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思想(儒家、道家、法家)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1028276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思想(儒家、道家、法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思想(儒家、道家、法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思想(儒家、道家、法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 人文思想综述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主要是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的,并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道德,追求崇高理想,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群体和谐的理论和学说。其基本内容为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道精神、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意识与宇宙情怀、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禀然大义的人格气节和高尚的情操、宽厚仁爱的道德。当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学派也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发展繁荣,和儒家共同给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浸透着浓郁的人文思想。一、儒家基本思想: 儒家学说是以仁为核心,人为贵为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其核心思想的学说。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体现着人文精神。思想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以仁的学说奠定基础 (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孟子提出仁政,荀子则提出性恶论。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压制。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 (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 (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思想。 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 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6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7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 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康有为提出托古改制,移花接木。 9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0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文革”期间,“批林批孔”运动,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 12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相结合。 代表人物及作品:孔子和论语孔子: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孟子和孟子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孟子:是“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荀子和荀子荀子: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劝学一篇为其代表。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他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著述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董仲舒:西汉广川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他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王阳明:王守仁,汉族,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他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二、道家基本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思想演变: 1、春秋时期:老子提出清静无为,崇尚自然的观念。 2、战国时期: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发展了道家学派的学说。 3、东汉初年:道家作为正统学派。 4、西汉时期:汉武帝罢辍百家,独尊儒术,道家没落。 5、西汉以后,道家思想与其他学派融合,一直发展至今。代表人物及作品:老子和道德经: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n),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道德经:它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庄子和庄子: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等等。三、其他学派1、法家:它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其范围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组织、管理的社会科学,涉及社会改革、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韩非子: 是在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而没有仁爱,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2、墨家: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墨子:是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3、兵家: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古代另指拥兵一方的豪强或军将,亦为部曲私兵之称等。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4、纵横家:纵横即合纵连横。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纵横家人物多出身贫贱,在最艰苦的投机倒把下是一种人类智慧的超常解放、创造和发挥,他们以布衣之身庭说诸侯,可以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也可以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但它的思想倾向,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5、农家:又称“农家流”,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奉神农为祖师,祖述神农,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6、阴阳家: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7、名家:以辩论名实等思辨问题为中心,并且以善辩成名的一个学派,又称“辩者”,“名”就是指称事物的名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概念”;“实”就是“名”所指称的事物。但其论辩又流于“苛察缴绕”,疙疙瘩瘩,诡谲奇异,所以历史上一直名声不好。8、杂家: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它虽是以道为本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杂家作品。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四、重要作品重点语句欣赏(拓展)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恼怒,这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注释】就: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注释】患,担忧、害怕。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注释】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1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注释】周,合群。比,音(第四声),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注释】罔:迷惑、糊涂。殆;疑惑、危险。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会明白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时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1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为仁之)道,就是当晚死去也心甘情愿了。”15、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想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着的是法制,小人想着的是恩惠。”【注释】怀:思念。 土:乡土。刑:法制惩罚。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孟子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荀子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 无边江河,都是一个个小溪小河汇聚而成。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译文】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而就不存在.3.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荀子礼论篇【译文】所以说:本性,是人天生的材质;人为,是盛大的礼法文理。没有本性,那么礼法文理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起来。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文】青色虽然是从蓝色里提取的,但它的蓝色更深一些;冰是由水生成,但它要比水更冷一些.一般是形容徒弟的知识来源于师傅,但徒弟运用的比师傅更好.一代更比一代强!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文】只要坚持不停的用刀刻,金属石头也可以雕成花饰。 引申义为: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