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21219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梁衡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周日无事,一个大人带着十多岁的孩子在宿舍大院里散步。看到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无解时,这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轮胎渐渐饱满。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可继续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点。”父亲大奇,“你怎么知道?”“家里不是订有汽车族杂志吗?没事闲看来的。”这就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其实,要问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不如先问一下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猥琐、孤独、虚荣、骄傲、多疑、胆怯等等,生活得不阳光、不自信、不幸福。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如果你不只是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偷得仙桃能成仙,搬来救兵也称王。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常有好作。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你超越阅读而进入写作,发表了作品时,别人又开始了对你作品的阅读。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是这样螺旋式前进。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汽车大王,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就开始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如果你说老了,已胸无大志,那么,阅读至少可以疏通头脑,不至于让你提前痴呆,输在了终点线上。再者就算你无所谓了,也该为下一代装出一个阅读的样子,别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解决军营单调冷寂的问题,提高士气,美国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精神生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选自人民日报 2017年4月7日 第4 版,有删改)1 .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 . 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谈谈其作用。3 . 请说说你对第段“是钥匙”“是开关”的理解。4 . 请写出你依靠图书解决实际问题,或者丰富精神生活的经历,并谈谈你的感悟。阅读赵畅的散文祖父和他的牛,完成下列小题。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小山村周遭皆青山绿水,更兼满地满坡绿油油的青草,孩提时的祖父,一边放牛一边与小伙伴捉迷藏,无疑成了他童年最为惬意最是难忘的一种“玩耍”。放牛时间久了,与牛亦便有了感情。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每当农忙季节,牛便成了田畈里的主角。通常情况下,一些赶牛人总是高分贝地吆喝着,用长长的竹鞭抽着,希望牛快耕田、多耕田。而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牛,用他那长着老茧却又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牛洗澡。到了暑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蚊蝇的草,以确保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避而远之。站在他的角度想想,差不多每天与牛在一起,养它,用它,爱它,惯它,一旦它走了,怎忍心看宰割它的惨烈场景?又怎心安理得吃它的肉?其实这是朝夕相处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使然,设身处地而想,也是可以理解的。记起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祖父这种对待牛的态度,我更愿意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6日 有删改)5 . 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主要写了五件事,请阅读第段至第段内容,结合提示简要概括其余三件事。(1)_(2)田间休息时,祖父先让牛饮水吃草,并为其拍打牛虻;(3)祖父暑天为牛驱蚊,冬天为牛备草修棚,年三十为牛准备粥及蔬菜;(4)_(5)_6 . 按要求回答问题。(1)请联系具体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牛,用他那长着老茧却又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牛的臀部一侧。_(2)赏析第段画线句子。_7 .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祖父爱牛,跟他从小就与牛打交道有一定的关系。B“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一句与第至第段的内容相呼应,这样使文章结构更严谨、紧凑。C文中的祖父与安恩与奶牛的安恩一样都关爱动物,有爱心。D文章最后一段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真挚而又深切的怀念之情。8 . 比较本文第段画线的内容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它们在刻画人物手法上的异同点和写作意图的不同点。【链接材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二、句子默写9 . 古诗文名句默写。(1)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2)_,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3)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4)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5)_,在河之洲。(关雎)(6)羌笛何须怨杨柳,_。(王之涣凉州词)(7)晏殊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是:_,_。(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_,_。三、课外阅读(古文阅读)游沙湖宋苏轼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注释):相(xing)田:看田地的好坏。相:察看。 庞安常:宋代蕲水人,当时有名的医生。蕲(qi)水:县名,今湖北省浠水县。 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10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予 买 田 其 间 因 往 相 田 得 疾。11 .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1)遂往求疗(_)(2)以纸画字(_)(3)郭门外二里许(_)(4)是日剧饮而归(_)1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13 . 白居易有诗云“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借“_”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苏轼却反用其意,无疑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勇气与信心.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_的人生情怀的苏轼。四、名著阅读14 . 名著(1)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填空。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此善心”具体指_,A是_(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_。(2)庄子,_(填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欧阳修,北宋文学家,他在_,(填作品名)中,抒写了与民同游琅琊的快乐;_(填国家名)文学家泰戈尔,曾获得_(填人名)文学奖,他在金色花中赞美了童真和母爱。五、综合性学习15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佳木葱茏,小河流水潺潺,野花散在草丛里,美丽的自然焕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花儿姹紫嫣红,分外妖饶,热烈的自然赋予万物以活力;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作物经过大自然的千锤百炼,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收获着自豪与荣光;洁白的冬天,白雪皑皑,玉树琼枝,玲珑(t)透静谧的自然酣然入梦,让人感到舒适(惬意、随意)。(1)给文段中的字注音。潺潺_(2)根据拼音写汉字。玲珑t透_(3)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订正。_改为_。(4)请从括号里选择一个词填写在横线上。_。16 . “五四”青年节前夕,龙鸣中学九年级(l)班在定安县母瑞山革命纪念园举办主题为“缅怀革命烈士,传承革命精神”的实践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面两题。材料:母瑞山位于定安县南部山区,是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摇篮”。在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琼崖将士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和力量,为海南的解放和全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这次活动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有些同学认为,马上就要中考了,还举办这样的活动,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在横线上,要有理有据。_(2)活动结束后,班委会决定编辑活动专刊。下面是刘涛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一则征稿启事,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正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_这则征稿启事内容不完整,请在横线上补充。_六、作文17 . 请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题一:岁月匆匆,走进了中学,也走进了花一样的季节,站在小学进入中学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热,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考,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或许也多了一份烦恼,少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压力,少了一份轻松.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我们的道路正向未来延伸。请以“七年级,我多了一份”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题二: 由遮雨的荷叶、温煦的春风联想到母亲,由雪想到柳絮,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带给我们新鲜的体验。你也可以尽情放飞思绪,来一番心灵漫游。下面的这些事物,引起你怎样的遐思呢?“考试、 椅子、 数字“1” 、三角形”请从中选择一个,自由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要求:1、“我手写我口”,请抒真情实感。2、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3、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姓名、校名。4、600字左右。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二、句子默写1、三、课外阅读1、四、名著阅读1、五、综合性学习1、2、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