骨承其劳累,身心共赴一处,以期遂愿。大抵文人都有身心磨练的过程,积年之功夫终于有了相应的收获,心中甚喜。文人雅集时相互欣赏,优者备受称道,几因磨练长精神,定非碌碌者。可是,持续上进不由人,虽功夫所下甚多,穷昏昼,忘饥渴,却是毫无寸进了,不觉心烦气躁难以平复甚至有人就弃笔墨而走,以为艰深不可求索。清人曾国藩是深有体会者,他认为:“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这个“熬”字运用得尤其传神,暂时不见有何进展,仍然心手不放松,始终自守,不离不弃,继续读书、研究、临摹、创作,似乎不动声色、不激不厉,却韧以行事。时日忽忽过去,终于学识又有所提高腕力又有所增强,悟性又有所开启,豁然天开,进入新境。而那些不能自守者,终将难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喜悦。一株梧桐,终究要经风雨而后成为琴之优者,更多人听到了它悠扬的琴声,忽略了它曾经的苦难。书法家的磨练,指腕的、心灵的,其中的复杂和幽微,难与外人道。人们聚于酒肆,惊看张旭笔走龙蛇的迅疾,一幅之内烟波万状,感到了书法家书写是这般轻易。犹如只看到一朵花的盛开时刻。 (摘自2016年1-2语文世界,有删改)10 . 文章开篇叙写枚乘七发中的梧桐树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11 . 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2 .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划线句的含义。三、句子默写13 . 古诗文默写。(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论语十则)(2)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浊酒一杯家万里,_。(渔家傲秋思范仲淹)(4)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还是“_,_”的赤胆忠诚,都说明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滋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选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郭伋字细侯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于道,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以候,可谓信之至矣。(节选自后汉书郭伋传)(注释)行部:巡视州郡。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偶语:相对私语。14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下车引之 _(2)入门不顾_(3)伋计日告之 _(4)候期乃入 _15 .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先 一 日 伋 恐 违 信 遂 止 野 亭 侯 期 乃 入16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17 . 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更被传为美谈。阅读本文,郭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知识卡片)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关于后汉书的思想价值,清人王鸣盛评曰:“范(指后汉书的编者范晔)书贵义德,抑势利,进处士,黜奸雄宰相无多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见采而特尊独行。”五、作文18 . 写作那一次,我真的(感动了、后悔了、伤心了)作文要求:1将题目填写完整。2体裁不限,除诗歌外。3不得抄袭或者套作。4书写工整美观,600字左右。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