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45860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撺掇凫水油馍羁绊B磅礴思慕次第彗星C格物至知抉择狡辩敦实D眺望苍劲翌日巉峻2 .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A丹东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致富”后面加上“的道路”,或删掉“走上”。)B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尚的兴趣爱好。(删掉“兴趣”或“爱好”。)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把“国家”删掉。)D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政府各类官员的典型形象,一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把“一致”移到“好评”之前)3 .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B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C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会到了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D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4 . (题文)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ki)抖擞(su)憔悴(ci)拆散(chi)B一霎时(sh)贮蓄(zh)匿笑(n)仿膳(shn)C搓揉(nin)讽刺(fng)难堪(kn)碣石(ji)D咄咄逼人(du) 菡萏(hn dn)黄晕(yn)应和(h)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离太阳最近的时光我翻过很多字典,对芒种的理解,仍不及大字不识几个的父亲。对节气,父亲嗅觉灵敏,尤其是芒种。麦芒日益坚硬,他整天在地里转悠,回来时,一双手能洗黑一盆水。当他嚼着麦粒、用麦芒般的胡子扎我时,我就知道芒种了,要收麦了。在我最初的印象里,芒种有些痛。阳光和麦芒,如箭矢,刺在身上,疼痛汗流如注。父亲却不在乎,光着膀子,挥着镰刀,任它们上下夹击。“气吞万里如虎”。那黄铜般的身体,就是铜墙铁壁,阳光和麦芒纷纷折落,洒落在滚滚的汗水中。我也学过父亲,气吞山河地割麦子,阳光炽热,麦芒燎人,我很快就败下阵来:腿上挂彩,掌心磨出水泡。父亲说我不是干活的料,打发我回家读书。以后,每年麦收时节,我都是父亲的观众、芒种的旁观者。那时,机械少,农活都靠手。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忙得热火朝天。我看不下书,就去送茶水。更多时,我坐在地头的树荫下,看父亲坦克般碾过麦田。麦芒如刺,麦粒滚圆;太阳刺眼,光芒万道。我惭愧地垂下头,我成不了父亲那样的人!我决心读好书。“种不好地,就把书读好。”父亲的话,我记得。他没机会把书读好,我有。我没有辜负他,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成绩和他的麦子一样“出类拔萃”。一说起我,他的眼就眯成一条缝,就像乐呵呵地看他的麦子。高考前放假,正赶上芒种。“芒种芒种,忙着收忙着种。”我却是闲人,虽然个头已超过父亲,却仍干些送茶递水的活。天太热,我恨不得找片云彩躲进去。太阳像穗麦,阳光是麦芒吧!刺到身上,如芒刺背。父亲喝口水,抹把脸,汗珠饱满,像麦粒滚滚落下。我有些恍惚,感觉父亲也是一株麦子,皱纹的麦芒,已刺入骨肉。父亲让我回家看书,地里的芒种属于他,我的芒种是高考。书上说,芒种“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我想,“芒”不仅指“芒之谷”,还指“芒之光”,光芒、时光;而“种”则包括收获和播种。所以,“芒种”其实说的是生生不息的传递,就像父与子。父亲收割麦子,就像我做考题;他盘点收成,就像我估分;而播种,则像我填报志愿。父亲说的对,我的芒种是高考,他的高考是芒种。我们一直都做着同样的事,只是他在乡间,我在城里。如今,我生活在城里,除了单位,就是家,我很少出门,住21楼,但并没离太阳近些。雾霾遮住天空,空调混淆四季,那如芒刺背的时光,已遥不可及。又到芒种,想起那年,时光明亮,我和父亲席地而坐,他盘算收成、播种,我思量高考、大学。现在,父亲还做着同样的事,只是我们已天各一方。我开始懂得,那离太阳最近的时光,也是离父亲最近的时光。(作者:葛亚夫,选文有删改)5 . 仔细阅读全文,说说你对题目含义的理解。6 . 结合语境,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父亲却不在乎,光着膀子,挥着镰刀,任它们上下夹击。(2)我也学过父亲,气吞山河地割麦子,阳光炽热,麦芒燎人,我很快就败下阵来。7 . 赏析第段划线句子“我的芒种是高考,父亲的高考是芒种。我们一直都做着同样的事,只是他在乡间,我在城里。”8 . 有人说第自然段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可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9 . “芒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除了芒种,你还知道哪些节气?请写出两个。哪个节气(“芒种”除外)会触动你内心怎样的情感或勾起你哪些难忘的回忆?请说一说。阅读小说老太爷,回答下列小题。老太爷(1)大雨是突然降下的,在老太爷去世的晚上。一夜之间,五里槐村就变成了水茫茫的一片。凉意笼罩了整个村子。(2)村子不大,有几十户人家,都是朱姓老祖宗的后代。老太爷是活在村里的辈分最高、年岁最长的人。当过私塾先生的老太爷就像那一坡又一坡长满皱纹的古槐,香味醇厚地生活在五里槐村,受着全村人的膜拜。(3)青山依旧,碧水长流,老太爷终于走完了他九十岁的人生,在这个大雨滂沱的夜晚,闭上了他不甘心的双眼。村里的老汉们,低垂着花白的头,围在老太爷家中,一屋子的长吁短叹。窗外的雨,纷乱瓢泼了一夜。他们也愁肠百结了一夜。(4)这些老汉们,都懂老太爷的心思,知道他走得多么遗憾。(5)眼前最犯愁的,是老太爷入坟的事。全村就是些老汉、娃娃,壮劳力全外出务工了,闻着年味儿才肯回家。要找什么人,才能把老太爷的棺木抬到山坡上的祖坟地呢?(6)大雨却不管老汉们的愁事,没日没夜地下着,洗刷着远远近近的一切。但是也有雨水冲不走的记忆,清晰地从老汉们的脑海深处冒出来。(7)记得那时,日子都过得苦,大人娃娃总吃不太饱。虽说上学基本免费,村里人还是不上心。这样的日子,谁还有心情让孩子念书?只有老太爷看在眼里、急在心中。(8)金秋九月,天高云淡,是村校开学的时节。戴着瓜皮小帽、穿着黑色斜襟衣的老太爷,挂着拐杖,捣捣东家的门,敲敲西家的墙,说,娃们该上学了。(9)小辈们并不买他的账,有的反而和他顶嘴:“肚子都吃不饱,去学校干啥?你也不看看,这些猴崽子,生就的榆木脑壳子,能读哪门子的书?”(10)碰了壁的老太爷快快地抚着槐树,满脸伤悲,目光悠远地看着前方,有人走过就叹息:“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经书不可不读啊!”可是,谁听他的话呢?(11)老太爷沉默着。后来,他开始在家鼓捣,熬制娃娃们爱吃的麦芽糖和香味玉米籽。(12)村里人带着白天的劳累,在大槐树下歇息。老太爷用零食引诱着疯玩的娃们到他的小院里来。(13)槐香中沏上花茶,院中铺着竹席,吃过馋人的麦芽糖和香味玉米籽后,老太爷就领着他们念唐诗宋词,讲经史子集,细述外面的世界,把他的希冀悄然播种。(14)月光照着池塘,风爽快地吹过。沐浴着这份安静与美好,那些诗意的句子和美丽的梦想如精灵一样,在娃们的心中生根发芽。(15)老太爷的诗书启蒙,让娃们带着梦想的翅膀,陆续走进校门,一路读书到大城市,跳出龙门,飞出了五里槐村。老太爷摸着小胡子,逢人就露出满满的笑。(16)只是这几年,农村娃上个大学真心不容易,工资低消费高,让村里人对读书灰了心,早早地撵着孩子丢了书,出门去打工。(17)九十岁的老太爷,最后一次踉跄地走过荒芜的土地,浑浊的老眼里滴下泪水。(18)他老了,无力再为迷路的儿孙们指点迷津。(19)在这个万物吐故纳新的雨夜,他抱憾黄泉,把愁肠留给了一村子的老汉。(20)愁肠复愁肠的老汉们,在一个天刚放睛的晨晓,听到满村的狗此起彼伏地嚎叫,疑惑地打开门,发现老太爷家门口站满了人。(21)黑压压一大片,全是五里槐村走出去的读书人。他们散落在各个城市,听到老太爷去世,相约着回来为他送终。(22)这些文弱的读书人,一律穿着白衬衣,罩着黑西服,手臂上缠着黑纱。平日,村里人都笑他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此刻,他们却显得那么有力量,让人安心。(23)多彩的经幡飘起,老太爷的灵框稳稳当当地抬在了他们肩上。这些飞出五里槐村的男女们,和全村的老人、娃娃一起,缓缓向墓地走去。(24)太阳慢慢地爬出来,远山近水一片清明。泥地上,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伸向远方10 . 根据小说内容,将相关情节补充完整。(1)老太爷雨夜去世,村里的老汉们_;(2)老太爷_,小辈们不买老太爷的账;(3)老太爷_,娃们陆续走进校门;(4)村里人对读书灰了心,老太爷_;(5)读书人回乡为老太爷送终。11 . 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14)段画线的句子。12 .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反复写雨,为老太爷的去世渲染了悲伤的气氛,烘托了老汉们的愁苦之情。B老汉们发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找什么人,把老太爷的棺木抬到山坡上的祖坟地。C小说第(7)到(18)段,插叙老太爷劝学的情节,揭示了老太爷受全村人膜拜的原因。D第(22)段里将“文弱”与“有力量”进行对比,突出了知识给人力量的道理。E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汉们。为老太爷送终发愁表现了老汉们善良与知恩图报的品质。13 .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有改动)14 .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好学耽书好:(2)由是声誉甚盛甚:15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16 . 选文中写祖莹父母、亲属和中书监对祖莹的态度和看法,其作用是什么?选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四、句子默写17 . 根据提示或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1)东皋薄暮望,_。树树皆秋色,_(2)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征蓬出汉塞,_。 _,长河落日圆。(4)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_,_五、诗歌鉴赏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8 . 请你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表现的画面和意境描述出来。画面:_19 . 细细品读,词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综合性学习20 . 综合性学习。下面是有关机构公布的国民阅读指标数据图,观察下面的图,你会得到什么结论?国民阅读率(指的是有一定阅读行为的人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所占的比率)我的结论: _21 . 八年级(2)班以“气象物候”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1)请仿照示例,从二十四节气(如冬至、霜降、芒种)中任选两个解释含义。示例:清明。表示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2)你的同学小芳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奇特,请你从物候学的角度对这句诗提出不同的看法。七、作文22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文。后盾,意即“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生活中,亲朋是后盾;疲惫了,坚持是后盾;失望了,自信是后盾;软弱了,坚强是后盾请以“后盾”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 6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综合性学习1、2、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