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精编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126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人。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文章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杰出的文人。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2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于鲁迅先生的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而成,共二十篇。D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为了告诫、劝勉儿子而写的一封书信。3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是指包括韩愈、苏轼、欧阳修、曾巩在内八位著名文学家。B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是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C爱莲说与湖心亭看雪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D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4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ABCD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青年,更能认识创新之于国家的意义。”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认识意义”。B“振兴中华”“声名狼藉”“衣冠楚楚”是同一结构的短语。C“我直觉地认定鲁迅是非常中国的现象,非常中国的人物,非常中国的英雄”这句话中的二个“中国”都具形容词词性。D“每个人勇于开拓创新,中国制造就能更上一层楼。”这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6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气魄p污秽hu澎湃pi哽住gnB哺育p惩罚chng懊悔o胡骑jC屏障png可汗hn滋长z炽痛zhD燕山yn泛滥fn镐头go逼狭xi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春色第一枝乔忠延第一缕春风是从哪里吹来的?秧歌。第一声春雷是从哪里响起的?秧歌。秧歌是窝蜷过沉闷的冬天后,第一次舒展腰身; 秧歌是喑哑过漫长的冬天后,第一声放声吼喊。舒展腰身的汉子婆娘还嫌自己的腰身太低太矮,一意想把冲天的志向舒展到九霄云端去,是手里就有了一绫比阳光还要鲜艳的红绸子。放声吼喊的汉子还嫌自己的噪音太低太弱,于是胯上就挂了一个能敲出雷声的西瓜鼓。腿一踢,脚一甩,红绸子旋舞开来,乘风飘扬,像是翩翩欲上高天仙界。臂一扬,手一挥,西瓜鼓响开来,隆隆轰鳴,像是雷神在唤醒贪睡的山水。秧歌是歌,开春第一歌!秧歌是舞,开春第一舞!大年的腿脚还在严寒的风雪里艰难跋涉,家家户户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秧歌表演的道具了。德高望重的老奶奶,已把老花镜架在鼻梁上一针-线地缝制万民伞了。这家忙着绣伞盖,那家忙着预置鼓。西瓜鼓放在火炉边上缓缓烘热,让牛皮绷得展展的,鼓槌轻轻一敲就能发出震耳的轰鸣声。尘封的红绸布旧了,扯来光鲜泛亮的新绸缎,放下来是红红一堆火,撒开去是烈烈无数焰。还有更忙的,做高跷,扎竹马,糊旱船,裱龙灯一切的一切都在往前赶,赶光阴,赶年节,赶在除夕到来之前必须万事俱备,万无一失,万人称道。似乎还是那么遥远的大年,眨眼间就耸立在面前。穿戴一新的人们吃过年饺,喜眉笑眼地走出家门,涌向打麦场,簇拥着秧歌登场亮相。满天晴亮却有惊雷响起,不是雷声,是鼓声,鼓乐声里秧歌队曼舞着来了。不是琼楼玉宇,却有仙人下凡,手中红绸一扬,恰似高天霞光落尘寰。脚步轻盈双脚踩十字,这种扭秧歌最基本的步法,不仅脚踏实地,还要十全十关。舞队,是秧歌表演的主要形式。排列成行的舞队,蹦跳着前行,变化着花样,样样寄托着人们的厚望。忽而,前后交义走阴阳,走出黑白太极图,走向和谐的美景。忽而,前行后随卷浪花,卷出疾风,卷出浪涛,还要乘风破浪挂云帆。忽而,首尾重叠布成阵,阵营密实,众志成城,犹如铜墙铁壁。忽而,舞步细密,钻进钻出,像是枝繁叶茂,乱花迷眼;像是五谷丰登,欢欢喜喜收获,收获了再欢欢喜喜播种当然,这秧歌,或紧或松,或收或扬,都离不开伞头引领。伞头是指挥,虽然是指挥,却不是趾高气扬地挥手甩臂,同样也在舞蹈,而且舞得最灿亮,最夺目。无论舞步是快是慢,是高是低,手中都擎着那把万民傘。伞头高举的万民伞,是为平民百姓遮风挡雨的傘,是为平民百姓遮热挡寒的傘。秧歌队跟着伞头走,就是跟着自己的夙愿而奔走;秧歌队跟着伞头舞,就是为着自己的幸福而起舞。秧歌队走着舞着,走出大场,走进家户,无论院大院小,门必进,每家每户都要留下激越的鼓乐,留下合欢的舞蹈。每家每户笑着把秧歌队迎进来,送出去,比笑容还灿烂的是剥开皮的核桃,洗干净的红枣,还有周身金黄的梨子和染着红霞的苹果。那都是欢迎秧歌队的,招待秧歌队的。秧歌进院干什么?禳灾,赐福。原来,早先的早先,这秧歌并不称作秧歌,而是叫作禳歌。禳,是祈求祛除邪恶。先祖渴望国泰民安,渴望五谷丰登,渴望六畜兴旺,渴望安居乐业,因而,那把万民伞必须走进家家户户,那支穰歌也必须走进家家户户。不知从何时起,禳歌蜕变为秧歌,但无论名称如何变化,内涵从未改变,那歌声和舞蹈始终延续着古老的精魂。(11)秧歌承载着千秋万代的祈昐,那祈昐浩浩荡荡,如热流,如热潮,如热浪。热起来,能让长空变成热天,能让大地变成热土。看吧,秧歌一扭,严寒在消退,积雪在融化,荒草在发芽,禿山在泛绿,花朵在含苞,千沟万壑,千山万水,都诚心诚意捧出(12)春色第一枝。(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7 . 作者在第7、9段秧歌表演的两个场景中,各写了什么内容?请分别加以概括。8 . 本文第段有什么作用?9 . 请赏析第段中的加点词语。10 . 如何理解第段画线句子的含意?11 . 请根据本文内容,写一段说明文字,介绍“秧歌。(不超出所给字格)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茶可道,茶亦悠然西方人喜欢喝咖啡,我们则习惯于饮茶。在我看来,喝咖啡是一种享受,饮茶则是一种境界。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诸多的不同。西方人喜欢严密的逻辑推理,我们则崇尚内心自省,崇尚顺其自然。西方人善于制造,用金属制造刀叉来吃饭,制造器皿来装食物。我们则善于利用。我们的祖先剖葫芦为瓢用来舀水,凿木为碗用以盛饭,劈竹为筷用来吃饭。西方人制造西药用来治病,我们的祖先则采摘大自然之百草为药用以疗伤。西方人喝的咖啡是制造的;我们的茶叶则是采摘的,是采摘了日月之精华,吸收了天地之灵气。茶可以冲浊爽气,颐神养性。西方人喝咖啡也讲究气氛,但无法达到“道”的境界。我们饮茶则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一种“道”。茶是用来喝的,茶道是用来修身养性的。一个人,静静地独坐于洒满阳光的室内。用一个精致的玻璃杯冲一杯茶,看那茶在杯中,在水里不断地浮沉,翻腾。那原本细丝般的茶叶在水中慢慢地柔软、舒展,悬在空中,又不断地沉入杯底。漂浮在水面的又一点一点地悬在空中,渐渐变软,展开,完完全全地沉淀下去。这一过程,似乎有不断地挣扎,痛苦地思索,无奈地沉浮,然后一切又都归于沉寂,融于水中。杯里的水渐渐变了颜色,原来纯净而无色的变为淡黄,仍是那么纯,无一点杂质。茶叶全都沉入杯底,水则澄澈在小小的杯中,与茶叶共同酝酿出一种宁静的优雅。杯口有袅袅的茶香飘散,氤氲一室的意境。此刻,你静静地坐在那里,看茶叶融于水的全过程,你一定有所感悟,感悟茶与水的排斥与融合。然后,啜饮一口,那种沁入心脾的微苦、醇美,让饮茶的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不知是苦还是醇美,或者是由苦而醇美的感觉更加珍贵。不知是品茶还是在品味人生,或者茶如人生。许多喜欢风雅的人说“茶如人生”。所以,就有了“茶道”之说。那些文人雅士在品茶的过程中品味出了人生的况味。就是将烹茶、饮茶艺术化,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茶为载体的修身养性的方式,赋予它以浓厚的东方哲学思想,使饮茶渐变为一种“道”,一种“茶道”。茶可道,就升华为一种文化。如同佛道,儒道等成为中华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亦悠然。茶来自大自然,来自民间,用来解渴消暑,消除疲劳,放松心情。可以置于一雅室,浅酌论道,品味人生;亦可以携游于山野,放浪形骸,一壶茶里看世界。茶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兴于唐代,盛于宋、明两代,衰落于清代。还记得明代作家魏学洢的核舟记那关于茶的描写吗?“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文章的作者说核舟所刻大概是苏轼泛舟赤壁的情景。在那小小的核桃上不惜刻上一个烧茶的童子,可见当时文人雅士们是多么的喜爱饮茶啊。于波涛骇浪之上泛舟赤壁,竟然有童子烧茶,还那么专心致志。这里面到底是“道”,还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呢?我们的祖先之所以对茶情有独钟,将它升华为“道”,是因为它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的思想。所以佛家可以跳出三界外,可以了却红尘因缘,却是难以了断茶的情缘。沏一杯香茗,对一盏青灯,手念一串佛珠。无论是面壁十年,还是打坐于佛前,或者风轻云淡对高山流水,都会坐出一片意境,悟出一种禅机。佛教是强调“禅茶一味”的,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味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 在我看来,“莲”在佛教中有清静修为的隐喻,茶则是佛教出尘入俗的媒介。一杯清茶可佛可俗可道,亦可悠然啊。道家学说则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一杯清茶在手,独坐于清风明月之中,人与茶都成为了大自然中的一部分。饮茶乎?悠然于天地之间也。茶可道,就有了禅机,就将茶提升到了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美学境界。就有了茶道“五境”之说。所谓“五境”,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诸多因素,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我也喜欢饮茶,但远没有达到“道”的境界。饮茶只是一种心情,一种休闲的方式而已。这茶虽不是什么奢侈品,但于我们的生活却是绝佳的饮品。相比于水,它那微微的,淡淡的苦味百尝不厌。茶可以解渴、解暑,消除疲劳,也可以饮出境界,饮出品位的;相比于酒,它的优点更是难以一一诉说。同为饮品,同样可以归为“文化”之内,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样不乏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但茶采之于树木,冲之以甘泉,洁来洁去,带给人的是神清气爽,可以涵养人的品性。它不会耗费粮食,与人争食。它不会饮之乱性,衍生出许多靡乱的故事。它可俗可雅,是寻常人家的常备饮品。亦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可以很名贵,千金难求;可以很普通,随手可以采摘。可以以“茶道”待之,也可以以悠然之心,慢慢品尝。我喜欢茶,喜欢它的大俗大雅。茶可以道,茶亦悠然。(有删改)12 . 在作者看来,“茶相比于“酒”,它的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13 . 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下列句子表达的妙处。这一过程,似乎有不断地挣扎,痛苦地思索,无奈地沉浮,然后一切又都归于沉寂,融于水中。14 . 文中开头为何要写“西方人喜爱喝咖啡”?15 . 读完全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的茶文化?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6 .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的例子,说明越往北桃花开得越早。B选文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种因素C文中“凡是”和“都”强调无一例外,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D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与农业丰收有密切的关系17 . 结合上下文,分析第段中的加点词“一定”是否能够去掉,为什么?18 . 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三、对比阅读古文阅读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岀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9 .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当涂掌事/当世无双(卖油翁)B以军中多务/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C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D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水陆草木之花20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但当涉猎(_)(2)齐鲁青未了(_)(3)亭亭净植(_)(4)有龙则灵(_)21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22 . 按要求回答问题。(1)陋室铭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2)爱莲说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3 . 品读孙权劝学,请说说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说出其中一点)四、句子默写24 . 填空、默写采菊东篱下,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赞曰:黔娄之妻有言:“_,不汲汲于富贵”。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龚自珍的“_,化作春泥更护花”都表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精神。面对人生的成败,我们要有范仲淹那种“_,_的情怀”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_”和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_”皆借助鱼写出水的清澈。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5 .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仅有28字,却是杜甫律诗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B“寻常见”“几度闻”,回忆了诗人与李龟年的交往,寄寓了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时期的怀念。C从表达方式上看,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借景抒情,全诗运用映衬对比的手法来凸现主题。D全诗语言平易,含义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和无限感慨。26 . 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六、作文27 . 请运用从多种感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个描绘景物的片段。字数150左右。28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题目一:学校“文学长廊”需要定期更换“经典悦读”栏目的内容。请你从下面备选的作家中任选一位,结合作家简介、作品内容与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一段文字,作为本期“经典悦读”栏目的内容。备选作家:陶渊明、李清照、苏轼、鲁迅、莎士比亚、雨果题目二:“城市共享”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近来,有一种“共享自行车”悄然出现在北京街头。这些“共享自行车”因为借还方便,价格公道,有益环保,受到市民的欢迎。但有些人却把“共享自行车”停进自家小区,破坏车锁,甚至拆卸零件。请你写一封倡议书,倡导广大市民文明使用“共享自行车”。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准确得体。(2)字数在150- 200 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对比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