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84578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一文中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写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工作的艰辛,突出了邓稼先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追忆了叶圣陶先生的日常生活小事,表现了他待人厚、律己严的优秀品格。C说和做从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表现闻一多的崇高精神。作为革命家方面,作者列举了他写作的唐诗杂论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加以表现。D紫藤萝瀑布是作者宗璞在其小弟身患绝症、悲痛万分之际睹物释怀,有感而发,从花儿由盛转衰的过程中,感悟到生命的美好。2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蓝梦谷太美丽了,”她兴奋地说,“我还会再来!”B我按照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报刊上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类剪贴了数学呀、物理呀、化学呀、生物呀等几大本。C怎么可能不来?谁决定的?你吗?没搞错吧?D“创卫工作”让黔东南州各县城悄然蜕变:社区环境舒适清爽,地面干净整洁,马路上流动摊贩不见了,商铺店面靓丽一新。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4月8日上午,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在东门桥广场开展“严守条例规定,依法保护古城”。BQQ、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C严防校园不发生霸凌事件,学校、老师都要切实担起责任。D店铺招牌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有损商家形象,而且污人眼球、倒人胃口,影响城市形象,降低城市品位。4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做好太湖蓝藻治理工作,省委主要领导赶赴无锡,下车伊始便亲临现场查看情况。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C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D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二、字词书写5 . 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语文是诗,如画这里,鸟儿在春光里卖弄歌喉,那边,荷叶在急雨中荫蔽着红莲,抬头,星星在缥mio的空中点燃了明灯,俯首,江水映着高悬山头的半ln秋月,悠悠地追随远行的诗(1)为上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卖弄 A.lng B.nng荫蔽 A.yn B.yn(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缥mio 半ln秋月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讲“家教与门风”(1)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正常,囯家机体才会健全。因此,重视家庭教育,树立良好的门风,是达到天下大治的根本。(2)重视家庭教育,先从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做起。首先,孩子好比树苗,根栽得正不正,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他将来成才与否。童蒙时代能否“养其正”,关系重大,因此易经有“童蒙养正”之说。其次,孩童尚未入世,思想单纯,教育容易奏效。古代谚语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正是此意。对普通家庭而言,家教的缺失,将影响孩子一生。(3)有鉴于此,古人特别重视对儿童的教育,曲礼、少仪、内则以及弟子规,都是家庭教育的良好教材,教育内容贴近日常生活,操作性强,孩子易接受。每天涵泳其中,久而久之,自然内化,使德行纯正。家庭教育包含以下几个方面:(4)。人要上进,不走歧路,必须读书。朱伯庐在治家格言中说:“于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颜之推曾说,神情未定,最易受外人影响。他还说,墨子看到洁白的丝放入染缸后马上变黑,联想到人交游不慎而败德,非常伤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5)。国家机构的运作、公共设施的建造等,都仰赖于政府的税收,因此,及时缴纳赋税,是民众应该尽的责任。不少家训将此作为家庭守则之一,如福建永定客家胡氏族规第一条便是:“钱粮为国家正供,自应递年完纳,不得拖欠。”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担当。(6)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司马光家范倡导正确的义利观,他批评做长辈的大多只知从物质上满足子孙,致使子孙“自幼及长,惟知有利,不知有义也”,教育子女应当树立真正的人生追求。(7)由此可见,古代家教中包含着接地气、扎扎实实改变乡风民俗的有效举措,内容总体是健康向上的。它们把积极的人生理念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从行为入手,达到“”的教育效果。父母对于女的教育,使用先祖传下来的古训,更容易为子女接受。经过代代相传,就能形成良好的家声、家风;而家家风正气清,则民风必定良善;自然就会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这对于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那些经由修身、齐家之道的教育而出仕为政的人,官风一定是整肃的,这点是得到历史证实的。虽然时代发展了,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家教传统并没有过时,其中尚有大量宝责养分值得我们吸收。6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7 . 第(2)段主耍使用的论证方法是_,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8 . 阅读第(4)-(6)段,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第(4)段:_。第(5)段:_。第(6)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9 . 以下文字放在文章的第_段之后,理由是_。由于重视家庭教育,各地出现许多文化世家,最负盛名的是山西闻喜的裴氏与福建莆田的林氏。裴氏家族敦行文教,门风谨严,历史上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举世称羨。莆田林氏,明清两朝的533年间,出进士 644名,民间有“无林不开榜”之说。10 . 在第(7)段的“”处填入合适的诗句( )A. 览众山小 B润物细无声 C.道娃无晴却有晴 D.淡妆浓抹总相宜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荣与辱老子云:“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是老子的“荣辱观”。道家强调“功成名遂身退”,说明道家并不炫耀“荣”。老子说得很清楚:“不自矜,故长。”“荣”没有什么好夸耀的,一旦夸耀,可能就不长久了。老子对“荣”保持高度的警惕,他不是否定“荣”,而是要求人们对“荣”怀有戒心。生活中常常有些人,一得意就忘形,对“荣”缺乏基本的戒心,结果往往就栽在这“荣”上。古人有言: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可见,荣归故里,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我觉得老子没有这样的梦想。老子的伟大,就在于他没有这样的梦想,或者说虚荣。老子在“荣”前,使用的动词是“知”,在“辱”前,使用的动词是“守”,老子的文章一字千金,我觉得老子用词绝不是随随便便的。知“荣”,光荣来了,知道就行了,一个“知”,很有些轻描淡写的味道,譬如有人告诉说,某某,你彩票中大奖了,某某点点头,知道了。仅此而已。“知”让我想起世说新语中一则轶事,谢安与人围棋,此时淮上信使到来了,向谢安报告他侄儿谢玄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这天大的好消息,并没有让谢安喜出望外。他只是淡淡说了句:知道了。就接着与人下起棋来。谢安是否有作伪的嫌疑,这里就不讨论了,因为据说听到好消息的时候,他兴奋得暗中把自己木屐的屐齿都弄断了。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知”表明一个人对“荣”采取一种平淡的态度对待,并不觉得“荣”有什么了不得,或者有什么可炫耀的地方。知道了,仅此而已。老子在“辱”前用的是个“守”字,这个字我觉得就不是轻描淡写了,相反,这个字用得很重。“守”是什么?有点终生相依的味道吧。这有点儿不合情理。“辱”这玩意儿,晦气呀!春天里孩子们放风筝,不就是放晦气吗?谁愿意把晦气留在家里?老子不这样看问题。老子是很清楚“物极必反”的道理的。红楼梦中的贾府,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荣”到极点,结果如何?“树倒猢狲散”,一败涂地。老子说,“辱”这东西,一定要留点儿在家里,家里只有“荣”没有“辱”,太危险了。老子说:“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一个人富贵可以,但富贵而骄横,就坏事了。因为骄横,你把“辱”从家里赶出去了,这就像鸠占鹊巢,客人把主人放逐了,那还了得?“自遗其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人活世上,荣宠就像天上的云,飘来了,又飘走了,不可当真。只有这“辱”,是与你相伴终生的,所以要看好它,要善待它,不要对它嫌恶。一个不嫌恶“辱”的人,就一定是一个不怕“辱”的人,就一定是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像苏东坡,一生与“辱”相伴,优哉游哉。而一个与“辱”和平共处的人,他还怎么会有骄横之气?他不就像老子说的那样,是一个“谷”吗?虚怀若谷,还有什么容不下?记住,“荣”是客,“辱”是主。对“荣”无妨客气,对“辱”则要终生厮守,真心相待。若反客为主,一味希“荣”而厌“辱”,结果可能是求“荣”反得“辱”,那也是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叶春雷/文,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0期,有改动)11 . 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12 . 下面这段话可作为第段的论据吗?请说说理由。“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明洪应明菜根谭)13 . 请从修辞、句式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等角度对第段画线句子进行品析。因为骄横,你把“辱”从家里赶出去了,这就像鸠占鹊巢,客人把主人放逐了,那还了得?14 .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谈谈“荣”与“辱”的辩证关系及由此所得的感悟或启示。(题文)阅读记叙文,完成小题。一张安稳的睡床秦珍子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霜降过后的某个中午,在北京地铁知春路站附近小路边,一对年轻男女对坐于路沿两侧。他们把头深埋进膝盖,乍一看,仿佛刚结束了一场争吵的情侣。然而当你悄悄走近,你会听到匀净的呼吸和轻微的鼻鼾。她身上,还穿着附近餐馆的白色工作服。他手边,还放着隔壁工地的黄色安全帽。劳作了整个上午,他们在北方深秋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疲惫睡去。与路人偶然见到的这个场景相似,近日,一组由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引起热议。这组照片被命名为“中国睡美人”,发布照片的网站编辑写道:“中国正试图通过辛勤工作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只是有的时候,他们似乎需要休息一下。”在这组照片中,你会看到水果贩子睡在堆积如山的柚子里,菜农在冬瓜垒成的“墙”边小憩,修路工人在冰冷的铁轨旁小憩,而一位养鸭人则直接睡倒在水塘边的空地上鸭群以他为圆心围成一圈,好像给他“站岗”。有的人看完了或许会发笑,为那些奇异的卧榻和古怪的睡姿;有的人却泛起一阵心酸,为那些暴露在烈日下、浸透在汗水中的睡眠;更多的人则会油然而生感动;这些疲惫的人,正欲乘上一列奔驰的列车,朝着梦想而去,不知停歇。事实上,早在2002年到2009年,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就曾拍过“睡觉的中国人”。在华工作的七年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速度”。他把镜头对准保安、司机、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为他们“每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干劲而激动。当人们惊叹于中国高速的发展变化时,那些随意发生在街道边、小摊上、板车里的梦境被轻易地遗忘了。它们本该是构成这个国家宏大梦想的一个个具体表达,它们的主人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造梦者”。然而许多时候,这些人因为疲劳,来不及找个安稳的睡床,就已沉沉睡去。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即使在公共场合打呼噜,即使睡眠条件再恶劣。在他看来,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人们都一样。况且,照片中随意睡着的人不是无家可归、无榻可栖者,而是醒来就要马上投入工作的劳动者。他甚至欣赏这一点,认为“处事灵活”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这当然并不仅仅事关“灵活”。如果睡觉不再是必需品,而只是一种消遣,那么试想,这群人中会有多少人放弃睡眠,宁愿夜以继日地奔忙?在那些古怪的睡姿和奇异的卧榻背后,是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全部辛劳。在照片中,建筑工人的卧榻砖块、水泥、钢筋,也许马上就要撑起高楼大厦,但其建造者却往往只能是仰望着,而非分享着。用自己的奋斗努力活着,这充满尊严。然而象征工人身份的安全帽,只能为他们遮挡阳光,却难以为他们带来足够的体面和尊严。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浓烟的列车。这些疲惫的身躯仅仅需要在这趟列车上拥有一张安静的卧榻让启程者不必胆怯,让跋涉者得以休憩,让漂流者梦见未来。(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15 . (小题1)文章开头写道:“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从“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来看,本文所写的“这群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6 . (小题2)下面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深深的同情,结合句中划线部分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滚滚浓烟的列车。17 . (小题3)文中写道:“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为什么普通劳动者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体面?请依据文本内容分条概括。18 .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以“一张安稳的睡床”为题表达了什么愿望。四、句子默写19 . 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_。( 论语为政 )(2)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诫子书 )(3)晴空一鹤排云上,_。(刘禹锡 秋词 )(4)“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 春 )(5)次北固山下中说明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给人以乐观积极力量的诗句是:_、_。(6)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想象中美好的场景来突现今日相思之苦的诗句是:_,_。五、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中山:古国名,在今河北正定东北。盍:何不。去:去除(本文可译为“赶走”)。若:你。垣墉:泛称墙。病于:病,有害。于,比。去:距离。若之:像这样。20 .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鼠尽而其鸡亦尽(_) 弗食鸡则已耳(_)21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22 . 读了这则故事后,你有什么启发?请简要谈谈。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公元757年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23 . 请发挥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所展现的画面。24 . 这首诗与陶渊明饮酒都是写到了“菊”,说说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七、名著阅读25 .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1)材料: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这段文字出自_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_。(2)基于你对以上作品特点的把握,就这一类作品的阅读,向同学提出你的建议。(两条即可)八、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以“结交益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重视友情,讲究朋友之谊。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新学期、新同学、新气象,同学们来自不同学校,为了增进大家对彼此的了解,使大家尽快融入集体中,七年级(6)班决定举办一次“珍惜缘分,珍爱友情”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26 . 请仿照下面示例,在横线上写一句话。示例:益友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人生的足迹;益友像一束阳光,能驱散我们心灵的阴霾。_27 . 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一个十分重视朋友的人,他有许多送别朋友的诗歌,请根据提示填空。朋友是你排遣忧愁、倾诉心声的对象,你把他们看得很重。“桃花潭水深千尺,_”,这是你对汪伦真挚的情感流露;“_,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你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我寄愁心与明月,_”,这是你为王昌龄远离的无限伤感。28 . 下列句子隐含着古人的择友标准,请选取一个句子,谈谈其中隐含的择友的标准。(1)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李白(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子夏(3)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欧阳修_九、作文29 . 作文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3、四、句子默写1、五、课外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