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4661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萨市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拉萨市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拉萨市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萨市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石垭是平昌著名的“长寿乡”,长寿老人占比大大超过平昌长寿老人平均数。目前满100岁的长寿老人有7人,90至99岁的有17人,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全乡达40多人。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C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再发生,我县交警部门集中开展了市区交通秩序联合整治行动。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2 . 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清清的江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好一幅美丽的栩栩如生的“春水鱼游图”。B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C碳酸饮料含磷酸,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体骨骼,常喝碳酸饮料,大量磷酸的摄入会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骨骼健康。D昨天还在施威的强降雨已经逐渐减弱,不过,扰人的雨水并未偃旗息鼓。在新一股冷空气的影响下,又有一场强降雨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孕育。3 . 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B“枯藤老树昏鸦”点明的时令是初冬。C这首小令的主要特色是寓情于景。D这首小令表达了游子孤寂凄楚的心境。4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伫(zh)立黄晕(yn)枯涸(h)骇(hi)人听闻B附和(h)收敛(lin)看(kn)护忍俊不禁(jn)C诱(yu)惑贮(zh)蓄荫(yn)庇 深恶(w)痛疾D抖擞(su) 满载(zi)宽恕(sh) 恍(hung)然大悟5 .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歌以咏志(用)风正一帆悬(挂)B乡书何处达(送到)老树昏鸦(傍晚)C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D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秋风)6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_,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的壮丽景象。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_,投入大自然的_。A光芒一碧万顷心曲怀抱B辉煌一望无际心曲情怀C光芒一往无前心扉情怀D辉煌一泻千里心扉怀抱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桑葚熟了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经请教后方知是由桑葚酿造而成。于是,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偶见街中有叫卖桑葚的村姑,便会买一小盆尝尝鲜,重圆一回儿时的梦。心底下总想着有一天能加入到采摘桑葚的队伍中去。今年五月外出开会,回来时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停留,在这个处处飘散着桑葚味道的庄园,我终于圆了我的采桑梦。跨过一条小溪,进入到一片原生态的桑林后,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大家一齐兴奋地扎入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个大、肉厚、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去,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就这样,我们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是一种绝美的享受。桑林中鸟雀成群,叽叽喳喳,它们也在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受惊吓飞离时,弹起树枝,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泥土中,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大家只能叹惜一回,继续有说有笑,挑肥拣瘦,边摘边往前走,不一会儿竹篮中已平添了许多桑果。看着这微微颤动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年时光。那时物资匮乏、零食奇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老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了解馋的机会。放学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村边桑田,个个身手敏捷,猴子似的爬上桑树,低矮枝头的桑葚早已寥寥无几,高枝处的桑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找根竹竿去敲打,桑葚娇嫩,落地即惨不忍睹,但大家都不管那血肉模糊的样子,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了,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笑。自己吃够了以后,有时也不忘给父母兜带一些回去,虽然没能做到古人那样的“拾葚供亲”“以异器盛之,黑者奉母,赤者自食”,但母亲也每每被我的孝心所感动,那满身的脏相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不再追究了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小孩都已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的那副馋样,恐怕也已很少见到桑葚了,都市里没有桑树,也没有人养蚕,更不会有采摘桑葚的乐趣了。面对这成片的桑林,我一时思绪万千,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分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7 .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8 . 阅读全文,请用原文回答第段画线词语“儿时的梦”具体指什么?9 . 请赏析第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10 . 全文主要内容写的是采摘桑葚这些欢快的事情,但结尾两段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主旨简要分析。11 . 作者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分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12 . 积累链接:孝感,景色怡人,野花芬芳,树木茂盛,正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说的_,_。阅读下面文章,下列问题。戴套袖的孙犁先生铁凝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妄想。父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徐光耀老师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那年我十六岁。现在想来,以那样的年龄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有点不知深浅。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摘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5期)13 . 在“我”与孙犁的三次见面中,分别写了孙犁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同答。14 . “我”为什么要把灶火的故事寄给孙犁先生?请分点概述。15 . 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下面句中的“终于”,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_下面句中的“深恐”,表现出孙犁先生什么样的心理?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_16 . 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表现了孙犁先生怎样的品质?三、句子默写17 . 根据课文默写安得广厦千万间,! 蒹葭苍苍,。长风破浪会有时,。 曲径通幽处,。苟全性命于乱世,。 ,柳暗花明又一村。潮平两岸阔,。 会当凌绝顶,。,却话巴山夜雨时。 ,似曾相识燕归来。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18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以:用。) B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引:率领、带领。)C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啖:吃,这里是以利引诱的意思。)D不如因其解击之(之:代词,代项羽的军队。)19 . 给下列语句断句,断三处。秦 兵 尚 强 未 可 轻 臣 闻 其 将 屠 者 子 贾 竖 易 动 以 利20 . 翻译句子:(1)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2)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3)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五、语言表达21 . 小练笔。校园内广场上,有一棵大树老死了,树桩上,年轮清晰可见。年轮,是大树的历史,是岁月的印痕。请以“年轮”为话题,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要求:语言生动,富有启迪,不超过50字。六、作文22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光召说,科技是普及性的事业,公众不仅要了解科学知识,还要了解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明白滥用科技对人类带来的不良影响,反对那些唯利是图、利用科技做对人类造成危害的事情。读了上述这段话,你一定有自己的见闻、感想和体验。请以“科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课外阅读1、五、语言表达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