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144776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资料附件3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数据汇总表(所有企业)企业基本信息纳入碳交易主营产品信息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年份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行业代码产品一产品二产品三企业综合能耗(万吨标煤)按照指南核算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按照补充报告模板核算的企业或设施层面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万吨)名称单位产量名称单位产量名称单位产量201320142015发电企业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补充数据数值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机组1*11 既有还是新增2016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2 发电燃料类型燃煤或者燃气3 装机容量(MW)4 压力参数/机组类型 对于燃煤机组,压力参数指:高压、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 对于燃气机组,机组类型指:B级、E级、F级5 冷却方式 开式循环 闭式循环 直接空冷 间接空冷6 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5.1与5.2之和6.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6.1.1 消耗量(t或万Nm3)燃煤*2辅助燃油6.1.2 低位发热量(GJ/t或GJ/万Nm3)燃煤年平均值辅助燃油6.1.3 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煤年平均值辅助燃油6.1.4 碳氧化率(%)燃煤年平均值辅助燃油6.2 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6.2.1 消费的购入电量(MWh)6.2.2 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tCO2/MWh)7 发电量(MWh)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8 供电量(MWh)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9 供热量(GJ)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10 供热比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11 供电煤耗(tce/MWh)或供电气耗(万Nm3/MWh)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12 供热煤耗(tce/TJ)或供热气耗(万Nm3/TJ)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13 供电碳排放强度(tCO2/MWh)热电联产机组需填写,机组1供电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电量14 供热碳排放强度(tCO2/TJ)热电联产机组需填写,机组1供热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热量既有设施15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所有既有机组排放量之和新增设施16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所有新增机组排放量之和说明:*1如果机组数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2如果机组有其它燃料,请自行更改或添加表格。电网企业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补充数据数值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1 输配电损失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tCO2)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12 供电量(MWh)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3 输配电损耗电量(MWh)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4 供电线损率(无量纲)年度输配电损耗电量/年度供电量可修改编辑钢铁生产企业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补充数据数值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1 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1.1与1.2之和1.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11.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12 粗钢产量(单位:t)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3 排放强度(单位:tCO2/t)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粗钢产量4 企业不同生产工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产品产量4.1 炼焦工序4.1.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4.1.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4.1.3 焦炭产量(t)4.2 烧结(或造团)工序4.2.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4.2.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4.2.3 烧结(或造团)产量(t)4.3 炼铁工序4.3.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4.3.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4.3.3 生铁产量(t)4.4 炼钢工序4.4.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4.4.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4.4.3 粗钢产量(t)4.5 钢铁加工工序4.5.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4.5.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4.5.3 钢材产量(t)4.6 自备发电、供热4.6.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4.6.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4.7 其他辅助工序4.7.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4.7.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5 企业新增钢铁加工工序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2016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6 企业新增钢铁加工工序的钢材产量(t)化工生产企业(电石生产)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补充数据数值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电石分厂(或车间)1*1,21 既有还是新增2016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2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2.1,2.2与2.3之和2.1 能源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8)计算2.1.1 能源作为原料的投入量(t)如果能源多于1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2.1.2 能源中含碳量(%)如果能源多于1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2.1.3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t)如果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多于1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2.1.4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如果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多于1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2.2 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3)计算2.2.1 消耗电量(MWh)消耗电量包括从电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自备电厂2.2.2 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电网排放因子选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可再生能源、余热发电排放因子为0; 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电量计算得出,如数据不可获得,可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2.3 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4)计算2.3.1 消耗热量(GJ)热量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2.3.2 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热力供应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余热回收排放因子为0, 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热量计算得出若数据不可得,采用0.11tCO2/GJ3 电石产量(t)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既有设施4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新增设施5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说明:*1核算边界:从焦炭等原材料和能源计量进入电石生产界区开始,到电石成品计量入库的电石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炭材破碎、筛分、烘干、整流、电石炉、炉气净化车间、余热回收等设施。*2如果企业电石分厂(或车间)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化工生产企业(合成氨生产)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补充数据数值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合成氨分厂(或车间)1*1.*21 既有还是新增2016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2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2.1 能源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排放量(tCO2)*3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8)计算2.1.1 能源作为原料的投入量(t)如果能源多于1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2.1.2 能源中含碳量(%)如果能源多于1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2.1.3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t)如果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多于1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2.1.4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如果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多于1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2.2 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3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3)计算2.2.1 消耗电量(MWh)电量包括从电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自备电厂2.2.2 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电网排放因子选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可再生能源、余热发电排放因子为0; 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电量计算得出,如数据不可获得,可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2.3 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3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4)计算2.3.1 消耗热量(GJ)热量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2.3.2 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热力供应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余热回收排放因子为0, 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热量计算若数据不可得,采用0.11tCO2/GJ3 氨产量(t)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既有设施4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新增设施5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说明:*1 核算边界: 煤制合成氨核算边界包括工艺:备煤(筛分、磨煤(干粉煤、水煤浆)、制浆(水煤浆)、煤棒制作(型煤)等)、气化(原料煤)、灰水处理、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压缩、合成、分离,不包括空分装置,也不包括燃煤锅炉。 天然气制合成氨边界包括工艺:一段转化炉、二段转化炉、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压缩、合成、分离;不包括空分装置,也不包括燃煤锅炉。*2如果企业合成氨分厂(或车间)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3合成氨联产甲醇的企业,氨与甲醇单位产品消耗原料的比,按1:1.06分摊共用的原料;消耗电量按1:0.8分摊;消耗热量按1:1.06分摊。化工生产企业(甲醇生产)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补充数据数值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甲醇分厂(或车间)1*1,*21 既有还是新增2016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2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2.1 能源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排放量(tCO2)*3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8)计算2.1.1 能源作为原料的投入量(t)如果能源多于1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2.1.2 能源中含碳量(%)*2如果能源多于1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2.1.3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t)如果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多于1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2.1.4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如果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多于1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2.2 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3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3)计算2.2.1 消耗电量(MWh)电量包括从电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自备电厂2.2.2 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电网排放因子选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可再生能源、余热发电排放因子为0; 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电量计算得出,如数据不可获得,可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2.3 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3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4)计算2.3.1 消耗热量(GJ)热量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2.3.2 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热力供应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余热回收排放因子为0, 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热量计算若数据不可得,采用0.11tCO2/GJ3 甲醇产量(t)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既有设施4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新增设施5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说明:*1 核算边界 煤制甲醇核算边界包括工艺:备煤(筛分、磨煤(干粉煤、水煤浆)、制浆(水煤浆)、煤棒制作(型煤)等)、气化(原料煤)、灰水处理、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压缩、合成、粗甲醇精馏,不包括空分装置,不包括燃煤锅炉。 天然气制甲醇核算边界包括工艺:一段转化炉、二段转化炉、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压缩、合成、粗甲醇精馏;不包括空分装置和燃煤锅炉。*2 如果企业甲醇分厂(或车间)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3合成氨联产甲醇的企业,氨与甲醇单位产品消耗原料的比,按1:1.06分摊共用的原料;消耗电量按1:0.8分摊;消耗热量按1:1.06分摊。 电解铝企业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补充数据数值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电解工序1*1,*21 既有还是新增2016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2 电解工序交流电耗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2)计算2.1 工序交流电耗(MWh)包括从电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自备电厂2.2 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电网排放因子选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可再生能源、余热发电排放因子为0; 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电量计算得出,如数据不可获得,可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3 铝液产量(t)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既有设施4 电解工序交流电耗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新增设施5 电解工序交流电耗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说明:*1电解工序消耗的交流电为电解系列工艺消耗的交流电总量,(即输入整流器的交流电总量),不扣除电解槽启动焙烧、停槽导电母线及短路口损耗交流电量。*2如果企业电解工序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平板玻璃生产企业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补充数据数值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平板玻璃生产线1*1,*21 既有还是新增2016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2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2.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2.1.1 消耗量(t或万Nm3)烟煤*32.1.2 低位发热量(GJ/t或GJ/万Nm3)烟煤2.1.3 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烟煤2.1.4 碳氧化率(%)烟煤2.2 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7)计算2.2.1 消耗电量(MWh)电量包括从电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自备电厂2.2.2 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电网排放因子选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可再生能源、余热发电排放因子为0; 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电量计算得出,如数据不可获得,可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2.3 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7)计算2.3.1 消耗热量(GJ)净购入热量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2.3.2 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热力供应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余热回收排放因子为0,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热量计算若数据不可得,采用0.11tCO2/GJ3 平板玻璃产量(万重箱)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既有设施4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新增设施5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说明:*1 核算边界包括原料制备、熔化、成型、退火、切裁和成品包装等生产工序所消耗的能源。不包括冷修(放水至出玻璃期间)、动力、氮氢站、厂内运输工具、机修、照明等辅助生产所消耗的能源,以及采暖、食堂、宿舍、燃料报关、运输损失、基建等消耗的能源。当企业除平板玻璃外还生产其他产品时,各种能源应分开计量,对确属无法分开计量的公用能耗,如厂区照明或各类综合库房等按产品产值比例分摊。*2如果企业生产工序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3如果企业有其他类型的化石燃料,请自行添加。水泥生产企业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补充数据数值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生产工段1*1,*21 既有还是新增2016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2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2.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2.1.1 消耗量(t或万m3)烟煤*32.1.2 低位发热量(GJ/t或GJ/万Nm3)烟煤2.1.3 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烟煤2.1.4 碳氧化率(%)烟煤2.2 熟料对应的碳酸盐分解排放(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6)计算2.2.1 熟料产量(t)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2.2.2 熟料中CaO的含量(%)2.2.3熟料中MgO的含量(%)2.2.4 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CaO的含量(%)2.2.5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MgO的含量(%)2.3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8)计算2.3.1 消耗电量(MWh)消耗电量包括从电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自备电厂2.3.2 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电网排放因子选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可再生能源、余热发电排放因子为0; 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电量计算得出,如数据不可获得,可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2.4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8)计算2.4.1 消耗热量(GJ)消耗热量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2.4.2 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热力供应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余热回收排放因子为0, 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热量计算若数据不可得,采用0.11tCO2/GJ3 熟料产量(t)同2.2.1既有设施4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新增设施5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说明:*1 核算边界包括从原燃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水泥熟料烧成的整个熟料生产过程消耗的化石燃料(烘干原燃材料和烧成熟料消耗的燃料),不包括替代燃料的消耗量,也不包括厂区内辅助生产系统以及附属生产系统的燃料消耗量。消耗电力、热力包括原燃料制备粉磨、均化、烘干等以及熟料制备、预热、煅烧、冷却等用电和用热,不包括采用废弃物作为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时处理废弃物的电耗和热耗,也不包括用于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电力和热力。*2如果企业熟料生产工段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 *3如果企业有其他类型的化石燃料,请自行添加。民用航空企业(航空公司)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补充数据数值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1 航空器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1.1 航空煤油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1.2 航空汽油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1.3 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2 运输总周转量(t*km)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其次选用报送民航局数据 再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3 排放强度(t CO2/(t*km))航空器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运输总周转量民用航空企业(机场)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补充数据数值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1既有还是新增2016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2二氧化碳总排放量(t)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13吞吐量(t)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其次选用报送民航局数据 再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4主要建筑物建筑面积及投入使用时间4.1航站楼1#航站楼如果航站楼超过1座,请自行添加表格建筑面积(万m2)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其次选用报送民航局数据再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投入使用时间(年/月/日)4.2办公楼1#办公楼如果办公楼超过1座,请自行添加表格建筑面积(万m2)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其次选用报送民航局数据再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投入使用时间(年/月/日)4.3建筑面积合计(万m2)包含航站楼和办公楼的总建筑面积5排放强度(t CO2/t)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吞吐量6排放强度(t CO2/万m2)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建筑面积石油化工企业(原油生产)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补充数据数值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炼厂1*1,*21 既有还是新增2016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2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2.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2.1.1 消耗量(t或万m3)炼厂干气*4天然气2.1.2低位发热量(GJ/t或GJ/万Nm3)炼厂干气天然气2.1.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炼厂干气天然气2.1.4 碳氧化率(%)炼厂干气天然气2.2 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8)计算2.2.1 消耗电量(MWh)消耗电量包括从电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自备电厂2.2.2 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电网排放因子选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可再生能源、余热发电排放因子为0; 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电量计算得出,如数据不可获得,可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2.3 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9)计算2.3.1 消耗热量(GJ)净购入热量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2.3.2 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热力供应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余热回收排放因子为0,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热量计算若数据不可得,采用0.11tCO2/GJ3原料油加工量(t)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4炼油能量因数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4.1 炼油生产装置能量因数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4.2储运系统能量因数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4.3污水处理场能量因数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4.4热力损失能量因数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4.5输变电损失能量因数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4.6其它辅助系统能量因数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4.7温度校正因子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既有设施5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新增设施6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附:炼油装置层面数据关于装置类型,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装置1*31 装置处理量(t)2 能量系数说明:*1 核算边界:核算边界包括炼油生产装置,以及原油、半成品及成品油储运系统、热力站、发电设施、供排水、空气压缩站、空气分离站、污水处理、化验、研究、消防、生产管理等炼油辅助系统。其中,炼油生产装置指以下装置:1) 蒸馏装置(常减压蒸馏、常压蒸馏、润滑油型常减压蒸馏);2) 催化裂化(蜡油催化裂化、重油催化裂化、常渣催化裂化、深度催化裂解、MIPCGP、双提升管催化裂化);3) 焦化(延迟焦化、稠油延迟焦化);4) 催化重整(预处理和连续重整、预处理和固定床重整、预处理和组合床重整、脱重组分塔、芳烃抽提、芳烃分离(苯塔甲苯塔) 、芳烃分离(苯、甲苯、混二甲苯塔) );5) 加氢裂化;6) 加氢处理(蜡油、渣油);7) 中压加氢改质;8) 加氢精制(轻质油P3Mpa、轻质油P3而P6Mpa 、轻质油P6Mpa 、石蜡、地蜡加氢、润滑油加氢P3Mpa 、润滑油加氢P3Mpa );9) 制氢(氢气提纯) (气体、轻油、重油及焦炭)10) 润滑油溶剂精制(轻质糠醛精制、重质糠醛精制、酚精制)11) 溶剂脱沥青12) 脱蜡与油蜡精制(酮苯脱蜡、酮苯脱蜡脱油、地蜡脱油、润滑油白土精制、石蜡发汗、石蜡白土精制、石蜡板框成型、石蜡机械化成型)13) 润滑油中压加氢改质14) 润滑油高压加氢裂化15) 气体分馏(三塔流程、四塔流程、五塔和六塔流程)16) 烷基化(硫酸法、氢氟酸法);17) 三废处理(溶剂再生、硫磺回收、气体脱硫(含溶剂再生)、气体脱硫)18) 污水汽提(单塔、双塔)19) MTBE 20) 催化汽油吸附脱硫21) 其他装置(石脑油异构、柴油碱洗、冷榨脱蜡、分子筛脱蜡、减粘裂化、临氢降凝、LPG脱硫醇、环烷酸、催化干气提浓、催化油浆抽提、催化油浆拔头、PSA提纯氢、炼厂干气提纯氢气、氧化沥青) *2如果企业炼厂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3如果企业炼油装置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 *4 如果企业有其他类型的化石燃料,请自行添加。石油化工企业(乙烯生产)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补充数据数值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乙烯装置1*1,*21 既有还是新增2016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2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2.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2.1.1 消耗量(t或万Nm3)天然气*3裂解气2.1.2 低位发热量(GJ/t或GJ/万Nm3)天然气裂解气2.1.3 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天然气裂解气2.1.4 碳氧化率(%)天然气裂解气2.2 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8)计算2.2.1 消耗电量(MWh)电量包括从电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自备电厂2.2.2 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电网排放因子选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可再生能源、余热发电排放因子为0; 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电量计算得出,如数据不可获得,可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2.3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9)计算2.3.1 消耗热量(GJ)热量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2.3.2 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热力供应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余热回收排放因子为0,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热量计算若数据不可得,采用0.11tCO2/GJ3 乙烯产量(t)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4 丙烯产量(t)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既有设施5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新增设施6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说明:*1 核算边界包括原料缓冲罐、原料脱硫和脱砷、裂解炉区、急冷区、压缩区、分离区等单元,不包括汽油加氢、辅助锅炉、主火炬、废碱处理、其他产品储罐、循环水场、空压站等单元。*2如果企业乙烯装置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3如果企业有其他类型的化石燃料,请自行添加。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补充数据数值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1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1.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11.2净购入使用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11.3净购入使用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12主营产品产量(单位:t)企业只能选择以下产品中的一种作为主营产品:(1)纸浆;(2)纸和纸板。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3排放强度(t CO2/t)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主营产品产量4企业不同生产工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产品产量4.1 纸浆制造工序4.1.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2)计算4.1.2净购入使用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6)计算4.1.3净购入使用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7)计算4.1.4 纸浆产量(t)4.2 机制纸及纸板制造工序 4.2.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2)计算 4.2.2净购入使用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6)计算 4.2.3净购入使用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7)计算 4.2.4机制纸和纸板产量(t)4.3 纸制品制造工序 4.3.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2)计算 4.3.2净购入使用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6)计算 4.3.3净购入使用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7)计算 4.3.4纸制品产量(t)4.4其他工序 4.3.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2)计算 4.3.2净购入使用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6)计算 4.3.3净购入使用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7)计算5企业新增机制纸和纸板生产工序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仅针对主营产品为纸浆的企业 2016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6企业新增纸制品生产工序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7企业新增机制纸和纸板生产工序机制纸和纸板的产量(t) 仅针对主营产品为纸浆的企业8企业新增纸制品生产工序纸制品的产量(t)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铜冶炼)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补充数据数值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1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1.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11.2净购入使用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11.3净购入使用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12粗铜产量(t)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3排放强度(t CO2/t)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粗铜产量4企业不同生产工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产品产量4.1 冶炼工序 4.1.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2)计算 4.1.2净购入使用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8)计算 4.1.3净购入使用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9)计算4.1.4 粗铜产量(t)4.2压延加工工序 4.2.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2)计算 4.2.2净购入使用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8)计算 4.2.3净购入使用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9)计算 4.2.4铜压延加工材产量(t)4.3其他工序 4.3.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2)计算 4.3.2净购入使用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8)计算 4.3.3净购入使用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按核算与报告指南 公式(9)计算5企业新增压延加工工序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2016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6企业新增压延加工工序的铜压延加工材产量(t)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