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练习)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3143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上的事总是这样。一个人,如果后来成了人物,则他小时候的优点固然是优点,即便是缺点也无妨看作优点。B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许多有关人类起源、人类进化、地球生物环境的演变以及如何保护和科学利用地球资源的知识。C以基地组织为首的恐怖分子在世界各地制造的一桩桩流血事件,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D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2 . 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矜jn 杓sho 圃p遣qinB阙qu 溯sh湍tun 巘xinC券jun 辇nin 襦r帩xioD姝zh 踟ch蹰ch 峙sh3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文化广场里展览出了许多精美的景德镇陶瓷,瓷瓶上面各种图案:花、鸟、虫、鱼等栩栩如生、美轮美奂。B酒后驾车很容易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因此国家专门制定法律予以严惩,但仍有人我行我素,顶风作案。C在旅游公司精心开发下,黄梅五祖寺风景区景点变多了,盘山栈道上欣赏到的风景络绎不绝,令人目不暇接。D中考复习中,李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使每一个学生在复习中都能有提高。4 . 下面语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岁月的山峦积淀着cng( )桑,生命的泉水涤( )荡着 chng( )澈,心灵的花草弥散着芳香。这梦一般的岁月纯净而美好。悠然行走在美丽的世界里,让自己跨越的姿势优雅而蹁跹( )。A沧 d澄 pin xinB苍 tio澄 pin qinC沧 tio橙 pin xinD苍 d澄 pin qin5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B礼记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杂文,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母亲的栀子花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栀子花开时节。绵绵不断的梅雨,催育着栀子花蕾,络绎不绝地含露绽放。每当看到那一片片像雪花般铺陈在绿色灌木丛中的栀子花,我都不禁停下脚步,俯下身子,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上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了。过往的行人总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每到初夏,大小枝丫挂满了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经常留意栀子树的变化,到了花开季节,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盛开的栀子花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栀子花就开了。”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上,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羞像个小喇叭,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发髻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母亲把花分成四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最后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工作,很少顾得上家,母亲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一要看儿郎,二要看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兴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一家人很是着急。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不要也罢,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栀子花开,端午节便到了。五六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只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时,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最后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力量 的力量, 的力量,这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爱对 的挚爱,对 的挚爱。这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路上,在我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选自光明日报2018.8.19,作者蔡建和,文章有删改)6 . 通读文章,从母亲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_关爱花树,影响我们_以花代礼,搞定亲事_7 .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1)结合语境,分析第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8 .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恰当词语,将第段结尾处语句补写完整。9 . 本文是回忆母亲的散文,说说文章以“母亲的栀子花”为题目有什么好处。阅读孔乙己片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10 . 对“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孔乙己虽然贫苦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B说明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C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D说明孔乙己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不凡。11 . (小题2)作者刻画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没有使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是( )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12 . (小题3)对孔乙己给酒客所带来的欢笑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孔乙己性格随和,人们喜欢和他开欢笑。B孔乙己迂腐不堪,是人们生活中的笑料。C孔乙己言谈举止,引人瞩目,令人感到新奇。D孔乙己有幽默感,总能给大家带来欢乐。没有不透风的墙紫禁城古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作为紫禁城古建筑的核心骨架,木材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压和韧性,但也存在怕潮湿、易腐朽等材性缺陷。因此,使紫禁城古建筑的木构件始终处于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对于古建筑本身的延年益寿而言,是极其重要的。然而,从建筑工序的角度讲,通常是先安装木柱柱网和梁架,再砌墙。古建筑的墙体很厚,在与木柱相交的位置附近,砌墙时往往会把柱子包起来。封闭在墙体里的柱子,如果不经常通风干燥的话,很容易产生腐朽。为解决这一问题,聪明的我国古代工匠利用古建砖料巧妙地制作了一种“空气循环器”透风。春节前夕,故宫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修缮项目中意外地发现了两份保存完好的乾隆年间的春节曲目戏折,吸引了不少人眼球。而这两份戏折,就是在西配殿的金柱砖雕透风内静静躺了200多年。对于现代建筑而言,空气循环器是一种现代科技设备,其主要功能在于使建筑室内外的空气不断流通,达到空气交换的目的。顾名思义,为解决墙体内木柱通风问题而诞生的透风,其作用正相当于一种原始的空气循环器。所谓透风,其实就是一块带有镂空雕刻的砖。通常工匠会在木柱与墙体相交的位置,不让木柱直接接触墙体,而是与墙体之间存在5厘米左右的空隙,同时在柱底位置对应的墙体位置留一个砖洞口,尺寸约为15厘米宽,20厘米高。为美观起见,工匠们还采用刻有纹饰的镂空砖雕来砌筑这个洞口,这个带有镂空图纹的砖就被称为透风。C透风主要依靠墙体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墙体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的热压等自然力,促使空气流动,使得建筑室内外可以进行空气交换。这一通风方式在保证建筑功能情况下,让建筑通过自然通风来调节墙体附近木柱的湿度环境,从而保证了木柱本身的干燥状态。在设置透风的墙体上,一般会在底部和顶部各设置一个,并保持两个透风在同一竖直线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空气对流和循环。若仅设置一个透风,相当于空气单向流动,除湿效果必然不佳。同时设置两个透风,方便空气从底部透风进入,沿着柱身往上流动,尔后从柱顶位置的透风排出,可使墙体内的柱子在上下方向都能空气流通。这样,柱子与墙体之间潮湿的空气就被排出去了,柱子也就能始终保持干燥状态。同时,紫禁城古建筑外墙上的透风位置实际是与木柱位置对应的,如果墙体的某个位置安装了透风,那么墙体立面肯定就有木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紫禁城古建筑的外墙,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一对透风。紫禁城的工匠在长期的古建筑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透风制作经验。他们不拘泥于仅仅在实体砖上开洞来满足墙体内木柱通风需求,而是将砖雕做成了丰富多彩的纹饰,比如雕成狮子形象的透风。狮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常见的神兽,它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代表英勇、王权和威严,象征地位、尊严和吉祥。透风的使用,对古建筑整体而言,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并兼有文化性和艺术性,体现着我国古代工匠智慧与艺术的结合。13 .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介绍我国古代建筑砖料-透风,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文化和艺术价值。B选文从紫禁城古建筑的特点讲起,然后依次介绍了透风存在的必要性、工作的原理和设置、外观的美学意蕴。C第(3)段举出故宫两份200多年前的春节曲目戏折,至今保存完整的例子,意在说明故宫极具研究价值,吸引游人。D以“没有透风的墙”为题,不但点明了说明对象,而且引用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俗语,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4 . 下列对“透风”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透风是一种古代建筑材料,其实就是带有镂空雕刻的砖,它安装在外墙与木柱位置对应的地方。B透风多成对出现,在底部和顶部各设置一个,并保持在同一竖直线上,是为了形成空气对流和循环。C为了美观起见,工匠们将砖雕做成了丰富多彩的纹饰,在保障通风的前提下,兼顾了艺术需求。D透风的雕刻图案一开始就承载了文化功能,经验丰富的工匠会根据艺术鉴赏的需求确定砖雕的大小。15 . 下列哪个材料中的工作原理与文中“透风”的原理相似?请简要说明理由。材料一干衣机 :空气通过机器表面的孔被吸入干衣机的机身,在通过加热元件时又被吸入滚筒。空气进入滚筒后直接透过绒布筛网往下流动,随后从干衣机前部的管道进入风扇。风扇使空气流向干衣机背面的管道,随后被排出。材料二葡萄晾房:晾房一般是平顶长方形格局,墙壁上开有许多整齐的、大小一致的方孔。制葡萄干的“挂架”用圆形长木加红柳条制作而成,在圆木四周钻出等距离的圆孔,采用十字型方式将红柳条插入。空气从这些方孔中进出晾房,自由地在房内外流动,在经过挂架上的圆孔时,将葡萄中的水分带走。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第:房屋、宅子、家。 曩:以往、过去。16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惩山北之塞_(2)杂然相许_(3)是山余亦未登 _(4)向吾远游冀雍_17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惧其不已也/已至半山矣C面山而居/而至泰阴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乙翁欲扶之18 .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19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2)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20 . 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四、句子默写21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客路青山外,_。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2)_,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观沧海中总写大海、山岛景象的句子是_,_。(5)默写李商隐夜雨寄北_,_。_,_。五、语言表达22 . 阅读下面的材料,给“端午节”下一个定义。端午节是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过端午节时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六、作文23 . 似水流年,谁在浅唱低吟。物是人非,往事不可追忆。似水流年的岁月,留下了多少回忆,只是掩盖在了无声的光阴中。冷冷看着四季轮回,默默听着树叶惆怅别离的声音,浅吟着东风的啜泣,无声无息在寒风中飞舞。守望着似水流年,到底是谁在扣动你的心弦?请以“是你扣动我的心弦”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对比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语言表达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