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新版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30167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鲁教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鲁教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1. (8分) (2017八上射洪期中) 默写句子 (1) 东风不与周郎便,_。(杜牧赤壁) (2) 行到水穷处,_。(王维终南别业) (3)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若夫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 行路难一诗中借用典故表明人生遭遇变化莫测多出偶然,并渴望入仕的句子是_,_。 (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_,_。 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2. (17分) (2019八下台州开学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穴中人语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1)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渔人甚异之_便要还家_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麻枲之属_(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3) 请赏析桃花源记中的划线句子。 (4) “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单的语言回答。 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3. (11分) (2018八下芒市期中)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解释划线词语。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以其境过清 以:_(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 文章第二段对游鱼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 文章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4. (24分) (2019九上芜湖月考)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生活中的减法“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不如意事,又差不多八九成是由他人给咱带来的。比如,有人冷落咱,疏远咱,伤害咱,贬低咱,羞辱咱,乃至欺咱老实,骗咱好心,卖咱假货,偷咱财物等等不如意,不都是来自他人吗?面对这林林总总不如意事,咱当如何对待呢?想起了前些年常用的两句古话,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是“反其道而行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你不仁,我不义。你冷落咱,咱疏远你;你敢动口羞辱咱,咱就敢伸出老拳动手;你今天卖给咱假冒伪劣,咱明天回敬你缺斤少两;甚至,你偷了咱一辆自行车,明天咱去偷别人的摩托车,一气之下,做了偷摩托车的贼。这样,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加法,还不越来越多?“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你负我,我不负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不如意事,咱心里难受,感到痛苦,咱就不能让别人也为这样的事而难过,而痛苦。你伤了咱,如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咱宽容你,以此为教训,遇事不迁怒于人,不伤害无辜。你给咱冷遇,让咱感到难堪,感到苦恼,咱遇事就当多给人一些热情,一些关爱,一些帮助。这般,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减法,会越来越少。遭遇不如意事,以身作则用减法,这自然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品德与宽容的精神,并且,还标志着一个人立身的高度与处事的眼光。他们会这样认为:有人冷落了你,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自立;有人伤害了你,同时也磨炼了你的心志;有人欺骗了你,同时也增进了你的见识;有人绊倒了你,同时也锤炼了你的能力。从而,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心胸狭隘、小肚鸡肠,遇不如意事,喜欢加法的人,自以为得计,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有段对话,就很值得玩味。寒山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看来,生活中的减法,确实是做人的一种智慧,不仅会完美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减少了不如意事,叉增进了社会的和谐,何乐而不为呢?(作者:赵亚兴摘自读者俱乐部,有删改)(1) 本文标题是“生活中的减法”,为什么先从“生活中的加法”谈起? (2) 结合一段有关内容,说说为什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生活的加法,而“反其 道而行之”是“生活的减法”。 (3) 文中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的对话耐人寻味,你能品出其中做人的智慧吗? (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观点,为“指路大王”谢亮写几句点评文字。 链接材料:北京有位76岁的老人,叫谢亮。4年前,他向人问路,却遭冷遇,那人不理不睬,一脸的冷漠。他自然感到气愤,但并未将这气愤撒给任何人,而是想到,之后别人向我问路,我要用最高的热情、最大的耐心给人家指路。此后,他将全市公交车站、大学、医院、公园、大使馆、各省办事处等47090多个地点,编成20万字的指路手册,每天风雨无阻地为成百上千的人“义务指路”,被誉为北京城的“指路大王”。5. (11分) (2019绍兴模拟) 李汝珍的著作镜花缘中,“男子反穿衣裙”“粉面郎缠足受困”这些情节发生在哪个国家?传递了作者怎样的创作思想?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6. (11分) (2019八下灵石期末) 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 【活动一:解读“和”之义】组内同学搜集了下面关于“和”字起源的资料,请你和他们一起解读。 材料一:“和”字源于“龢”。而“龢”又从“龠”从“禾”。说文:“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龠是中国古代竹制的吹奏乐器,最初只有三孔,后来发展为多孔,即今所谓的排箫。“龢”以左旁的“龠”表形,以右旁的“禾”表声,表示吹时,从长短不同的竹管发出的“和和”乐音以调和众声。材料二: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材料三: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康熙字典)通过阅读这些资料,你推测“和”的起源和_有关,它的本意可能是_,由此引申出的意思有_、_等。(2) 【活动二:探寻“和”之源】 材料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材料二: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阅读这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 【活动三:传承“和”之美】“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没有谁能离开他人和社会而有所成,也没有一个国家离开国际环境独立发展。小到人与人的相处,大到国与国的相交,我们都有优良的民族传承。请你从“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中汲取智慧,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100字左右。 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7. (5分) (2017八下长春月考) 以下文题,任选其一。文题一:吾爱吾师文题二: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石头因梦想而精彩“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一位名叫薛瓦勒的乡村邮差每天徒步奔走在乡村之间。有一天,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他回家后疲惫地睡在床上,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用这样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会多么迷人。于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寻找石头,每天总是带回一块,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奇形怪状的石头,但建造城堡还远远不够。于是,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不停地寻找石头,运输石头,堆积石头。在他的偏僻住处,出现了许多错落有致的城堡,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性格偏执沉默不语的邮差,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子筑沙堡的游戏。一天,一家报纸的记者偶然发现了这群低矮的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筑格局令他叹为观止。他为此写了一篇介绍薛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后,薛瓦勒迅速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城堡,连当时最有声望的毕加索也专程参观了薛瓦勒的建筑。现在,这个城堡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就叫做“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在城堡的石块上,薛瓦勒当年的许多刻痕还清晰可见,有一句就刻在入口处一块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要求:以上两题任选一题写作。抒写真情实感,力求有新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汉字书写整洁清晰美观,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1-1、1-2、1-3、1-4、1-5、1-6、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2-1、2-2、2-3、2-4、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3-1、3-2、3-3、3-4、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4-1、4-2、4-3、4-4、5-1、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6-1、6-2、6-3、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