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26854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B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C张明不仅知道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D学校的几个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习近平主席谈治国的道理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啊!”B著名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D自大唐开国以来,几任明君殚精竭虑,无数贤臣兢兢业业,造就了史所未有的煌煌盛世。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或为加点汉字规范加注拼音。(1)ju(_)择yng(_)绕推(_)sngr(_)动(2)瞭(_)望苍劲(_)翌(_)日拾(_)级而上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微信红包为什么流行2018狗年春节除夕至初五,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了惊人的460亿个,较去年增长了43.3%。发红包最密集的是除夕这一天,达到了142亿个。微信红包为什么在中国人际交往中这么流行?可以借用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交易成本”来解释。交易成本,简单地说,就是除了价格之外的一切成本,具体到微信红包,指除了微信红包里面的钱之外的一切成本。以前的红包只能面对面给。而现在,哪怕远隔重洋,只需轻轻点击,即可给亲朋好友发一个红包,减少了不必要的奔波,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微信红包“润滑”了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已经改变了中国人的人情传统形式。网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夫妻之间因一点小事儿闹别扭,事后丈夫想和解妻子还在生气,不愿意搭理他。聪明的丈夫就连发20个10元的微信红包,且在红包留言中“言辞恳切地讲道理”,妻子在一笑之余,终于点击接受红包,两人关系和好如初。人们把这种办法调侃为:“和老婆讲道理的正确方式”。对于关系没那么亲密的人,如普通的朋友、同事之间,因一些小事情的帮忙,如果不酬谢,心理总是过意不去。以往人们常常会为送什么发愁,有时想用一些小礼物来回馈,又担心送不出手,怕人家当面拒绝了会很尴尬。现在有了微信红包,不管是18元还是88.88元都是一份诚意的表示,所谓的“礼轻情意重”。微信红包的流行还在于它让人们在收、发红包的过程中产生了无穷的乐趣。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收、发微信红包时会产生猜测和期待,并随之分泌出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正是这种物质会让人产生愉悦感。在微信群里,发一个拼手气红包,往往平均下来,每个人抢到的红包可能才一元多钱,甚至几毛、几分,但大家依然劲头十足、乐此不疲。正如有人调侃,地上有一元硬币,很多人都不会弯下腰去捡起来,但在微信群里,为了几毛钱的红包却抢得大呼小叫,也司空见惯。想想如果没有微信红包,“一分钱”显然是给不出手的,而微信红包的出现,让本来无法出手的“一分钱”,也变为了“一分也是爱”,甚至还有了专用表情。其实重要的不是钱的多少,而在于乐趣。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调查,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新兴的微信用户就增加了1000万个。这些用户中,好友数量在200人以上的被访者比例近45%,其中好友数量达500人以上的用户占13.5%。这样庞大的人际社交网络为微信红包的流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微信红包作为红包和人际社交网络两者的结合,产生于社交,服务于社交,它的发展、壮大就顺理成章了。(文章有删改)4 . 联系全文,说说微信红包流行的原因有那些?请概括作答。5 . 第段中加点词“一定程度上”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6 . 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秋天的树赵丽宏A秋风在大地上游荡。夏日的酷暑像一群惊惶失措的野兽,在悄然而至的秋风里一哄而散,逃遁得不知去向。 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年轻时代生活在乡村的那几年,我真正理解了成熟和收获与秋天的关系。在高旷澄澈的蓝天下,等待收割的稻田金浪起伏,长江边的芦花银波荡漾,迁徙的雁群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远方,天地之间回荡着它们的鸣唱这是无比美妙的景象。在城市里,看不到成熟的秋林和原野,也闻不到成熟的果实和稻谷的清香,你只能从气温的变化中感觉秋天。高楼大厦一年四季以不变的姿态屹立在你的视野里,它们决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动。从我书房的那扇西窗中望出去,能看到三棵树,一棵樟树,一棵月桂,还有一棵枇杷树。也许,在一年四季中,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的是这几棵树。在休息的时候,在思索的时候,我总是凝视着窗外,欣赏它们婀娜多姿的绿色身影。它们向我展现着生命轮回的过程,向我昭示着自然和兴衰起伏的生机,使我联想起我在大自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美妙经历。 春天,它们最早把清新的绿色送入我的眼帘,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多彩。夏天,它们用浓浓的绿阴遮挡炎阳,在酷暑中带来些许清凉。这三棵树,引来了很多飞鸟,每天早晨,都能听到鸟在树阴中快乐地唱歌。此刻,那棵月桂树上已经蓓蕾满枝,再过些日子,空气中就会飘漾起桂花的清芬。空气中如果有树的气息,世界也会变得清新亲切。 我知道,随着秋风的加剧,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大树的绿叶会枯黄,会从枝头脱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衰亡和没落。冬天,那些常青的树木依然用绿色证明着它们的存在。而那些脱尽了树叶的树木,同样使我感觉到生命的顽强。B在寒风和霜雪中,光秃秃的枝杈就像无数伸向天空的手臂,它们似乎是想拥抱什么,召唤什么。凝望这些冬天的树,我的心里不会有枯萎的联想,冬天是无法消灭这些树木的,等春风一来,它们马上会萌芽长叶,把绿色的春消息传遍人间。苏东坡说:“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我想,这松柏,应该是所有树木的代称。 是的,此刻,我想为树,为这些人类的朋友说几句感激的话。它们默默地屹立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绿,给我们宁静,给我们清新的空气,却从来不会要人类回报它们。在这个世界上,树是人类最重要最可靠的朋友,我们理应对它们满怀感激之心。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有不少年龄比我们上一代的老人们还要老的大树,它们目睹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也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这座城市。它们不但没有使我们的城市变得衰老,还使一代又一代人从它们身上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城市因为它们而显得年轻。树是沉默的,面对自然,它们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然而面对人类的摧残,它们却无可奈何,只能逆来顺受。很多年前,我曾写过文章,为城市里的那些大树担忧。我曾经担心我们这个城市最终将会变成一片没有绿色的水泥森林。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树的重要,体会到树的可亲可近和可敬。这些年,上海到处出现新的绿地,大树和高楼一起生长着。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很久以前,读过一位四川诗人的诗集,书名是伐木声声,诗人用一种豪迈骄傲的态度对砍伐大树、毁灭森林的行动大唱赞歌。长江流域的森林,就是在这样的赞歌声中消失的。这样的诗,现在再读,当然是触目惊心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书桌上也有一本旧诗集,作者是19世纪的法国人拉科姆。其中有一首诗,题为栽树,我忍不住要把它抄在这里:谁栽下了树,谁就栽下了希望。正如人的生命,必须扎根于时间的泥土才能爬向上帝的天堂。小树啊,谁能预料长大后,它们将会多么壮观。7 . 文章第段写了乡村秋天的哪些自然景象?请简要概括。8 . 书房的窗外只有三棵树,但在一年四季能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这是为什么?9 . 通过生动形象的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是散文作品描写景物的常用手法。下面是济南的冬天中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请你对此句作出自己的赏析,然后再从文中画线A、B语句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10 . 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抽出来的:“好在城市里有树。树,向城里的人们报告着秋天的消息。”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应在第_自然段与第_自然段之间。理由是:_。11 . 本文的作者对城市里的树情有独钟,感慨良多,从中获得了许多人生感悟。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汲黯为官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士亦以次不附焉。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为拜谒,蚡不为记。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下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黯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憨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1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能容人之过(过错)B亦以数直谏(屡次)C变色而罢朝(脸色)D群臣或数黯(有时候)13 .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陷 主 于 不 义 乎 且 已 在 其 位 纵 爱 身 奈 辱 朝 廷 何?14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15 .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所认识的汲黯。五、句子默写16 . 默写。(1)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4)夕阳西下,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观沧海中描写草木呈现一派生机的句子是_,_。(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贬谪之远的句子是_,_。(7)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蕴含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_,_。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7 . 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8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七、语言表达19 . 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在C、D两处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续写句子。人们漫步于文学的长廊中,感受到文学的美丽,闻到了人间最香的气息。文学是宝石,光芒璀璨,等着你去欣赏;文学是海洋,浩瀚无边,等着你去畅游;C,;D,。八、名著阅读20 . (题文)名著导读。傅雷家书)。(1)傅雷家书在12月的家信中,傅雷说“毛选”中的_及_可多看看,因为这两篇文章可以帮助傅聪深切了解马列主义及辩证法,加强理智和分析能力。(2)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学问第一_第一_第一。九、综合性学习21 .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了“汉字”专题后,长茂中学开展以“规范汉字书写,领略汉字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找原因)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你从中概括大学生提笔忘字的原因。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成了大学生离不开的工具。用电脑打字时,许多大学生都是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拼音和汉字是互为独立的两个体系。即使有人使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也不需要知道汉字的所有笔画和笔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一笔一划地书写汉字。许多大学生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而用于看书的时间非常少,所以才会在提笔写字时忘记了要写的字。原因一: _原因二: _(解字义)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将音、形、义结合得完美无瑕的语言,每一个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令其魅力无穷。请按照示例,在下列汉字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解读其义。(示例1)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示例2)尘:小土为尘,一尘不染。解字:功明裕舒_(请评委)八(1)班将于1月31日上午9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汉字听写大赛”,如果你是班长李华,打电话邀请王老师当评委,你应怎么说?_十、作文22 . 根据要求作文。一缕春风把充满希望的种子撒落,就像父母的爱抚,让无助的心灵洒满了阳光;一缕春风把阳春三月的暗香浮动,就像朋友的倾诉,让纯真的岁月写满了珍惜父亲深沉的话语,母亲温柔的叮咛,师长悄悄的提醒,朋友暖暖的笑意这些都像春风拂面而来,在我们的心头荡漾。请以“一缕春风拂面来”为题作文。要求:要有真情实感;600字以上;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文言文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语言表达1、八、名著阅读1、九、综合性学习1、十、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