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5640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庆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庆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报道,全日本百岁以上老人数量目前达6.6万人,这是医疗水平提高的。B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与繁华。C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之才。D高安市教体局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2 .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篱笆玲珑候车厅重峦叠嶂B休憩年轮煞风景满院狼籍C神密依傍密匝匝巧妙绝仑D焦躁飓风蟹腿肉连棉不断3 . 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句话标点运用正确。)B“十九大”召开以来,几乎每月都有省部级官员落马,党中央国务院惩治腐败的决心不言而喻。(这句话加点成语运用正确。)C市十六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新修订的滨海新区条例。(这句话没有语病。)D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拔尖。(这句话运用了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4 . 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B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隋末唐初诗人。野望是一首五言律诗。C三峡作者是白居易,钱塘湖即杭州西湖,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这首诗全文以“行”字为线索来写。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渡荆门送别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5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勾当(gu)阴晦(hu)亵渎(d)心无旁骛(w)B栖息(q)狡黠(ji)繁衍(yn)怒不可遏()C发窘(jing) 陨落(yn)留滞(zh)恪尽职守(k)D惘然(wng)鞭笞(ch)绽开(dng) 棱角分明(lng)6 . 对这首小令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A散曲是继诗和词之后出现的一种和乐歌唱的诗歌形式,这首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B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C这首散曲的前三句全由名词构成,用九种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D这首散曲的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直抒天涯游子之悲情。7 . 下列语法知识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在晚秋的田野里,我的足音和着落叶弹唱的主旋律”的主干是“我和着旋律”。B“工匠精神” “共筑梦想” “绿水青山”“英雄辈出”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C这是睿智的微笑,句中的“微笑”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D“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这个女孩子不是学生,而是老师。”这两个句子是转折复句。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王本道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院落里,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我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株蒲公英生长在东墙下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退休后,一次在庭院里散步时,不经意间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初夏,小院姹紫嫣红,蒲公英的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开得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清香阵阵,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似有似无的幽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阵阵微风中,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飞向遥远的天际 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处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如一日地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那是 1963 年的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老师四十出头,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第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语文老师与我们同去。劳动之余,同学们就去原野上采集野菜,他也参与其中。 青青的原野上,野菜种类很多,蒲公英也随处可见。采集之际,师生谈笑,理想与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老师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才。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人永远是极少数,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他顿了顿,指着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 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那些低矮的蒲公英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也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 让大家写一篇作文。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如今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 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 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能与众多的奇花秀木同日而语。但是,年年岁岁,蒲公英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土而出,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即使无人问津。夏日,蒲公英又要将辛苦培育出的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许多年过去,这些“小伞”飞向了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湖畔、贫瘠的旷野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不怨不尤,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 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明年春风拂面之时,我还会在庭院那熟悉的角落搜寻蒲公英的倩影,而它也一定会 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8 .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对第段划线句“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9 . 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10 . 纵观全文,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11 . 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12 . 阅读文章,请你说出作者在与蒲公英的“默契”中得到了哪些感悟,这些感悟又是怎样形成的。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小题。永久的生命(节选)严文井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是永久。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掉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13 . 选文第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这样说?14 . 品味选文第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句子: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棵棵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表达效果:15 . 选文第段中“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句中“凋谢”和“不朽” 这两个词语的理解。(1)凋谢:(2)不朽:16 . “珍爱生命”是古往今来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请你写出一句与“珍爱生命”相关的名言警句(要求:不准抄袭选文中的相关语句,不准有错别字,否则不得分。)名言警句: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17 . 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18 . 写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的目的是什么?19 . “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一句中加点的“总是”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0 . 选文第三段用很多文字描写“我”对劳动的热爱,这样写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为什么?三、对比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二章)(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选自蔡襄奏折乞用韩琦、范仲淹,有删改)(注释)支:通“肢”。使:假使。惮:怕,畏惧。乞:乞求,请求。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21 .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B必先苦其心志苦:受苦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而:表示并列的连词D非徒愈病徒:只,仅仅22 .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B曾益其所不能有所广益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左手倚一横木D人恒过然后能改国恒亡23 .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了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B孟子认为逆境造就人才。第二段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艰苦的磨炼。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使良医不得尽其术。24 . 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25 . 拓展探究。(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四、句子默写26 . 诗文默写。(1)曲径通幽处,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草枯鹰眼疾,_。(王维观猎)(3)大道之行也,_,选贤与能,_。(大道之行也)(4)_,朝廷之臣莫不畏王,_。(邹忌讽齐王纳谏(5)关睢一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睢鸠鸟叫声起兴的句子是:_,_。(6)蒹葭中一唱三叹,叙述了“溯洄从之”之险的诗句有:“道阻且长”“_”“_”。五、诗歌鉴赏27 . 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B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C“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D“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让人心生亢奋,暂时忘却烦恼。【小题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伤离别的复杂情感。B词的上片, “多情”二字,总摄全篇。上片四句,从四个并列的层面,抒发不同的情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情震荡。C词的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月色淡淡,雁声惊梦,作者难以成眠,相思之情更盛。D“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体物写意自然贴切。六、综合性学习2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 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周国平 用什么报答母爱)材料二 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 20 瓦光的灯 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材料三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他) 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车行母亲)(1)以上三则材料告诉我们_。(2)请根据材料二或材料三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_, _。七、作文29 . 按要求作文。斗转星移,万象更新,时间从未止步;殷殷期待,谆谆教诲,爱从未止步;文化积淀,红色血脉,传承从未止步;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奋斗从未止步请以“从未止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30 . 写作(1)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的记忆的屏幕上。让我们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幕画面吧。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不少于600字。(2)请以“为加油”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文题补充完整。600字以上。诗歌除外,文体不限。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对比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