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综合阅读专项训练卷(四)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194898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综合阅读专项训练卷(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综合阅读专项训练卷(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综合阅读专项训练卷(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综合阅读专项训练卷(四)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童年的柳笛孙光春天,好像对纤细柔软、宛如少女秀发的柳枝别有情丝。祥和的春风中,河旁路边交头接耳的柳条,转眼间泛出了新绿。此情此景,勾起了我对童年乡村老家美好的回想,我仿佛又听到了那悠扬清脆的柳笛声。小时候,每逄春天来临,柳枝变绿,喜爱的玩具往往少不了柳笛。儿时做柳笛,技术很是熟练。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这些年龄不同的孩子们,常常忍不住各取所好,折一根粗细均匀、长度适中的柳条,轻轻扭动一阵,嫩绿的柳皮便开始松动,然后用牙咬住柳枝木芯,双手将圆筒状的柳皮慢慢抽下来,用指甲将一头轻轻刮薄、捏扁,一支支长短、粗细不等的柳笛就此做成。接着各自比赛似的用力一吹,便发出或是悦耳动听,或是粗浑憋闷,或是细气悠长的笛声,酷似一曲春天里的交响乐,响彻乡村街道。一时间,惹得暖风习习下熟睡的农家小黄狗,竖起耳朵汪汪直叫,幽深清静的巷子里,四处觅食的老母鸡更是舞来飞去。伴随着笛声、犬声、鸡鸣声,我们这些孩子们从心灵深处发出了欢快的笑声。记得有一年,我和小伙伴外出玩耍前,把几支做好的柳笛浸泡在盛满清水的泥盆里,以防干裂。回来时,看到二婶家的妹妹正在拿着两支柳笛高兴地轮番吹奏。走上前去一问,得知是我泥盆中的柳笛之后,便立即开始撕夺争抢,失去柳笛的妺妹哭个不停,惊动了母亲。老人家跑上前去和风细雨地劝导我:孩子,你比妹妺大,就该让着她,一支小小的柳笛,你妹妹玩着高兴,你也高兴才是,何必那么小气。”接下来,她把我手中的柳笛要回送给妹妹,又开始教导我:“男孩从小就要学会尊重老人,爱护幼小;要助人为乐;要宽厚忍让,不能得理不让人。只有这样,才能长大成器。”三十年后的我漫步在仓颉公园,折一根柳条做成柳笛,怎么吹,也找不回童年的感觉,倒是迎风盛开的那些花和蹦蹦跳跳的孩子们令人对未来充满希望。1 .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2 . 孩子们是怎么做柳笛的呢?找到相关语句画上波浪线。3 . 读第二自然段,“交响乐”“响彻这两个词语体现了柳笛的声音_,从“欢快的笑声”可以看出_。4 . 作者回忆了童年与柳笛有关的两件事情,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_5 . 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课外阅读。自由与生命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p b)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时我才十二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以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那歌声美妙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q q)调来。我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人歌唱。果然,我成功了。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口含食物飞到笼子跟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地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知道这样比我来喂它的孩子要好得多。看来,这是件皆(ji ji)大欢喜的好事情。接下来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结果发现它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已经死了。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我的父亲,在我家小住。于是,我就把那小可怜儿的可怕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b p)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鸟妈妈发现它的孩子被进笼子后,就一定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它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我听了,大吃一惊。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我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6 . 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7 .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美妙绝伦:_当机立断: _8 . 第一自然段“而那件事发生以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中的“那件事”指的_,“这种兴致”指的是_。9 . 第二自然段中,是什么原因造成小画眉“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已经死了”?_10 . “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这句话表明作者懂得了什么道理?_11 . 读过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如果你遇到有人捕鸟,你会对他们说什么?_母爱的力量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恳求哀求要求)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来,既要看地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希望期望 渴望),也要看她的造化。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 拉住 捉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二乖,妈妈在,妈妈在。”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着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抓住攥紧 牵着)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来。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事迹伟绩奇迹)。”女孩说:“我感觉到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个黑黑的冰冷的井里拉上来”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以(抢救救治拯救)一切。12 . 在文中括号里用“”标出恰当的词。13 . 这篇短文的主要人物是( )。A“我”B小妹C女孩D小女孩的爸爸 E. 护士 F. 医生14 . 这篇短文赞扬的是( )A. 父亲对女儿的爱 B. 母爱的伟大力量 C. 护土的真诚爱心15 . 下列几个句子都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分别写出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_(2)(男人)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_(3)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_16 . 读完本文,你想对文中的护士说些什么?_17 . 歌颂母爱的名言或诗句很多,试写出几句。_黄河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zhun zhun)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sn sn),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増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黃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jing xing),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18 . 用“给文中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19 . 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_20 . 简述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_21 . 水土流失引起的不良后果是什么?_22 . 请你针对黄河水土流失提出你的建议(至少两条)。_23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老清洁工”入冬以来的每天早晨,我们都要去湖滨练长跑。途中总要经过一座新建的居民楼。每到这里,我们便会看到一位清洁女工在一丝不苟地清扫着路面。这是一位老人,脚穿一双褪色的布鞋,身着一件不大合身的工作服,头上围着一块黑色方巾。从她那露出的白发和前额的皱纹来看,年纪和奶奶差不多,有70多岁了。记得一个大风的早晨,她无法用扫把扫,只好弯着腰,把碎纸烂叶用手拾起,放进手提的小箱里。一个雪后的早晨,我们跑到路口时,突然发现老人蹲在那里,用双手抠下水道口的污泥和杂物。啊!她用辛勤的汗水冲掉了积聚的污垢,给人们送来了整洁和清新。我敬佩她,同时也同情她:这么大年纪了,还没退休,或许是家中困难,或许是位孤独老人,无依无靠,不得不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元旦的早晨,爸爸买了一束鲜花,领我去看望一位他的中学退休教师。我们来到一幢楼前。这是一座熟悉的大楼。敲开门,一位并不陌生的老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爸爸喊了声:“老师!”我呆住了:她竟是那位“老清洁工”!我情不自禁地抢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1)从第3段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写在横线上。_(2)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填入横线上。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_形容工作认真、仔细,一点也不马虎。_(3)话题对对碰。“我”为什么“情不自禁地抢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当“我”把鲜花捧到“老清洁工”面前时,“我”可能说什么?“老清洁工”可能说什么?展开想象写一写。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