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卷A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5957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卷A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卷A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卷A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卷A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夜半钟声怎么到客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更深何处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这些优美的古诗句都描写了深夜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这些诗人为什么都写半夜钟声或乐声,却几乎没有人写正午的妙音呢?这正体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科学现象。声音在凉爽的夜晚传得尤其远,夜深人静没有噪音是一个原因,但却并非主要原因。光是一种波,声音也是一种波,光会反射和折射,声音同样会反射和折射。当声音发出后,如果在空气中向四面八方的传播速度相同,那么声音就会像膨胀的球一样向外传播,但是,不同位置空气的温度和密度是不同的,而且地面等固体还会反射声波。因此,地面附近的声音不可能像膨胀的球一样四处扩散。秋冬季节,夜间的地面和水面较冷,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围内,越高处的空气温度则越高。而声音的传播与空气的温度有关,空气温度越高,传播声音的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声音在从气温较低、传播速度较慢的气层进入气温较高、传播速度较快的气层时,不但会发生折射、反射,还会像光一样发生全反射。大气层中,温度不同的气层有很多,那么,声音向高处的传播就不断遇到阻碍(被反射和全反射)。于是,就像光很容易局限在玻璃光纤中传播一样,声音也很容易局限在冷空气层中传播,很少会透出去到达高空。这样,声音的能量损失就很少,可以贴着地面或江面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声音的强度却没有多少衰减。于是,那悠扬的夜半钟声可以从山上传到客船,可以从此岸传到彼岸。而在白天大部分声音会传播到高处。白天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升高,而且越靠近地面,空气温度越高,那么贴地传播的声音速度会大于高空的。当地面附近发出声音时,向地面传播的声波会被地面向上反射,而向上传播的声波能大部分会通过折射进入高空。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人在高空就会格外清晰地听到来自地面的声音,如果唐朝诗人曾坐在热气球里旅行,或许会给我们留下“晌午钟声到云霄”的诗句。也正是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所以白天一般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奇妙的是,由于声音的折射和反射,白天在适当的地方,还会出现静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就发现了奇怪的现象:一门大炮在不断发炮,当有人驱车从数百千米外的远方驶向大炮时,起初还能听到炮声隆隆,但距离大炮近一些的时候,有一段路程里却听不到炮声;再靠近一些,就又听到了炮声。究其原因,很远处听到的炮声是高空大气反射到地面的炮声,近一些的地方既没有高空大气反射的声波,又没有大炮直接传来的声波,所以就形成了静区。再靠近时,大炮的声波直接传来,人又可以听到了。当然这就是声音传播的奇妙之处了。“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诗句,一语道出了声音喜欢向较凉爽的地方传播的科学事实,真实体现了文学的美感和科学的美妙。(选自2011年第4期大科技,有改动)1 . 文章开头第段的作用是_2 .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_秋冬季节,夜间的地面和水面较冷,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围内,越高处的空气温度则越高。3 . 第段运用了_说明方法,作用是_4 . 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客船上的人一般只能听到夜晚的钟声,而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阅读外婆的早饭,回答下列问题。外婆的早饭李娟太阳还没出来,天空也白茫茫一片,整个世界清晰而冷淡。这时,第一缕炊烟在群山和森林间缥缥缈缈地升起。如果我也是一个远行的人,看到这种情景也会马上改变自己原来的方向,非常高兴地循着炊烟寻去。一般来说,外婆吃过早饭都会睡一会儿觉的。睡醒了,屋前屋后转一转。然后,一般来说,还要再睡一觉,这一觉得睡到午饭做好了才能结束。吃完午饭后,一般来说,她老人家一定还得躺上一会儿。躺到半下午,睡得实在睡不着了,起来再屋前屋后转一转。然后,回到帐篷里,往床上一倒,一般来说,又要睡到晚上开饭时候白天睡成这样,那晚上干什么?晚上就开始玩了呗。一整夜,她睡的帐篷角落那边窸窸窣窣响个不停。有时会有“哐嗵”一声,肯定是摔跤了,要不就一定是弄倒了什么东西。“吱!吱吱”的声音源自一捏就响的橡皮小耗子(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给她这个)。“嚓嚓嚓嚓嚓嚓”在给会跳的玩具小青蛙拧发调(后悔)。“啪哒、啪哒、啪哒”小青蛙开始跳了。“窸窸哗哗”不用说,又在数她的私房钱。有时候,各种各样的怪声音还会一路延伸到摆放糖果的小食品货架那边也不能怪老太太嘴馋,闲着也闲着,不吃怎么着?而她老人家只要来了兴致,深更半夜也会旁若无人地唱歌,唱那种川味极浓的,调儿根本就不带拐弯的招魂一般的曲子。好在我们也听习惯了。乍然一听的人还真受不了呢。总之一夜不得安宁,直到天蒙蒙亮了,我们才能疲惫地沉沉睡去。那时,天大的声响也惊动不了。那样的时刻,外婆也开始起床做早饭了。如果那个时候我醒着,会从帐篷缝里看到外婆一手拎一截小木桩(我们家的小板凳),一手捏着窄窄一溜儿桦树皮,弓着腰,慢慢向炉灶那边走去。为预防火灾,我们家的灶砌得离帐篷比较远,在沼泽边的下风处。炉子很简单,三块石头往那儿一堆就行了,旁边还有一个大大的石头,很平,做饭时可以放些油盐酱醋。没有风的时候,我们也把它当作饭桌围着吃饭。炉灶旁边还支了个“人”字形的小棚,里边垛了柴火。外婆引燃桦树皮,小心放在灶膛里,又添些碎柴掩在上面,拢着手罩上火苗,挡住风,等火苗慢慢地越燎越大,才轻轻地搁上大柴。然后置锅烧水,淘米下锅。就这样,清晨里,世界的第一缕炊烟在群山和森林间缥缥缈缈地升起了。我又蒙眬睡去,梦里也去到了炊烟所抵达的最高处除了外婆,一些牧羊人和外地来的收购羊和羊皮的人也要早早地开始一天的内容。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路上走了很久了。早上多冷啊,他们裹着沉重的皮大衣,在清晨发白发亮的冷气里走着。草地被冻上了,泛着白霜,硬硬的,被踩得“嘎吱嘎吱”响。太阳还没出来,天空也白茫茫一片,整个世界清晰而冷淡。这时,第一缕炊烟在群山和森林间缥缥缈缈地升起。如果我也是一个远行的人,看到这种情景也会马上改变自己原来的方向,非常高兴地循着炊烟寻去。于是每天的清晨,在荒野里的火炉旁,总会围过来很多寒冷的行人烤火取暖。还有人在路上远远地朝这边打招呼,急急忙忙往这边赶。他们以炉灶为中心紧紧围坐一圈,高兴地说这说那,不时帮忙往炉子里添一块柴。稀饭沸开了,就赶紧帮着揭一下锅盖。每到那时,外婆就会进帐篷捧出一摞碗出来,为他们一人匀出小半碗滚烫的米汤,他们连忙感激地接过,谢个不停。然后在热气腾腾的水蒸气和炊烟里,很幸福地小口小口啜饮。这时,远处的天空越来越蓝突然,大地“轰”地一片金黄,太阳从群山间升起来了!似乎也在同一时刻,羊群的咩叫声和牛哞声突然密集起来,一声声长呼短应。整条山谷都热闹起来。听着这声音,我们倦意更浓,犹在梦中。只觉得枕边一片透亮,被窝更加温暖了。偶尔眨开条眼缝,从帐篷缝隙里瞟到外面炉灶边的人们正恋恋不舍地起身离开。远一点的地方有他们的牛羊,在朝阳里耸动着点点金黄。外婆早饭的火炉多亲切啊,它砌进了多少寒冷行人最幸福的时光啊但是,正在最感动着的时候:“大懒虫小懒虫快起来!太阳晒屁股啦!都睡一晚上了还没有睡够?”真是窝火!也不知是谁让我们睡一晚上都没法睡够的但这时候要是再不起来的话,就有顾客钻进帐篷掀被窝买东西了。没办法,我睡在柜台上,我妈睡在货架下,都不大雅观。我们便哈欠连天地离开被窝,迷糊着眼睛叠铺盖、穿戴、梳洗。但是看到稀饭已经盛出,新新鲜鲜、热气腾腾地搁在炉灶边的大石头上。三碗稀饭间摆着一碟子泡菜,也刚捞出来,水淋淋的。不禁让人精神一振,好心情伴着好胃口全来了。我们一边喝稀饭,一边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似的问道:“咦,你什么时候把饭给做好了?”她得意的呀:“我怕吵醒你们,干什么都悄悄地”这话更是比什么都气人。接下来她又很体谅地说道:“你们干活从早到晚,太辛苦了,我给你们做顿饭嘛,也没什么的。我又不是老得动不得的人,能干一点就干一点嘛你们太辛苦了,我只想让你们好好地休息你们只要休息得好,我也就放心了”真是毫无办法。吃完这顿珍贵的早饭,一般来说,她老人家又上床睡觉去了。5 . 选文第-段,作者写了许多外婆在夜间做的事,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6 . 品析下列句子,按要求作答。(1)“一般来说”在文中出现了五处,有人认为用词重复啰嗦,删去了,意思更加简洁明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2)外婆引燃桦树皮,小心放在灶膛里,又添些碎柴掩在上面,拢着手罩上火苗,挡住风,等火苗慢慢地越燎越大,才轻轻地搁上大柴。然后置锅烧水,淘米下锅。(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7 . 全文有两处写道:“太阳还没出来,天空也白茫茫一片,整个世界清晰而冷淡。这时,第一缕炊烟在群山和森林间缥缥缈缈地升起。如果我也是一个远行的人,看到这种情景也会马上改变自己原来的方向,非常高兴地循着炊烟寻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8 . 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9 .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念无与为乐者轼诣武卫营 吾在是10 .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11 . 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三、句子默写12 . 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文句子。登斯楼也,_,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沉舟侧畔千帆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_?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俱往矣,_,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_。(余光中乡愁)不以物喜,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四、名著阅读13 . (题文)名著阅读。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前苏联小说_,作者是_,这是书中主人公_对生命的诠释。小说中,主人公爱上了林务官的女儿、富家女_。五、综合性学习14 . (题文)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四道小题。经过这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末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 )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 )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感受到邓稼先鲜为人知的背后为国献身情怀;_A_。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炽(_)痛qi(_)而不舍鲜(_)为人知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应改为“_”。请仿照前面句子在A处续写一句话。_15 . 某校近期开展了“创全国文明城市,做安庆文明市民”的主题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文明在学校。学校开展“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活动,请参照示例,任意选择下面一处校园公共场所,写一句温馨提示语(句式不限,不超过15个字)。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阅览室_ 洗漱间 _(2)文明进社区。学校组织学生志愿者走进某小区开展文明宣传活动,这时有人正在小区内乱贴小广告,你该如何劝阻? (3)文明我行动。小明同学围绕本次主题活动写了一篇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创建文明城市A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B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施,C还可以美化净化城市环境。在本次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高和创建力度大是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安庆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去。(1)ABC三句中划横线句子的语序不合理,正确的顺序是 。(2)划波浪句子有语病,应删去一词。六、作文16 .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文题一:请以“记忆,那么珍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题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成长着这是人生的主要快乐。”的确,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的构建也离不开父母。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二、对比阅读1、三、句子默写1、四、名著阅读1、五、综合性学习1、2、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