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成果检测化学试题(一)《逆袭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16535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成果检测化学试题(一)《逆袭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成果检测化学试题(一)《逆袭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成果检测化学试题(一)《逆袭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成果检测化学试题(一)逆袭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2010年9月26日至28日中博会在南昌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生态经济”是本届中博会的主题。下列举措不有利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是(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C发展城市地铁交通,减少机动车D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2 . 要区别下表中的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物质区别的方法或试剂A氧气与氮气带火星的木条B硬水与软水加肥皂水C铁片与铜片观察颜色D二氧化碳与氮气点燃的木条AABBCCDD3 . 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该反应中B、C的质量比为( )A31:44B8:11C10:11D40:94 .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实验,有关该几个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B实验2可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实验3中可证明铁生锈的条件D实验4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5 . 根据化学反应 Fe+CuSO4=FeSO4+Cu,判断错误的是A反应类型:置换反应B铁元素存在形态:游离态到化合态C溶液质量:不变D反应现象:析出红色固体6 .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用符号表示为NB等质量的三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碳C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D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7 . 临近中考,家长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制定了如下食谱:主食馒头、米饭、小米粥副食红烧牛肉、水煮鱼饮料酸牛奶、白开水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家长应该增加的食物是A烤面包B炒蔬菜C炖豆腐D水煮虾8 . 下列是某同学进行化学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A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表面逐渐潮湿B把CO2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蓝色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有大量白烟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9 . 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常用方法是在硬水和软水中加入适量的A肥皂水B食盐C酒精D蒸馏水10 . 在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B水蒸发C蜡烛燃烧D铁生锈11 .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不会再溶解任何物质B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C改变温度,析出溶质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12 . 下表是鉴别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组别鉴别的物质鉴别的方法A铁片和铜片观察颜色B白酒和自来水闻气味C食盐和白糖加水溶解D铁粉和木炭粉加稀盐酸AABBCCDD13 .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BCD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一定温度下,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AABBCCDD14 .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电解一定量的水C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D 完全分解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AABBCCDD二、填空题15 .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煤生铁氮气氯化钠二氧化硫硝酸钾(1)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于防腐的是_;(2)可形成酸雨的是_;(3)常用作消除道路上积雪的是_;(4)属于合金的是_;(5)被称为“工业粮食”的是_;(6)属于复合肥的是_。16 .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装置如图1),通过该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_(填化学符号)组成。【实验回顾】(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1/5。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_;(2)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才放入集气瓶内导致的实验缺陷有:测定结果不准确;_。【提出问题】能否设计一套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实验改进】改进一: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用一个100mL量筒倒扣在水中,使量筒内外液面均位于40mL处,量筒内浮着一个贴有银片的小木块,银片上放有足量白磷,将整套装置置于垫有石棉网的铁架台的铁圈上加热。一会儿,白磷发生燃烧,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量筒内液面上升,冷却后向烧杯内加水直至量筒内外液面相平,读数即可。改进二:兴趣小组同学又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4(选用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注射器活塞初始位置为20mL处,注射器空间为20mL,活塞与内壁摩擦力及连接管空间容积忽略不计)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兴趣小组同学装配好仪器并确认气密性良好后。第一组同学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给足量的红磷加热,燃烧结束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20mL刻度处前移到约为_mL(填整数)刻度处才停止。第二组同学将弹簧夹松开,直接给足量的红磷加热至燃烧,实验过程中塞运动方向为_,反应完全并冷却后,注射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约为_mL(填整数)刻度处。17 . 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量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1)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填序号)。A 乙醇B 石油C 氢气D 煤(2)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3)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会以二氧化硫的形式排放到空气中,污染大气。某工厂有含硫0.8%的煤5000t,回答下列问题:5000t含硫0.8%的煤中,所含硫的质量是_t。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上述煤如果不经处理直接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是_t。二氧化硫可用于生产硫酸,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SO2与生成的H2SO4的质量比是_,如果将上述SO2全部转化,可得到H2SO4的质量为_。三、实验题18 . 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的名称是_。(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如果用E装置收集氧气,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4)使用装置B制取气体,装药品前要检查气密性,一种方法是,关闭弹簧夹以后,从长颈漏斗中注水时,漏斗中的液面会上升,你认为漏斗中的液面至b处时,停止注水较好,理由是_。(5)实验室常用电石固体(主要成分是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该反应剧烈,速度较快,获得平稳的气流,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装置字母)。四、推断题19 .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用四个圆分别表示一种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甲和乙能反应有气体生成,且乙和丁反应溶液变红,若用两圆的相交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则能表示出该现象所有能发生反应的图形是:_(2)写出甲和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丙和丁反应的现象是_。五、科学探究题20 . 在菜市场上小朋同学看到水中奄奄一息的鱼,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到水中,过一会儿鱼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了。该同学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回到学校后与小刚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根据过碳酸氢钠与水的组成做出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_。设计实验(1)小朋同学取该溶液,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是CaCO3,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_。小刚提出质疑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3,他的理由是_。(2)小刚取该溶液滴加入稀HCl,观察到_,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为进一步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清液,加_,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NaOH,猜想一正确。该实验用CaCl2而不用饱和澄清石灰水,原因是_。反思拓展检验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的互相干扰问题。六、计算题21 . 2018年5月18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试海成功,航母的许多电子元件使用了黄铜。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20202020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39.9259.8479.8099.80(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g(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写出计算过程)(3)第三次实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_。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二、填空题1、2、3、三、实验题1、四、推断题1、五、科学探究题1、六、计算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