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20837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主张最接近(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 . 下列诸侯国中,曾经是春秋霸主之一,却在战国初年被一分为三的是A齐国B晋国C楚国D燕国3 .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特征。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出现于A公元前四五千年B公元前1046年C公元前2070年D公元前1600年4 . 春秋时期,我国在生产工具方面的变革主要是A普遍使用青铜工具B铁制农具的出现C耧车的出现D提花机的出现5 . 下列关于传说中炎帝的发明的叙述,正确的有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制作乐器琴瑟建造宫室制造船只创造文字ABCD6 . 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乏战争与征服。下列古代战争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涿鹿之战 牧野之战 桂陵之战 城濮之战ABCD7 .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但是历史上多次迁都,是哪位商王把都城迁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A商汤B盘庚C武丁D商纣8 . 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D奖励耕织9 . 假如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上,你会见到的情景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在采集食物B北京人在猎取动物C河姆渡居民在耕地D炎黄部落大战蚩尤10 . 远古时期,下图所示房屋类型在哪一地区分布最为普遍A珠江流域B长江流域C淮河流城D黄河流域11 .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简编中说,儒家学说是教人成为圣贤的学说,先“修己而后以“安人”, 在国家的治理上追求天下大同的王道理想;在思维方法上取中庸之道;在教育思想上追求“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以下言论体现了儒家主张的是( )“仁者爱人”“尚贤、节用”“为政以德”“忠君守礼”ABCD12 . 文物是一个国家悠久历史的见证,是一个民族古老文明的形象载体,是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血脉。以下文物反映了哪一时期的文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3 .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其中“迁夏社”指的是A夏朝建立B盘庚迁都C商汤灭夏D武王伐纣14 . 在此书中,作者用证据说明尧、舜、禹是人类文明的先驱,对他们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进行了较为严谨客观的归纳与评价。该方式是( )A战争B世袭C禅让D谦让15 . 下面为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顺序表,其中空框内应填的是( )A黄帝B鲧C舜D伯益16 . 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事物之间在不停地转换,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百家争鸣时期,符合这一思想的学派是A道家B兵家C墨家D法家17 . 水经注记:“冰作大堰于此,雍江作堋,堋有左右口,谓之湔堋。”下列关于这一工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都太守李冰主持修建B是在金沙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C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D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18 . 按照西周礼制,只有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能用七鼎。但春秋时期,郑庄公却享用九鼎,其他诸侯也竞相效仿。这说明春秋时期( )A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B周室衰微,诸侯做大C诸侯争霸,民族交融D思想活跃,文化繁荣19 . 下列各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无关的是A使用磨制石器B栽培水稻C种植粟D挖掘水井20 . 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2019年10月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穿越时空,观众可以重温A商周文明B史前文化C百家争鸣D秦汉文明21 . 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发生于( )A商朝B西周C春秋D西汉22 . 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这一情景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23 . 生活在6000多年前,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4 .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富国强兵D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25 .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某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记载于( )A龟甲或兽骨上B竹简C丝帛D宣纸26 . 歌曲国家中唱到“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下列对夏朝认识错误的是( )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建立军队,制定历法,称“夏历”C制定各种制度,社会逐渐产生阶级分化D商汤起兵攻伐启,启大败,夏朝灭亡27 . 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图片所示文物出自中国古代的A黄帝时期B夏朝时期C商朝时期D西周时期28 .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会不会制造工具B会不会说话C会不会直立行走D会不会劳动29 . 现在流行的网络游戏大话春秋成功再现了春秋时代诸侯争霸的场景。在游戏中你会认识春秋时的第一位霸主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晋文公30 .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脉络,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以下时代排序正确的是( )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BCD二、综合题31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探究一 制度篇)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1)早在中国远古时代,就有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什么制度?(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3)秦朝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究二 经济篇)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4)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哪两种吗?(5)列举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探究三 文化教育篇)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人,光耀世界,(下图)图片中的人物既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伟大的教育家,他被誉为“万世师表”。(6)作为教育家,他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哪些创新?(任答一点即可)(探究四 感悟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7)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任答点即可)32 . “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主持栏目,并说出道理。人与自然:主持人,理由。法制时空:主持人,理由。军事天地:主持人,理由。爱心世界:主持人,理由。教育论坛:主持人,理由。33 .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距今约90007000年,在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兴起了原始农业,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请分别说出在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原始农业兴起的古代人类遗址的杰出代表材料二见如图(2)材料二反映的是春秋后期生产工具革新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它们分别具体指什么?它们的出现对当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材料三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战国铁口犁衣令郡国务劝农桑。”(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景帝采取的哪些措施体现了其“农,天下之本”的思想?材料四江南为之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4)材料四反映了江南地区什么历史现象?(5)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农业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息息相关?34 . 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为璀璨的中华文化以及世界文化作出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的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什么居民?这些原始农耕居民生活在什么流域?材料二:(2)材料二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的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谈谈这些新变化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3)根据材料三总结农业发展与秦国崛起的关系?结合所学,说说注重农业的秦国在战国后期兴建了哪一项沿用至今的水利工程?材料四:韩非主张农耕政策,他指出“仓廪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韩非子)。从韩非起,我国就明确提出以农为本。(4)材料四中的人物“韩非”是战国时期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请根据材料归纳韩非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谈谈韩非还有哪些思想主张?(5)综合以上四则材料,结合现实来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综合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