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自主招生模拟考试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9302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自主招生模拟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自主招生模拟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自主招生模拟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自主招生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 (1分) (2018襄阳)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字注音。万古奔腾的长江,在中国版图上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轴_线,出世界屋脊,跨峻岭险滩,纳百川千湖,连结起锦_绣壮美的华夏大地,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2. (5分) (2017九上遂宁月考)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足蒸暑土气,_。(白居易观刈麦) (2) _,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3) 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 李清照武陵春中,上片由含蓄转为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_。 (5) 辛弃疾的破阵子中,从形、声两方面着笔描写军营生活,有力烘托豪迈热烈气氛的句子是:_,_。 (6) 词的过片具有承上启下以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沁园春雪中的过片是:_,_。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4分)3. (1分) (2019八上绍兴期末)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_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_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4. (13分) (2017八下博罗月考)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潭中鱼可百许头_以其境过清_不可久居_(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B .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C .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 . 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3分)5. (3分) (2018八上泰顺月考)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文段一: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为自幸,他常常笑着称自己是个“苦力”。你可以看出来, 他真心真意地认为,中国的穷人,农民和工人,都是好人善良、勇敢、无私、诚实,而有钱人则什么坏事都干尽了。我觉得,他就是认为问题是那么简单:他要为消灭这些坏事而奋斗。这种绝对的信念使他对自己的大胆无畏,对他的部队的优势所说的自豪的话,听起来不至于使人有狂妄自大的感觉。他说,“一个红军抵得上五个白军”,你可以看出,在他看来,他这话不过是说明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他的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天真,但是极其真诚,他的部下对他的拥戴的秘密也许就在这里。他对自己的部队极感自豪不论他们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战士、骑兵、革命者的能力。他对他们的列宁俱乐部,他们的艺术化的招贴的确很好都感到自豪。他对他的几个师长其中两个“像我一样是苦力”出身,一个只有二十一岁,当红军却有六年了也很感到自豪。 他很重视能够表现身体强壮的事,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因此行动稍有不便,使他感到很遗憾。他烟酒不沾,身体仍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的印象,好像刚从水稻田里上来。放下卷起的裤腿,参加了一队路过的“志愿参加”的战士的队伍。(摘自红星照耀中国)文段二: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奋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像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轻人。没有人能不感到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发展前途。(摘自红星照耀中国)(1) 文段一中的“他”是_(填一个人名),文段二中的“他们”是指_(填一类人)。 (2) 根据以上选文内容,谈谈你如何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 (3) 说说红星照耀中国和长征在情节内容上的不同点。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6. (20分) (2019九上鄞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使你爬上巨人的肩膀洪兰我们吸取外界知识一般来说有两个管道:听和看,因为听觉是时间性的,时间流过去,声波就消失。因此,除非大脑中已有背景知识的架构,可以捕捉这些声波,使它意义出现,不然有听没有见,好像在听外国人讲外国语一样,虽然很努力听仍然无法重复。一般俗语所说的“鸭子听雷”指的便是这个现象,因为不了解意义,听过声波消失后,无法在大脑留下记忆的痕迹。(对于记忆的处理,一般可以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讯息经过工作记忆的处理后,转存入长期记忆,而工作记忆需要动用到先前的背景知识或认知架构,来帮忙处理新的讯息。)视觉是空间性的,阅读比听讲更能够吸收较多的知识,原因是文字不会像声音一样消失,碰到文意不懂时,眼睛可以回去再看这使讯息的吸收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调进行。这是为什么,听演讲时最能够看出一个人对某个领域的功力,一般来说教授听的比博士班学生多,博士班听的比硕士班多,而大学生听专业演讲大约只能听到两三成。在这里,我们清楚的看到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它提供我们鹰架,让后来的知识可以往上爬,进入它应该放置的位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个连续性的曲线,而是学习到某一个程度时豁然开朗,使自己提升到另一个境界,也就是心理学所谓的顿悟当所有的知识都放入恰当的背景架构中时,一幅完整的图画才会浮出,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先前这些背景知识彼此的关系是这样的,原来这个主题真正的意义在这里。于是这个主题的知识便被内化为你所了解的东西,可以经由你自己的口,说出来给别人听了。这个知识即使改变成很多不同的形状,你还是认得它,不会被外表的形状所蒙蔽,你自己也能任意变换描述它的方式而不失真。这就是为什么真正懂的人,可以深入浅出地把一个困难的概念讲得别人听得懂,而半瓶醋的人往往说得天花乱坠,听的人却觉得不知所云。在研究所里,我们常叫学生上桌作报告,当一个学生可以不看讲稿侃侃而谈时,他所讲的是已被他自己所吸收、内化了的知识。在学习上,我们深切希望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一个死记背诵而来的知识是无法转换的,而一个无法转换的知识是无法触类旁通、引发新的知识的。知识的不足,使得我们的学生无法达到批判性思考的地步或做出独立判断的能力,假如你不知道别人讲得对不对,如何做出任何的判断?假如你不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如何对它提出批判性的思考?目前我们的社会上充满盲从、人云亦云的现象,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国民的知识不够,不足以作有智慧的判断。这点是目前大力推动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要是台湾成为科技岛,国民的基本常识一定要提高,而阅读,便是提升这个能力最简便、最快捷的方式。阅读的好处不只是它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今中外的门,让你就你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步调在里面遨游,它同时可以刺激大脑神经的发展,使你的大脑不会退化。最近的研究发现,意大利北部文盲和读过五年书的老人,在阿兹海默症(老人失智症)上的比例是十四比一,也就是说,读过几年书、可以看报纸的人得阿兹海默症的概率比不认字的人少了十四倍。十四倍在医学上是个很大的差距,有没有动脑筋造成这个差距,是因为大脑的神经元基本上用进废退。从猴子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把小猴子的中指头切去,原来掌管中指的神经,便会朝两边伸过去掌管食指和无名指了一个人的手臂意外锯掉以后,原来的手的神经便会伸到别的部门去管别人的事,神经是不会无所事事的。一个没有与其他的同步发射过的神经元会被修剪掉。阅读时,每一个字会激发其他的字,会联想到过去的经验,你的神经会像骨牌效应一样,一个牵动一个,发射起来形成绵密的神经网络。(1) 为什么会有“鸭子听雷”的现象?请从文中找找理由。 (2) 为什么聆听专业演讲,最能看出某人在该领域的功力?联系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3) 根据段落,将下面内容,用1、2、3依序排列“知识由学习而理解而内化的过程”。序号写在横线上。 _学习知识_形成完整图像_新知识放入背景架构中_深入浅出的说明(4) 阅读上文后,小美与小丽进行讨论。 小美:我同意作者说:“避免人云亦云的盲从,简便、快捷的方式就是阅读。”因为小丽:你这样说,还蛮有道理的。请为小美补上她的理由。因为阅读可以先获得_,进一步利用知识建立事件_的关系,做为_的依据。7. (20分) (2019九下和平模拟) 阅读散文萤火虫,回答下列小题。 萤火虫肖复兴想起去年夏天,在美国普林斯顿一个社区里,我和一对来自上海的老夫妇聊天,都是来看望孩子的,便格外聊得来,家长里短,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聊得兴致浓郁,竟然忘记了时间,从夕阳落山到了繁星满天时分。那时,我们坐在一泓小湖旁边的长椅上,面前是一片开阔的草坪,一直连到湖边。当夜色如雾完全把草坪染成墨色的时候,抬头一看,忽然看见草坪中有光一闪一闪在跳跃,再往远看,到处闪烁着这样一闪一闪的光亮。由于四周幽暗,那一闪一闪的光显得格外明亮。最开始的感觉,它们是上下在跳,高低不一,但跳跃得非常有节奏,仿佛带着音乐一般,让人觉得有种置身童话世界的感觉。起初,我没有反应过来,那光亮是什么东西,感到非常惊讶,竟然傻乎乎地叫道:“这是什么呀?”老夫妇去年就来过这里,早见过这情景,已经屡见不鲜,笑着告诉我:“是莹火虫。”我不好意思地对他们说:“我都有好几十年没有见过萤火虫了。他们连声道:是啊,是啊,在我们的城市里,已经见不到萤火虫了。”想想,真的是久违了,我以前看见的萤火虫,还是童年,住在北京胡同里的大院的时候。算算日子,至少有五十年的光阴了。那时,我住在一个叫粤东会馆的三进三出的大院里,在花草中和墙角处,不仅能见到萤火虫,还能听得见蟋蟀、油葫芦和纺织娘的叫声。夏天的夜晚,满院子里疯跑捉萤火虫,然后把萤火虫放进透明的玻璃小瓶里,制作我们自认为的“手电筒”,再满院子里疯跑,是我们孩子最爱玩的游戏。如今,在北京,不仅这样的四合院越来越少,就是有这样的四合院硕果仅存,孩子们也再见不到萤火虫,玩不成这样的游戏了。如今的城市,有霓虹灯和电子游戏,比萤火虫的闪烁要明亮甚至炫得神奇,但是,那些毕竟是人工的,不是来自大自然的光亮。如今,童话般的心理感觉和视觉冲击,往往来自电脑制作或3D电影。其实,对于孩子,乃至成年人,那种童话般的感觉和感动,更多的应该是来自大自然。现在越来越高科技现代化的城市,隔膜住了大自然,让我们远离了大自然。之所以想起了去年和萤火虫重逢的事情,是前两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这样的消息:如今,在淘宝网上可以买到萤火虫。每只萤火虫卖3元到4元,一般批量出售是以一百只萤火虫为单位的。接到订单之后,商家指派人到野外去捉萤火虫,但大多数是在人工仿生态的环境下人工饲养的。把萤火虫捉到后,把它们装进扎了小孔的塑料瓶里,空运过来。这些活体萤火虫用于情侣放飞、婚庆气氛的营造。网上的广告上说:送她可爱的萤火虫,可以营造出非常温馨浪漫的情调。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曾经伴我们儿时游戏的萤火虫,如今被发现了身上具有的商业价值。是什么让它们具有了商业价值?城市赶走了它们,再把它们请回来的时候,它们就摇身一变。这样坐着飞机千里迢迢而来的萤火虫,不再是我们的朋友。而成为了我们花钱买来的商品,放飞的还是以前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童话感觉或浪漫感觉吗?想起了法国作家于列那尔写过的一首题为萤火虫的散文诗,只有一句话:“有什么事情呢?晚上九点钟了,他屋里还点着灯。”如今,他屋里还能够为我们点着灯吗?(1) 第一段中写了萤火虫的哪三个特点? (2) 文章第三、四两段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3)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第段写“夜色如雾完全把草坪染成墨色”,为下文写萤火虫做铺垫。B . 我起初见到萤火虫会感到非常惊讶是因为有好几十年没有见过萤火虫了。C . 第段中“活体”“营造”等词语的使用,写出了作者对售卖萤火虫这件事的愤慨之情。D . 第段中的“摇身一变”指萤火虫不再是我们的朋友,而成为了我们花钱买来的商品。E . 文章以“萤火虫”为线索,描写了萤火虫的美丽,表达了对萤火虫给人带来光亮的赞美之情。(4) 文章以一个问句收束了全文,这样写有何作用?结合全文,谈谈结尾表达了作者对萤火虫的哪些感情。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8. (6分) (2019温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小题。 寒塘(唐)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1) 诗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_的特点。 (2) 请从内容、情感的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寒塘相近的一首,并简述理由。 ABC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闻雁(唐)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8齐齐哈尔) 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六月,欣赏夏日的浓墨重彩;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韵的典雅;细品身边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谛请在“细品_”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写一篇文章。要求:(1)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1、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2-1、2-2、2-3、2-4、2-5、2-6、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4分)3-1、4-1、4-2、4-3、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3分)5-1、5-2、5-3、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6-1、6-2、6-3、6-4、7-1、7-2、7-3、7-4、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8-1、8-2、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