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5753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宁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宁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宁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宁市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想在我们头脑中根深缔固了,不言而喻(y),事实并非如此。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脂粉所诓骗,却要看看他的筋骨与脊(j)梁。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h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D不要轻觑(q)了事业对精神的儒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2 .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善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修改:将“改善”改为“提高”)B在社会转型时期,对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为重要。(修改:在“青少年”后面加“进行”)C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修改:在“采取”前加“能”)D为减少沙尘暴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出防沙措施,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修改:将“制定出防沙措施”与“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对调)3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人。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文章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杰出的文人。D“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4 .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英国学者拉纳密特教授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正酝酿着一场革命。B运动会上,不被看好的他竟然赢得了第一,真是喜出望外。C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D她热情开朗、善于言谈,说起话来常常咄咄逼人,让人惊羡。5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谣言伫立千钧重负珊珊来迟B度假妥帖一泄万丈语无伦次C闲遐赢弱天涯海角妇孺皆知D惶恐保佑截然不同诲人不倦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采山的人们迟子建山在我眼中就是一个大的果品店,你想啊,春天的时候,你最早能从那吃到碧蓝甘甜的羊奶子果,接着,香气蓬勃的草莓就羞红着脸在林间草地上等着你摘取了。草莓刚落,阴沟里匍匐着的水葡萄的甜香气就飘了出来,你当然要奔着这股气息去了。等这股气息随风而逝,你也不必惆怅,因为都柿、山丁子和稠李子络绎不绝地登场了,你就尽情享受野果的美味吧。除了野果,山中还有各色菜蔬可供食用,比如品种繁多的野菜呀,木耳和蘑菇呀,让人觉得山不仅是个大的果品店,还是一个蔬菜铺子。但只要你稍稍再想一想,就知道它不单单是果品店和蔬菜铺子了,你若在山中套了兔子,打了野鸡和飞龙,晚餐桌上有了红烧野兔和一道鲜亮的飞龙汤,山可不就是个肉食店么!山真的是无奇不有,无所不能。我们那些居住在山里的人家,自然就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没有采过山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有一回,我和几个小伙伴去山中采都柿,它是浆果中唯一能把人醉倒的。我们很幸运地找到了一片都柿甸子,稠密不说,品质也上乘,又大又甜的,我一边往小铁桶里采,一边往自己的口中采。但见那片都柿还有许多未被摘取的沉甸甸地压在枝头,它们一个个眼儿妩媚多情地望着我,似乎在等待你的亲吻。没有器皿再盛它们了,干脆就把自己的肚子当铁桶算了,我坐在都柿甸中,美美地吃了起来。最后我吃醉了,步态飘摇,像傻瓜一样嘻嘻乐着,被都柿的魔法给彻底击中了。采山也不总是浪漫的。比如有人采都柿时着上了草爬子,就很倒霉。草爬子专往人的软组织里叮,而且有一些是有毒的,能致人于死地。我就见邻居的一位大娘让草爬子给叮在了腋窝的地方,她抬着胳膊,她的家人擎着油灯照着亮儿,用烟头烧那只已把触角探进皮肉中去的草爬子。我发现一些坏东西很怕火,比如狼,比如草爬子,怪不得传说中做坏事的人死后要下地狱,原来地狱中也是有火的啊。还有一个采山人是不能不说的,大家就叫她老王婆子。她是个山里通,知道什么节气长什么,更知道山货都生长在什么地方。她采山,永远都是单枪匹马的。她采木耳最拿手,只要是阴雨连绵了两三天,一晴了天,她就进山了。谁也不知她去哪里了,可她晚上总是满载而归,颤颤巍巍的肥厚的黑木耳能晒满房盖,让过路者垂涎欲滴、羡慕不已。不过你要是打探她在哪儿采回来的,她总是很冷淡地说“山里”,她说得也没错,但其实等于白说。曾经有人悄悄在她采山时尾随到她身后,可她进山后总是能巧妙地把他们给摆脱了,那些宝贝山货的栖息之地成了永远的谜。为了这,她在我们那个小镇的名声和人缘都不好。老王婆子的命运最后也是悲惨的,她未到老年就得了半身不遂,瘫倒在炕上,再也无法采山去了。很多人解气地说,这是报应,让最能采山的自私的人进不了山,她等于是看着金山,却无法把它揣在怀里,那种凄凉和痛苦可想而知了。关于采山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一个受婆婆欺负的小媳妇不敢在家中发泄不满,上山后择一个无人的地方,就是一通哀哀的哭;再比如采山人迷了山,他其实就迷在离村落不足一里的地方,如同被灌了迷魂汤,就是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成为大家的笑料。那些老一辈的采山人,大都已经故去了。他们被埋在他们采山经过的地方,守着山,就像守着他们的家一样。(选文有删改)6 . 文章第一段,作者为读者描绘了山间果子成熟的美好景象,在描绘中,作者多次使用了表示时间接续的词语:“最早”、“接着”、“刚落”、“气息随风而逝”,短短一段中,作者频繁使用这样的词语会不会使文章显得啰嗦,请谈谈你的看法。7 . 请对第段划线句进行简要赏析。(1)我一边往小铁桶里采,一边往自己的口中采。(2)它们一个个眼儿妩媚多情地望着我,似乎在等待你的亲吻。8 . 除了“我”,还有哪个采山人的哪一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9 . 通读全文,说说山里的人们与大山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写出两点即可。(一)某班读完西游记前十五回之后,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西游记专题探究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选文探究。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哪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国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嗖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鹮,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艇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显;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乌,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很,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正看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鬼判急急观看,无不惊心。真君却道:“有个什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什么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这真君即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那猴王使个身法,让过神锋,掣出那绣花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赶到前,对面相还两个嚷嚷闹闹,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众提防愈紧。这康、张太尉等迎着真君,合心努力,把那美猴王围绕不题。10 . 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原因是什么,请回顾前面章节,简要概括。11 . 画横线的语句写了大小二圣精彩的斗法过程,请结合加点词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2)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12 . 课文中描述的打斗经过,紧张中透着诙谐;所使用的语言,常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请细心品味,从“情节紧张有趣”和“语言妙趣横生”中任选一处加以评析。我选(_):评析_。13 . 在探究活动结束之后,小明提出了他的疑问:西游记篇幅很长,一共100回,又属于古典白话文,读起来感觉有些吃力,七年级的学生到底该怎么阅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白话文呢?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阅读策略:快速阅读法;精读和跳读;批注法,请选取其中的任一方法,结合西游记这部作品,提出你的阅读建议。说“华表”张羽新当你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时候,一定会到天安门前去游览一番,尽情欣赏那古老宫殿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的壮丽风光。也许,你会对天安门前那一对用汉白玉雕刻的华表产生兴趣吧。你看,它那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柱的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形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啊。华表已经成为中华的标志。不是吗?那些用“中华”作为商品牌号的,哪一个不是用华表作商标?深受人们喜爱的华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因此叫它“华表木”或“桓表”。表者,标也,就是标示道路的木柱,相当于现在的“指路牌”;另外,也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又叫“诽谤木”。诽谤这个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意思,即现代的提意见,并不是指造谣污蔑、恶意中伤。所以“诽谤木”类似现在的“意见箱”。远古时代的“诽谤木”是个什么样子呢?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载:“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今天,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确立,广大人民群众议论政治是非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诽谤木”上,“谏言”被作为皇权象征的云龙纹所代替。它被置于皇宫或帝王陵寝的前面,作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它作为道路标志的职能,也大大退化了,偶尔设于桥梁之头,城垣之外,作为标志,但大都在京城,一般地方就很难见到了。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每个柱头上都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面的蹲兽是头朝宫内。据北京古老传说:华表柱头上的蹲兽,名叫犼,性好望。犼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沉湎于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它好像在对帝王说,经常出来看看你的臣民吧,因而名叫“望帝出”; 犼头向外,是希望帝王不要耽恋山水,废弃政务,它好像在对出游的皇帝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吧,因而名叫“望帝归”。当然,这只是古人对君王的一种虚幻的期望。我们在观赏这精心雕琢的艺术珍品时,这类传说不是正可增加游人的兴味吗?(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14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游览欣赏北京天安门前的壮丽风光说起,自然地引出“华表”这一说明对象。B本文条理清楚,第至段依次介绍了华表的来历、华表的形制、华表的应用场所、华表原名和艺术价值。C从第段可知,天安门前的华表现在仍然保持“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D第段画线句中“大大”、“偶尔”、“大都”、“很难”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5 . 下列不属于天安门华表构造的必要元素的一项是( )A云形横木B笔直的柱身C蟠龙流云纹饰D柱头上的蹲兽16 . 根据文意,谈谈华表作用的历史演变。三、句子默写17 . 古诗文默写。(1)关关雎鸠,_。(诗经关雎)(2)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抒发关心国运之情的诗句是:_,_。四、课内阅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8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 (2)必能裨补阙漏(_)(3)先帝不以臣卑鄙(_) (4)恐托付不效(_)19 . 翻译下列句子。(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2)临表涕零,不知所言。_20 . 在本文中,诸葛亮回顾了_、_、_三件事来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情感。21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治国做人的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一条谈谈其现实意义。五、诗歌鉴赏22 .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2)此诗给予人们怎样的启示?六、课外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箅(b):蒸饭的工具。馏:把食物蒸熟。糜子:粥。更相:互相;易夺:改正补充。23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宾客诣陈太丘宿_(2)太丘使元方、季方炊_(3)俱委而窃听_(4)仿佛志之_24 . 下列句中虚词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文中指“我”)B仿佛志之(之,代词,代那些话)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之,助词,无义)D更相易夺(相,指互相,相互)25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客 与 太 丘 论 议26 . 翻译下列句子。(1)尔颇有所识不?(2)未若柳絮因风起。27 . 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闻名天下,结合选文中陈太丘的做法分析原因。七、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四书”之名始于南宋大儒朱熹,其中论话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文字简约含蓄,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涉及文史哲、社会理想、文化教育和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是圣哲孔子精神和风采的集中体现。“五经”是儒家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孔子的编辑或修改,本有六经,乐经失传。其中,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四书”“五经”对中国乃至世界思想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規范、处事法则与治国基础,属于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中国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摘自北京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四书五经的“前言”)材料二:中国古代的散文,通称古文,也是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推究古文观止如此广受群众欢迎,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原因之一,是可读性强,它所选的作品不仅各有思想性、艺术性,而且音调铿锵,琅琅上口,这是古文特有的音节美。(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古文观止的“前言”)28 . 以下不全属于“四书”“五经”的一项是( )A春秋、孟子、左传、尚书B诗经、大学、易经、中庸C大学、中庸、论语、孟子D孟子、大学、礼记、春秋29 . 以下两例摘自古文观止,请任选一例仿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30 . 某校将组织“文学经典滋养心灵”主题活动,请推荐一篇你喜欢的古文,从思想性角度写出推荐理由。(30字左右,不得引用本卷中的选文)八、作文31 . 题目:沿着你走过的路要求:以“沿着你走过的路”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句子默写1、四、课内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课外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