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练习)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3783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祈祷(q)骸骨(hi)勾当(gu)慷慨淋漓(ki)B璀璨(cu)绯红(fi)两栖(x)风雪载途(zi)C羁绊(pn)孱弱(chn)屏息(bng)混为一谈(hn)D发髻(j)玄虚(xun)诓骗(kung) 怏怏不乐(yng)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 新闻事件中的片段。B“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这是一个比喻句,写出了飞机着舰的难度和危险性。C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D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3 . 下列各句标点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B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C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D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4 .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政府。要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要加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化的进程要贯彻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工作方针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ABCD5 . 给下面句子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过,更神秘的地方还是井台:井台四周覆盖着一层咖啡色的厚厚外壳,仿佛融化的冰淇淋浇筑而成。 在林中的一小片空地上,耸立着一座硕大的井台。 井台下青苔密布,野草丛生,再加上怪石嶙峋,乱土纷纷,看上去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沧桑感和神秘感。 古井所在处,草木葱茏,浓荫匝地。 这层外壳看似柔软,实则坚硬无比,它一直延伸到井台中部,似乎给古井穿上了一件颜色怪异的马甲。ABCD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六一”的白衬衣进入五月之后,女儿所在的幼儿园,明显忙碌起来。每天下午,老师把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排练不同的舞蹈。之所以如此,就是期望孩子们在“六一”那一天有精彩表现。女儿放学回家后,对照舞蹈视频,在家里反复练习。不仅如此,妻子还在网上给女儿挑选各种漂亮的裙子、鞋子、袜子。母女俩网购时嘻嘻哈哈,不亦乐乎。我心生感慨:现在的孩子,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所需的一切伸手可及。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六一”。上世纪80年代早期,我还不满10岁,在江汉平原农村生活。那时候,虽然农村已经包产到户,但是物资依然匮乏。1988年,父母凭着勤劳的双手种菜卖菜,家境有了些许改善。这一年我读六年级,即将在小学里度过最后的“六一”节。由于条件所限,学校里对于这个节日没有特殊安排,年年放假了事。而这一年有点特殊,临近“六一”还有十天时,学校突然宣布:“六一”当日,全校要进行文艺汇演,并且所有学生要穿白衬衣。当班主任公布这个消息时,我们惊呼起来,兴奋得像过年。对于白衬衣,我一直都是向往的,因为我没有。我好期待母亲赶紧到镇上买布,然后找裁缝给我做一件。放学后,母亲和父亲也从菜园回来,他们满头大汗,浑身都是泥土,在地里忙活一天,累得够呛。我跟母亲说及此事,母亲只是嗯了两声,似乎没有太在意,而是赶紧喂猪、淘米、洗菜、做饭。对此,我闷闷不乐。第二天上学时,同学们的话题无不围绕表演节目和白衬衣。有的同学非常得意,声称父母在周末带自己去买布找裁缝量尺寸。对此,我内心有点低落。晚上,我再次向母亲提及白衬衣。母亲依然是嗯了两声。我有些不满:“妈妈,你到底给不给我做白衬衣啊?”母亲一愣,看着我的眼睛,粗糙的双手捂着我那稚嫩的脸蛋,笑着说:“小乖乖,你连妈妈都不信啊?”接下来几天,在老师的“导演”下,每天放学后,我们草草排演节目。演节目的名称我已经记不清,只记得我在情景剧中要扮演一个小老头。老师用毛笔在我的脸上画黑乎乎的胡子。说实在的,对演什么角色我不在乎,最关心的是白衬衣。回家后,我再次向母亲催要白衬衣。她说,一定给我一个惊喜。什么惊喜?我很好奇。我问母亲,她笑而不答。眼看“六一”就要到了,白衬衣还是没有着落,我心急如焚,委屈地哭了。结果,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母亲从木箱子里拿出一件白衬衣。这不是做梦吧?我赶紧揉了揉眼睛。真是白衬衣,且是崭新的白衬衣!我马上开心地笑起来,尽管眼泪还挂在脸上。“妈妈,这是什么时候做的白衬衣,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我问。“乖乖,一个月前,我们就给你准备了。”在一旁的父亲笑着说。顿时,我对父亲母亲刮目相看,平常看着他们在地里忙忙碌碌的,似乎不在意我,原来我一直在他们的心中。我迫不及待地拿过白衬衣,小心翼翼地穿起来。除了稍大一点外,我很满意。对照镜子,我得意地看着自己。母亲说:“下半年,你就要上初中了,这原本是为你准备下半年穿的,没有想到儿童节就派上用途了。”母亲说这番话时,一股暖流在我的身体奔腾。“六一”儿童节的那天,学校临时搭建了舞台,广播一遍一遍播放欢快的歌曲。各个班级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校园内外热闹非凡。我骄傲地穿着崭新的白色衬衣,和同学们上台表演情景剧。也许是天气太热,更重要的是我没有任何表演的经验,表演中,脸上冒出了一层层的细汗。一不小心,我抬起胳膊擦汗。这下糟糕了:汗水夹杂着黑墨,把白衬衣给弄脏了。节目演完后,我的心情跌落到冰点。看着沾染墨迹的崭新白衬衣,我心里害怕。我不知道回家意味着什么?天黑了,喧闹一天的校园重返安静,我依然不敢回家,蹲在校园的角落里,任凭蚊虫飞舞。“小乖乖,快回家吃饭,你肯定饿坏了。”此时,传来母亲柔软的声音。我微微抬头,内疚地看着母亲。她依然光着脚,裤腿上都是泥巴。她不以为然地说:“衬衣脏了就脏了,洗一洗再穿,不丢人的。”我看着贴心的母亲,觉得她很了不起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对此都难以忘怀。6 . 结合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事件发展“我”的心情“我”告诉母亲学校要求穿白衬衣,母亲似乎不在意_同学们谈论家长给自己做白衬衣_“六一”快到了,白衬衣还没有着落_母亲给“我”拿出早准备好的白衬衣_7 .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8 . 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眼看“六一”就要到了,白衬衣还是没有着落,我心急如焚,委屈地哭了。(2)我骄傲地穿着崭新的白色衬衣,和同学们上台表演情景剧。9 . 文章以“六一的白衬衣”为题目,有什么妙处?与泰山对视桑新华第一次,这样整天地坐下来,静静地与泰山对视。好友自远方来,路经此地,专为登临久仰而从未谋面的泰山而驻足。准备了半天,谁知一冬一春少雨雪,艰难孕育的好雨偏偏在今天下了。雨雾笼罩了整个世界,天湿了,地湿了,登山的心情全湿了,沉甸甸的。看看雨丝在微风中舞动,不紧不慢,没完没了。无奈,我们只好在窗前坐下来,望着山,等待。泰山是世人瞩目的风景地,房屋是山怀里的颗颗纽扣,我的蜗居仅是纽扣上的一个小点,高挂楼顶,恰恰与大山形成极好的对视角度。只可惜整天疲于奔波,就像上得无法再紧的发条,身心疲惫,哪顾得上认认真真地看它一回。值此闲暇,以渐渐静下来的心,细细看风雨中的山,似酷夏午后慢慢品一杯绝好的凉茶,诸般滋心润肺的味道沁人心脾。山整个浸在雨里,湿漉漉地装在我窗口,正对着的是层层叠叠的山峦延绵东西。草木葱茏的繁华让寒冬脱去了,雨幕挡住了雀跃攀登观赏膜拜的人群,连同纷乱与嬉杂,只有细雨微风裹着无言的沉默,在山的脸颊上涂抹。挂上主峰的是雪,白皑皑的,落进山包的是水,悄无声息地把土石树木濡湿浸黑,黑和白随意一叠,自然构成一幅茫茫大海上漂泊着的一艘洁白巨轮的写意图。简单、清丽,透着初春疏雨特有的蒙。所有细节被删去,令人心仪的景观珍宝和被人忽略的山岩顽石模糊成没有差别的一片,平日里闹得满山沸沸扬扬的历史卷帙和永远说不完的荣枯生灭故事,早已收藏进大山深处。山,头顶着天,脚踏着地,袒露出自自在在、从从容容的风骨,留一个空空灵灵、清清静静的境地,任我们审视。久久凝望它安然端踞的姿容,体验到一种肃穆的深邃,一种由静而弥漫升腾起的苍茫大气。古往今来,那么多人频频临访、苦苦思辨泰山伟大之所在,是否在感受到了它那持恒超然物外的从容宁静气质之后,才有了“稳如泰山”、“重如泰山”的结语。友人也在全神贯注,突然头也不回地问我:“山上有河吗?”有啊,直贯上下的中溪、通天河,穿行西麓的彩石河,还有何止一条。不过它们随季节变化而消长,不像大山,始终如故地迎送无常的四季。雨季来了,任雨暴风狂、雷劈电击,山默默承受,把创伤埋进心底,坦然地把丰水供给草木,送给河流。于是,河水翻腾飞溅,随势应变地跳跃奔流,水声回响在山城间。多彩的卵石趁机拥挤着、碰撞着,嘁嘁喳喳,热闹得令人炫目。雨季去了,山无言地忍受烤裂的曝晒,不惜输出脉管里的血液支撑草木洒下一片绿阴。而河水顿失滔滔,消落到流细声微,枯竭到河道自身迷失。此时此地,你怎能看得到呢?还记得我们学过这样的一句哲言:自然界的奇迹都在相对的静态中酝酿,宇宙的巨轮在无声中运转。动是宇宙的本能,静是自然的灵魂。静是动之后的一种沉淀、恢复、修整、提升。静是一首诗,一种美,一种境界,具有超凡的影响力。泰山悟出了这一道理,从而获得了对事物、对自己把握的力量,凝练出了宠辱不惊的庄重品格,无愧是自然界的仁者。主峰西侧平坦的一段,那是天街。其实山与城本来就一体,山与人始终共生共存、相亲相伴。城从南向北走到头便是山,由盘道接天街直到极顶,沿途的各种营生与城里一样红火。这影响不了山的静,它形态静心更静,静到了人们一走进它,自觉不自觉地多一些持重和规矩。从山顶开始就有居民,一路下来到山脚,汇聚成人挨人的城池。山因有了居其中、行其中的人,除去许多横空盖世的孤苦和傲气;人因有了雄伟、闻名、可亲可靠的山,才多了生活的自信和情趣。正因如此,山在泰城人心中更增加了分量,增加了敬仰的虔诚。外地人诚惶诚恐地前来对山顶礼膜拜,却对挑行李的山民气使颐指、不屑一顾,殊不知,在这里山与人不可分离,伟大与平凡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界限。泰山毕竟举世闻名,名山带名城,铁定是全世界认准的旅游胜地。于是人流滚滚,八面来风。城变大了,景变美了,人心变高了。遗憾的是,南来北往的风吹来吹去,但心高起来的那些人少了些本分的清静,添了些浮躁的火气。腰缠万贯的老板与徒步爬山的老太太都有诸多不如意,做学问的和目不识丁的同样奔忙出无可言状的烦恼,为了什么、不为什么都去争一争、嚷一嚷。只有泰山依旧无言,始终不语,默默地看着不肯安静片刻的人世,看着沉浮起落的大地,看着在欲望面前失去自控力、变得孩子似的那些人。那些人看作关系生前身后荣辱成败的大事情,山知道这些和它怀里的树木流水一样,消长生灭,转瞬即逝。浮躁地追逐戏剧性的热闹,宁静地注重丰富真实的生命。2800年前,我们民族文化的先哲就断言:“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道德经三十七章),经千年进化、世事历练,踏进现代文明门槛里的人们,怎就轻易忘记了?奢望过多失望必多,何苦自困自扰。举目西北望去,巨大的卧佛,仰枕傲徕峰,脚抵九女寨,一卧就是上亿年。它以佛的慧眼,阅尽人间沧桑,任斗换星移、岁月嬗变、尘嚣汹涌,依旧从不动容。看着它那不被任何东西所惊扰、尊贵优雅的姿势和安祥如满月的面容,顿觉一种巨大力量,自己平时的焦躁渐渐化作一缕轻尘,飘然逝去,得以解脱的轻松漫遍全身。夜来了,一切在如烟如雾的缥缈中隐退,清晰可见的只有闪烁在盘道和天街上形似北斗的路灯,神秘地对我们眨眼睛,这真真实实富有灵性的对视,是一次人与自然、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交汇,是精神的净化,它正随着春雨融进生命里。与友相对。我说:“山,是我窗上的一幅巨画,有了它,高挂的斗室就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永远。”她说:“不虚此行。”(选自走读中国名山名文卷)10 . 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1)膜拜(2)袒露(3)颐指 (4)尘嚣11 . 心情只有好坏之分,没有干湿之别,然而作者在第二段却写到“登山的心情全湿了”,你如何理解“湿”在这里的含义?12 . 阅读文章第五段,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使他觉得眼前的泰山就像“一幅茫茫大海上漂泊着的一艘洁白巨轮的写意图”?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13 . 本文的语言灵动鲜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1)泰山是世人瞩目的风景地,房屋是山怀里的颗颗纽扣,我的蜗居仅是纽扣上的一个小点(2)河水翻腾飞溅,随势应变地跳跃奔流,水声回响在山城间。多彩的卵石趁机拥挤着、碰撞着,嘁嘁喳喳,热闹得令人炫目。14 . 阅读第八段,说说为什么“山在泰城人心中更增加了分量,增加了敬仰的虔诚”?15 . 面对沉稳静立的泰山,作者想到老子的“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是想告诉大家哪些做人的道理?16 . 与泰山对视,作者觉得“是一次人与自然、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交汇,是精神的净化”。你觉得作者得到了怎样的净化?三、句子默写17 .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但愿人长久,_,愁云惨淡万里凝。大漠孤烟直,_。_,在乎山水之间也。了却君王天下事,_。_,悠然见南山。落红不是无情物,_。四、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8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与人期行期:_ (2)太丘舍去去:_(3)去后乃至乃:_ (4)下车引之引:_19 . 翻译下面的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0 . 从元方的表现来看你认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示?五、诗歌鉴赏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1 .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_;标题中的“天净沙”是_,“秋思”是题目,“思绪”的意思。22 . 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组“意象群”,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氛围。这是一种怎样的氛围?请说说你的理解。23 . 有人说这是一首悲秋之曲,也是一首乡愁之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发表一下你的见解。六、名著阅读24 . 阅读经典语段,填写表格。经典语段概括事件人物及其性格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她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1)_(2)_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他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3)_(4)_“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非常愤怒,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5)_(6)_七、作文25 . 根据要求作文。静下心来,让我们聆听花开的声音;静下心来,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静下心来,让我们体悟奋斗的快乐;静下心来,让我们享受人生的幸福。请以“静下心来”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3.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课内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