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9394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9七上顺德月考)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B .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C . 也许你是有理的,但如此咄咄逼人 , 有失厚道。D . 李明每次期末考试都是年级第一,这学期也不例外,他喜出望外。2. (2分) (2019呼和浩特)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我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勿懒惰要勤学。B . 最近,自治区内外30多家新闻界对我校进行了连续报道。C . 他明智而远见的发言,获得了全校师生的肯定与赞赏。D . 他离开学校后,仍然无时无刻不记着老师对他的叮嘱。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 (2017七下鄂托克旗期末) 补充句子(1) 草树知春不久归,_ 。 (晚春)(2) 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3) 念天地之悠悠,_。(登幽州台歌)(4) 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5) 浩荡离愁白日斜,_。(己亥杂诗)(6) _,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7) 但知其一,_。(河中石兽)(8) 荡胸生曾云,_。(望岳)(9) 政入万山围子里,_。(过松源晨炊漆公店)(10) 不畏浮云遮望眼,_。(登飞来峰)(11) _,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12) _,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13) 无丝竹之乱耳,_。(陋室铭)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 (2018七下中山期末)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q do_的钟声也响了。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hu b dn xng_。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 zu_。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ni rn xn wi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 (2019泰州) 学校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德育活动,你班参与其中。 (1) 【树民族自信】为树立同学们的民族自信,老师拟写了上联:迎祖国七十华诞。请你结合教材中“长城”这一专题的学习感受,对出下联。 (2) 【学身边楷模】你推荐晓峰同学担任“学身边楷模”活动采访组组长,晓峰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你鼓励晓峰说:_。 (3) 【抒奋进豪情】采访后,你班准备评选优秀学习心得,班长发现某同学的表述中有两处语病,请你修改。 有两处语病的表述:通过这次采访,激发了我勤奋进取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志向。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6. (8分) (2019八下潮阳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_斗折蛇行_心乐之_(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二段中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的画面来写。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但又无处不在写水。B . 本文写岸上景物,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跃然纸上。C .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人为顺序安排材料,移步换景,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 . 作者开始游小石潭的心情是快乐的,但只是短暂的快乐,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原本因贬官失意、忧伤和悲凉的心情就自然流露出来了。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 (2019九下温州竞赛)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牡丹说(清)袁枚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 , 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 , 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 , 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 , 记之以自警焉。【注】鄂:同“萼”。韡:繁感,音wi赀:同“资”。本:用于植物,指棵、张。幂锦:以锦缎作遮盖。亡何:没过多久。尤:责备相;鉴别。亟亟:匆匆忙的样子。具:准备,削牍;写字的竹木片。【乙】裴给享宅白牡丹(唐)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1) 解释下列横线字的意思。 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_忽予忽夺_不自怒而怒花,过矣_庭之故花未必果奇_(2) 用“/”给文中画波浪旋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主人渐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3) 用要代汉语写出文中面横线句子的意思。 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4) 【乙】诗中“玉盘”即白牡丹。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将白牡丹称作“玉盘”的用意。 (5) 【甲】【乙】两文皆采用了“借物抒怀”的写法。结合诗文具体内客,说说两文表达的情志分别是什么。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 (9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何给地球降温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世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 , 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1,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洒“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 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 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1) 文中第段运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 (2) 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3) 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设想给地球降温的离奇计划是什么?被采用了吗?为什么? (4) 文中第段划线的“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 (5)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 9. (16分) (2019九下长春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稀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不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娃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恩”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国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成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诗人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情以言“愁”。冯延已鹊踏枝:“热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婆,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高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1) 作者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合称的观点不妥的依据是什么? (2) “柳”在古典诗词中具有哪些意象?请根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 (3) “故此据不足为证。”这句话中“不足”一词有什么具体作用? 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作文。有位哲人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自然、社会、生活,处处都有美的踪迹。发现美,欣赏美,会给我们心灵带来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喜悦请你以“美,无处不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11. (11分) (2019七上佛山月考)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一)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噴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速漫,真个是焕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二)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制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刽!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1) 选段(一)中的“妖精”是_,选段(二)中的“罗刹”是_。 (2) 请任选以上其中一个选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所描绘的故事情节。 (3) 第(一)段中的妖精被擒,这件事给师徒四人取经路上惹下了怎样的麻烦?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3-6、3-7、3-8、3-9、3-10、3-11、3-12、3-13、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1、5-2、5-3、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6-1、6-2、6-3、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1、7-2、7-3、7-4、7-5、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1、8-2、8-3、8-4、8-5、9-1、9-2、9-3、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0-1、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11-1、11-2、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