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检测)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45879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字词书写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如初经洗(绦 涤)。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从此,山水就镌(junjun)刻在他的记忆里。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牢骚不辍。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不知迂回,不懂退让,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jiojio)呢?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恹恹终日,郁郁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人这个时候便会正襟(威 危)坐,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镌刻(jun)计较(jio)洗绦正襟危坐B镌刻(jun)计较(jio)洗绦正襟威坐C镌刻(jun)计较(jio)洗涤正襟威坐D镌刻(jun)计较(jio)洗涤正襟危坐(2)根据文意,文中划线词语解释恰当的一项是A不辍:辍,车辆川流不息之意;不辍,在文中是停下的意思。郁郁:心里苦闷,(忧愁、气愤等)在心里积聚。B不辍:辍,车辆川流不息之意;不辍,在文中是停下的意思。郁郁:草木茂盛,文中指心情愉悦。C不辍:辍,停之意;不辍,在文中是不停的意思。郁郁:草木茂盛,文中指心情愉悦。D不辍:辍,停之意;不辍,在文中是不停的意思。郁郁:心里苦闷,(忧愁、气愤等)在心里积聚。古往今来,关于人生境界的对联和书法作品极多。下列选项中对书体判断和对联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甲乙丙丁A甲联为行书,联语是“观大海者难为水,悟自心时不见山”。上联感悟到个体面对自然的渺小,下联则强调反视内心更可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B乙联为小篆,联语是“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强调做人应该像翠竹那样虚心,像梅花那样有着铮铮傲骨。C丙联为楷书,联语是“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意在表明做人要追求自我内心的宁静,不要汲汲于功名利禄。D丁联为草书,联语是“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喝酒观史,焚香读经,此联既能明静心读书之志向,又不乏豪气干云之气概。二、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叫起立偏要趴下人的成长过程中,最令人感到恐怖的,莫过于“叛逆期”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上既有的东西,无一不报之以怀疑的态度,为反对而反对,叫起立偏要趴下,恨不得长辈们所说的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之类的常识都给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就像蝴蝶的成长必须经过破蛹的挣扎一般,这个过程,对挣扎者本人也并非是愉快的。像所有人一样,我也有一个挣扎的叛逆期,不同的是,我的叛逆期比别人要长,也更猛烈一些。我记得那是我10岁的某个早晨,母亲像往常一样轻轻拉开房门,撩开蚊帐,在我耳边亲吻了一下,然后小声说:“该起床了!我给你蒸了鸡蛋羹,”那天,我没像往常一样忍着,而是借着起床气,一阵闹腾,并最终把那碗鸡蛋羹成功打翻在地。我知道,在她看来,这就是一桩把好心当成驴肝肺的反叛。当然我也觉得自己把碗打翻做得有点过分,但是我如果仍像往常一样;当面含笑接碗,转身就倒进泔水桶,对我也是一种煎熬,那时的鸡蛋并不易得。而“阳奉阴违”,在我的小男子汉词典里与“怯懦”同义,这两样,都不是我乐意看到的。这件事令母亲伤心了很久,但至少鸡蛋羹算是永远退出了我的生活。我的第二次剧烈反叛,发生在3年后与父母的三峡之旅中,我们从歌乐山下山,在途中为走哪条路能更快地到达公交车站发生了分歧。父亲认为应该原路返回,而我认为应该从旁边一条铁路隧道穿出去,父亲没听我的,而且给我所认定的最优路线送上了“你懂个屁”几个字,再没有比这更让人生气的了,我一怒之下准备开门下车,冲父亲甩出了一句“我会向你们证明我才是对的!”一霎间,我似乎看着父亲的眼神里夹杂着失望与愤怒;但我头也不回地向隧道走去。我脑中设想了两个结局。一个是父母在我的胁迫之下,也追上来和我一起走隧道;另一个结果是我飞快地从隧道里穿出,抢先到达公交站,得意地以优胜者的姿态傲视他们汗流決背的身影。但遗憾的是,这两个结局都没有出现,万万没想到这次的叛逆确实刺激了他们,但也让自己吃了大亏。我冲进隧道不一会儿,就发现自己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前面黑茫茫的,一眼望不到尽头,但为了甩给父亲的那句话,我憋了一口气往前狂奔,身后的洞口由大到小,直至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亮点,然后终归于无,而面前始终只有望不到底的黑,没有尽头的黑让我万分恐惧,我恐惧突然疾驰而来的火车,恐惧黑暗中蹲着坏人,更恐惧比坏人恐怖1000倍的别的意想不到的什么东西。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跑了很远,但最终选择往回走,相比于前方未知的黑,后方已知的距离终究要令人好受些,虽然路的尽头很可能是父母对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讥讽与得意的表情。但父母并没有等我,面对山城朦胧的夜色,我摸着口袋里仅有的两元钱,像个傻瓜一样地大声哭了。但之后的日子,我的叛逆由家庭发展到学校,直至社会。我带着全班同学唱国际歌,让我们不喜欢的老师无法讲课:我们办了一份名为“刺头”的小报,发刊词就叫“反对”一一事实上,那些我们觉得不对的东西,有一些确实是值得改进的,而更多的,是因为我们不懂而产生了误解,当然,这都是在多年以后,当我们成为当初我们所反对的人时,才渐渐明白的。叛逆是成长的一部分,我从那些否定,质疑甚至无理冲撞中,获得了不少成长的经验当然也吃了不少苦头。而让我真正认识反叛真相的,是我高中毕业考大学填报志愿时,我本着我的人生我做主的原则,义无反顾地填了与父母期待的中文专业截然不同的石油专业,并最终走上了现在的人生之路。这并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特异功能,知道后者的发展前景强于前者,仅仅是出于逆反心理,觉得没按父母的要求,便是胜利。但这一次,我的逆反却落入了圈套。事实上,父母的真实心愿,就是希望我考石油专业,但他们害怕我那“叫起立偏要趴下”的逆反心理,而选择了“想叫你起立,却偏叫你趴下”的策略。随便想想,就知道他们这次该有多得意。好吧!这次就先让你们赢了吧!2 . 阅读全文,填写下表。3 . 第段中作者多次描写了“黑”,请分析这些描写的表达效果?4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段以议论总起全文,用我对叛逆的认识,引出不文我在叛逆中的成长故事。B第段中划线句子“我摸着口袋里仅有的两元钱,像个傻瓜一样地大声哭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因为叛逆而落至如此境地的后悔。C本文在提到父母时人称发生了变化,第段在与父母发生矛盾时用“他们”表现心生嫌隙,最后一段用“你们”,显得来近自然。人称的变化暗示着情感态度的变化。D第段主要讲述了父母巧妙地利用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获得了“胜利”,深化了主旨,告诚天下父母不必害怕孩子逆反。E全文围绕“叛逆”的话题,表现了我由叛逆到理解父母之爱的过程,展现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5 . 请谈标题“叫起立偏要趴下”的妙处。并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叛逆”的理解和感情。链技材料湖南卫现的变形计是一档针对叛逆少年进行改造的节目,播出十余年有不少成功案例。赵迪就是其中一个,“谁的话都不听, 而且我行我素”这是老师对赵迪的评价。镜头里他不守纪律,顶撞家长、老师,让老师、家长伤心。但是,当山里的母亲为他打洗脚水时, 晚餐中的肉是向邻居家借的时,他心里开始产生变化。不善言辞的山里妈妈,以竭尽所能的百般疼爱,刺痛了这个城市少年对母爱的麻木。回城市后,他开始孝顺父母,用心读书。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因为笨,所以成功他刚开始学戏的时候经常挨打。其实,旧时候学艺的人哪个没挨过打?压腿、踢腿、倒立、抢背尤其是学武生在练功的时候。可是,他挨的打就特别多,家常便饭似的。他挨打的主要原因就是笨。笨得根本就不是学戏的料,可他偏偏执意去学戏。他笨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的念白,他学念白的时候,总是“一嘟噜一块”。他的念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口齿不清,是个“大舌头”。口齿不清的“大舌头”念白时特别可笑,他一念白,周围就有人忍不住想笑。科班的师傅对他也极度的失望,有一个师傅听着他的念白,又好气又好笑,对他说:“就你这材料,哪天能吃上蹦虾仁啊!祖师爷不赏你这碗饭,你还是卷铺盖走人吧!”他的笨还表现在他的记性上。一段戏文,师傅说一遍两遍,别人就能记个大概了,可他不行,他记不住,这样师傅就得再说一遍又一遍,于是师傅心中有气,就打他。可越打他越怕,越怕他越学得慢。好了,口齿不清“大舌头”,记性不好学戏慢。他还需要再怎么个笨法?就这两条,对一个想登台演戏的人来说,不已经是致命大伤了吗?可他偏偏喜欢登台演戏。为了摆脱“大舌头”的毛病,他有他的“绝招”:整天拿着一个大粗瓷坛子,用嘴对着坛子口,大段大段地练念白,因为坛子可以拢音,把他的念白清晰地反射到耳朵里,以辨瑕瑜,同时又不影响别人。想熟记戏文没“秘诀”,他只好夜里不睡觉背戏文,无论角色大小,他都会把这本戏里所有的剧目“默演”一遍又一遍,所以说,一本戏,别人唱过10遍,他已经至少唱过50遍了。因为笨,科班根本就没有把他当角儿来培养,可他把自己当角儿来要求。虽然他常常只能演些家院、门子等小角色。但为了“扮戏”漂亮,他总是提前把行头的护领、水袖拆下来。洗得白白净净的。把髯口用热水泡上。使之又软又飘,再用铁刷子反复梳理。把靴底用大白刷刷得又净又白,站在台上显得格外精神。最笨的一次,他发现自己的眉毛总出岔儿,这样用眉笔画眉毛时就不美观。笨得可爱的他竟然让剃头师傅把他的眉毛剃光了。管箱的师傅看他这样笨,就讥笑他说:“得了吧。多大个角儿,费这么大劲你以为台下观众能看见你?”“台下观众看不见,可我自己能看得见!”他回答说。他是笨,以他的先天条件,根本就不是演戏的料,可是,同他一起进“喜连成”科班学戏的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们,虽然个个天资都比他好,但只有他一人红遍了中国。他承认自己学戏比别人笨,但是,他说,正是因为自己笨,他才苦学勤练;正是因为笨,他才能成功。人们形容他的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豪又不乏细腻。不错,这个“笨人”就是马连良,马连良以他独特的风格,为京剧开创一代新声。他的演唱艺术世称“马派”,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老生流派之一。(选文有删改)6 . 本文记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7 . “就这两条,对一个想登台演戏的人来说,不已经是致命大伤了吗?可他偏偏喜欢登台演戏”两句中,“偏偏”一词表现了马连良怎样的性格特征?8 . 文章一直到最后才交代主人公的名字,这是为什么?9 . 文章标题“因为笨,所以成功”有什么深刻含义?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0 . 11 . 文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12 . 13 . 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究竟“妙”在哪里?14 . 15 . “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的“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16 . 17 .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三、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甲)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节选自宋史包拯传)(乙)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皇室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赠,恪挥之去。至则值岐王至封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选自明史列传,有删改)(注)讦(ji):揭发。18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以父母皆老,辞不就(2)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3)恪素刚正(4)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19 .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久之,赴调B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C第归,杀而鬻之D属予作文以记之20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皇室多不悦。21 . 包拯与徐恪性格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四、句子默写22 .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求之不得,_。(关雎)(2)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_,_。(陶渊明桃花源记)(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说临别之际,气势宏伟,已有不必作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3 .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琢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4 . 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25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语言表达26 . 下面这段文字是某微信朋友圈中转发的,共有两处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七、名著阅读27 .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_集,原题为“_”,其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_。八、作文28 .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写一篇文章。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书写工整。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少于600字。(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美丽的遇见。遇见一片飘零的黄叶,遇见一树绚烂的花开,遇见一派明媚的春光,遇见一方奇丽的山水,遇见一个善良高贵的人,遇见一件永生难忘的事生命旅途中,总会有一次遇见,或吸引着你,或感动着你,或震撼着你,或启迪着你要求:自拟一个包含“遇见”这个词语的标题。用上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少于600字。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字词书写1、二、现代文阅读1、2、3、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语言表达1、七、名著阅读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