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3540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黄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一句话中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三国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又表现了她的儿女儿情怀。C“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句中“历史”“最”“深远”分别是名词、副词和形容词。D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准确。2 . 下面一首诗选自罗广斌、杨益言著作的小说红岩,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囚歌A诗中“狗”的本体是指出卖革命的可耻叛徒,诗人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投降者苟且偷生的蔑视。B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囚禁革命者的人间炼狱看作是“活棺材”,反衬了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革命志士的暴行,同时暗示反动统治者必将灭亡的结局。C诗人将暗地里进行的革命斗争比作“地下的烈火”,意味着革命者的斗争终将像烈火一般熊熊燃起,烧毁这人间炼狱。D结尾一句中的“热血”一词借代指革命者的牺牲。革命者真诚地愿为国家、为民族的自由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会选择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彰显生命的真正价值。3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拾级(sh)心往神驰(ch)B籁籁(s)销声匿迹(xio)C地壳(k)浮想连翩(lin)D嶙峋(ln)无精打彩(ci)4 .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蹒跚(pn)愧怍(ku)吊唁(yn)罄竹难书(qn)B嶙峋(xn)两栖(x)老妪(y )风雪载途(zi)C荒谬(mi)仄歪(z)阻遏(y)毛骨悚然(sn)D尴尬(n)潮汐(x)伧俗(chn)在劫难逃(ji)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女排敢打敢拼、永不言弃的时代精神,不愧为我们新时期中学生学习的榜样。B随着锦州文化烧烤节的成功举办,使锦州成为了具有地域美食特色的“网红城市”。C在云南支教的那几年,李芳无时无刻在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D睡前接触电子产品,是导致青少年睡眠质量差的重要原因,需引起全社会的再视。6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我趾高气扬的伸出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了它。B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C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D理想有时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而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心。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0月1日,军威雄壮、气势如虹的国庆阅兵仪式上,“米秒不差”的空中仪仗队、浑然一体的整齐步伐、肉眼难察的车速误差精准到毫厘的阅兵精度,令观者震撼。精度,是阅兵仪式的“名片”,何尝不是我们干事创业的要求。大国工匠吹影镂尘的技艺、航天员精益求精的掌控、搭载着300万年只有1秒误差的铷原子钟的北斗卫星,无不彰显着中国精度。精度从何而来? 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是责任心。轨道动力学专家李济生一生都在寻找测算卫星定轨精度的最佳方法。1970年“东方红一号”升空时,我国还没有测算轨道精度的方法。不知道定轨精度,就无法对卫星进行有效控制。一个强烈的愿望在李济生心里萌生:一定要提高中国的定轨精密!从2公里到500米、300米、100米、1米,到最后的厘米级,在这个愿望的支撑下,中国定轨精度在一步步提升。终于,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成功定点于距地球3.6万公里的赤道上空。正是对中国卫星测控事业的责任给了李济生不断攻克难关、追求精度的热情和动力。(甲)精度的追求,源于一份责任与担当。精度是严苛的要求和执着的追求。前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就是因为地面检查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导致进入轨道后出现一系列故障,酿成飞船坠毁宇航员惨死的悲剧。悔之晚矣!一丝一毫的疏忽都会成千古之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非凡的成就,一定缘于对丝毫的较真。当年,邓稼先带领团队操作手摇计算器,耗费数百公斤资料纸,只为原子弹指标的精确;给导弹铸造衣服的“大国工匠”毛腊生,39年做好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乙)“把重复的事情精致做”。精度之要,是毫厘之间的苛求,更是对极致一丝不苟的追求。精度的背后,是兢兢业业的奉献。蛟龙号能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大国工匠钳工顾秋亮功不可没。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的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被称作“顾两丝”(两丝即0.02毫米)的顾秋亮。在试验和装配过程中,顾秋亮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双休日加班是常事。为了蛟龙号,他3个月里瘦了13公斤,家人最需要时也无法陪伴在身边。不断的捏捻搓摸,顾秋亮的手掌光滑得连指纹打卡都成问题。但正是这全力以赴的付出,成就了蛟龙号的中国精度。今天,从阅兵到各行各业,精度已经成为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与写照。精度从何而来?。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追梦人,让我们以中国精度为标杆,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书写精彩华章。7 . 根据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最恰当的是A精度是阅兵训练正规化、精准化的专业训练,是全体人员的分工合作、协同配合。B来自你,来自我,来自他,来自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对精细品质的追求。C以崇高的事业心、责任感为依托,以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去不懈追求,就会不断创造新的精度。8 . 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从阅兵仪式上的精度引出干事创业的精度,并用大国工匠等例子强调中国精度的高标准,引出下文对精度的论述。B第段论述的重点是: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C第段先提出观点“精度源于严格的要求和执着的追求”,接着举前苏联宇宙飞船因忽略小数点失事的反面例子和名言论述了疏忽的危害,然后举邓稼先等人的事例论述了严格要求与执着追求对精度的重要意义并加以总结。9 . 下面这则材料适合放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材料)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高凤林,是焊接火箭“心脏”的“中国第一人”。0.08毫米,这是火箭燃料输送管道壁的厚度,焊枪停留在上面的时间不能超过0.01秒。从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从姿势到呼吸,高凤林经过上万次最严格的训练,终于攻克了这个难关。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画家厨师胡玲经营二百多年的醉翁酒楼,传到老秦这已是第七代了。老秦年迈,希望儿子子墨能接管酒楼生意,可子墨喜舞文弄墨,一心要做个逍遥画家,不愿与锅碗瓢盆打交道。有一天,子墨离家来到江南桐城,期盼有朝一日能见到他最崇拜的画家陈非凡,聆听他的教诲。两年后的一天,子墨在新闻里看到陈非凡举办“夕阳美”画展的消息,欣喜若狂,奔向现场。子墨看到所展画作画的均为老人,画中的老人瘦骨嶙峋,满面沧桑,皱纹毕现,视觉冲击力、画面震撼力强大。画展期间记者问陈先生,这次展出的作品为什么全画老人?陈非凡说,我喜欢画老人,他们的每条皱纹里都饱含着智慧,每根白发里都藏着故事。记者又问,展品里,你最喜欢哪幅?陈非凡说,我最喜欢父亲这幅作品。记者要他谈谈父亲的创作过程。陈非凡对记者说,父亲离世前,我从未觉得他有多重要,但离开我们后,才发现我这辈子依靠的大山轰然倒塌了。那几天,我什么也没做,就是画我的父亲。每画一幅都是一挥而就,原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早已深入内心,植入骨髓。从那时起,我开始画老人,画我认识的每一位老人,我要留住他们在世间的模样。又有记者问,能谈谈您的什么创作心得吗?陈非凡说,画画时,心中有温度,画出来的作品必然是鲜活的。陈非凡的话如同子弹,重重击中子墨的心脏,子墨突然呆住了。这话父亲说过,他太熟悉了。当时子墨对父亲说,做不好菜,无法接管酒楼生意。父亲对他说,做菜时,心中有温度,做出来的菜一定是上乘的。子墨盯着父亲中的老人,大脑一片空白。蓦然间,他似乎看到了父亲的影子飞入画中,与画上老人重合为一,慈祥地朝他笑着。子墨想起了父亲。孩童时,父亲做面点时,把面粉涂在他脸上,他顶着一张“花猫脸”在酒楼上蹿下跳,逗得客人哈哈大笑。念书了,冬天从学校回来,冷得浑身发抖,父亲把他拉到后厨的炉火旁,端给他一碗热气腾腾的排骨莲藕汤,他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浑身温暖舒坦。读大学初次离家时,父亲打包一盒酒楼的卤鸡爪给他,在火车上吃的时候引得邻坐的小孩直流口水子墨默默走出展厅,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是母亲,听到他的声音,母亲泣不成声。他叫父亲接电话时,母亲哭得更厉害了。母亲说,你爹每天关在房间里摆弄他做菜的炊具,一句话也不说子墨突然有了新的决定。他回到家后,看到醉翁酒楼大门紧闭。母亲说,你爹年事已高,实在无力撑起酒楼,关门了。子墨说,妈,你把钥匙给我。干什么?开门做菜。很快三菜一汤端出来了。子墨拉着摆弄炊具的爹说,爹尝尝我做的菜。老人家每道菜都尝了尝,露出意外的神色问,这是你做的?子墨说,是的,我从小在酒楼长大,耳濡目染,味道差不了。他认真地看着父亲说,爹,从明天起,咱们的酒楼重新开张。父亲问,当真?不做画家了?子墨说,做菜不耽误画画,画画也不误做菜。子墨接过炊具,醉翁酒楼重新营业。子墨潜心钻研厨艺,他发现画画和做菜是相通的,他把画画的技巧运用到厨艺中。画画讲究色彩搭配,菜也要做得好看有菜色。工笔画下笔时讲究细致,不拖泥带水,切菜配菜也要细致利索。画面不能画得大满,留白才有韵味,做菜也一样,无须大多调料,最简单的烹饪手法,才能保留食物的原味。画画崇尚写意,洒脱自由,炒菜也要行云流水,不拘泥于形式子墨自创了一套做良心菜的方法。食材只取最新鲜的,每天清早赶往乡下,买农民刚从田地里摘来的蔬菜。取消酒楼的点菜环节,他买到什么做什么,食客就吃什么。酒楼每天最多接待五桌客人,客人来吃饭必须提前预定。母亲觉得子墨这样做恐怕要关门。他说,出色的画家惜墨如金,出色的厨师视菜如命,世间之事宁少勿滥,多了肯定要应付。在子墨的打理下,醉翁酒楼名声大震,成为当地最有特色的酒楼。有食客听闻子墨以前是画家,好奇问他,老板,为何不见你画画?子墨一笑说,画在心中,好菜如画,画在菜中。(选自小说选刊2019年第4期)10 . 请梳理小说的情节,将下面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子墨想做画家,不愿接管父亲酒楼生意。_子墨打理的酒楼名声大震,成为当地最有特色的酒楼。11 . 选文用了很多笔墨写陈非凡先生讲述自己创作父亲这幅画的过程,有什么作用?12 .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1)父亲对他说,做菜时,心中有温度,做出来的菜一定是上乘的。(加点词“温度”的含义)(2)陈非凡的话如同子弹,重重击中子墨的心脏,子墨突然呆住了。(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13 . 在子墨的打理下,醉翁酒楼为什么会名声大震?14 . 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小说标题“画家厨师”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一封家书张先丰边雷的父亲老边,早先在生产队里当过队长,是个节俭惯了的人。现在上了岁数,脑子忽然开了窍,懂得享受生活了,经常打电话向边雷要钱:“给我买部手机吧,和你联系起来方便。”“我想买个按摩椅,前村的孟幺鸡都买了。”“给我买台电脑吧,我也想赶个时髦,学年轻人上网。”“镇上在湖西开发了一个小区,环境不错,都卖疯了,我也要买一套。”诸如此类的电话很多很多,搞得边雷极不耐烦,但想到母亲去世早,父亲独自把自己拉扯大不容易,就忍了下来,安排秘书往父亲的卡上存钱,尽量满足父亲的要求。但是有一次,边雷忍不住了。父亲在电话中是这么讲的:“速速汇款六万元,我欠了孟幺鸡的赌债,已经被扣起来了。”边雷丢下电话,气得大骂:“我怎么摊上这么一个破爹!”但他冷静下来一想,父亲孤身一人,家里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又没别的娱乐,不摸牌干啥去?输点儿钱不算啥,权当花钱买个乐子。边雷思想一通,便不再埋怨父亲,赶紧给父亲汇款。突然有一天,边雷的公司出了问题,被法院查封了。经营十多年的公司,弹指间灰飞烟灭,曾经风光无比的边雷伤心欲绝。这时,父亲也不再打来要钱的电话。边雷捏着破产后所剩无几的钞票,开始了艰难的第二次创业。缺乏启动资金,边雷举步维艰。祸不单行,就在这时,父亲又病故了,悲愁交集的边雷急忙赶回阔别已久的故乡。还是从前的那个穷家破院。边雷想,父亲要了那么多钱,一定是都扔给麻将桌了,心里不由得生出一丝埋怨。办完老父的丧事,姐姐交给边雷一个小铁盒,说是父亲临终前安排的。边雷打开小铁盒,里边有一封信,是父亲那小学生般笨拙的笔迹:“我儿边雷,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可能已经不在了。我早料定你办的企业迟早要垮,原因有三:其一,你当初成功得太容易,对商场的艰险估计不足;其二,你滥交朋友,不思进取;其三,你不该和高媛离婚,高媛待你那么好,你不该忘本,忘本的人,灾祸也必将随之而来。我早就想和你谈谈,但苦于找不到机会。你总是说忙,多少年都不回一趟家,打电话呢,你又总嫌我多嘴。思来想去,没有办法,我只好出此下策,找种种理由向你要钱,为的是给你预备一条后路。所要的钱,我给了高媛母子一部分,余下的,都用你的名字存了起来。我只能做到这些了,我的孩子,做人不能忘本,一定牢记这一点,不然你还会重蹈覆辙的。请三思,孩子”铁盒里,赫然躺着一张存折。15 . 根据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父亲忽然奢侈,经常要钱儿子公司倒闭,父亲不再要钱16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17 . 文中为什么特意点出父亲的字是“小学生般笨拙的笔迹”?你认为有没有什么言外之意?18 . “还是从前的那个穷家破院”一句与文中哪些句子相照应?这句话还有什么作用?19 . 当边雷看完父亲写给他的信后,边雷的神态和心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为文章的结尾续写一段文字。(不少于50字)20 . 下图是著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这幅油画的感人之处。三、句子默写21 . 古诗文默写莫笑农家腊酒浑,_。(陆游游山西村)_,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贾生)我欲乘风归去,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_,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秋瑾满江红运用汉军破楚的典故来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牢笼,表达她重获自由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两句,体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选自刘开问说)(注)辅:辅助。其奚决焉: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就有道而正: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以资切磋:借以共同研究。交相问难:互相诘问。裕:丰富。22 .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_)(2)然后能自反也(_)(3)君子之学必好问(_)(4)舍问(_)23 . 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其此之谓乎/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B然后能自强也/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C而或不知其细/水落而石出(醉翁亭记)D贤于己者/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2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25 . (甲)(乙)两文都围绕“学习”进行论述,但观点却不尽相同,请简析两文的不同点。五、诗歌鉴赏课内语段阅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6 . 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多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27 .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是什么描写?表现了木兰的什么特点?28 . 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类比,赞颂了什么?29 . 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30 . 本诗是写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但为什么对多年的征战生活写得比较简略呢?请你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31 . 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个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质?六、名著阅读32 .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宋江是_中最主要、最复杂的人物,他义释_,怒杀_,发配沧州,却因在_题反诗被判死罪,后来接受招安,终被皇帝毒酒赐死。七、作文33 .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题一: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题二:快乐的(学校、家庭)生活要求:如果选择题二,可从备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好题目,也可自选内容填写。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