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检测)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38923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开始的封建帝王是( )A宋太祖B唐太宗C宋钦宗D宋高宗2 . 据史料记载,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观测”,共设立了27个观测点,其中南海观测点设在黄岩岛。当时给郭守敬下旨的是A成吉思汗B忽必烈C朱元璋D顺治帝3 . “辽阔的大漠草原上,有一匹铁骑在奔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威震环宇撼九霄。”下列关于成吉思汗的说法有误的是A建立了元朝B建立了蒙古汗国C“他”就是铁木真D统一了蒙古各部4 . 下列四幅关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管辖图中,与元代管辖台湾情况相符的一项是ABCD5 . 隋朝运河“北起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承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B巩固隋朝的统治C便利皇帝游玩D促进南北经济交流6 .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造成藩镇割据、社会动荡的局面削弱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导致官僚机构膨胀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ABCD7 . 在文化领域中,有很高成就的人被称为“圣”,下列的人物与其称呼的对应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A医圣张仲景B书圣一一王羲之C诗圣李白D画圣一一吴道子8 . 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 )胡萝卜 占城稻 甘薯ABCD9 . 唐太宗说:“白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 )A对外交往B民族关系C任用贤才D虚心纳谏10 . 若要为隋炀帝题写墓碑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A创立了科举制度B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C实行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D统治后期,爆发安史之乱11 .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12 .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其弊端是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这段文字叙述了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哪一方面( )A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B重文轻武政策的内容C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D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13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北宋B元朝C南宋D唐朝14 . 下列事件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岳家军”有关的是A点苍山会盟B澶渊之盟C宋夏和议D郾城大捷15 . 下列关于唐朝盛世经济的描述正确的是:(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 长安城内分市和坊 唐三彩闻名于世 蜀锦冠于全国ABCD16 . 如图所描绘:汴河桥上人头攒动,京城上下熙熙攘攘;城市商业繁华喧嚣,市民文化高度发达。此图出自北宋画家张择端A洛神赋图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墨梅图17 .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城市是A苏州B景德镇C泉州D广州18 . 分别建立辽、西夏、金三个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契丹、党项、女真B党项、契丹、女真C女真、契丹、党项D契丹、女真、党项19 . 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西藏的机构是( )A四川行省B宣政院C西域都护D伊犁将军20 . 2019年1月台北故宫因私自将绝世国宝“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出借日本展出被两岸民众痛批。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因唐玄宗时爆发动乱致其侄子遇难,无比悲愤而写。这场动乱是A靖康之变B陈桥兵变C黄巢起义D安史之乱21 . 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密切相关的人物是( )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玄宗ABCD22 .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B最早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的人是祖冲之C南朝时期世界上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是大明历D楷书被称为绝世之作的人是锺繇23 . 唐太宗曾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上述言论,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是( )A“戒奢从简”B革除“民少吏多”弊端C虚心纳谏D勤于政事24 . 武则天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创立科举制,重用贤人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25 . 小组讨论中,几位同学对武则天进行了评价,你认为哪种看法更准确( )A武则天由妃子到皇后、皇太后,由废掉两个皇帝,到自己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说明她是个大野心家B她重用酷吏,排除异己,滥杀无辜,凶狠恶毒,是个暴君C她重用人才,发展科举,注重经济发展,减轻百姓负担,是个明君D对武则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从她统治采取的措施及结果看,她是一个有作为的女皇帝,为唐朝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二、综合题2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 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叫作什么?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3)材料二中的“武后”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4)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 (5)上述材料中所提到的三位皇帝统治时期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相同点?(至少答出2点)27 . 阅读下列材料: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材料一: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明的是粮食产量很高。材料三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请回答:(1)材料一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农耕技术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2)根据材料二请回答宋代哪里已成为重要粮仓? (3)材料三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哪个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请写出政府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 (5)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些建议。28 .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技术篇(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民族篇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2)材料中的松赞干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材料中的“公主”指的又是谁?“贞观”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的年号? 外交篇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3) 根据上述材料, 完成以下两道单选题。“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救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与哪国的文化交往?( )A.朝鲜 B.印度 C.日本 D.越南下图佛座侧面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三藏法师玄奘”的历史功绩有( )A.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B.西行取经,交流中印文化C.七下西洋,加强海外联系D.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明(4)唐朝气象万千,博大开放,自信包容,形成这样的社会景象的原因有哪些? (5)唐朝的强盛对我们今天的发展有什么启示?29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永恒不变的追求。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哪一个朝代?建立者是谁? (2)隋朝结束分裂完成了统一,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哪一项工程?隋朝的建立者是谁?(3)唐朝时民族关系融洽,与哪个少数民族“和同为一家”?唐朝的建立者是谁?(4)元朝时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被毛主席称为“一代天骄”的历史人物是谁?(5)明朝前期,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谁七下西洋?明朝的建立者是谁?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综合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