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模拟)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030253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年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年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涵养文明 我们不能当看客陈凌这几天,两件发生在上海的事情,激起人们内心的波澜。先是上海徐家汇公园的一只黑天鹅被人偷走,成了他人的盘中餐,让人痛心不已;随后,一则视频在网上热传,一年轻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同车的“上海阿姨”对其劝阻教育,还用纸巾替其擦去痰渍,被网友称赞“有素质有腔调”。两件事情,一正一反,但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文明素养。一个与现代文明接轨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个体的文明素养之所以不可或缺,就在于它是秩序的重要源泉。正如哲人所言,“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只不过,文明秩序不仅来源于“法”,也来源于“礼”;文明素养,不仅意味着对法律规则的遵守,更意味着对道德规范的恪守。今天,随着法治意识日渐在人们内心生根抽芽,对法治的认同不再是稀缺品,然而如何让道德规范成为自觉,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公共场所随意吸烟,丝毫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出入地铁,撞了人却一句“对不起”都不愿多说;给共享单车上私锁,准备自用,还振振有词“大家都一样”违反公德的行为,并不能完全交给法律追责有的是因为法律管不着,有的是因为法律发挥作用有滞后性公序良俗却须臾容不得破坏。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说偷黑天鹅的行为,是非对错一目了然,是一堂公开的法治课,那么“上海阿姨”的举动则是用“坐而言”传递了文明追求,又以“起而行”捍卫了文明尊严。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和努力,人们对于文明的认识已有巨大的进步。但有一个思想误区始终存在,即认为文明仅仅是个人之事,自己文明就行;他人文不文明,与己无关。毫无疑问,文明需要从自己做起,但并不意味着“一念唯己,了无他人”。某种意义上,文明的沉默,就是对不文明的纵容。面对不文明行为,倘若不挺身而出、予以制止,而是选择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只会让这些行为不断风蚀文明的土壤,侵害价值的肌体。文明面前,没有“看客”。有学者曾总结,不文明现象之所以屡屡出现,根源于耻感的缺失。事实上,如果人们对不文明行为一味隐忍,不拿出较真劲儿与其“宣战”,耻感文化如何才能得以形成?有朋友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在超市冷柜选购冷冻食品,挑选完后,转身就走,把关闭冷柜推拉门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一位眼尖的老大爷看到,远远就喊道,“冷柜门咋不关啊?”超市里的消费者纷纷把目光聚焦到朋友那儿。一时间,朋友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挂不住”。自此,随手关冷柜门成了他每次去超市都十分在意之事。“礼者,理也。”人人争当那位“上海阿姨”,社会实现共同治理,才能激发文明的耻感,让文明素养在人心里拔节生长,也才能让道德感如空气一样充盈社会。“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在于其国库的富足,不在于其城池的坚固,也不在于其公共建筑的华丽气派,而在于其公民的教养,在于人的文明、教化和品格,这才是它实际利害之所在、主要实力之所在、真正威力之所在。”文明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人人葆有“相善其群”的意识,以共治来治理不文明,用行动擦亮精神名片,文明观念的水位自然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升高。人民日报(2017年05月16日),有删改1 . 通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 请用简要的语言说说第端的论证思路。3 . 选文第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 选文第段里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个“道”在文中指什么?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我们该如何去“弘道”。老邱上网记这年头,女强人女汉子女达人,比比皆是,要说服谁,我最服“九后”老邱。老邱真名已很少有人知道。最近,微信群里倒有很多人突然记起她的名字,还衍化成很多昵称。每次我们用昵称喊她,她都笑弯眉眼,嗔怪我们不正经。自从当上“九后”,老邱的生活突然丰富多彩起来,只因她上了网。老邱有一片菜地,都是她从路边、屋前屋后、犄角旮旯新挖掘出来的。破脸盆、泡沫盒、旧木箱、豁口罐装了土,也成为菜地主力军。屋前有一堆石头,很多很多年了。一个春天的清晨,没地可种的老农民老邱被春花春草撩拨得手脚痒痒,对着这堆石头,突然兴起愚公精神。半个月后,这些石头就筑成菜地的围墙,垒成鸡窝,砌成洗衣台。老邱翻出锄头,扒拉扒拉,一块黑黝黝的菜地从天而降般地生长出来。种田能手老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种子呢?孙子看她愁眉不展,笑了:网上买啊,网上啥都有,还包邮!老邱以为自己听错了,啥?网?她嫁给渔民施艮,这一生不知道织过补过多少渔网。她也抬头低头见过不少蜘蛛网。能出种子的网?她是不信的。孙子但笑不语,拍拍她的肩让她少安毋躁,等个两三天,保她有种子可种。两天后,老邱在家听着越剧折着纸钱。“邱真,邱真,有快递!”老邱过了半晌才想起这是叫她呢。接二连三,丝瓜冬瓜花菜芹菜秋葵种子,大包小包,都经快递小哥的手,到达老邱的手里。老邱边扒拉着菜地,边嘀咕,这啥网啊,长啥样?种田能手老邱果然出手不凡,瓜果蔬菜吃错药似地猛长,又胖又俊。儿子来了拿一袋,女儿来了装一箩。有路过的看到,想买,老邱说买啥,想要啥我给你摘去。路过的当然不肯白要,非给钱,又没零钱,便说,阿婆,我给你装个支付宝吧,扫一扫就能收钱。老邱倒不想收这个钱,只是扫一扫能收钱,她有点好奇,于是就掏出手机。第一单生意就这样三下两下做成了,老邱心里很纳闷,这就成了?那人说,是呢,有网,就这么方便。老邱一听更纳闷了,啥?又是网!最近,老邱又学会玩微信。老邱所在的村,开办老年食堂,以“九后”老邱的资格,每月只需交三十元,就能享受每日中晚二餐。食堂每餐都有ABC三种套餐,想吃哪种套餐,只需在微信里留个言。饭点一到,老邱慢悠悠地上门去,一群老伙伴一起边吃边聊,吃完聊完碗筷一推,嘴巴一擦,拍拍屁股走人。有时不想出门,或下雨天不方便,只要微信上支付两块钱,就有人准点送上门来。自从学会了微信,老邱的生意又拓展了。春天后,农民老邱突然发现了商机。因为雨水好,她家屋前屋后,菜地旁,野生的野葱,马兰头,荠菜,马齿苋,蕨茶,长得很茂盛。她把它们一个一个拍下来,再采来摘来挖来掐来,洗好理好,再拍拍拍,然后发到家庭群,让儿子媳妇女儿孙子孙女转发朋友圈,就有很多人来买,有要求快递的,有直接上门的,存量不多,供不应求。早上一把野葱卖了六十二块钱!老邱在家庭群里连说了三遍。群里炸开了锅:老邱,邱老,小真真,真美女,真达人,真能干,真祖祖,发红包!发红包!老邱听着一条条语音,笑得满脸的皱纹画起圈圈,像水面荡开了涟漪。没错。老邱就是我妈,生于1928年1月,年满九十岁,是个不折不扣的“九后”。(施立松/文,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有删改)5 . 作者称呼主人公为“老邱”“邱老”,又称呼她“小真真”,还称呼她“九后”,这三类称呼是否矛盾?为什么?6 . 面对发达的网络,主人公对待和使用网络的心态不同,请依据本文填充下列表格。经历网购种子扫码收钱B手机卖菜心态惊讶不信A主动接受快乐陶醉7 . 从不同的方面完成对文中老邱性格特征的评价,并说明理由。评价一:理由:评价二:理由:评价三:理由:8 . “以小见大”是本文构思巧妙处之一,从老邱上网这样的小事情里,你能读出作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大现状?9 .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老邱听着一条条语音,笑得满脸的皱纹画起圈圈,像水面荡开了涟漪。10 . 有些人到了老年,依然雄心不减,正如曹操所说:“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又如苏轼所说:“谁道人生无再少?_,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讴:这里是歌唱。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11 . 12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诫子书诫 :(2)淫慢则不能励精慢 :(3)年与时驰驰:(4)非志无以成学志:13 . 14 . 翻译下面的句子。(1)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15 . 16 .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17 .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阖户启箧取书 他日补缀旧纸 普性深沉有岸谷 蒙辞以军中多务18 . 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天下事为己任A蒙辞以军中多务B普又以其人奏C跪而拾之以归D自以为大有所益19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0 . 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要求至少列举2个方面)三、句子默写21 . 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_)(_)A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B星汉灿烂,若出其中。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D树木丛生,白草丰茂。E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2)根据课本,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乡书何处达?_。(王湾次北固山下)(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所写的:_,_。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_,_。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2 . 这首散曲中,与“昏鸦”相呼应的词语是“_”,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23 .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B“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中的“断肠人”是指“在外的游子”,“天涯”即“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C此曲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五、综合性学习24 . 说明文文体知识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内容特点: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分类: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以表现手法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_、_、_。说明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用(诗文)。六、命题作文25 . 作文。真情,总是潜藏在无数琐碎的小事中。病中的老王送来的香油和鸡蛋,那种真情温暖了杨绛苦难的岁月;父亲爬站台买橘子时蹒跚的背影,那种真情模糊了朱自清的双眸成长路上,细心品味,总有一种真情在生活中流淌,散发缕缕沁人的芳香。请以“真情在生活中流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联系生活实际;(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二、文言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诗歌鉴赏1、五、综合性学习1、六、命题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