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编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2326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做学问,应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决不能好高骛远。 B回到故乡,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C陕西剪纸粗犷朴实,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 D明星出书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累牍,简直让人不堪卒读。2 . 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贮蓄(zh)酝酿(ning)莅临(l)咄咄逼人(du)B抖擞(su)澄清(chng)憔悴(cu)人迹罕至(hn)C静谧(m)嘹亮(lio)拼凑(cu)花团锦簇(c)D应和(h)粗犷(kung)倜傥(tng)人声鼎沸(dng)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拘泥于一格一态,以表达创新提升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就一定可以让新闻作品成为焕发和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强大力量。B美国歌手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C目前,我国住房供应总量充足,但需求难以平衡,高额的房价导致买不起房的城镇常住人口一直有种“无家可归”的感觉。D随着“萨德”的部署,中韩关系明显转冷。中方通过限制韩剧播放、进行消防部署等对韩国在华企业施加压力,对此韩国政府表示了担忧。4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中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其中欧阳修、柳宗元是唐代人。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B格列佛游记、简爱、威尼斯商人、名人传的作者都是英国人,分别是乔纳森.斯威夫特、夏洛蒂.勃朗特、莎士比亚、罗曼.罗兰。C水浒传塑造了一大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尤以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李逵、宋江等人最具神采,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但李逵粗中有细,豁达明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D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剧本的情节结构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5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安详(xing)惊伢(y)骇人听闻(hi)哄堂大笑(hng)B气概(gi)帐篷(peng)大相径庭(tng)惊慌失措(hung)C狭隘(i)愚蠢(y)杞人忧天(q)神采弈弈(y)D滑稽(j) 怂恿(sng)麻木不人(rn)刨根问底(po)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说“茶”李国文我们中国老百姓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虽然排在末尾,却是一门最有讲究、最有情趣、最有文化、最给人启迪的学问。饮茶的要义,就是通过有一定温度的白水,将茶叶中的精华析解出来。这个过程,今人曰冲,古人曰煎,做法不同,道理是相似的。宋代苏轼有一首题为“试院煎茶”的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这首诗写出了茶与水、火与水的关系。据传唐宰相李德裕,曾托去江南的朋友舀回长江之水,供他煎茶,此人疏忽了,船已渡江,方想起汲水事,只好临时于江边舀了两罐捎回长安。李德裕煎出茶来一品,便说,你取的非中段中流之水吧?不要瞒我。可见唐代文人饮茶,对水的要求是很高的。为什么呢?因为好水还要配以“活火”,才能真正煎出好茶。水加热时释放出气泡,温度愈高,气泡愈大,最初像蟹眼大小,慢慢地便像鱼眼大小。古人认为,沏茶的水若是滚过了头,也就是水中的氧气因不断沸腾而逸出,水便“老”了,用这样的水,煎出来的茶,在口味上就要差一点了。所以需特别讲究“火候”。东坡诗“贵从活火发新泉”中的“活火”,就是要不停地用扇子扇,使炭火得到充分燃烧,使水沸腾出“鱼目”则止,这样煎出的茶,才让人饮后神清气爽。茶不仅有清心明目的功效,还给世人增添了许多情趣。据说宋代上自宫廷,下到民间,饮茶成为时尚。据梦粱录里记载,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茶肆、茶楼、茶坊、茶担,遍布全市,饮之外,有吃,吃之外,有乐,是广大民众的消闲去处。而苏东坡题为“惠山烹小龙团”诗中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小团月”,则是专供宫廷饮用的龙团茶饼,属于极品的贵族饮料了。欧阳修归田录有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团,凡二十余饼重一斤,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龙团茶分大小,小者贵重于大者,所以,有此口福的苏东坡,情不自禁咏诗记事,记叙他的这次高级消费了。今人泡茶,谁都会的,用烧开的水往杯子里或茶壶里一冲,就行了。古人煎茶,就比较麻烦,一是在炉子上将茶煮来饮用,一是在炉子上现烧水现沏。虽是烦琐,但也显得精致些,高雅些。我国至今还保留着饮茶风俗的,有闽粤一带的潮汕功夫茶,还有北京地区的盖碗茶等。有些少数民族也沿用着古老的茶道,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竹筒茶等。各地时常举办的茶艺表演,成为当地老百姓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茶是有品格的,它的味道不十分浓烈,也不过于绵软。喜清新、倡自然、求本色、好自如的茶道,恐怕,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呢!(摘自今晚报,有删改)6 . 通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了关于“茶”哪几个方面的内容。7 .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作用。今人泡茶,谁都会的,用烧开的水往杯子里或茶壶里一冲,就行了。古人煎茶,就比较麻烦,一是在炉子上将茶煮来饮用,一是在炉子上现烧水现沏。8 . 阅读第段,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据说宋代上自宫廷,下到民间,饮茶成为时尚。阅读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周志国睡在稻草上。小憩的庄稼人。贪玩的孩子。阳光洒在温软金黄的草堆上。花儿一样的梦。我睡在稻草上,是睡在用稻草铺垫的木床上。从农村出来后的每年春节,我是雷打不动要回老家去的。回到乡下,回到父母的身边。有一年冬天,大雪齐了膝盖,我就是连滚带爬回去的。人回去,心也回去。父母家里就两位老人,至今没有舍得添一件时尚的家什,没有音乐,没有电视。除了吃饭,我们就从早到晚围着嗞嗞燃烧的木柴火塘,嗑母亲炒的南瓜籽说话,常常要说到夜深了才想起该去睡觉。这么多年,我只要回去,都和父亲抵足而眠。今年春节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们说到家里的公鸡都叫了头遍。临睡了,母亲说被子床单什么的,都是新洗了的,还用米汤水浆了。父亲抢过话头,特别补充说,垫絮下面的稻草全部换了新的,是他从草垛里选那壮实金黄的稻草,把袍叶撸干净了,再用菜刀切齐整,一把一把,一层一层铺在床板上,平实,厚实,松软,睡在上面,不比席梦思差。我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了父亲做这一切时的情景:视线在草把里探寻,双手在草垛里翻找,拉出来,一只手捏着草尖处,另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张成梳子样顺着草身一次次往下撸,袍叶撸干净了,手上就剩下了金黄的草梗。看看撸得差不多了,就顿齐了用刀切,然后抱到床边细细地铺好。稻草铺好了,再铺上棉絮,铺上床单。看看自己精心忙活打理一新的床铺,只等自己的儿子回来。老人家的幸福像蜜汁样从心底里往周身流淌。脱去臃肿的外衣,钻到被窝里躺下去,一股熟悉的稻草的气息顿时向我袭来。稻草的味道,稻谷的味道,泥土的味道,甚至父亲的味道整个包裹了我。我没有说话,我调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嗅觉器官一起感受,一起回味,一起品尝,重温自己生在稻草铺上,睡在稻草铺上的那些过去了的岁月和生活。我也种过水稻。收获金黄的稻谷,也收获金黄的稻草。季节熟了,把多数的稻谷卖给粮站,把够吃的稻子留给自己。想象着金黄的稻谷加工成雪白的大米去养育天下的生命。也有骄傲,也有自豪。稻谷都安排好了,成堆的稻草则留下来陪着我们过一年里剩余的日子。它的用处很多,切碎了洒上清淡的盐水用它做牛的饲料,晒干了用它来生火做饭,理净了用它来垫床铺,过去它还是庄户人家盖屋面的唯一材料。自打搬进城里,我们的生活就彻底告别了稻草。垫床的是席梦思,烧饭的是煤电气。我们把稻草扔在了乡下,把与稻草有关的一切都扔在了逐渐淡去的记忆里。甚至好多的日子,我们在梦里都不见了它的踪影。曾记得,第一次睡上席梦思,那一份当了神仙的感觉是何等的美妙。孩子们在床上玩起了弹跳的游戏,我们则在历数稻草铺的简陋与粗糙。谁也不知道,第二天起来,我们都喊腰疼。如今想来,那是不习惯的缘故,并不是席梦思的错。我们尽管对稻草铺还存有一丝留恋,但终究是不会再到乡下去拖车草来垫床铺了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席梦思的软和,忘记了那些与稻草滚在一起的日子。户外有风,屋后的竹林在沙沙摇响。远处有几声狗吠起落。这个静谧温馨的晚上,我睡在稻草上,睡在父亲身边,我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我做了一个梦:田野里翠绿的禾苗翻起金黄的稻浪,从金黄的稻堆里淌出了白米的河流在阳光照耀的田野里,我躺在芬芳的稻草上,幸福地睡着了(本文有删节)9 . 文章围绕“稻草床”展开情节,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_父亲铺稻草床,幸福像蜜汁样流淌_告别淡忘了稻草床,习惯席梦思_。10 . 选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11 . 结合具体语境,简析第三、五段中加点词语的情感内涵。(1)连滚带爬:_(2)抵足而眠:_12 . 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自选角度,给第九段划线句子作简要点评。13 . 结尾处,为什么“我”睡在“稻草上”和“父亲身边”,会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历峡东,径宜昌县之插灶下,江之左岸,绝岸壁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有一火烬,插在崖间,望见可长数尺。父老传言,昔洪水之时,人薄舟崖侧,以余烬插之岩侧至今犹存故先后相承谓插灶也。江水又东径流头滩,其水并峻激奔暴,鱼鱉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注释)火烬:未曾燃尽的木头。薄:停。白勃:白浪。14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间千二百里/时时而间进B回清倒影/水犹清冽C虽乘奔御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沿溯阻绝/绝岸壁立数百丈15 . 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6 . 请为(乙)文画线句划分三处停顿。以余烬插之岩侧至今犹存故先后相承谓之插灶也17 . (甲(乙)两文都引用了他人的话。请结合(乙)文内容,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四、句子默写18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长风破浪会有时,_。(李白行路难)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登斯楼也,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情怀的句子是:“_,_。”请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9 .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C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20 .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六、名著阅读21 .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_对人民解放军气势磅礴的渡江战役作出的及时报道。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则在_中真实客观地向世界描述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段历史。读_(朝代)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领略杭州富阳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之时,不禁让人想起了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2)语段一:“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这个人物是_。语段二:“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_。(3)红军长征途中几乎每天一战,请列举两次著名的战役:_、_七、综合性学习22 . 颜真卿的楷书笔画独特,横画略细,饶有筋骨,而竖、点略粗,厚重丰腴。请选出属于颜真卿楷书的一项( )ABCD23 . 明德中学决定开展一次语文日活动, 主题为“少年正是读书时”。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1)(标语栏)为宣传阅读的重要性,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阅读,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2)(故事会)古时很多名人的读书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广为传颂。请选出下面的读书故事与人物不相符的一项( ) A韦编三绝孔子B囊萤映雪车胤、孙康C悬梁刺股孙敬、 苏秦D凿壁偷光张衡(3)(交流间)为了推进全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公益海报设计评比活动。下面为参赛作品,请欣赏这两幅海报,并按要求作答。甲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谈谈理由。赞同甲:赞同乙:(4)(信息台)阅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18日公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主要情况。说说我市“世界读书日”活动为何确定“网络书香.世界读书日”这一主题?我的概括:(阅读调查的主要情况)八、作文24 .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不得抄袭。(1)请以“假如”为题作文。注:请首先将标题补充完整再作文。(2)材料作文:和上帝说话一个残疾人跑到天堂和上帝说话,很不客气地问:“你为什么不给我一个健全的身体?”上帝听了,并不回答,而是带来一个刚刚死去的人,那人说:“去吧,至少你还活着。”又有一个人前来和上帝说话,质问他:“为什么不给我幸福?”、上帝听了,也不回答,而是将那个残疾人带来,残疾人说:“去吧,至少你还健康。实际上,和上帝说话。就是在跟自己说话。请你根据这篇短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作。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三、对比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2、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