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目标检测必修3、4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928805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目标检测必修3、4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目标检测必修3、4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目标检测必修3、4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3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基础性检测一、1B 2A 3C 4B(“与”能体现出贾府的主仆关系) 5体态,容貌 风韵 方便 姿容俏丽 拜见 可惜二、(一)6.早被他外祖母搂入怀中,心肝肉叫着大哭起来。黛玉也哭个不住。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二)7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8写容貌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可见她年轻貌美、风骚绝伦;“三角眼”“吊梢眉”又写出她绝非安分、善良之辈,而是刁钻、狡黠之人。“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画龙点睛地表现了她的威势及笑里藏刀的阴险性格。写衣着是为了显示出王熙凤在家族中的地位与身份。9三个表程度的副词写出王熙凤对黛玉美貌的惊叹,但她这样说并非真正喜欢黛玉,而是做给贾母看的,表明自己和贾母一样喜欢黛玉,以博取贾母的好感。同时这番话也是说给迎春、探春、惜春听的,在夸黛玉的同时又不得罪“三春”,点明各自的身份地位。 对林妹妹,王熙凤连珠炮似的嘘寒问暖,面上是一盆火,爽朗热情,可她并不是真关心林妹妹。再则林妹妹无暇回话,其实她也并不关心答案。两个“只管告诉我”话外有音,泄露了她心里的秘密:只是为了炫耀地位和权力。 对王夫人说话中有几个词特别有味道,“想是太太记错了”“这倒是我先料到了”,那样善解人意,谦恭听话,同时也没忘了在主权派面前卖弄自己的能干。 拓展性检测一、11A 12B D E 13C 14写实的小说与写梦幻的小说各有长短,二者应该结合起来。二、15“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写作(略) 2祝福基础性检测一、1A 2C 3A 4D 5D二、 6C 7因为“脸上变了色”,自己并不能看到,只有凭自己的感觉体会,只能是一种估计,用“大约”恰切。 8用“老了”代替“死了”。 9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鲁四老爷把祥林嫂逼至绝境,到死还是冷酷无情,大骂她是“谬种”。拓展性检测一、10B F 11由好奇到发现它的力量;被它震撼而对作者肃然起敬;体味到它的内在生命力而为之深深折服。 12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这个画家生前为焦躁与不安所折磨,沉浸在痛苦、危机中难以自拔;从这个画家身后的寂寞中,令人真切感到他生前更是不为人所理解的。 13作品描述的对象是围绕着一幅名为沼泽地的油画展开的;“沼泽地”作为一个象征,暗示的是一种受困其中、无力自拔的险恶境地,作品警醒人们直面生命表象下蕴藏的死亡与绝望。(意思对即可)二、示例: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作品名称1分;启示2分)写作(略)3老人与海基础性检测一、1A 2D 3C 4B 5C二、6行动 心理 7蔑视对手,不甘失败 8老人认为自己给打败了,是因为他的马林鱼仅剩一副空骨架,因为他的身体、精神疲劳到了极点,他甚至后悔捕到这条鱼。但是,在我们的眼中,他是一位胜利者,不仅仅因为他杀死了许多条鲨鱼,更主要的是从他的搏斗经历中,让我们看到他那高傲、坚强的精神,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硬汉子形象。 9老头儿是作者笔下最典型的“硬汉”形象,他能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在精神上压倒敌人。在与鲨鱼搏斗时,老头儿有短暂的犹豫甚至是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这是几乎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的想法,但是,当情势危急时,老人又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战斗,这样,不但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拓展性检测三、10小说首段进行场面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最后一段交待结局,既是对背景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11这篇小说的人物几乎原地不动,除了对话没有其他动作;小说的情节也非常简单,它的展开主要借助人物对话。小说里的对话简单高效,蕴涵了所有该有的生动情节,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心理。12老人形象:朴实憨厚善良,既不懂政治又不懂战争。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通的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旨在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13 由“我”这个小说中的人物来讲述故事,给我们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有很强的真实感、亲切感; 由“我”来讲述故事,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对下一步情节有所期待,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由“我”来讲述故事,“我”所知道的内容是有限的,比如这个老人的身份、他的经历和未来,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14(略)写作(略)第二单元4蜀道难基础性检测一、1D 2B 3D 抚膺:抚胸 4A 贺知章称李白“谪仙人”。二、5诗的开头“危乎高哉”点出了蜀道之“高”,然后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具体展现其“高”,又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来反衬其“高”。在第二段中,诗人用“畏途巉岩不可攀”进一步写出蜀道的“高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一句又从视觉上写出山的“高”和“险”,而后用“其险也如此”一句点出了蜀道之“险”,所以,蜀道的特点是高峻、险要的。 6运用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7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拓展性检测一、8C 9“笼”字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它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秦栈便是由秦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第二层的意思是: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后,“笼秦栈”与对句“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和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圣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和鼓舞。二、10前者为山峰名字,后者是星宿名称。作者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太白星,极富情趣。 11太白山高峻,但诗人攀登到夕阳在山也要登上峰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 12首先,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侧面烘托了山的高峻。随后写他和太白星倾耳密语、接谈融洽的情景,化实为虚,以虚写实,夸张地表现出太白山直插云空的雄姿。 1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连峰去天不盈尺三、14空:白白的,徒然。诗人登舟望月吟诗,联想到袁宏乘月泛舟咏诗遇知音,受到谢尚的赏识,名声大著。而自身空负袁宏之才,却谢尚不复可遇。“空”字抒发了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 15最后两旬离情于景、以景结情(虚实结合),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挂帆远去,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诗人因不遇知音的孤寂、凄苦之情。四、16B C ( B项,李白只是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空灵,并不是摒弃;而且李白的诗并不会是剽悍、纯粹、猛烈的。C项,文中的意思是“没有李白的加入,大唐会减却许多光辉”,这并不能说“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17不同之处:李白是一个游侠诗人,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 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缘由: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含有游牧世族的血液,具有西域骑士剽悍、洒脱的特性。18前者:伟大的漂泊者被孕育出来之时;后者:包含异质的李白与开朗雍容的大唐的相遇。19李白漫游大唐各地,发现并用诗歌撒播了各地的风情与美丽。(意思对即可)写作(略)5杜甫诗三首基础性检测一、1D 2D 3C 4D(A项,关联词搭配不当,把“或者”改为“还是”。 B项多层定语语序不当。“20世纪”放在“中国文学中”之前。 C项缺少宾语,“文化和生活”后应加“的需要”。) 5D二、6子美 现实 诗圣 诗史 7近体诗 律诗 五律三、(一)8首联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凋伤”本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林,反而在萧索中见出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第二联承上展开,波浪在地,却说接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 9“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尾联指风霜凄紧,严冬将至,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凄苦之情,思乡之意尽在其中。(二)10此诗起句气势飞动,先声夺人,不知何所指归,好像在迎接一位英雄人物的出场。着一“赴”字,便令群山万壑集于荆门,大有惊天动地之势,写出了动态美。11昭君虽有“春风面”的美貌,却因“画图”之事而“去紫台”,不得被皇帝召见,空有“怨恨”之曲。这种境遇与诗人怀才入朝而不得志相契合。所以,诗人咏王昭君,也不过是借此感叹自己内心的苦闷。这正是咏怀诗的特点。(三)12诗人视通万里,凝神谛听,在一个广阔的时空中来感受秋天的气息:萧萧落叶,仿佛在为秋的脚步伴奏;滚滚长江,好像是在为秋的来临壮大声势。落叶,江水,无边无尽,合奏出一首三峡秋日最为强劲的交响乐。格调高亢,气势恢弘,境界阔大,读来令人振奋。13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感,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类的联想。而杜甫更是在急风猎猎、啼猿悲鸣的秋境中,置身于浩渺的宇宙,又加上常年漂泊,“作客”他乡,晚年又“多病”,国事又艰难,所以他的“悲秋”更见深沉,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拓展性检测:一、14 15诸葛亮 三顾茅庐 16仰望武侯,决心以身许国,同时也希望唐朝也能有良相之才出现。二、17 “收蓟北”;抒发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18当诗人一听“收蓟北”的消息后,“初闻涕泪满衣裳”欢喜得泪流满面,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漫卷诗书喜欲狂”由流喜泪而呈喜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狂喜之情。“白日放歌须纵酒”由呈喜态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归。最后两句仍然写“还乡”,是想像中具体的回家路线,更让人想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全诗喜始喜终,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快意。三、19C 20D 21C 22 (略)写作(略)6琵琶行基础性检测:一、1B 2B (不是“夸张”而是“比喻”,不是“悠扬”而是“流利”) 3A(白居易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4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二、5要点:琵琶女从盛到衰的身世,与诗人由于要求革除XX而遭受政治打击、被贬谪的命运相似;琵琶女当年在京城因为才貌被人嫉妒而后沦落为“商人妇”的遭遇,与诗人在京城推行革新,遭人排挤,现在为下级官吏的遭遇相似。这些引起了诗人同病相怜的共鸣。 6渲染出冷清寂寞的气氛,烘托琵琶女孤独悲凉的感情。 渲染出荒僻凄凉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抑郁悲愤的感情。三、7要点:写音乐不只写声音,更突出了“情”。结合“未成曲调先有情”“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幽咽”“别有幽愁暗恨生”进行分析。 借助语言的音韵来描写音乐。结合“嘈嘈”“切切”“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如裂帛”进行分析。 使用多种生动的比喻描写音乐。结合“如急雨”“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刀枪鸣”“如裂帛”进行分析。 注意动静结合,写出了旋律的变化。分析从“大珠小珠落玉盘”到“幽咽”,再到“凝绝不通声暂歇”,然后“刀枪鸣”一转,突然“四弦一声”,最后“悄无言”。巧妙使用动词使音乐形象化。结合“低眉信手”“轻拢慢捻抹复挑”“错杂弹”“落”“破”“迸”“突出”“鸣”“当心画”分析。 8这道题答案不唯一,认为哪一句好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结合诗句风格特点即可。李句先以声写声,乐声如同玉山迸倒,凤凰鸣叫,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后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连兰花和芙蓉也为之动容,构思奇特。白句则既写乐声如明珠落玉盘清脆,又如同大小明珠滚下,视觉和听觉同时显露出来,语言明白晓畅,却令人有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之感。拓展性检测:一、9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0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11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12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13“六军不发无奈何”凸现了二人死别的原因,“君王掩面救不得”描写了唐玄宗欲救不得,忍痛割爱的痛苦;“回看血泪相和流”则形象地表现了死别,渲染了伤痛,并为后面唐玄宗无休无止的思念和遗恨做了感情上的铺垫。二、14平凡而丰富;自由、单纯而天真;充满原始的浪漫与激情。 15说明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民歌之作,自始至终都反映劳动人民自然、朴素、真实的生活情感。这样写显得生动形象,值得回味。16在作者来看,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构成的河流;诗经反映的先民生活许多与河流与关;诗经的河流比喻中华民族曾有的生活方式,这是一条与血缘、传统有关的河流。写作(略)7李商隐诗二首基础性检测一、1B 2C 可待:哪能等到 3B 4A 5D 6C二、7C(尾联“此情”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的首联点明“思华年”的主旨。) 8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比兴手法。9第二联表现出对过去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怀恋,以及惆怅、迷惘之情。第三联写才美不外现,或美好事物不能长久,寄寓了悲伤嗟悼之情。拓展性检测:一、10李商隐的马嵬,最后一联借反问点明主旨: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寻常百姓家的幸福也没有,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朝廷动荡,百姓陷于战乱的历史悲剧。郑畋的马嵬坡中“云雨难忘”句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又引用了陈后主旧事,同是帝妃情事,又同当干戈逼迫之际,可比性极强。玄宗没有落到陈后主这步田地,但要说“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此诗对玄宗有所婉讽,亦有所体谅。二、11A D 12诗歌衰老,失去生命力。或者:变得灰暗,腐朽。或者:失去光彩和神奇。没有成为人们灵魂的一部分。作者认为当代诗歌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 13古诗经过时间的淘洗,本身的魅力得到深化和升值。 14它能深化我们对人事的体察,成为我们的精神源泉和归属,赋予生命深刻的意义。 1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写作(略)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一、1A 2(1)C (2)D 3A 4B 5用;凭借;按照 6年成;百姓;已经;谷物收成不好 这样 7B(A项“无”通“毋”,C项“颁”通“斑”,D中“孰”通“熟”) 8C(“请”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第一种是请求做某事,如;第二种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为表敬副词,在古汉语里比较常见,如例句和均是) 9C(本题考查文言句式。A项为介宾后置句,包含了一个固定句式“孰与”,可理解为:“我与城北徐公(比),孰美?” B项为定语后置,D项是介宾短语后置,C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10战国 孟轲 儒家二、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2D 13谨庠序之教,不负戴于道路矣。14分三层:一层,提出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二层,小结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三层,推出新的结论:王道之始也。 15略拓展性检测一、16D(意:怀疑) 17C 代词,它,代事(A项,介词,“给”;介词,“比”。B项,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成“却”;连词,表修饰关系,可译成“地”。D项,代词“他”;代词“自己”) 18C(应该是乐广) 19A(是写乐广为朋友释疑重在演示;是写乐广宽厚待人)20B(乐广亲自前往而非派人前往)二、21B (当:“承担、担当”)22. C (乃:都解释为“才”A 乎:介词“比”/ 介词“在” B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表原因 D 而:连词“但是” /连词“因而”)23. B(原文为“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灭之”无一处不被淹没的,而在题肢中却理解成了丘陵沃衍、平原高阜之外。)写作(略)9劝学一、1A 2ru 使弯曲 xn 通“性”,资质,禀赋 zhn 合乎 q 抬起脚跟 3(1)A (2)C (3)D (4)B (5)C 4从 比 对 对 在 5C (A项“有”通“又”;B项“知”通“智”,智慧;D项“无”通“毋”,不要)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二、7C 8 C 9(1) B (2) A (3) C (4)A 10日积月累 “骐骥”和“驽马” 持之以恒 “朽木”和“金石” 专心致志 (2)(3)(略)拓展性训练:一、(12分)11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12D 13之:它,指代“涅”。 其:它的,指代“芷” 然:这样,指代“不美”。 14若把它浸在臭水里,那么君子就不愿意接近,平民就不愿佩戴。(重点“渐”“近”“服”)15要点:强调外界环境的重要,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通过比喻,强调只有学习了,眼界开阔了,方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二、16(1)初夏。“绿槐”“新蝉”“薰风”“小荷”“榴花”等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 (2)以棋声之响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安静、闲静,以动衬静。(3)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晶莹圆润,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17 18苦难往往是人生的财富。(或要尊重客观规律。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欲速则不达 揠苗助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写作(略)10过秦论基础性检测一、1A(B项“锋镝(d)”;C项“孙膑(bn)”;D项“瓮(wn)”) 2D “氓(mn)隶之人”) 3D 4D (A项“因”是“继承,沿袭”;B项“命”意为“生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而不是命令) 5B E 6A7D 8B 9指出秦的过失 西汉 贾谊二、10D 11B 12D 13焚书坑儒 14C 15C 16A 17然:这;以:把;为:当作 为:被 18地位 武器 军队 谋略拓展性检测一、19A 20D(A于是,连词; B替,给,介词; C就,副词;D 常常、经常;/每逢,每次) 21D(没有省略) 22B (个性;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 23C( A马周是无可奈何之下去长安,并不是去做官; 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 D太宗亲自为马周调药) 24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二、示例:“虎落平阳被犬欺” 比喻英雄末路威风扫地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年轻人敢做敢为无所畏惧。写作(略)参考译文: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行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直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11师说基础性检测一、1C 2C 3D 4C 5C 6A 7D 8A 9B 10B二、11C(师道:从师的风尚) 12B(B项的两个“之”都是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A,介词,对于介词,表示被动,被。C,副词,竟然,却副词,于是。D,表示推测的语气副词,大概代词,他们) 13D(D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B,介词结构后置句;C,判断句) 14A(“鲜明地提出从师学习的主张”不够恰当,这段文字重在批判现实,通过对比,揭示“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而明)三、15C 16B 17“为师为弟子者”“为人师者” 18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19对比论证;例证拓展性检测20B(异:意动词,对感到奇怪) 21D(两个“且”都是副词,可译为“将要”。A项:为:介词,当,任介词,被;B项:于:介词,向介词,比;C项:之:动词,到,去代词,这样的事) 22A(直接表现其才干,侧面表现其才干。表现其品德高尚,表现其勤劳俭朴,是其离开会稽时在百姓舍不得他离开情况下的无奈举措,不能说明其才干) 23D(“京城官民上书”不当,应是“会稽的官民到京城上书”;“为此,明帝亲自到廷尉监狱审录第五伦”也不当,文中“会帝幸廷尉录囚徒”的意思是“碰巧明帝巡查廷尉监狱,审录囚犯”) 24(1)第五伦开始以营垒首领的身份去见郡长官鲜于褒,鲜于褒见到他后,很欣赏他的才干,征为自己的属吏。(以:凭身份;异:意动用法)(2)他自认为长久任官不能升迁,于是带着家人迁居河东郡,改名变姓,自称王伯齐。(宦:做官;将:动词,带着;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3)第五伦于是假装住在亭舍里,却暗中乘船离去了。(伪:假装;阴:暗中)写作(略)附第五伦传参考翻译:第五伦字伯鱼,是京兆长陵人。第五伦少年时耿介而好义气。王莽末年,盗贼四起,宗族乡亲争着依附他。第五伦于是在险要之处修筑堡垒,贼人来后,他便率众引弓持矛坚守自卫,先后有铜马、赤眉的军兵数十部围攻他们,都无法攻克。第五伦开始以营垒首领的身份去见郡长官鲜于褒,鲜于褒见到他后,很欣赏他的才干,征为自己的属吏。后来鲜于褒因过失降职为高唐县令,临行时,握着第五伦的手告别说:“只恨与你相知太晚。”第五伦后来任乡里啬夫,均平徭役,调解怨忿,很得乡里人欢心。他自认为长久任官不能升迁,于是带着家人迁居河东郡,改名变姓,自称王伯齐。载盐来往于太原、上党之间,所过之处,都把粪便打扫干净才离去,路人都称他为有道之士,亲友和过去的熟人却不知他在哪里。多年以后,鲜于褒把他推荐给京兆尹阎兴,阎兴当即征召他为主簿。当时长安铸钱的官吏多耍奸弄巧,阎兴任命第五伦为督铸钱掾,管理长安的市场。第五伦统一衡器,纠正斗斛,市场上再没有弄虚作假欺骗买主之事,百姓欢悦叹服。建武二十七年,被举为孝廉,补任淮阳国的医工长,随同淮阳王到他的封国。光武帝召见他,深感他与众不同。建武二十九年,随从淮阳王至京城,与其他官属一同被接见,光武帝向他询问政事,第五伦趁机对奏为政之道,光武帝非常高兴。第二天,又特地召见他入宫,和他一直谈到天黑。第五伦出京,有诏令任命他为扶夷县长,还没有到任,又追任为会稽太守。他虽然身为二千石一级的官员,仍然亲自锄草喂马,妻子下炊作饭。所得到的俸禄,也只留下一个月的口粮,其余的都低价卖给贫苦百姓。会稽地区风俗,多滥设祀庙,喜欢占卜。民众常常杀牛祭神,百姓的财产因此困乏,那些自己食用牛肉而祭祀的人,发病将死时,先作出牛鸣。先后几任郡长官都不敢禁止杀牛祭祀的作法。第五伦到任以后,给各属县发布文书,晓谕百姓。凡是巫祝有依托鬼神以诈术恐吓愚昧百姓者,都要捉拿问罪。胡乱杀牛的人,官吏都必须给予处罚。民众开始时都很恐惧,有的巫祝胡言乱语地加以诅咒,第五伦却追查得更紧,以后便逐渐绝灭了,百姓得以安定。永平五年,第五伦因触犯法令被征召,郡中的老少百姓攀住他的车子,拉着马,啼哭着跟随,每天只能走几里路,无法赶路。第五伦于是假装住在亭舍里,却暗中乘船离去了。众人知道后,又前来追赶。及至被送到廷尉,官民到京城上书为他求情的有千余人。当时汉明帝正审理梁松的案子,也有很多人为梁松申冤。明帝深为不安,下诏给公车司马令令其不要再接收为梁松和会稽太守申诉的上书。后碰巧明帝巡查廷尉监狱,审录囚犯,第五伦得以免罪放归田里。他亲自下田耕种,不与官宦来往。第四单元12动物游戏之谜基础性检测1A 2B(A厮打 韦编三绝;C比比皆是;D砝码 妨害) 3B 4A 5D(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做事认真,毫不马虎;当面锣对面鼓:指当面把话说清楚;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形容人才出众;乱点鸳鸯谱:形容瞎指挥,胡乱凑合) 6(1)给黑猩猩棍子,它们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用棍子赶鸭子,取挂食物,都是人的行为。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体现了“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力潜能。 (2)略 7C。因为“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一句中指明了递进关系。 8(1)动物的游戏行为是一种即兴发生,无目的,无结果,没有一定模式和不变规则,内容复杂多变的动物行为。 (2)“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对它们的估计。动物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动物的游戏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人类对动物的了解还不多,现在提出的各种假说都有合理性和局限性,还需要深入研究才能解开动物游戏之谜。因此没有最终结论;“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这句话表明包容性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列举各种假说就是要体现这一点,让各种观点在宽松、自由、包容的学术氛围中碰撞、融合,以求得真理。所以作者并不表明自己的观点,做最终解释。拓展性检测9B C 10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11不对。因为二者不同之处是指豆科植物的安眠物质是配糖体,而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但是豆科植物在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降低;铁扫帚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所以说二者都是在夜晚叶子闭合,只是闭合原理相反而已。 12略写作(略)13宇宙的边疆基础性检测1B(A神秘莫测 ;C川流不息;D其乐融融夙兴夜寐。 2C 插入。 3B(从而:强调上文的原因、方法带来下文的结果、目的;因而:更强调结果。不是而是:表并列;不仅是也:表递进。不但反而:逆转递进;不是而且:顺递) 4B(A中国反对的内容不明确;C引起社会极大反响的对象不明确;D“一连串”应直接修饰“的事情”) 5抒情。作为解说词,不仅要受众了解有关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人,激发人们对宇宙的情趣。所以抒情的使用使得对宇宙的介绍更具有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6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以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它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例如,人们最早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们所能观察到的,包括太阳在内的所有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运转的。而随着望远镜以及更先进的观测宇宙的仪器的出现,人们才发现了更接近于客观事实的宇宙真相。相信随着人们对宇宙的不断探索,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现在还不为人知的秘密。 7A 8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们对大海的了解形象地比作“没及脚趾”,“溅湿踝节”,以这种形象的语言说明我们对大海了解的肤浅,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实现我们“还乡心切”的“夙望”,即获得有关大海的丰富的知识。 9对“光年”这一概念的介绍是知识的扩展。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可以使读者接受到画面或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内涵。对“光年”这一概念的介绍,让我们从感性上了解了宇宙的广阔无垠。拓展性检测10D 11 C 12. A 13(1)“准时光临”改为“准时出席”;(3)“一次性彻底治疗”改为“对有较好的疗效” 14数量多、体积大、设计巧写作(略)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基础性检测1A 2D 末: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 3C 4C “是”在句中起强调作用,去掉后不影响全句意思的表达。 5A(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危急时,众人随之加以陷害,与“落井下石”意思相近) 6(1)B (2)多维空间(或高维空间) 7人人多对自然感到好奇,作者也不例外。他少年时的思维看似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并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象力。而科学需要的正是想象力。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8第一问:(1)它们因为“睡莲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而困惑不解,并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2)“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被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3)“力与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了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是“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了它们的“自然规律”。 第二问:(1)“自以为是”,宇宙中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就“拒绝承认”;(2)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所以“发明像力这样的概念”;(3)只崇尚“能在实验室里便利的验证”的理论,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拓展性检测9C(时间有误。 ALH84001火星陨石迄今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与火星生命共存”) 10ALH84001火星陨石里含有化合物PAH,而PAH与生命体有关联; ALH84001火星陨石里含有磁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ALH84001火星陨石里面有一些虫类的微生物化石;ALH84001火星陨石里面有一些与细菌衍生物相似的矿物。 11示例:不确凿的生命信号 1260年代出生和教龄在11-20年的为主;50年代出生和教龄在10年以内的次之。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已成为优秀教师的主体,论资排辈评价教师的优秀与否的做法已成为历史。写作(略)期末测试题答案一、(12分)1C(A庠(xin)序 ;B丝绦(to);D炮(po)烙) 2得意忘形 璀璨夺目 3D (不经:不正常;溢:满;百无聊赖:精神上无所依赖,感到非常无聊) 4D 5D 6D (祝福选自彷徨)二、(4分)1.无边落木萧萧下 2.独留青冢向黄昏 3.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每句1分,有错字、别字、丢字的情况均不得分)三、(6分)7B 8着重指出。 9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祝福”热烈的气氛。 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形成鲜明对照,深化小说主旨,同时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 10C四、(7分)11孤独贫困的老人虽屡遭厄运,但从不灰心,力图从百兽之王狮子身上汲取力量,是个面对厄运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 “从狮子身上汲取力量 ”1分,“面对厄运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2分)。 12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克服困难,从而求得进步与发展。奋斗有时会有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但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是不可战胜的。(前一分句1分,后二分句2分) 13这个转变在前面已有铺垫:即使孩子父母嫌老人“背运”,但孩子在第85天早上仍然准备沙丁鱼和鱼食,送老人出海。可见孩子一直崇敬和依恋老人。(“有铺垫”1分,分析1分)五、(15分)14D 15将:率领 絜:衡量 向时:先前 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16D 转折连词,然而(A介词,到;比。 B表转折,然而;表顺承,来。 C表陈述;表判断) 17略 18陈涉起义 天下响应 19对比鲜明,激发读者探究其原因,从而引出中心论点。六、20D(ABC三项都在说明水存在于何处,但本题是要求解释“初生水”的含义,从字面理解是地球表面最初产生的水,结合语境看,应是地球内部存在的 “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水,所以应是D项) 21. A(通过分析题干可看出,本题是要求寻找不能支持弗兰克观点的论据。该题的答题区间在第四段,第1句是整个段落的中心句,是弗兰克理论的核心观点,从第2句至结尾是用事实论据作具体分析论证。A项恰恰是弗兰克提出的理论观点,而题干却要求回答: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观点的“论据”,A项显然属答非所问) 22. C(AB两项,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来看,依据现代的科技发展速度,今后很有可能实现,判断客观。D项,人类目前类似的研究很多,自不必赘述。C项错误不在于“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而在于“对地球水源的研究”能帮助“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在文中没有暗示信息。事实上,从文中可知“地球气候剧变”,是由于“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 造成的)七、(8分)23.绝句 24甲:黄梅时节(或初夏) 乙:蜂蝶(或叶) 25甲: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 乙: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言之成理即可) 26(见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写作(略)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窦娥冤1D 2C 3B 4D 每套曲子用一个宫调。 5D 6A 7应该 怎么 混淆 错误判断 8希望 困惑 控诉 怨叹 9古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本在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责和否定。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这些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10略 11汉书中“东海孝妇”逆来顺受缺乏反抗精神;而窦娥冤中的“窦娥冤”敢于反抗,不畏强权。思路:要注意汉书中只是叙事,并未刻划人物性格,特别是“孝妇自诬服”,显然并未积极为自己申辩和反抗。 12C(提示:主要讲书名所含的意义。D项歪曲文意,A、B罗嗦,选C) 13D(提示:文章对各个作家的籍贯和生平作了简单扼要的介绍,这是确定的) 14C(提示:A的“记载有误”和B的“相符”不合文义,D的“今存五百左右”歪曲文义) 15因为书中所记载的作家多半已死,而且他认为每个人都迟早会成为鬼物 16C 17A(提示:文章是肯定同时代的书的研究价值的,而对元代以后的书籍则次之) 18论述录鬼簿的作者、命名的缘由及录鬼簿对研究元杂剧的作家作品的价值 19B 20D 21B写作(略)2雷 雨基础性检测1A(C仆(p) B矩(j)D炽(ch) 2A 3A 4D(A“是否”与后面未照应。B“这场”不修饰“大事”。C改“针对”为“根据”) 5A 6B 7B 8C(提示:舞台说明的作用) 9 D(就是我,你怎么办呢?) 10自私 狡诈 残忍 11自尊 倔强 12生活那么苦,毕竟还是需要钱的。因为这符合周朴园的虚伪,又夹一丝旧情的性格与心情。破折号表示中断,同时又表示声音的延长,斟酌词句。 13周朴园给侍萍钱主要是为了把丑事掩盖起来,但也不能否定他对侍萍有一定的负疚心理,这正是反映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拓展性检测14先称“上官大夫”,后称“上官老儿”,反映玄宗对上官继诚由好言相劝到轻俘恼怒的变化。 15C 16C 17从“大殿斗鸡”“把朝廷国宝作赌斗彩礼”等情节反映出唐玄宗的昏庸、腐化;面对老臣上官的劝谏,不肯纳谏,反而斩首,更表现出他的刚愎自用。 18A 19这说明周朴园既有资产阶级的虚伪反动性,又有封建阶级狠毒的一面。他是反动的资产阶级和封建式的家长,是制造悲剧的罪魁,又是惯用封建礼教作为统治家庭的罪恶工具的典型。 20A愤恨 B凄楚 C奸诈 D伪善 21对周朴园和那不公平的社会的蔑视和抗议,显示了她的骨气和尊严。 22自私自利(或冷酷伪善) 金钱万能 善良正直(或自尊刚强) 反抗 23紧紧抓住“戏剧冲突”这个纲,重点突出;以课文节选内容为主,其他部分为辅的原则取舍材料,协调好语言与全剧的关系;贴切的修饰语和排比句的运用,增添剧评的可读性。写作(略)3哈姆莱特基础性检测一、1B 2B 3D 4D二、5运用排比,从若干方面,赞美哈姆雷特是一个高贵而伟大的人。 6通过奥菲利娅的扼腕痛惜,从侧面描写中表明哈姆雷特是一个高贵而伟大的人。 7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奥菲利娅的这段台词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句,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拓展性检测8一年当中,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 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方面标示文章的线索,一方面承上启下,为下文写到牛郎织女的传说时提及“天河”做铺垫。 10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每个季节各选一个有代表性的节日详加介绍。详略得当,对特别熟悉的节日,如春节一笔带过。 11(1)最初是基于日月运行、季节更替和农事安排的考虑,又逐渐融进先民朴素的梦想和情感,经由文字和或口头的方式代代相传,从而逐渐累积成为公共记忆和独特的纪念方式。(2)仍旧在左右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有助于在地球已经成为一簇簇村落(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民族特性,丰富人类文化宝库,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产生种种感悟。 12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作(略) 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基础性检测:一、1A形胜:地理位置优越。 B参差:高低不齐,一说大约,也通。 C帐饮:设帐置酒送别。D处:表时间,“的时候”。 2B 3C 4C二、5耆卿 乐章集 6执手相看泪眼 吹皱一池春水 流水落花春去也 无可奈何花落去三、(一)7清新秀美。 把杭州美景画出来。 8D 9“三秋”从时间上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为秋季开花,莲为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二)10B 11C 12这两句集中了触动离愁的“酒”、“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来写,景描写得鲜明生动,情表达得惆怅悱恻。拓展性检测一、(一)13D 14词人所谓“望极春愁”,无外乎“相思”之情,但词人没有直接说破,而是先埋怨无人理解自己的心情,再写出自己借酒消愁的打算,又写强乐无欢的结果,直到最后才点出春愁所指,构思巧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又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二)15白诗是“长恨春归无觅处”;黄诗是“除非问取黄鹂”。16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是两人感情的共同点。不同点是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天,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二、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三、略写作(略)5苏轼词两首基础性检测一、1A英俊而有才华;B当时;C微微寒冷;D风吹雨落的声音。 2子瞻 苏辙 3惊涛拍岸;千里共婵娟;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二、4C 5在铺天盖地的骤雨袭击下,词人且吟且啸,徐步向前,任其自然,表现出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的豁达胸襟与气度。拓展性检测一、6C 二、(一)7第一、二句十四个字由远而近,写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描绘了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容量之大,甚为奇绝。第三、四句以对偶的形式描绘出一幅白鸟翻飞、红蕖吐香的清新淡雅的图画。 8托物寓人。借描写缥缈孤鸿的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情志物象化。 9鹧鸪天表现了词人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卜算子表达了词人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10(1)能欣赏到苏堤幽静的美景;(2)游苏堤,忆苏轼,能了解到苏轼造福于民的伟绩,感受苏轼博大的胸怀;(3)能从苏轼的事迹和思想中得到更多的启示:人生坎坷,那些能为民而虑、深谋远虑的人,往往能铸就事业的成功。 11解决了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的问题,沟通了南北,方便了行人;使苏堤后世繁华而美丽,为西湖美景增色。 12一帆风顺,仕途顺利的人是难以写出传千古的文章的;苏轼的坎坷遭遇为他的创作积累了素材、积聚了情感。 13岳庙与苏堤相映衬,作者借民族英雄岳飞来烘托苏轼,两人一文一武,同样伟大。写作(略)6辛弃疾词两首基础性检测一、1A kui,把鱼、肉切细;B qin,请别人代自己做事;C wn,揩拭;D xi,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2B二、3稼轩 豪放 4气吞万里如虎;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稻花香里说丰年;我见青山多妩媚。三、(一)5D 6“登临意”指要去杀敌报国、建立功业的愿望和对于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痛和愤慨。“无人会”是说当时统治者和“主和派”安于现状,不思讨伐,不给辛弃疾机会。 (二)7B 8赵国武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看到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运用此典,是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门的悲痛、愤慨。 9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写作(略)拓展性检测一、(一)10B期:约定 11D 12C 13C (二)1过渡作用。因芳草延伸到极远处而触动别恨,无情正体现了感情的深浓;同时也拈出了“情”,自然地由写景转为抒情。 2“好梦”指梦中返乡和家人聚会的情境。独自登楼只会增添怅惘之情而不能消愁。此句是自劝,亦是自解,更深一层地写出思乡之苦。二、作词必先选料/大约用古人之事/则取其新颖/而去其陈因/用古人之语/则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