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8214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历史是从上游奔腾而下的一朵浪花,它往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情形不可能发生在1921年的苏俄的是( )A美国资本家在苏俄开发油田B农民喀秋莎用卢布在市场购物C安娜私人开办一个中小企业D各族人民集会庆祝苏联的成立2 . 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年份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社会总产值7.4%6.4%4.2%3.3%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赫鲁晓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苏联解体3 . 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电视连续剧,他们设计了以下场景,但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A佃户在使用领主的磨坊、酿酒机B农奴在为领主修盖房屋C庄园中有城堡、农舍、教堂D流动商贩在庄园里叫卖食盐、水果4 . 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我们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也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割断。”这一时期美国人民友情的纽带“绷紧”的最主要问题是A种族歧视B领土扩张C原料进出口D奴隶制的废存5 . 明治维新时的政治家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治国思想是A鼓励人民富裕起来B工业兴国C学习西方D对外掠夺6 .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各地掀起革命浪潮,中国、匈牙利等国家的被压迫者发动了一系列运动和革命。从这一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是A促使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C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D推动了苏俄经济发展7 .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念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能体现“由理论到实践”的史实是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建立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8 . 从遵循“习惯法”到创立一部新法律“成文法”,为罗马量刑定罪提供了文字依据,这部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B罗马民法大全C汉谟拉比法典D查士丁尼法典9 . 如图文物上所刻的文字内容反映了某一古国的社会生活,该古国是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罗马10 .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C1861年2月,南方奴隶主在里士满另政府,并于4月发动叛乱。D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用20多年时间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11 . 恩格斯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的作品更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恩格斯提到的“他”是A列夫托尔斯泰B达尔文C巴尔扎克D雨果12 . 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下列革命或改革中,基本没有涉及土地问题的是A彼得一世改革B俄国农奴制改革C美国内战D日本明治维新13 .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A新航路的开辟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工业革命的发展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14 . 下图是某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线索示意图,其中19191921年建立的“体系”是A“一超多强”B两极格局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多极化15 . 下列改革,就性质、结果、影响而言最为相似的是大化改新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成变法ABCD二、综合题1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中不可住,惟观星斗前迈。若晦暝 (天气昏暗),则用指浮针以揆 (推测) 南北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材料二 “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梦溪笔谈请回答:(1)材料中所说的“指浮针”是指什么 ?它发明于何时 ?指浮针”的发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是指什么?是谁发明的? (3)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除了材料中所提到外,还有哪些大发明?17 .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文物文明)(1)请依据材料一地图和文物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文明A文明B文明(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材料二文字具有我们无法了解的创造力。它在两个方面决定性地改写了人类的整个历史。其一是复杂的思考能力。口述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一个记录并能反复查看的方式,人类无法进行高等数学运算或是更复杂的哲学辩论。因此仅仅认为文字是一种为未来记录现代和过去的方式是不够的。至于第也很重要,当你用文字书写时,你并不只记录了已存在的内容,还创造了新的实体金钱、组织、政府、社会的复杂形式。文字是这一切的关鍵。约翰瑟尔(美)(2)依据材料二,说出文字对现代文明产生所起的作用。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史料鉴别)材料三就性质而言,史料有原始史料(当时留下的事物、文件、记录、日记;当事人的回忆录、调查记录、群众传说),撰述史料(根据原始史料撰写的历史著作,如春秋、史记等);依据载体的不同,史料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声像史料、数字化史料等类型。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3)阅读下列图片,并依据材料三,进行判断:上述图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属于撰述史料的是。(史料运用)材料四口述史料,不仅可以作为文献史料的补充,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例如,口述史提倡创立平民化的历史,让不掌握话语霸权的人们,包括社会底层的百姓、少数裔族群和妇女都有发出自己声音的可能性,使这些人的经历、行为和记忆有了进入历史记录的机会,并因此构成历史的一部分。此外,口述史具有特有的“个人性”,重视从个人的角度来体现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认识。但是,口述中往往会有太多或有意,或无意的记忆失误,也会有有意的、无意的谎言。因此,使用史料过程中,需要将口述材料与文献记载互相参考。摘编自定宜庄口述史料的独特价值与史料的整理鉴别(4)某校研学小组搜集到了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请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其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资料,具有哪些局限性?应该如何弥补?18 . 民族意识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各殖民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而英语便是这个共同文化的媒介到18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旋美利坚民族。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利坚民族形成的因素。材料二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黑船叩开日本大门。在外族挟迫面前,极强的危机感使日本近代民族意识产生之后,明治维新大举引进西方科技文化,在国内进行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个摆脱殖民厄运的国家,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摘自大国崛起一日本解说词(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近代民族意识的产生在推进明治维新进程中的作用。材料三外国列强对中国的疯狂侵略,激起中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的反抗。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知识分子普遍认识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与他族对立,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意识开始觉醒。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传统民族意识对西方侵略的反抗,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的民族思想开始流行。“中华民族”这个名称被广泛地使用,是在辛亥革命建立民国以后。由孙中山在1912年提出;“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这以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他们是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的,并不区别你是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义勇军进行曲又发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呼声。这首歌唱遍了海内外有中华儿女存在的各个角落,抒发了人们的共同感情。摘编自金冲及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3)根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过程。谈谈你对“民族意识”的认识。19 . 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崛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沙皇俄国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1)材料一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材料二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材料二所说的日本的“社会变革”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二、综合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