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6384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字词书写1 .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有人说,春天很美,一切都生机勃勃!看了,心旷神怡;闻了,沁人心脾;听了,荡气回肠。也有的人说,春天好看是好看了点儿,可是太过浮燥,少了分量在里头,不踏实。其实,春天分量很足,有韵味儿。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去看看春天,春天里的活气能点燃你的思想;当你累于尘世俗界时,也不妨去看看春天,让她帮你洗净铅华,回归自然。你会去品位吗?拈下一片花瓣,放进嘴里细细咀ju,直到一丝甜意从舌底泛起(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拈下(_)咀ju(_)(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修改。_改为_改为_(3)画线句中“荡气回肠”的意思是_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选文有删改)2 . 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3 . 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1)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2)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4 . 下面的语段应放在哪两段之间?为什么?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5 .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A阿公阿婆,割麦插禾B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C鸟语花香,雄鸡晓唱D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6 .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7 . 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与大自然的语言两篇文章的标题,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你的见解。怒绿刘心武那绿令我震惊。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那残株上,竟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乎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30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顽强地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我曾在大型的美术展览会上,看到过取材类似的绘画;再后来我有机会到国外的各种美术馆参观,发现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艺术家,都曾以各种风格创作过断株重蹿新枝新芽的作品。这令我坚信,尽管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之间存在着若干难以共约的观念,但整个人类,在某些最基本的情感、思考与诉求上,是心心相通的。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那绿令我景仰。(选自文苑经典美文)8 . 请简要分析开篇即说“那绿令我震惊”这样写的好处。9 . 请简要赏析文章第段中加点的词语“惊心动魄”的表达效果。10 .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第段画线句子中的“神髓”指的是什么。11 . 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析其作用。12 .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第段独句成段的作用。三、句子默写13 .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_,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_,匹马戍梁州。(诉衷情)明日,徐公来,_,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_,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十五从军征)_,八年风味徒思浙。(满江红)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_!(朝天子咏喇叭)十五从军征中点明封建兵役制度极为不合理的诗句是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使用了典故的诗句是_,_。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14 .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余挈一小舟(2)上下一白(3)客此(4)千山鸟飞绝15 .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6 . 甲文中_的句子运用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冰雪中万籁无声的寂然景象,乙诗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17 . 从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和乙诗“独钓寒江雪”的“独”字,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五、诗歌鉴赏桑茶坑道中 宋 杨万里晴明风日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18 .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风日、_、花堤和_等景物。19 . 这首诗的后两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六、名著阅读20 . 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 )A一对蚂蚁B一对蟋蟀C一包苦菜D都不是七、综合性学习21 . 综合性学习。有两个不同国度的大型制鞋企业集团,各自派了一名推销员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上去考察,开辟新市场。不久,他们各自往集团总部发回传真。A传真上写着:“这岛上的土著人都还没穿上鞋”B传真上则是“这岛上的土著人根本不穿鞋”A传真的言外之意是_B传真的言外之意是_八、作文22 . 任选一题作文(1)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你学会了说第一句话,走第一步路,背第一首诗现在,你又慢慢地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正确取舍,学会了敬畏生。请以“我学会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请从“尊重他人、承担责任,正确取舍、敬畏生命”这四个短语中任选其一,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锲而舍之,朽木不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胡居仁要求:依据材料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字迹清晰,卷面整洁。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字词书写1、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