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27740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穿裙子的士文/简爱南开大学的教学楼里,一位满头灰发、身着紫蓝色长裙的老人刚到一间教室的门口,上课铃就响起。只见她背微弓,脚微颤,在保安的搀扶下走进教室。然而,当她踏上讲台的那一刻,马上展现出坚韧的力量,再没有一丝摇晃。她用干枯的手托了托眼镜,接着,抑扬顿挫地朗诵起采莲曲,清晰婉转的声音勾勒出一幅夏日荷塘的美景。台下座无虚席,但静得出奇。一首诗诵罢,掌声从教室的各个角落响彻开来,表达着对老人无限的敬意。这位老人,便是94岁的叶嘉莹先生。叶嘉莹,本姓叶赫那拉,是蒙古裔满族人,从小背古诗,学国学,写汉字。17岁那年,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也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传承古诗文,让国粹发扬光大。动荡年代,叶嘉莹经历了家道败落、丧母之痛、父子失联、丈夫家暴、女儿女婿车祸双亡等一系列打击,但都没有影响她对信念的追求。数十年间,她辗转大陆、台湾、美国、加拿大等地,但无论在哪儿,她都会把自己的知识、见解倾囊相授。为了让世界了解汉文的精妙,叶嘉莹42岁时重新学习英语。她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面蕴含了多么深厚的意境,你翻译成Isawthesouthernmountain,这是什么?”1974年,50岁的叶嘉莹终于踏上了阔别30年的故土。兴奋之余,她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写下1878字的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在火车上,叶嘉莹看到一位年轻人正捧读唐诗三百首,深深感到,尽管这个民族历尽磨难,但诗歌的灵魂仍在。1978年,叶嘉莹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中国的学校需要教师,即刻给国家教委写一了封申请信“这一生没有什么是我能决定的,这是我第一次自主选择”。她情愿回国教书,自出旅费,不接受国家一分钱,也不要任何报酬。1979年,国家教委批准了叶嘉莹的申请,安排她去北大教书。不久,她又应邀去了南开大学。南开大学中文系为叶嘉莹安排的课程,是讲授汉魏南北朝诗。同学们反响极为热烈,临时增加的课桌椅一直排到了讲台边缘和教室门口,以致于有时叶嘉莹想要走进教室、步上讲台都十分困难。南开大学无奈规定:只有持听课证的同学方可入场。这引起了其他院校学生的不满。天津师范大学一个姑娘竟然用萝卜仿刻了文学院的图章,自制了一个假听课证。一时间,真假听课证统统洛阳纸贵。每次上课,教室的阶梯和墙边,依然挤满了或坐或立的人。此后的三十多年,每逢假期叶嘉莹就飞回国内讲学,直到2014年定居南开。很多人知道叶嘉莹,是从1857万元的捐款开始。2018年6月3日,在全球南开校友会会长论坛上,叶嘉莹通过视频宣布,将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用于设立“迦陵基金”。尽管校方遵从了叶嘉莹和家属的意愿,对捐赠做了低调处理,但消息还是在网上传开了。如今,94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依然站在讲台上,在她看来,“人生总有一天像燃烧的火柴一样化为灰烬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选自博爱2018年9期有改动)1 . 选文写叶嘉莹先生人生中的几件事,请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 踏上讲台讲课_执着追求信念_终于踏上故土如愿回国教书_依然站在讲台2 .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只见她背微弓,脚微颤,在保安的搀扶下走进教室。3 . 文章第段写“南开大学无奈规定”这一段有什么作用?4 . 说说题目的含义与作用。5 . 读了本文,你认为作者要突出“穿裙子的士”身上哪一种品质?理由是什么?你从中又受到什么启发?世界最大的膜美刘易斯托马斯站在月亮上远望地球,让人惊讶得敛声屏气的事儿是,它活着。从照片上看,近景中干燥的、备受击打的月球表面,死沉沉如枯骨。高高地漂浮于天际,包着那层湿润的、发光的、由蓝天构成的膜的,是那正在升起的地球。在茫茫宇宙的这一方,唯它才是生机四溢的活物。在生物学上,从无序中理出秩序的,是膜。你须能获取并抓住能量,贮存起准确的需要量,然后再把它均衡地释放出来。细胞会这样做,它里面的细胞器也会这样做。每一个生命集合都在太阳能的粒子流中摇摆不定,从太阳的代谢物中攫取着能量。为了活着,你必须能够跟平衡抗争,能够保持不平衡,积聚能量以抵抗熵的增加。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 地球活起来之后,它就开始构造自己的膜,其基本目的就是处理太阳能。起初,在地球上由水中的无机成分合成肽与核苷酸的前生物期,除水以外再没有什么东西来遮挡紫外线的辐射。最初的稀薄大气直接来自地球慢慢冷却时的排气过程,其中只有丝丝缕缕的几乎察觉不到的氧气。从理论上讲,水蒸汽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也能发生光解而产生氧气,但量不会多。氧的制造需等待光合细胞的出现。它们生存的环境必须有充足的可见光以便进行合作用,同时又必须遮蔽,不受那致命的紫外线的照射。伯克纳和马歇尔推算出,绿色细胞必须生存在约十米深的水下,很可能是在水塘里,这些地方水比较浅,没有很强的对流。你可以说,向大气释放氧气是进化的结果;你也可以反过来说,进化乃是有了氧气的结果。你怎么说都通。一旦光合细胞叫艮可能相当于今天的蓝绿藻出现,未来的地球呼吸机制就形成了。从前,大气中氧的水平增高到今天氧气浓度的百分之一时,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带有氧化系统和ATP(三磷酸腺苷)的突变型。有了这些,我们就来到了一个爆炸性发展的阶段,千万种会呼吸的生命,包括多细胞的生命形式就可以滋生繁衍了。伯克纳提出,曾有过两次这样的新生的爆炸,两次飞跃都有赖于氧的水平突破某一临界值。第一次飞跃,氧的浓度达到了现在水平的百分之一,遮挡住相当的紫外线,使细胞能够移居到河湖海洋的表层水域。这一变化发生在大约六亿年以前的古生代前期。第二次飞跃,氧的浓度达到今天水平的百分之十,距今约四亿年,这时,已经形成一个足够强大的臭氧层,减轻了紫外线幅射,使生命可以从水中移居到陆地上。从此,生物的发展便畅通无阻。还有一件事说明我们有福气。氧气吸收的,正是紫外线光谱带中对核酸和蛋白质最具杀伤作用的部分,而同时它又允许光合作用所需的可见光充分通过。如果不是氧气的这种半透性,我们不会这样进化起来。现在,我们很安全,通风良好,安然无恙。如果我们能避免那些可能乱鼓捣臭氧层、或者可能改变二氧化碳浓度的技术的话,氧气问题还不是我们的大患,除非我们放手进行足够次数的原子爆炸,去杀死海洋中的绿色细胞。如果我们这样干,那就是拉着绞绳往自己脖子上套。它为我们而呼吸。它还为我们的欢乐保护着我们。每天都有几百万个陨星落入这层膜的外层,由于摩擦它们被化为乌有。没有这层屏障,我们地球的表面早就会象月球表面一样,在流星的轰击下化为齑粉。尽管我们的感受器还没有灵敏到听见那轰击,但我们还是感觉到了,我们会感到安慰:那声音就在我们头顶上,就象万点夜雨敲打着屋顶(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改)6 . 根据文章内容,请你写出“世界最大的膜”的形成过程。7 . 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的语言特色。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8 .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9 . “如果我们这样干,那就是拉着绞绳往这句脖子上套”一句中的“这样干”在文中包含哪两类情况?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再分别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并简单分析其害处。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生命的选择雷抒雁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不多日子,油绿的玫瑰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些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如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选文有删改)10 . 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各是在怎样环境中生长绽放的花?其用意是什么?11 . 赏析第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些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如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12 . 第段中,“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A”这句话里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了花朵”分别有什么含义?13 . 第段中,“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14 .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行者休于树A微斯人,吾谁与归?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马之千里者。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15 . 文中说“乐亦无穷也”,结合选文,欧阳修的“乐”有哪些?三、句子默写1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论语)(2)_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3)俄顷风定云墨色,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_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5)蒹葭萋萋,_。所谓伊人,_。(蒹葭)(6)我报路长嗟日暮,_。(渔家傲)(7)无丝竹之乱耳,_。 (陋室铭)(8)青树翠蔓,_ ,_。 (小石潭记)(9)行路难中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 ,_。四、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青春浪漫,到处挥洒着欢声笑语,一路为梦想而追逐 A青春激昂,yng y的激情是一腔热血,朝着理想奋勇pn b。勇敢面对青涩是一种加法的人生,激荡满腔热情,历练大脑ru zh,实现心中理想,总有一天我们会_B_(气贯长虹/气势磅礴)。心若在,梦就在。有梦的日子里,就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17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yng y pn b ru zh18 . 在横线A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A处的标点是19 .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B处横线上。B处的成语是20 . 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1 . 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奥普拉说:“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关于“梦想”,你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请自拟一个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22 .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围绕“长城”专题,昆明某校八年级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材料一:甘肃境内长城破坏情况调查表材料二:NBA火箭队球员鲍比布朗来北京参加NBA中国赛后,随队到慕田峪长城游览时,在长城砖上刻下名字和自己的球衣号码,并拍下照片发到个人微博上。此举引来网友一片谴责。随后第二天,鲍比布朗在微博上进行道歉,并删除了之前发布的照片和微博。材料三:长城保护专家表示,目前古长城保护面临着“天灾人祸”、利益纠纷、保护性开发不当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法规约束力不强、管理职能交叉、保护力量不足、无序无知开发等问题。(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的主要内容。_(2)假如在八达岭长城景区,你遇到一位老爷爷正在刻下“到此一游”,请你用委婉的语言劝阻他。_(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为保护长城提几条建议。(至少两条)_五、作文23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初中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个小足球等等。请以我渴望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通过完整的一件事或几件事具体写出渴望的原因。叙述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详略结合。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少于6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3、二、文言文阅读1、三、句子默写1、四、综合性学习1、2、五、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