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928965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8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第1课时数数(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3页例 1例 3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计数器。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 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2、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 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 “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回顾旧知出示小棒,单独 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 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2、探索新知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1)认识一千。数一数。课件(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 , 一千。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教师板书: 10个一百是一千。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拨一拨。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 , 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填一填。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 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2)认识一万。数一数。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示课件 (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出示例 2示意图。一摞纸是 1000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 10个一千是一万。拨一拨。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0、 2000、 3000,10000。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1)看一看、读一读。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 3页例 3),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一万。(2)拨一拨、说一说。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1)互相说一说。( )张 1角是 1元,( )张 1元是 10元,( )张 10元是 100元, 10张 100元是( )元, 10个一千元是( )元。(2)完成第 4页课堂活动第 14题,学生独立思考,试做。然后小组交流,相互帮助解决问题。集体反馈,评价课堂活动。 点评: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3)挑战题:看图思考。10箱里面有多少个乒乓球?四、课堂小结教师: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教师引导学生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 另一方面也对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教学反思:第 2课时数数(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5页例 4、例 5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正确地数百以上、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2、正确地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数“翻坎数”,万以内数的组成。【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1)教师用课件(或挂图)出示两堆小棒:一堆 97根,另一堆 5根。让学生猜一猜两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说为什么。二、主动探究,建立模型1、数一百零几(1)99之后再数 1根是多少? 100之后再数 1根是多少?强调“一百”与“一”之间一定要加 1个“零”。(2)101之后再数 1根是多少?看着上图一起数一数,明确一百零几中间有1个“零”。2、数一百零几与一百几十(1)学生拿出整的 100根小棒和散的 20根小棒各放一堆。(2)同桌相互数一数,检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注意 109是“100”与“ 9”合起来, 110是100与 10合起来,突出 101与110的区别。(3)引导学生观察 120根是 1个 100,2个 10。(让学生动手捆 1个大捆, 2个小捆)(4)引导学生发现 120就是由 1个100和2个10组成的。3、在计数器上数一百九十几到二百几十(1)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197,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197的组成。(2)让学生接着往下数,当数到199到200时,怎样拨?观察个位, 9个一再数 1个一是多少个一?( 10个一) 10个一又是多少?( 10个一是 1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在个位上拨去 10个一,在十位上拨上 1个十)观察十位,已有 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10个十是 100)在计数器上又怎样表示?(在十位上拨去 10个十,在百位上拨上 1个百)4、类比迁移(1)突出 990与1000。教师出示计数器, 拨出 990,让学生读一读, 说一说 990的组成。请学生再拨上 10,怎么拨?怎么数? 点评: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计数单位,突出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突破由十到百、由百到千这个翻坎数。 (2)突出 1010, 1020。1000之后再数 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十位)拨几个?(1个) 1000加10读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须在“一千”与“一十”之间加1个“零”。1010之后再数 10怎么拨?从 1020再拨到 1300怎么拨?从 1300拨到 1400可以怎样拨?同桌互动:使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拨,从880拨到 1100,一边拨一边数。提醒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然后抽学生演示,教师重点指导 990、1000和一千零几十的拨法及数法。(3)突出 2000, 2010。1900之后再数 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拨几个?是多少?(1910)依次到1990。1990之后再数 10,十位上是多少?( 10个一十)十位上怎么办?( 10个一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 10个一百)百位上怎么办?( 10个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 2个一千是二千)从 2000到 2001,在计数器上可以怎样拨?三、巩固新知,深化拓展1、接龙游戏(教师重点指导“翻坎数”)(1)一个一个地数,课堂活动第1题。(老师和全班学生接龙)(2)一十一十地数,课堂活动第2题。(男、女同学接龙)(3)一百一百地数,课堂活动第3题。(各大组接龙)(4)一千一千地数,课堂活动第4题。(全班齐数)2、拨一拨、说一说(1)先拨 3500,再说由()个千和()个百组成。(2)先拨 4020,再说由()个千和()个十组成。(3)先拨 6003,再说由()个千和()个一组成。3、说一说(1)5400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2)4070是由()个千和()个十组成。(3)2496是由()组成。四、课堂小结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写数读数第1课时写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78页例 1 3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借助计数器认识万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写万以内的数,结合具体的数,说出写的方法。2、会正确地写数表达交流信息,体验数学的价值。3、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教学重点】写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写中间、末尾有零的数。【教学准备】小鸟图、鸟巢图、计数器、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认识数位顺序创设情景:小鸟回家教师拿出 5个鸟巢,一边讲述一边贴在黑板上(贴在一横排);5名学生分别拿1张纸片,上面写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教师:天黑了,玩了一天的鸟儿们该回家了。鸟儿们都还小,但愿他们都能记得自己的家。(叽叽叽叽)老师出示衔着数位的小鸟。个位鸟:我的家在哪儿?谁能帮我找一找?(请学生把这只鸟贴在右边第1个鸟巢里)十位鸟和百位鸟也依次找到自己的家。千位鸟和万位鸟:天黑了,我们回不了家了,随便找个窝住下吧。学生:不行不行,住在外面你们的妈妈会担心的,我们送你们回家吧。(学生帮助千位鸟和万位鸟找到自己的家)教师:祝贺鸟儿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全班鼓掌祝贺)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些数位的顺序吗?(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其实,要记住数位顺序并不难, 你们听,我们的聪聪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呢。播放录音:记住数位并不难,找准方向是关键,右起第一是个位,往左依次十百千,要问万位在哪里,就在千位的左边。二、学习写数的方法教师:你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这些数位呢?学生列举出计数器。教师:计数器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帮助我们写数、读数。1、写没有零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学生写: 85。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面板书:85。请一学生拨珠,可以拨三位数(285)、四位数( 3247),教师出示相应的算珠图。其余学生试着写数。(填写例1的空)讨论:像这样没有 0的数怎么写?启发学生逐步说出:(1)两位数先写十位数,再写个位数;(2)三位数先写百位数,再写十位数,然后写个位数;(3)四位数先写千位数,再写百位数,然后写十位数,最后写个位数(也就是从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写)。做第8页的“试一试”。 2写末尾有 0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1)教师:这两个数与刚才(例1)的数有什么不同?刚才(例 1)的 3个数从个位起,每一位上都有算珠,每一位上都是0以外的数,写数时不会出现 0。而这两个数中,第 1个数的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算珠,第2个数的百位和十位都没有算珠。(2)讨论:没有算珠的这一位怎么写?(3)归纳: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然后做第 9页的“试一试”。3、写文字表示的数出示例 3四千八百三千零七十五(1)先让学生尝试写。(2)选两个学生上黑板写这两个数,全班交流写法。(3)归纳“用文字叙述的数”怎样写。得出:文字叙述的数的写法:数位上有几个计数单位就写几,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 0。然后做例 3后面的“试一试”。三、巩固练习(1)课堂活动中的 4个题目。(独立完成,小组互相检查)( 2)老师课外收集一些生产、生活中的万以内的数, 让学生写。(如全校学生人数、 电器商品的单价等)四、小结你会写万以内的数吗?怎么写?五、课外实践回家收集万以内的数,并与爸爸妈妈或同伴交流。教学反思:第 2课时写数读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页例 4、例 5。【教学目标】1、借助计数器认识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读出万以内的数,结合具体的数,说出读的方法。2、会正确地读数来交流信息,体验数学的价值。3、通过与伙伴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教学重点】读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读中间、末尾有零的数。【教学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 一台电视机大约是 3400元,学校学生人数为2806人,妈妈的工资一个月是 1320元, (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让学生选用一个数, 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 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教师: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数中有 0)这些数你们会读吗?今天我们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法。二、学习读数的方法1、读没有零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315,并在黑板上板书算珠图。学生写: 315读作:三百一十五。请一名学生拨珠,可以拨三位数( 659),也可以拨四位数( 1236),教师出示相应的算珠图。其余的学生试着读数。讨论:像这样没有 0的数怎样读?(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说出:读数时,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往下读,千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读作几十 ,教师: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数吗?怎样读呢?(同桌练习)2、读末尾、中间有 0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1)先让学生试读这些数,并与刚才读过的数比较,有什么不同?(2)教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这些数中,有的 0读出来,有的 0不读,教师板书读法)(3)讨论:什么样的 0要读,什么样的 0不读?引导归纳出:末尾的 0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 0,只读一个“零”。(4)做第 11页、第 12页的试一试。3、出示例 67318,1090,5800,7004(1)让学生试读。(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读的。(全班交流)(3)最后引导归纳: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我们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有几就读几万, 千位上有几就读几千 , 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 0的数不管有几个 0都只读一个 0)三、巩固练习1、读数课堂活动第 1题,第 2( 1)题,读数是口头练习,不用笔写。(自由读,和小伙伴互读互听,全班抽读)2、课堂活动第 2(2)题3、老师收集一些生活、生产中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读一读四、小结你会读万以内的数吗?读数时要注意什么?五、课外延伸收集万以内的数,并与同伴交流。教学反思:第 3课时认识算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011页例 6、例 7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认识算盘的基本构造,会在算盘上准确地记数,并能正确读取在算盘上表示的数。2、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认识算盘的基本构造,掌握在算盘上记数的方法。【教具准备】算盘【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大算盘。介绍:前面我们尝过了用计数器数数和记数的方法,数数和记数除了可以用计数器外,还有一种比较方便的工具,那就是算盘。算盘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可以用来记数和计算,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上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算盘才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引导:你想认识算盘吗?你想了解有关算盘的哪些知识呢?请多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算盘”。)(板书课题:认识算盘)二、互动新授1介绍算盘的构造。(1)介绍:算盘形成为长方形,周围是木框,内贯直柱,称为“档”(板书),一般有九档、十一档到十五档。档中横的一条叫“梁”,梁上两珠,称“上珠”(板书),后简化为一珠,表示“ 5”。梁下五珠称“下珠”(板书),后简化为四珠,每一珠当作“一”。在使用算盘时要先定数位,再拨珠记数或计算。(2)让学生指着算盘说说其基本构造,然后介绍给同桌听一听。2教学例 6。(1)质疑:记数,必须用到数位,你知道算盘上怎样表示数位吗?介绍:算盘上的数位用“档”表示,选定一档作为个位,一般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为个位向左各档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 , (分别贴于梁上,学生在小算盘的档上定好)。学生在小算盘上练习,选定一个档表示个位后,再在算盘上找一找、说一说其他的数位。同桌互相找一找给对方看,说一说给对方听。练习:教师在大算盘上指定一个档表示个位, 请几名同学说一说其他档所表示的。(2)引导:在算盘上,算珠都靠框,表示没有数。拨珠靠梁,表示记数。一个下珠表示 1,一个上珠表示 5,0用空档表示。教师示范在大算盘中拨出19.练习:学生在自己的小算盘上拨出19.游戏:同桌说出一个 1至9之间的任何一个数,请同桌拨出来。同桌在算盘上拨出 1至 9之间的任意一个数,请同桌说说拨出的数是几。填空。完成教材上例 6后面的填空: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3)教师介绍拨珠法:通常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拨珠,各有分工,协同工作(边讲边拨)。拇指:把下珠向上拨,叫拨人下珠。(学生试拨)食指:把下珠向下拨,叫拨去下珠。(学生试拨)中指:把上珠向下拨和向上拨,叫拨人、拨去上珠。(学生试拨)3. 教学例 7(1)质疑: 10应该怎么拨? 100呢?试拨:从 9拨到 20,从 80拨到 100。特别提醒:遇到满 5、满 10时,应怎么拨珠?(2)在算盘上分别表示。 71, 509,6800. 学生独立尝试拨一拨,边拨边说一说拨珠的方法。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拨珠的方法。71:在十位上拨 1粒上珠和 2粒下珠表示 7个十,在个位上拨 1粒上珠表示 1个一。509:在百位上拨 1粒上珠,表示 5个百;十位上用空档表示0;在个位上拨 1粒上珠和 4粒下珠表示 9个一。6800:在千位上拨 1粒上珠和 1粒下珠表示 6个千;在百位上拨 1粒上珠和 3粒下珠表示 8个百;十位和个位上都用空档表示 0.(3)出示“试一试”:在算盘上拨珠表示下面的数。1051234876552618007500120135469615 10000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例如教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拨珠表示,看谁拨得又对又快。(4)教学读取算盘上表示的数。在大算盘上出示 309.引导:要读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先应该找准数位。在这个算盘上,哪个档表示的是个位呢?这个算盘上表示的数的最高位是哪一位?它的十位上是空档,表示的是几?引导:这个算盘上表示的数,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表示的数是多少?在课件上出示大算盘表示的400和8050.出示自觉要求:A在算盘上找出个位和这个数的最高位;B说说这个数的组成;C说说算盘上表示的数是多少。小结:读写算盘上拨出的数,要先在算盘上找到个位,然后找到最高位,弄清楚算盘上表示的数的组成,再将数读写出来。三、巩固练习1. 游戏性练习:同桌合作完成,一人在算盘上任意拨入一个万以内的数,由另一个同学写出这个数,并读一读,交替进行。看哪一桌学生读写的数最多?2. 完成教材第 12页“练习二”第 3、5题。学生集体交流、完成练习。3. 算盘的发展历史介绍。课件展示教材第 22页“你知道吗”的关于算盘的发展历史介绍的内容。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总结: 1. 认识算盘的构造。2. 用算盘记数的方法。3. 会读算盘上拨出的数。教学反思:大 小 比 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415页例 1、例 2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数据,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掌握比较的方法。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式归纳出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3、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课件出示:沙滩上有两只海龟正在争吵, 它们都说自己的年龄大。 ( 出示两只海龟,背部贴有表示年龄的卡片 9和 15) 请同学们帮助它们比一比,哪只海龟的年龄大 ?怎样表示 ?(9 15) 提问:915,你是怎样想的 ?( 一位数小于两位数 ) 这时沙滩上又爬来了一只 51岁的海龟,它和 15岁的海龟比,哪只海龟的年龄大 ?怎样表示 ?(15 51)4 只老海龟听说比年龄,也爬过来凑热闹,你们看,一只活了 200岁,另一只活了 800岁,第3只活了 1000岁,第 4只活了 1100岁,怎样比较海龟的年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 1教师出示例 1的线段图。先引导学生把 4只海龟的年龄在图中表示出来,并说一说这样表示的理由。(1) 比较 4只海龟的年龄。比较:200与800的大小。 ( 小组合作,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 图中前面的数都比后面的数小,所以 200800。 2个百小于 8个百,所以 200800,比较: 800与 1000的大小。(相互交流,说比较的方法 ) 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所以 800 1000。 三位数都比四位数小,所以 8001000。 8 个百比 10个百小,所以 8001000。,(2) 试一试。 ( 小组合作,说出比较的方法 )比较: 800与 1000的大小, 1000与1100的大小。教师:请各小组汇报比较的情况,重点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做必要的补充、讲解。2、教学例 2( 1)出示 3200514,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的。小组汇报结果 3200大于 514,因为 3200是四位数,而 514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让学生独立做“试一试”,全班汇报交流,着重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比的。3、教学例 3( 1)出示 485052003300 3250,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重点讨论怎样比较 3300与3250的大小。( 2)全班汇报得出: 3300 3250,先比较千位一样大,再比较百位, 3300的百位3比3250的百位 2大,所以 3300 3250。( 3)归纳总结: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 4)让学生独立做“试一试”,并给同桌说出怎样比的。4、师生总结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一样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下一位 ,三、巩固运用( 1)做 15页的课堂活动第 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谁大谁小的理由。(尽可能体现方法的多样化)( 2)足球活动。( 15页第 2题)本题设计成实践活动的形式,在足球模型上写出数 ( 教师在其中一个球上标出5000) ,另外准备两个篮子 ( 一个写大于 5000,另一个写小于 5000) ,学生按要求把球捡到指定的篮子里, 看哪些同学做得又快又正确, 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数的大小比较。( 3)游戏:比较大小。 ( 第15页第 3题)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同桌两人出手指,每出一次,将两人手指个数加起来填入自己选定的一格中 ( 和为 10时不记 ) 。连续进行 3次,各自组成 1个三位数,数大者获胜。师生先示范,然后同桌同学游戏。四、总结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较大数的估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617页例 1例 3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对万以内数进行估计的过程。2、能用估计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探索和理解估计的方法。3、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估计预测兴趣和能力,发展数感。【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书、尺子、4人小组每组 1袋黄豆。【教学过程】一、议一议,估一估1、激趣引入教师:小朋友,看看谁在忙呀?学生:张小明。 ( 课件出示张小明正在帮妈妈卖文具)教师:大家看,张小明多懂事呀 ! 假期里帮着妈妈一起做生意。你们看,小明家大约准备了多少支笔要卖呢 ?课件出示货柜上的 4筒笔。 ( 特别提示: 4筒笔一起出示 ) 教师:大家想知道吗 ?学生:想。教师:那谁有什么好办法?学生 1:我可以一支一支地去数。学生 2:这样太麻烦了,我们可以估计一下张小明家大约准备了多少支。教师:哦,这是一个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较大数的估计”。揭示课题:较大数的估计( 板书课题 ) 。2、教学例 1(1)课件出示 3堆水果:橘子、苹果、柚子。( 苹果中的“ 900个”先不出现 )(2) 议一议:这 3堆水果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3堆的大小,你感觉怎样 ?这 3堆水果每堆大小大致相同, 每堆水果的个数怎么样呢 ?个数为什么不同 ?( 每个的大小不同 )你觉得哪种水果的个数多 ?为什么 ?( 橘子个数多,因为每个橘子小)哪种水果的个数少 ?为什么 ?(柚子的个数少,因为每个柚子大 )a 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b 苹果的个数比橘子的个数少一些。c 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d 苹果的个数比柚子的个数多得多。,(3) 为什么说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4) 教师出示:在苹果图上标出:苹果有 900个。请大家具体估计橘子与柚子的个数。橘子大约有多少个 ?(950 个、1000个、1100个, ) 让学生自由发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出估计的理由。 ( 因为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柚子大约有多少个 ?请大家估计。学生可能估: 大约是 100个、200个、80个、50个, 请学生说出估计的理由。( 因为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5) 学生活动:根据刚才估计的结果选出橘子、柚子的个数,学生独立完成第20页上面的表格。做完以后请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并说出理由。(6)做课堂活动第 1题(第 21页),学生独立做,然后全班汇报交流。3、教学例 2教师:小朋友,你们已经估计出橘子、柚子的个数。现在你们估一估小明家货柜上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好吗 ?学生:好。教师:要估计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应先知道什么条件呢?学生:我想先知道 1筒铅笔有多少支。1筒大约有 50教师:真能干,和老师想的一样。刚才,小明已经悄悄告诉我了,支铅笔。教师:现在,请聪明的孩子来猜一猜吧。学生纷纷猜支数。教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学生 1:我已经知道了 1个笔筒里大约有 50支笔, 3个笔筒里就有 3个 50,所以大约有 150支铅笔。学生 2:也可以是 50加50再加上 50,一共是 150支铅笔。学生 3:3筒铅笔大约有 150支,那么 4筒铅笔多少支就在 150的基础上再加 1个50就是 200支了。学生 4:我是这样想的, 1筒铅笔有 50支,那么 4筒笔就有 4个50,大约就是 200支了。教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各有各的想法,那么你们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想法呢 ? 多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方法: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我们可以先估计出 1份是多少,再看看要估计的是这样的几份,得出几份一共是多少。二、量一量,估一估1、教学例 3教师:刚才大家估计了小明家笔筒里的铅笔数,现在一起来研究我们的数学书。( 课件出示书上例 3中的 3个问题,引导学生逐一解决)教师:现在请大家用尺子量出你们的数学书的厚度,并填在书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数学书一共有多少张纸。(1)1 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 (1)cm ;(2) 这本书大约有 (70) 张。教师:刚才大家量出了 1本数学书的厚度接近 1 cm,那么大家再猜猜到底要多少张纸才最接近 1cm呢?1本书有 (70) 张纸厚 (1)cm 。( 课件学生纷纷猜想,师生一起得出最佳答案:出示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好吗?学生:好。(课件出示:估计这样的 700张的厚度大约是 ()cm 。)学生自由活动,可以用笔算一算,也可两两商量,猜一猜。学生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 1:70页为 1本书, 700张纸里我估计有这样的 10本书。那么 700张纸有 (10) 本书厚,大约厚 (10)cm 吧。多请几位学生回答,听听他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最后师生一起填出答案。( 课件出示 )700张纸有这样的 (10) 本书厚 (10)cm 。那么这样的 14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 ()cm,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2 教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其实和刚才一样,我们首先应该估计出 1份是多少,再来推测出这样的几份是多少。 用这种方法,比较大的数都能估计出来。 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吗 ?点评: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测后,再让学生说出 700张、 14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厘米,使学生体验由局部认识整体的思想,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三、做一做,估一估教学例 4教师:大家初步掌握了估算的方法,老师这儿真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行吗 ?教师发给每组 1碗黄豆,请大家小组内商量、讨论,用自己最喜欢的办法得出这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察看各组情况。对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看书,先说说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探讨出各种可行的方法,完成此项推理方法。学生汇报讨论得出方法。学生 1:我们这一组受了书上小朋友的启示,先抓 1把数一数大约有多少粒,再看1碗大约能抓多少把,就能推测出 1碗大约有多少粒黄豆了。学生 2:我们这一组认为可以先装一小杯黄豆,数出 1杯大约有多少粒,再看 1碗大约有多少杯,也能推测出 1碗大约有多少粒黄豆。学生 3:我们这一组认为可以不用工具,直接把黄豆均匀地铺在桌子上,然后划成相等的一块块长方形,再数出其中的 1块大约有多少粒,也可以估计出这几块大约一共有多少粒黄豆。 ,教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 其实对较大数进行估计的方法就是先找出 1份是多少,再看有这样的几份,就能推测出一共有多少了。那么现在就请各小组赶快行动吧,用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得出这碗黄豆的粒数。四、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第 17页的课堂活动第 2题。学生完成后,请学生说说估计的结果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多请几位学生回答。五、课堂小结教师:小朋友,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把你的收获给同学们讲讲, 好吗 ?学生回答 ( 略 )教学反思:整理 与 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021页。【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能对本单元万以内数的数法、读法与写法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2、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教学重点】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教学过程】一、回忆整理(1)教师:和同桌的小伙伴说说,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写数读数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二、自主复习1、数数以一个人数、小组一起数或全班一起数的方式进行。一个一个地数,从 597数到 610;一十一十地数,从 3990数到 4080;一百一百地数,从 600数到 1300;一千一千地数,从 1000数到 10000。2、写数读数(1) 复习计数单位。教师:小朋友们都会数这些数,真棒 ! 我们要准确地数数,就要知道计数单位及数位。我们学过的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学生:个、十、百、千、万。( 教师板书:万、千、百、十、个)(2) 复习进率。教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先请小朋友们填一填书上第25页的第 2题。学生填完后汇报: (10) 个一是十, (10) 个十是一百, (10) 个一百是一千, (10) 个一千是一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在刚才板书的计数单位间标示出进率。教师: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3) 复习数位及数的组成。教师:每个单位都有它的位置,就是数位,如下图。千百十个4教师:“千”所在的位置叫“千位”。你能说出计数单位“个、十、百”所在的位置叫什么吗 ?学生 1:“百”所在的位置叫“百位”。学生 2:“十”所在的位置叫“十位”。学生 3:“个”所在的位置叫“个位”。教师:千位上的小圆点可以用数字几表示?(2) 这个 2表示什么 ?( 表示 2个千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依次说出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师:也就是说 2个千、 4个百、 1个十和 3个一组成的数是 (2413) 。(4) 写数。教师:你会写几个数吗 ?请写在书上。并写出后面两个数,再说说这两个数的组成及读法。 ( 主要是“ 0”的读法。 )(5) 游戏:你说我写。游戏规则:同桌之间一人说数,另一人写数,然后交换。(6) 汇报写数情况。 请两个小朋友在黑板上写出他们刚才所写的数。 ( 按左右各写一竖排 )3、大小比较(1)( 学生写好以后,教师在学生刚才写出的几组数中间画“”)教师:你能比较出这几组数的大小吗? ( 抽学生口答 ) 谁能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最高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数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较大小,(2) 写数小竞赛: 每个大组报出 1个数字,要求用这 4个数字组成最大的四位数 ( 或最小的四位数 ) 。每个大组派 1名同学上台写数, 并说一说怎样才能使写的四位数最大( 或最小 ) 。4、较大数的估计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都要用到估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估一估。(1) 教师:我们学校有 6个年级,每个年级 2个班。如果按每个班 40人算,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吗?这样的几所学校大约有 10000人吗 ?请 4人小组讨论一下。(2) 教师:哪位勇敢的孩子来说说你们是怎样估计的 ?估计的结果怎样 ?学生:按每个班大约 40人算, 1个年级大约有 80人, 1所学校大约有 480人,这样的 20所学校,大约有 10000人。教师:还有不同的估计方法吗?学生:按每个班大约 50人算, 1个年级大约有 100人, 1所学校大约有 600人,这样的 17所学校,大约有 10000人。,(3) 教师: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过估计 ?学生:我用 1分走了多少步,可以估计出从我家到学校要走 5分,大约有多少步。 ,点评:通过对 1个学校学生人数的估计及说一说生活中的估计,让学生建立起估计和猜测的基本思想,并用于实际生活中。三、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复习了哪些知识?四、课堂作业教科书第 2627页的练习三。教学反思:二、千米的认识第 1课时 千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3页例 1、例 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km)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知道 1 km=1000 m,知道 1公里 =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 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多媒体显示 100 m赛跑录像)教师:他们在训练 100 m赛跑,一组有 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学生 1: 1000米。学生 2: 1千米。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 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 340000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 初步想象 1千米有多长,理解 1000米=1千米(1)教师:(多媒体出示 100米跑道)这是一个 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 100 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 1000米?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 1000米。教师:对,1000米 =1千米, 1 km=1000 m。(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学生 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 25个小操场那么长是 1000米。学生 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 250米, 4圈的长度是 1000米。学生 3:我们测得跑道长 50米, 20个跑道的长是 1000米。 , (3)教师小结: 1000米也就是 1千米, 1千米也叫 1公里。2 活动感知,体验想象 1千米的长度(1)活动 1:组织全班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或教室里),任选 8位同学排成一横排。教师指出: 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来大约有10米长。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 1000米有多长,使学生感受到1千米好长啊!在此基础上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 =1000米。(2)活动 2:学生亲自体验 1千米有多长。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组长做记录,分工合作,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体验1千米的长度。方案 1:学生用卷尺测出教学楼到操场的距离。记录:我走了()米,走了()步,用了()分,估计走 1千米用()分;我跑()米,跑了()步,用了()分,估计跑 1千米用()分。方案 2:50米的跑道,走路要用()分,跑要用()分,估计走 1千米要()分,跑 1千米要()分。31001方案 4: 200米的跑道,走 5圈,跑 1圈用()分,跑 5圈用()分。 ,(3)学生汇报。先组内交流,再抽代表汇报。学生 1:我走 40米,走了 96步,用了 52秒。学生 2:我走 50米,走了 106步,用了近 1分,估计走 1千米要 20分左右。学生 3:我走 100米,走了 220步,用了近 2分,估计走 1千米大约用 20分左右。学生 4:我跑 100米用了 48秒,估计跑了 1千米大约用 8分。学生 5:我绕操场跑了 5圈,跑了 9分5秒,好累呀!学生 6:我绕操场走了 5圈,走了 21分, 1千米好长呀! , 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亲自体验了 1千米的长度,感受到了 1千米很长, 所以我们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1千米 =1000米。三、课堂总结教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第 2课时 千米的认识(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3页的例 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1、提出问题(多媒体出示例 3的情景图)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学生 1:我知道了三峡大坝全长2300米。学生 2:我知道了隧道长 3千米。教师:你想提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我想知道“三峡大坝”与“隧道”谁长?教师:怎样比“三峡大坝”与“隧道”的长短呢?2、合作交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抽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学生 1:因为 3千米 =3000米, 3000米2300米,所以隧道比三峡大坝长。学生 2:因为 2300米比 3000米少,而 3000米 =3千米,所以隧道比三峡大坝长。 , 教师:为什么想到这样比较?学生 1:因为 3千米与 2300米单位不同, 3千米 =3000米,而 3000米 2300米,所以我就想到了把千米换算成米再进行比较。学生 2:我想到 2300米比 2千米多,比 3千米少,所以 2300米3千米。教师:这两种比较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都是先把不同的单位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那么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学生 1:一种是把千米数换算成米数。学生 2:另一种是把米数换算成千米数。教师总结比较方法。教学反思:第3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5页例 4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 1毫米的概念,感知 1 毫米有多长,知道 1厘米 =10毫米。2让学生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3结合实践活动,渗透长度单位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空间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硬币、学生直尺、身份证、彩条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媒体展示:美丽的七色彩虹。教师: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样漂亮的七彩纸条,请各小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长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记录。学生汇报后,发现紫色彩条的长度有争议。教师: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有时得不到准确的结果,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板书:毫米)二、探索新知识1观察直尺,看 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1)看一看,直尺上 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小格, 1厘米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 1毫米。教师媒体展示毫米。强调: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3)指一指:用笔头指一指 1毫米,看一看 1毫米有多长。(要求学生多指几处)(4)数一数: 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 1毫米。(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数的是从几厘米到几厘米,中间有多少小格)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分析、概括出1厘米 =10毫米。练习: 2厘米 =()毫米 8厘米 =()毫米()厘米 =50毫米 60毫米 =( )厘米(5)介绍字母表示毫米。提问: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师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