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27943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我们的目光要放长远些,不能只看到眼前巴掌大的地方。”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作者的感悟是散文思想情感、意味情趣的本源,体现着作者的个性,也包含或暗示着时代社会的影响。C“要在西郊修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大家都很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树木将怎么办?”句中的问号使用不正确。D“在这个剧本里,哥哥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这句话的主干是“哥哥没有台词”。二、字词书写2 .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有错别字的找出并改正。当看到她梦寐以求的画笔时,她的哭声戛(_)然而止,她似乎懂得了什么李教授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_)他一再_(cun duo)我学滑冰。动物不似人类有太多感情与文化的_(j bn),它们拥有的是天堂般纯洁的挚爱。他懂人情事故,所以很会处事。(_)我们要严防坏人挑拔离间,从中渔利。(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感恩与善良感恩正在成为我们越来越热衷的话题。时常有各种媒体在呼吁人们要懂得感恩。我倒觉得呼吁感恩,不如呼唤善良。善良比感恩更能给人以真正的温暖。感恩首先需要有“施恩”者,没有了“施恩”,感恩便失去了目标。感恩于是让人觉得有些狭隘。我们常说,乌鸦反哺是一种感恩。且不说这是一种本能,即便它真出于理性,则它的感恩也不会惠及到所有的乌鸦,更不会惠及到其它生命。因此,一般情况下,感恩,只是一种报答。武松大闹快活林,收拾了蒋门神,就是对施恩的“施恩”的报答。当年,荆轲捡块瓦片投青蛙,燕丹立刻捧上金丸;荆轲说千里马肝美,燕丹立刻杀马取肝以奉;荆轲说艺妓的手美,燕丹立刻剁下美人的手送给他,这一系列的“施恩”,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荆轲报答去刺秦王。这样的施者与报者,忒歹毒和混账了。因此,过分强调感恩,会让人以为,可以冷漠地对待无恩于自己的人。而这就是感恩与善良的区别。善良会将“施恩”变成一种责任,而不自认为是美德。善良可以从感恩开始,但绝不会止于感恩。近年,我们常常为发生在青岛的故事感动。先是,一位署名“微尘”的成功女性,多次为公益事业捐款,以至引起青岛市民争相效仿,使“微尘”成了青岛无价的公益品牌。之后有出租车司机拾到乘客遗落的巨额珠宝和现金,这位生活并不富裕的司机,不但归还了财物,而且拒绝了任何物质的答谢。乘客只好将黄丝带系在他的出租车上,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于是又引起青岛市民争相效仿,使得满城飘扬着充满祝福的黄丝带。又之后,一对在青岛打工的外地夫妻,为了给患血液病的小女儿挣钱治病,摆了一个充气的蹦蹦床。不想一阵风掀翻了蹦蹦床,砸伤路人。但当伤者得知这对小夫妻的生活现状时,不但未向他们索赔,反倒发动周围的人为他们募捐。再之后,我们又看到一位青岛摄影爱好者拍摄的一组照片,反映的是在突降的大雨中,两位青年人给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奶奶送雨伞的动人情景。这些事,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所有“施恩”者,都未将这当成“恩”,当然,他们也不会等待着别人的感恩。这便是如水的善良,润物而不思回报。这一连串的故事,让人们看到的是青岛这座城市的善良。一座善良的城市是不需要感恩的,更不需要呼吁感恩。如果有感恩,那就是激发起更多的善良,从而更多的给予。因为,善良,是一种悲悯,是对生命的怜惜,是大境界。我们喜欢说,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那他还会爱别人吗?其实,爱父母要比爱不相关的人容易得多。如果一个人能将自己的爱给予世间所有的生命,他还会吝啬于自己的父母吗?这应该也算感恩与善良的区别吧。(选自杂文选刊)3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 . 细致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感恩”与“善良”究竟有什么区别?5 . 文章第段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试分析这一段的论证思路。6 . 按要求回答问题。(1)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_(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因此,过分强调感恩,会让人以为,可以冷漠地对待无恩于自己的人。_7 . 说说你对第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一座善良的城市是不需要感恩的,更不需要呼吁感恩。如果有感恩,那就是激发起更多的善良,从而更多的给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一颗在秋天生长的树曾静平那些时日,遭受人生重大挫折的我困惑而悲凉,心情像一场日落,渐逝的光线带走空气里的温度,现实和未来都氤氲灰蒙蒙的暗色。这个时候,我目睹了一棵树的遭遇和坚持,重新拾起了前行的脚步。这棵树就长在我视野所及的窗前。严格地说,它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一棵树,它属于灌木。这年春风一暖,它就活跃起来,枝上丫上很快就是密密实实的新绿。我的心情被它感染,喜悦和晴朗的感觉,也如这树的枝丫,当空潮涌。然而,正如人们常说的世事难料一样,树也有旦夕祸福。树和人一样,也有大大小小的灾难伴随,树的世事也是难料。春天刚过,这棵树繁茂生长的叶子突然颓败,先是树叶明显地稀疏了,不几日,竟然是一叶不剩。孤零零的树枝根干呆立空中,在春天花红柳绿里,一片骇然的沉寂。如同人生突变时的沉痛和无措一样,这棵树的突然变故,一下子揪住了我的心。后来得知它是遭遇了虫害,便每日像目睹一位朋友卧病一般,满怀牵挂。我担忧着,并期盼它不要被击倒。然而,整整一个夏天过去了,很多场雨飘下来,它静水深流一般沉寂着,不肯醒转。“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我想起南北朝庾信的枯树赋,心里便是一阵湿湿的冷雨。是啊,即便是一位英雄,心里又能叠加多少冷雨蚀出的苔藓呢?这颗氤氲了我梦想的树,怕也是如同我的人生,从此就色彩尽失了吧。这样想时,再看那树,只觉得它也是那迷路的云一样,再也唱不出优美的歌了。我的一份牵挂,于是也在感叹中,变得怅然而伤感。转眼就是秋风横贯,每天站在窗前,我的目光不忍再碰它;心里对它的期待,却像一簇钻天的焰火。突然一天,我的视线向它的方向抚过时,感到了它的枝丫间朦胧的稠密。仔细再看,像梦一样,在这棵树的枝干上,新的叶芽正迎着秋风茁壮而出。这些远看像雾气一样的绿叶,一经抽芽,便不退不让,用错过了整整一个季节的力量,迎着萧瑟的秋风层层舒卷变化。只几天的工夫,树的枝丫就饱满起来,满树的绿叶开怀,向着天空欢笑,不着一丝沧桑。这棵树新生的情形,令我动容而敬畏,我恍然明白,原来面对突至的灾难后,这棵树一直就没有停伫,从来就没有迷失。在失败中迷茫的我,又哪能知晓它的枯枝之下,一直饱含着蛰伏的心呢!千百年来,我们把家安在大树底下,在房前屋后栽满大树、小树。我却从来没有认真想过,在我们为生活的磨难哀怨时,其实万物一直与我们一样,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考验。但它们不悲泣、不哀叹,一天过去了,就全力争取又一天的新气象。挺过来了,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就是又一片风生水起。我忽然明白,生命的本质其实很简单,就是自然去承受、承担。无论发生什么,无论经历什么,自在放怀地,用生命的磅礴与丰沛去经历。如此,我们就不会轻易地被挫折击倒,就能够在萎落和低迷的时候,知道顺遂与磨难都不过是生活的常态,从而在悲欢中深信世界的温存,然后重新开始。(11)这棵树就这样启发并安慰了我,我渐渐地获得了平静。心里深藏的哀伤,也因此而轻盈,变得可以承受。像这颗拥有第二次生命的树一样,一种奋发的力量在我的心里发酵,我努力而顽强地重新开始,慢慢地走出了一片清朗的天地。8 . 仿照示例,梳理文本,补全横线上空缺的内容。遭受人生重大挫折,困惑悲凉_了解生命本质,平静轻盈。9 .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孤零零的树枝根干呆立空中,在春天的花红柳绿里,一片骇然的沉寂。(品味本句表达效果)(2)转眼就是秋风横贯,每天站在窗前,我的目光不忍再碰它:心里对它的期待,却像一簇钻天的焰火。(理解本句的具体含义)10 . 文章以“一棵在秋天生长的树”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11 . 本文与白杨礼赞同为以“树”为题的散文,请结合文章从写法角度分析两文的不同之处。四、对比阅读古诗文阅读。(甲)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乙)观月记宋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注释)玉界琼田:形容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明河:银河。岭表: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萧骚:稀疏。挹(y):舀。蕲(q):通“祈”,求。尽却:全部退去。阆(lng)风、瑶台、广寒之宫:古代传说中的仙境。12 . 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去人远者,又胜也(_)A.除掉、减掉 B.距离 C.离开(2)安得皆临水?(_)A.居高面下 B.面对 C.靠近(3)于是为备(_)A.具备,完备 B.准备 C.设备13 . 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观 中 秋 之 月 临 水 胜 临 水 之 观 宜 独 往。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15 . 张孝样赏月之景别有一番风味。结合选文,回答问题。(1)念奴娇过洞庭中“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_”(填一个词)写出了从天空到湖水,一片光洁透明的美,暗含了诗人的内心情感,物境与心境相会。(2)观月记中“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作者从“光”“色”的角度描绘了一幅“_”的美景。16 . 选文为张孝样同年途径洞庭观月写下的一词一文,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品析(甲)(乙)诗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五、情景默写17 . 古诗文默写。(1)出自孙权劝学一文的两个成语是:_,_。(2)_, _。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_,_,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4)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_,_。(5)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_,_。(6)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六、课内阅读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8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2)云归而岩穴暝(_)(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19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0 . 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蔚然而深秀B溪深而鱼肥C泉香而酒洌D而不知人之乐21 . 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七、诗歌鉴赏2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题目。树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注)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1)关于这首诗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B“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感人,而且人格化了。C这首诗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地面上树的间隔、地面下根的纠缠,体现了革命者的心紧密相连的特点。D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2)小州读了艾青诗选中的树,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读诗歌树,觉得是一首写景状物诗,描写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再读诗歌发现:虽然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根须是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_。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_。八、语言表达23 . (原创题)右面是农业部正式颁布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官方徽标,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其构图和寓意。九、作文24 . 阅读下面的名言警句,按要求作文。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我们不应该虚度人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这些语句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可选其中一则,或几则兼顾,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对比阅读1、五、情景默写1、六、课内阅读1、七、诗歌鉴赏1、八、语言表达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