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模拟)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46089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纤瘦的竹枝最宜配以怪石,所以画竹时,旁边总画上几块皱瘦玲珑的石头。人的爱竹,爱的是干叶的纤弱,因此植于家中更多享受。竹树以瘦细稀疏为妙,因此种竹两三株,和一片竹林同样的可爱,不论在园中或画上。它的美处是一种微笑般的美处,所给我们的乐处是一种温和的乐趣。因为竹的可爱处在纤瘦,所以画在画上时只须两三枝,即已足够,正如画梅花的只须画一枝。ABCD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肃(s)杀狼藉(j)侥(jio)幸自怨自艾()B鄙(b)视簌(s)簌擦拭(sh)热泪盈(yn)眶C轻蔑(mi)奔丧(sn)颓(tu)唐孤苦伶仃(lndn)D妥帖(ti)蹒跚(shn)交卸(x)略胜一筹(ch)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切实保障网约车乘客的安全,有关各方将加强对驾驶员背景情况的核查,严防不合规的企业、车辆和人员杜绝进入行业。B截至2018年5月22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入山东省水量达到近30亿左右立方米。C经过九场精彩而紧张的诗词大比拼,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赢得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总冠军。D我国每年出产的许多电影、电视剧、小说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虽然产生了很高的市场利润和很大的知名度,但却很难成为经典。4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时代变迁,科技发展,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河和西河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两河生态功能间不容发。C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品类增多,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D梦想似乎近在咫尺,偏偏又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生活多么矛盾啊,而他必须在这矛盾中寻找平衡。5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鹤立鸡群城惶城恐油光可鉴抑扬顿挫B不辍劳作殚精竭虑万众瞩目催枯拉朽C锐不可当眼花缭乱杳无消息任劳任怨D和颜乐色藏污纳垢骤雨猝至节衣缩食二、现代文阅读藤野先生(节选)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过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6 . 选文中加横线的两个“他们”有不同的指代对象:“他们”指 “他们”指7 . 选文中加着重号的“听得刺耳”、“无法可想”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8 . 请结合课文内容和鲁迅的生平经历,简述“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话的含义。9 . 给选文拟一个小标题:阅读下文,完成 下列小题。母 亲 莫言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 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 地紧缩。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10 . 仿造下面的例句格式概括母亲的行为举止和形象特征。例句: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母亲理解并安慰我,说明母亲坚韧顽强。(1)在艰难的岁月中,母亲_,说明母亲_。(2)在辛苦劳作时,母亲_,说明母亲_。11 . 写出你对第小节中画线句子的理解。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12 . 本文题目是“母亲”,但文中为什么写父亲和爷爷?13 . 请你写出“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为什么会在“我”脑海中翻腾的 原因。三、文言文阅读阅读孙权劝学,完成后面小题。【甲】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注释:斫(zhu)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释:放下。说:理由。徐:宽松。甘:光滑。固:坚固。疾:紧。苦:涩 。入:与相适应。数:方法,规律。喻:使明白。不可传:指不能传授的,指古人社会经验中不能用文字留传下来的部分。已夫:罢了。14 . 解释加点词语(1)徐以杓酌油沥之(2)轮人安得议乎?15 . 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2)臣也以臣之事观之。16 . 甲文中,“康肃笑而遣之。”你认为康肃公“笑”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桓公听了轮扁的话后,你认为他会怎么做呢?四、句子默写17 . 读下列古诗文句子,将空缺处的原文语句书写在横线上。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谁家玉笛暗飞声,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可怜夜半虚前席,_。( 李商隐贾生)造化钟神秀,_。( 杜甫望岳)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岑参在远赴边塞的途中流下了思乡之泪: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陈子昂自感生不逢时,在幽州台上流下了悲伤之泪:_,_。爱莲说中具体表现莲具有君子美德的对偶句是“_,_” 。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徂徕:山名18 .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B【甲】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C【乙】尾联以“且尽手中杯”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D【乙】诗用语绚丽飘逸,融叙事、绘景、抒情为一体,诗情画意与深情厚谊跃然纸上。19 . 【甲】诗中一个字是“_”,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乙】诗中的两位诗人临别把酒,一个“_”字,抒写了诗人豪迈、洒脱、豁达的情感。这两个字都表达了对故乡、对友人充满了_之情。20 . 同是表达的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六、名著阅读21 .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主人翁_开始时老实,健壮,坚忍后来变成了_、_的行尸走肉。七、综合性学习22 . 欣赏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这四幅书法作品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八、作文23 . 作文题目:共度好时光要求:把题目抄在答题纸上。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