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4497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C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2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本大部头著作,是作者花费大半生光阴,殚精竭虑写成的。B一首扬州慢,王悦只默读了两遍就记住了,背诵起来不仅流畅,还一字不差,如此惊人的记忆力,我们这些普通的学生是鞭长莫及的。C夏日炎炎的七月,新安百货公司举行“反季节促销”活动,看到价格比平时便宜了两到三成的名牌服装,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D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人们对传统礼义更深层次的思考。3 .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音、形全对的一项是( )A刹那(ch)绯红(fi)狼籍(j)深恶痛疾(w)B颓唐(tu)踌躇(ch)鲜腴(y)殚精竭虑(ji)C差使(chi)悲悯(mn)钥匙(yu)重峦叠嶂(ln)D濒临(bn)轩榭(xi)残垣(yun)摩肩接踵(zhn)4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沁园春雪这首词大气磅礴,激昂豪迈,表达了作者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B乡愁这首诗以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来组织全诗,诗人为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C岳阳楼记中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D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文章采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雪后西湖之景浓妆艳抹的特点,仿佛创造出一幅艳丽山水画。5 .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凛洌书籍眼花瞭乱横渡长江B仲裁遁行签钉协定由衷赞赏C潇洒慷慨一丝不苟风度优雅D湎怀歼灭震耳欲聋癫倒黑白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你要学着自己强大毕淑敏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主要它像童谣,或者说简直是句顺口溜。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从此把“强”和弓联系起来。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本意居然说的是一枚虫。这要从“强”的繁体“強”说起,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组成。“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强”字像个微电影,描绘了一条卑微小虫的奋斗史。而“大”的本意,其实就是非常单纯地独指一个人。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强大”是把“强”和“大”组成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你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大多数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然而,错了。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强大的原意指的就是一个卑微如虫的生命,只要将精神弘扬出来,它就有力量。只要你是一个人,天然就强大。爱因斯坦说过: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一个再弱小的人,也比一条虫子要有力量。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这真是天下第一悲剧。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的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我们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强大也会受伤,只不过修复的能力比较强,速度比较快,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我都心生痛楚的觉醒。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摘自2015年8月期人民日报)6 .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7 . 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8 . 第段画线句子有何含义?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9 . 结合选文思考并回答:一个人怎样才能学着强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高伟(1)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2)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的。(3)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4)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5)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6)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7)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选自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0 . 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B作者两次选用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作品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两次证明的侧重点是不同的。C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让经典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D有人认为新一代青年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11 .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利用经典指引青年更好成长”?12 . 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名人传中的贝多芬遭受耳聋的折磨,生活窘迫,但是他却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名曲欢乐颂。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噆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注)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祖:祭祀(天地鬼神)。响:回响,回声。类:种类;物类。选:交替地,轮流地。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本:本来,原本。噆(zn):叮咬。13 . 解释句中加线的实词。 (1)增其旧制(2)或异二者之为 (3)众客和之如响 (4)中坐有献鱼雁者14 . 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天之于民厚矣C齐田氏祖于庭D预于次15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类 无 贵 贱 徒 以 大 小 智 力 而 相 制 迭 相 食16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17 . (甲)文抒写了范仲淹“_”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回答)。(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_。四、句子默写18 . 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2)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3)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5),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7),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人们常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诗句是,。(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名句回答)五、课内阅读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宴,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9 .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使内外异法也B而或长烟一空皆若空游无所依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微斯人,吾谁与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0 .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则天下之事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能谤讥于市朝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策之不以其道D属予作文以记之皆以美于徐公21 .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段描写了洞庭湖的全景,“衔远山,吞长江”用简洁的语言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表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B文章段写出“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天气一阴一晴,心情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全文采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两幅鲜明的洞庭湖阴睛图,画面清晰,将岳阳楼景生动再现,让人流连忘返。D全文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传达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22 . 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六、诗歌鉴赏23 . 说说你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解。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4 . 雁门太守行和使至塞上内容上都与边塞战争生活相关,前者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战争的惨烈,并借用典故表现士兵_的精神;而后者则侧重记述出使边关途中所见所感,借_和归雁自比,表达出自己的飘零之感。25 . 西方油画擅用丰富厚重的色彩描绘画面,中国写意画则用简练的笔法表现意境,有人认为雁门太守行更像是西方的油画,而使至塞上则是中国的写意画,任选其中一首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七、作文26 . 作文诗人说“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一盏灯”可以指引方向,“一盏灯”可以传通温暖;“一盏灯”是一种信念,“一盏灯”是一份关怀;“一盏灯”是失望后的希望,是长夜后的黎明请以“寻找一盏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问题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三、对比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课内阅读1、六、诗歌鉴赏1、2、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