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卷(练习)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3444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陋室铭的“铭”和爱莲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C太空一日选自天地九重,作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英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他的著名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二、字词书写2 . 将下列词语抄写在方格内,要求:正确、工整、美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件小事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甲有句很诙谐的俗语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做“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乙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丙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心跳着弄不清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败是注定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大祸临头的时刻,唯有向病人公开宣布我的失败,我才能尽快从失败里得以解脱。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丁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她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飘飘然时,每当我面对旁人无意中闯下的“小祸”而忿忿然时,眼前总是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选自(人民周刊)3 . 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熟练注射术后,忘乎所以_注射失败,流泪伤心_收获成长,心怀感激。4 .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A甲B乙C丙D丁5 . 文中第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6 .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句中“微笑”的理解。她像没事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7 . 请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能避免“因小事成功而飘飘然和旁人无意闯小祸而忿忿然”的情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古代的私塾教育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生左右塾,以序出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看来在古代私垫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8 . 文章-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9 .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10 . 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请简要分析。“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蹬几眼,大声道:“读书!”11 .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B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C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班”“特优班”。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较严格。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里居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学者称一峰先生。(注释)樵牧:打柴放牧。 周:接济。 大祥:父、母丧后两周年举行的祭礼。治如:恬淡无欲的样子。 里居:住址。 殣(jn):饿死的人。 不为意:不放在心上,意思是罗伦并未因此感到尴尬。1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或遗之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B及为诸生/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C四方从学者甚众/人知从太守游而乐(醉翁亭记)D或遗之衣/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13 .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 例句:见道殣,解以覆之。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15 . 文段中除了明确指出罗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外,还表现了罗伦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阅读桃花源记中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6 .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1) 屋舍俨然:(2)仿佛若有光:(3)便要还家:(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7 . 根据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皆叹惋”的原因是(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B为自己信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18 . 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9 .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20 . 文学常识填空。醉翁亭记的作者_,字_,自号醉翁,晚年又号_,_(朝代)文学家,和_、苏洵、苏辙、韩愈、_、_、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五、句子默写21 .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1)此夜曲中闻折柳,_。(2)故园东望路漫漫,_。(3)_,一览众山小。(4)_,自缘身在最高层。(5)可怜夜半虚前席,_。(6)_,青草池塘处处蛙。(7)予独爱莲之出于泥而不染,_。(8)_,雌兔眼迷离。六、名著阅读22 .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简爱是以家庭教师身份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的,她的学生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阿黛尔,是罗切斯特先生的亲女儿。( )(2)简爱这部小说以第三人称来叙述,小说情节诡异,悬念迭起。那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和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以及悬念的巧妙设计和气氛的渲染,都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3)在桑菲尔德庄园的聚会中,罗切斯特先生扮演了吉普赛人来试探简.爱的心思。( )七、作文23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 “耳目一新”的意思是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学习上,耳目一新的方法让我们印象深刻;生活中,耳目一新的场景让我们久久不忘有时,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获得耳目一新的体验,请以“耳目一新”为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二:读了前面的现代文阅读材料,相信你对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有了一定了解。请你结合自己课堂上学过的或从其他渠道了解的科学知识,展开想象,以“科学很好玩”或“让科学流行起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文言文阅读1、2、3、五、句子默写1、六、名著阅读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