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如下图漫画形象地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2 . 有学者评价道:它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纲领性文件,以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来组织农村生产、分配和生活,让人人过着“通天下皆一式”的生活。这里的“它”指的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 . 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的直接目的是( )A阻止国民党控制国会B制造混乱C巩固北洋军阀的统治D欺骗舆论4 . 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关天培B林则徐C陈化成D邓世昌5 . 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C维新变法推翻淸朝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6 . 康有为发表请诛国贼救学生电称:“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耳。”其电文针对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7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图选项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宣传了救亡图存的思想B维新变法运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明定国是”诏书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D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民心,最终失败AABBCCDD8 . 中共二大在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A通过了第一个党纲B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D使土地革命兴起9 .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义之地,他们应去的城市是( )A北京B上海C广州D武汉10 .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 .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两次战争的目的相同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12 . 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A训练新式军队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改革政府机构D创办报刊并广开言论13 . 在九年级(l)班的历史复习课上,同学们根据复习要求,将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重大事件进行了归类。下列重大事件中,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是(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洋务运动ABCD14 . (题文)“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与材料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园C黄海大战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5 . 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不包括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近代民用企业C兴办新式学堂D变革政治制度16 . 上海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上海的包括青年杂志创办五四运动的爆发地中共一大召开地中华民国成立ABCD17 .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下列思想与行动对应不正确的是A扶清灭洋太平天国运动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新民主主义革命C三民主义武昌起义D新青年新文化运动18 . 下列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和外国侵略者勾结,共同组建“洋枪队”镇压人民反抗B拆毁大沽炮台C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19 . 天朝田亩制度(图),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B彻底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C它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人人不受私”的平均社会D它最后无法实施是因为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方向20 . 如下图,这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有建立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领导革命的旗帜;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BCD21 . 下图显示的是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该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前期的探索B土地革命的实践C抗日战争的胜利D中共革命的历程22 . 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这一情形开始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23 . 下列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 第二十二条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第二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同盟会章程24 . 胡适先生曾经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A君主专制B民主共和C民主科学D社会主义25 . “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的是A南京条约的影响B戊戌变法的背景C洋务运动的背景D辛丑条约的影响二、综合题26 . 近代以来,中国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他们忧国忧民,不断探寻中国的生存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2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百度百科材料二: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材料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一个舶来的主义,终成一个民族追随的信仰。复兴之路材料五: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促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一个理由。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哪些努力?请举一例。(3)材料三中“陈独秀的启蒙运动”的宣传阵地是哪里?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的启蒙运动”的性质。(4)材料四中“一个舶来的主义”是指什么?谁首先将这种主义介绍到中国?请列举他的一部著作。(5)材料五中的义勇军进行曲是谁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发表后,为促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一主张?27 . 中国近代史上,众多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独立富强、为追求民主自由而不惜拋头颅、洒热血。下面是八(1)班的同学以“向先进中国人学习”为主题进行的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与。任务一(走近历史人物)(1)下面是同学们归纳的“孙中山事迹”,请在空白处填写正确答案。筹建革命团体/政党兴中会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时间:1905年成立_地点:日本东京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宣传革命思想刊物:民报指导思想:领导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1912年元旦,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_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下面的历史人物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请为他们找出对应的重大事件。(填序号)李鸿章康有为张之洞梁启超曾国藩洋务运动:_戊戌变法:_任务二(评述历史人物)(3)选择以上一位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材料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4)根据材料,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中国近代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材料二: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摘编自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材料三: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此款系中国人民之赔偿总数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扩张活动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日清战争”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什么战争?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综合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