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中考语文试卷新编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61473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中考语文试卷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师大版中考语文试卷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师大版中考语文试卷新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共4题;共24分)1. (2分) (2019仙居模拟)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关于青春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d)_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zhng)_碍。奥斯特洛夫斯基青春啊,难道你始终(qi)_禁在狭小圈子里?你得撕破老年的蛊(hu)_人心的网。泰戈尔2. (2分)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B .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我们学过的口技节选于此。C . “布”在古代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布衣”指平民百姓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因此也常用来借指平民。D . 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3. (4分) (2019八下义乌期末) 许多文学作品都涉及“选择”这一主题。选择是关系的割断又是情感的重识,选择是终结又是开启,选择是请任选以下两部名著中的一部 , 结合“选择”事件谈谈你的发现。 主题名著“选择”事件发现选择水浒传林冲面对高衙内调戏自己娘子选择忍气吞声。水浒传中林冲得知娘子被人调戏,匆匆赶来“恰待下拳打时”“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林冲就“自先软了”。当鲁智深要帮忙教训高衙内时,林冲一句“不怕官只怕管”硬是拦下了鲁智深。林冲因惧怕权威,怕丢了官职,在面对自己娘子被高衙内调戏时选择了忍气吞声,可是这一忍却将他推向了更黑暗的深渊,命运就此转折。所以,林冲的这次选择是他性格懦弱的体现,也是他命运转折的开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选择从低谷中走出来,开始了文学创作。平凡的世界孙少安找到弟弟孙少平希望两人一同经营砖厂。但孙少平却拒绝了。4. (16.0分) (2019九上杭州月考) 古诗文名句填空。 (1) 汉文有道恩犹薄,_?寂寂江山摇落处,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 _,_。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3)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借景抒情,表达思亲思乡感情的句子是_,_。 (4)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暗示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是_,_。 (5)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_,_”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写) 二、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共2题;共12分)5. (6分) (2019八上龙山期末)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仿佛若有光_屋舍俨然_矜、寡、孤、独_盗窃乱贼而不作_(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3) 回答问题。 【乙】文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在甲文中有具体的描绘,这一句话是:_。在大同社会里,现实社会中“_”,“_”等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是一个“_”的和平,安定的局面。(4) 读了【乙】文以后想一想,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是不是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 (5) 仿照例句结构,再写一个句子。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6. (6分) (2019七下建平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 , 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 , 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 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注】陈谏(jin)议:北宋陈省华(939年1006年),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人,官至左谏议大夫,故称之。驭:驾驭,控制。厩:马棚。贾(g)人:商人。遽:急忙,马上。直:通“值”,价值,这里指钱。戒:通“诫”,告诚。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蹄啮伤人多矣_因诘仆_(2) 翻译句子。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一处)。 家中左右尚不能制(4) 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谏议具备怎样的“古仁人之风”。 三、 现代文阅读(共34分) (共2题;共34分)7. (14.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 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第段中划线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8. (20.0分) (2019七下克东期末) 阅读夏游依安植物园,回答下列小题。 依安植物园,坐落于北方小城依安县,是镶嵌在乌裕尔河湿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植物园的东廊门颇具民族特色,由几块巨石堆叠而成,气势恢宏。顺着大门向里走,一条宽阔平坦的主干道,路面铺着坚硬的油渣,院内有两条主干道,成十字花型,位于园中心。除了园林绿化车,其它车是不允许入内的,行人可以在路上放心自在地行走。在植物园的东北角有一处曲曲折折的长廊,一眼望不到头。如果是盛夏,植物的枝叶藤蔓爬满长廊上面的丝网,一片绿荫将长廊笼罩,阳光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游人穿行在绿叶繁花嫩叶当中兴致盎然。现在是初夏,藤蔓还没有爬上去。两边青绿的果实缀满枝头,李子、樱桃、葡萄,触手可及。走在长廊里,扑面吹来松脂的芳香和草木的气息,芳香似乎也是青葱色的。在长廊尽头,立着一块巨石,大约有几吨重,巨石上刻着四个大字,“紫气东来”。在巨石的东北角,有一处迷宫,环形的通道,系植物墙,有点像游戏中的丛林场景。迷宫的四周种植着我叫不上名字的花草,那种花外形有点像串红,却又比串红的花小得多,成串的花朵只有米粒大小,粉色的密密麻麻的花中有数不尽的蜜蜂蝴蝶,还有那丑陋的红背甲壳虫也来凑热闹。行走在曲曲折折的石块铺就的路上,满被树荫笼罩,一片清凉,通向植物园正北面的假山。不时有游人擦肩而过,有疾步如飞的健身者,有缓慢行走的老者,有衣裙如花的女子,有活泼撒欢的小孩。一群群孩子们欢悦得像花丛中的蝴蝶,兴奋地摆出各种姿势和造型,父母们抢抓镜头拍照。假山不算太高,沿着曲曲折折的石头台阶登上山顶,站在亭上,凭栏临风,享受凉风轻拂,十分惬意。举目远眺植物园,园内景色尽收眼底。假山的南面一帘瀑布哗哗地流淌,水花飞溅,水声清越,水气氤氲,尽现水的活力和灵性,又是游人的一个拍照点。假山南面的空地是一个圆型的塑胶运动场地。中间有喷泉,每到晚上,喷泉便会喷出各种各样造型不一的水柱,水柱成花开形状,时如莲花开放,时如菊花绽开,中间还不时喷射出一条冲天的水柱,能冲激到旗杆那么高。雪白的水花落地,砸出美妙的响声,落水进溅的水花扑面飞来,给驻足观看的游人们送上一丝清凉。假山的北面是一个人工湖,将假山环绕起来。湖水碧绿,大小不一的鱼儿在水中追逐,不时跃出水面,露出美丽的鳞片,红的黄的花的黑的,煞是好看,美丽的鱼儿让人不自觉想到“锦鳞游泳、沉鳞竞跃”的场面。燕子不时在假山上空盘旋飞行,不时贴到水面上嬉戏。湖的四周有各种各样的雕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鹿妈妈带领着一头小鹿;有两匹吃草饮水的马儿;有骑在牛背上吹笛子的牧牛娃;有洒水洗浴的美人鱼;有几只展翅欲飞的仙鹤;还有身披蓑衣垂钓的老翁。这个湖的东南角还有曲曲折折的廊桥架在湖面上,廊桥的一头是个亭子。湖边有一口老井,旁边放着辘轳、木桶、饮水槽,尽显田园风光。人在湖边游览,仿佛身处乡野,又如置身于江南梦幻水乡。我从湖的西侧顺着林中小道来到植物园的西北角。植物园里简直没有一片空地,草坪、花卉和树木将每一个角落都安排得满满的,展现无限生机。经过人工培育的各种各样的花卉散布园中,成为整齐划一的造型各异的几何形状。有的花贴着地面,有的花亭亭玉立,有的花鲜艳夺目,有的花素颜内敛,有的花一见如故,有的花素未谋面。各种各样的花千姿百态、争奇斗艳、蜂围蝶绕、沁人心脾,令人心神愉悦。大片的森林绵延不绝,有挺拔的云中杨、婆娑的柳树、洁白雅致的白桦树、浓郁芳香的松树、修剪成球型的榆树。设计者还别出心裁,一些树的树干上还挂着可自由出入的鸟笼子,可供鸟儿玩耍。植物园东南角孔雀笼子里有十几只孔雀,看到游人围观就会开屏展示,“似与游者相乐”,赢得游人们的阵阵惊叫和赞许。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成为鸟鸣嘤嘤的地方,成为鸟儿的天堂。依安植物园是集生态、绿化、休闲、健身、娱乐、环保于一体的生态园林,现已成为省内闻名遐迩的北方名胜,四季景色各异,每天游人如织。夏季时节,徜徉于依安植物园,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作者:邢占双,系依安县初中语文教师,有改动。)(1)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文章的? (2) 第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3) 第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哪几种感官来写,体会其写景状物的妙处。 (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 写作(共50分) (共1题;共50分)9. (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 题目一:请以“慢慢地,我懂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题目二:烦恼积压在心头,沉甸甸的,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无意间打开窗户,满眼的绿意扑面而来,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不少于600字。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共4题;共24分)1-1、2-1、3-1、4-1、4-2、4-3、4-4、4-5、二、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共2题;共12分)5-1、5-2、5-3、5-4、5-5、6-1、6-2、6-3、6-4、三、 现代文阅读(共34分) (共2题;共34分)7-1、7-2、7-3、7-4、8-1、8-2、8-3、8-4、四、 写作(共50分) (共1题;共50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