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1016558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 (2018遵义)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声波一定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B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 . “不敢高声语”的“高声”指声音响度大D . 城区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2. (2分) (2017八上卢龙期中) 同一歌唱演员唱高音歌曲和唱低音歌曲,两者发出的声音( ) A . 主要是音调不同B . 主要是响度不同C . 主要是音色不同D . 完全相同3. (2分) (2018八上惠阳期中)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现象和原理不匹配的是( ) A . 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 . 尺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C . 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D . 听不到真空罩中的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4. (2分) 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音调B .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色越好C .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D .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5. (2分) 蝴蝶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56次的声波,蜜蜂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300400次的声波。假如你的眼睛被蒙上,那么有蝴蝶和蜜蜂分别从你头顶附近飞过,则( ) A . 蝴蝶、蜜蜂飞过时,都能被发觉B . 蝴蝶、蜜蜂飞过时,都不能被发觉C . 蝴蝶飞过时能被发觉,蜜蜂飞过时不能被发觉D . 蜜蜂飞过时能被发觉,蝴蝶飞过时不能被发觉6. (2分) (2018八上铜仁期中)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 声音在真空中15时的传播的速度是340m/sC .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 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7. (2分) 看电视时,说“电视声音太大了”是指声音的 ( )A . 音调高B . 响度大C . 音色好D . 频率大8. (2分) 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 . 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 . 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 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9. (2分) 关于图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图片甲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B . 图片乙所示的实验表明,振辐越大,音调越高C . 图片丙所示的实验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D . 图片丁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10. (2分) 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 )A . 狗听到很远处人们手机的对话B . 狗惊呆了C . 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D . 狗听到无线电波11. (2分) (2019八上北部湾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 蝈蝈和蝉发声时,不需要物体的振动C . 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D . 液体振动时不能发声12. (2分) (2017八上泌阳期中)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 . 声音的响度B . 声音的音调C . 声音的音色D .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13. (2分) 如图所示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高低,这是因为( )A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14. (2分) 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 , 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 . 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 . 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C . 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 . 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二、 多选题 (共1题;共3分)15. (3分) (2018八上和平期中) 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 . 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 . 声音在软木中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D . 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三、 填空题 (共3题;共10分)16. (3分)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琴声是通过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减弱噪声17. (4分) (2018八上东源期中) 物理学中,把频率高于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超声波碎结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音能传递_的性质。 18. (3分) (2018八上江苏期末) 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它是由钢琴的钢丝_发出的。寻声而去,其_不变,但_越来越大,琴声是通过_传入人耳的.四、 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19. (5分) 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 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 “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4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注:该小题必须有必要的运算过程)(3)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20. (5分) (2015八上钦州期末) 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利用这一点,可以粗略测量人到山崖的距离小峰面对山崖大喊一声,2s后听到回声,他离山崖有多远?这种方法不能在太空中使用的原因是什么?(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五、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11分)21. (2分) (2017八上句容月考)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 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 (2) 小华同学,用手敲鼓,他知道声音是由鼓面的_发出的,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目的是_. (3) 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_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_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d. 结论:_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是正确的.22. (3分) (2016八上丰润期中)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用丝线吊着一个乒乓球接触敲响了的音叉时所发生的现象 (1) 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 (2)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是:_ (3) 加大力度敲打音叉,会看到_的现象,你得出什么结论是:_ 23. (6分) (2019八上内蒙古期中) 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长度/cm直径/cm频率/Hz11.5213123121284348.52.5656(1) 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_cm。 (2) 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号。 (3)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_(填“能”或“不能”);理由:_。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 多选题 (共1题;共3分)15-1、三、 填空题 (共3题;共10分)16-1、17-1、18-1、四、 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19-1、20-1、五、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11分)21-1、21-2、21-3、22-1、22-2、22-3、23-1、23-2、2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