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卷(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66365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白菜等植物在沙漠中难以生存,使它们不在沙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土壤B温度C水分D阳光2 . 以下生物在自然界中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衣藻 松树 乳酸菌 蘑菇 麻雀 青蛙 松毛虫 玉米 酵母菌ABCD3 . 下列关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散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B茎通过导管运输水分C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D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冠4 . 种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原因是A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B增加吸收光能的作物叶片的面积C降低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D降低周围的气温以增加有机物合成5 . 箭毒蛙有鲜艳的体色,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黄鼠狼可通过排放臭气避敌,这说明(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生物对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6 . 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城市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7 . 小明观察血涂片时,首先看到了下图中所示的物像。然后进行操作观察到下图中所示的物像,小明观察时没有进行的操作是( )A转动转换器B转动细准焦螺旋C转动粗准焦螺旋D调节反光镜8 .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材料的选用不恰当的是( )A用仙人掌来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B用长出根毛的小麦幼苗来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C用玉米种子研究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D用萌发的大豆种子研究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9 . 在下列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B池塘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热带雨林10 . 食人鲳是一种性情凶残的肉食外来鱼类物种,能对国内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这种鱼与当地的鱼形成了A捕食关系B种内互助C种内斗争D寄生关系11 . 为证明黄栌叶片变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需将黄栌盆景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处理,这种生物学探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量法12 . 晓琳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所观察到的物像如图,其中细胞甲是需要观察的对象。晓琳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 )A向左转动反光镜B向右转动目镜C向左移动玻片D向右移动玻片13 . 观察肉眼无法观察的微小生物或者生物体中的细微结构,最好使用( )A放大镜B望远镜C老花镜D显微镜14 . 金龟子具有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这是(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影响15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既受环境的影响,也能影响环境B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C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D不同生物之间只存在着捕食关系16 . 沙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下列哪一环境条件起主导作用( )A水B温度C阳光D空气17 . 在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的活动时,某班级同学设置了一组对照,以下符合实验要求的一组是( )A清晨的裸地与中午的裸地B中午的灌木丛与傍晚的灌木丛C清晨的草地与清晨的裸地D中午的草地与中午的灌木丛18 .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泰山风景区B曲阜孔林C水泊梁山D云蒙湖的所有生物19 . 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20 . 下列描写属于生物遗传现象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1 .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B瓶B乙图中将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肉汤中原有的细菌芽孢萌发造成C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是否煮沸D“鹅颈瓶”中的肉汤相当于培养基22 . 冬季大雪过后,为及时消除积雪减少交通事故,有时会在路上洒盐,但环卫工人不能把带盐的雪水堆积在路边树下,其主要原因是( )A雪水温度低,树木容易因耐受不了低温而冻死B雪水带有大量病菌,树木容易感染病害而死亡C雪水渗入土壤,使土壤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根无法吸水而死亡D雪水融化后使树根部分水分太多,影响根的呼吸作用而死亡23 . 探究土壤的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时,唯一的实验变量只能是( )A光B湿度C温度D空气24 .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下列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 )A地球B森林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生物圈25 . 下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番茄果肉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的物像。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为口腔上皮细胞、图乙为番茄果肉细胞B图乙和图丙的细胞内都具有液泡和叶绿体C制作上述临时装片时,都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D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26 . 如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看到的物像,从图一转变成图二的操作是( )A换高倍物镜B装片向右下方移动C装片向左上方移动D调节光圈27 . 下列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秋天大雁南飞越冬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28 . 下列哪一项描述是一个生态系统( )A一群羊B森林中的全部植物C一条河流D一块农田中的田鼠29 . 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其典型代表是A河流B沼泽C湖泊D农田30 . 下列能使叶片退色的正确实验装置是( )ABCD31 . 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B生物能够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造成影响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或者环境能够影响生物D生物既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32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根系是指一株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B摘除顶芽后侧芽发育将不再受到抑制C一片结构完整的叶片由叶柄、叶肉和叶脉组成D玉米花没有鲜艳的花冠是风媒花33 . 从古至今有很多优美诗句来描写动物的生殖现象,既给人一种美的境界又很形象地说明了这种行为。下列与生殖现象无关的诗句是( )A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C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4 .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是实验探究过程的(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制定计划D得出结论35 .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冰雪消融B铁钉生锈C水滴石穿D小鸟歌唱二、填空题36 . 小强打扫完教室后,说“真干净啊!”小丽就在一边说“才不是,教室里面到处都是细菌和真菌。”为证明谁说对了,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材料用具:2个装有同样培养基的培养皿,放大镜。提出问题:打扫后的教室里有细菌和真菌吗?做出假设:_实验步骤:将两个培养基高温消毒,目的是_。打扫完教室后打开1号培养皿,暴露在教室空气中1015分钟,再盖上,封好。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设置2号培养皿的目的是_。将两个培养皿放在_(相同,不同)适宜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在放大镜下观察,发现1号培养皿长出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2号没有长出菌落。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37 .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中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细菌、真菌等是生态系统的_。(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中选择)38 .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_。39 . 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之间互相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称为_。三、综合题40 . 实验室的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A(10)、B(40)和两个目镜C(5)、D(10),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填字母),此时如果光线较强,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较(填“大”或“小”)的光圈和(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2)若要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分别是和(填字母),此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3)一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下图所示,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填“左”或“右”)方向移动。41 . 请仔细观察下列根尖结构图中的部分细胞,回答:(1)图中属于根尖结构中的成熟区的是(_),判断依据是细胞生有_。属于根尖结构中的分生区的是(_),判断依据是_大。(2)自根尖顶端向上排列顺序是_(填序号)。(3)在根尖结构中,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具有_作用的是(_)。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二、填空题1、2、3、4、三、综合题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