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新编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2319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新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2 . 历史学家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下列图片能够代表商代灿烂文化成就的是ABCD3 .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图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目录第一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第二节江南地区的开发第三节北方民族大交融A中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4 . 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其原因有北方人南迁 自然条件优越 社会比较安定 地广人稀ABCD5 . 据记载,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ABCD6 . 下列古代著名战役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长平之战牧野之战漠北战役赤壁之战官渡之战ABCD7 . 在江苏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青瓷器具,烧制技术达到很高水平,专家推测这些青瓷应当是人们当时日常生活用具,普遍使用,据此推测这些考古发现应是哪一时期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8 . 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普遍建立,封君对封臣进行分封,封臣要对封君尽义务。这与中国西周的分封制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本质的不同。关于二者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欧废除等级制,中国形成等级B西欧形成等级制,中国废除等级制C中国以土地为纽带,西欧以血缘为纽带D西欧以土地为纽带,中国以血缘为纽带9 .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丁村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周口店北京人10 .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道秦”-王珪(唐)。诗中历史人物的重要作为是( )A建立汉朝B实现“文景之治”C推行“休养生息”D领导黄巾起义11 . 8岁的汉质帝说外戚梁冀是“跋扈将军”,结果被梁令人毒死。这主要说明东汉当时( )A君强臣弱B外戚专权C政治腐败D社会动荡12 . 秦灭六国后,统一了文字,他的文体是A大篆B小篆C楷书D行书13 . 铁器牛耕的出现开始于A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14 . 下列关于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局面,说法正确的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人民生活贫困 时局动荡不安 农民起义一触即发ABCD15 .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我国的(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二、判断题16 . 汉武帝时,班超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三、综合题1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材料二西汉初年,私人铸币,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有些富豪唯利是图,拉制国家经济命脉,甚至与朝廷对抗。(2)材料二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材料三西汉初年,北方蒙古草原的匈奴族经常南下袭扰。西汉政府由于国力疲弱,不得不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还要每年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3)材料三的问题汉武帝是怎么解决的?18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为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在图中和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材料一汉书记载:“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食:吃)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忧:担心)冻饿,亦亡(亡:无)千金之家。”(原文大意:江南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老百姓把鱼和米作为主食,靠打渔狩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由于食物的供给有保障,人们不担心挨冻受饿,但这里也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宋书记载:“江南之(之:作)为国盛(盛:繁荣昌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稔:大丰收),则数郡忘(忘:无)饥。”(原文大意: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2)阅读材料一比较宋书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有哪些不同?想一想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3)材料二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4)表格归纳法有助于人们通过对探究主题的系统把握和对相互关联知识的鲜明对比来强化记忆,按照相关提示,完成下表。朝代人物成就地位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南北朝圆周率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北魏贾思勰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19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古代科技文化集中展现了聪明睿智、不屈不挠、富于创新及开拓进取的精神。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科技文化展厅,领略它们的魅力。【文字展厅】材料一:甲骨文猴篆书猴行书猴(1)材料一中的甲骨文“猴”是哪个朝代的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篆书“猴”在哪个朝代成为全国规范文字?行书“猴”在魏晋时期逐渐流行,东晋时期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哪部作品?【科技展厅】材料二:见下图图1:甘肃天水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纸 ”图2:蔡伦(2)材料二图1中的“西汉早期纸”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图2中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人把他改进的纸称作什么?【史学展厅】材料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3)材料三中的话是鲁迅先生对汉武帝时期哪部史学著作的评价?这部著作的作者是谁?【绘画展厅】材料四:人物简介 代表作品展(4)材料四“人物简介”中是谁,请写出来。如果要展出的代表作品,你认为、处应展出什么绘画作品?(5)【综合感悟】综合以上的展厅的参观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20 . 材料探究题:材料一:子(孔子)曰:“桓公九合(会盟)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1)材料一“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什么时候?这一时期为什么能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现象?(2)材料一孔子对“管仲相桓公”持何态度?管仲为齐国做出什么贡献?(3)材料二中的“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指哪国国君?(4)材料二中的“卫鞅”代表哪个阶级的变法?列举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5)根据材料结合当前改革开放谈谈管仲改革、卫鞅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21 .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汉书张骞传材料二: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大国霸业的兴废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初行”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反应了我国人口迁移的走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 (3)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什么时期江南怎样的社会面貌? (4)试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22 .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方式一 时政学史】“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1)“轩辕”指的是谁?由于“轩辕”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后人是怎样尊称他的?【方式二 歌谣学史】夏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_。夏桀本是亡国君,_灭夏建商朝。_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周立。天子统治有加强,分封制行天下固。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眼前。(2)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歌谣补充完整。(3)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 【方式三 图片学史】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4)图一和图二中的诸侯国最早是由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形成的?到秦朝时期,为了解决这一制度所带来的弊端,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5)图一中首先称霸的霸主以及图二中战国后期最强的诸侯国,他们成为强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领会与创新】(6)除了上述三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二、判断题1、三、综合题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