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3891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选自社戏)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选自小石潭记)C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选自壶口瀑布)D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选自安塞腰鼓)2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应该认识到,阅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孩子如果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一旦离幵校园,很可能把书永远丢弃在一边,这样的结果一定是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想看到的。对教育来说,阅读是最基础的教学手段,教育里最关键、最重要的基石就是阅读。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重视阅读,尤其是延伸阅读和课外阅读。ABCD3 . 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荇藻(xng)白桦(hu)蘸着(zhn)鳞次栉比(ji)B星宿(s)蜗行(w)淤滩(y)猝不及防(c)C胚芽(pi)虔信(qin)深邃(su)恪尽职守(k)D黝黑(yu)瞰望(kn)龟裂(gu)锐不可当(dng)4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烈士及其亲属的大忠大诚、大智大勇、大情大爱令在场听众潸然泪下,肃然起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B瑞典原汁原味的生产工艺及沃尔沃标识,体现出登峰造极的自信与骄傲,彰显超凡洒脱的越野风范。C解放军退役少将徐光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即将被裁的非战斗人员中,文工团、体工大队应是首当其冲。D西山森林公园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各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加速推进。二、现代文阅读(题文)绿豆那些事儿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屈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所以,它被分在杂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制成的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棍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棍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棍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只是,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净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农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只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百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5 .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其历史十分悠久。B绿豆淀粉含量虽不如水稻,可绿豆淀粉颗粒细腻,质量高于水稻淀粉。C早些年,用纯绿豆汤所制作出的绿豆冰棍,虽没有疏松感却很受欢迎。D夏天中暑之后,可以及时喝富含矿物质的饮品,但不能立即喝纯净水。6 . (小题2)文章第段的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7 . (小题3)品味说明文的语言。(1)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屈居于杂粮之中。(体会加点词的效果)(2)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8 . (小题4)文章第段说到人们迷信绿豆的解毒功效,而科学事实并非如此。你在生活中,有见过类似的例子吗?请举出一例并加以解说。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雪夜的老人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21)风雪愈紧了。(22)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选自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9 . 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情节内容情感变化痛苦疑惑起身离开,老人捡走拉罐释然10 .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语句。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11 . 请联系上下文,说说“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此句的含义。12 . 误会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请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并简要分析其作用?三、句子默写13 . 古诗文名句默写。选择无处不在。面对陋室,刘禹锡选择坦然:斯是陋室,(1)_;面对名利,陆游选择淡然:无意苦争春,(2)_;无长兄的木兰选择担当,奔赴战场:(3)_,关山度若飞;博学的孔子选择虚心地向他人学习:(4)_,其不善者而改之;面对书房和战场,杨炯弃笔从戎:(5)_,_;面对官场,陶渊明选择归隐赏菊:(6)_,_。选择有时意味着奉献和牺牲:(7)_,_。14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只有两个不正确,请找出并改正。拂(f)晓瓦砾(l)箱箧(qi)荒谬(mi)地窖(jiO)阻遏()锐不可当(dng)张皇(hung)失措_改为_ _改为_四、课内阅读(三)阅读桃花源记第三段,完成下列小题。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村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5 .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妻子_绝境_无论_交通_16 . 请你根据文言文断句常识,在上文画线部分该停顿的地方,用“/”断句(注意:本题不要求加上标点符号)。17 . 给“便要还家”中的“要”注音并释义:要(_),义:_18 . 翻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19 . 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0 . 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五、语言表达21 . 某中学初二年级开展辩论会,甲方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乙方认为“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如果你是一名裁判,你将如何就“失败是不是成功之母”的问题说服双方?请将你的观点和理由写下来。(5分)观点:理由:六、综合性学习22 .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8个字)中国气象局最近正式启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工作,联合了国内外科研机构全面开展青藏高原气象观测、分析和研究的活动,为提高我国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气候的预报预测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奠定重要基础,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大气科学界的影响力。七、作文23 . 题一:让我如此美丽要求:将题日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得少于600字。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2、四、课内阅读1、五、语言表达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