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80926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气象局预计2019年冬季会出现降水偏多、平均气温偏高、阶段性低温。(“低温”质加“的现象”)B“双11”临近,公安部门建议市民提醒家中长辈,切勿不要点开来路不明的短信链接。(删去“切勿”)C通过一天三条稿件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向全国人民展示佛山的美丽乡村、教育风采以及全城学习的成果。(“向”前面加上“我们”)D一年一度的秋色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佛山韵律秋醉岭南”的欢乐祥和氛围,还共享到佛山社会经济文化创新发展成果。(把“感受到佛山韵律秋醉岭南的欢乐祥和氛围”和“共享佛山社会经济文化创新发展成果”位置反过来)2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北大毕业后在长安街头卖肉谋生的才子,经华商报首次报道之后,几乎家喻户晓,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C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他还是念念不忘那个曾救过他的医生。D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写汉字。(1)选pn_(2)斑ln_(3)烦su_(4)愧zu_三、现代文阅读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吴练勋侗人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大歌”就是指侗族大歌,它以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被誉为绝美的“天籁之音”,堪称世界民歌艺术的珍品,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嘎”就是歌,“老”则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 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至明代,邝露在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这是数百年谦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说起侗族大歌的形式,有一个美丽传说。古时候,一群侗族青年男女在山上耕种。他们休息时坐在一个大树下相互逗乐,欢声笑语引来了山上百鸟齐鸣、昆虫欢唱。那些声音有高有低,此起披伏。他们被迷人的鸟鸣虫唱所吸引,于是模仿起来。这样年复一年,优美动听、气势宏大的蝉歌、昆虫歌等多声部侗族大歌形成了。大歌通常在节日里又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按音色,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和混声大歌等七种。侗族没有文字,大歌全靠“桑嘎”(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下来。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演唱时,常在歌曲后半的“拉嗓子”部分运用以长音方式构成的持续音。为了突出高音部的旋律,即在低音部的基础上运用向上的支声方法进行变唱,一个人的变唱较为自由,旋律容易清洗。旧三江县志(卷二)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侗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佳者唱反音,众声底则独高 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大歌的分部合唱形式是领唱与众唱相结合。侗族大歌的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低声部是众唱的,声 音大;高声部由一个或两三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即兴变唱。但有时高声部也可为主旋律,即当低声部唱一个漫长的持续低音时,唱高音部的歌手以自己较为鲜明的旋律线,形成相对独立的变体,它虽源出低声部,但都超过了低声部的地位,而形成了主旋律。侗歌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侗族大歌一般由若干句构成,若干段组成一首。每首歌开始有一个独立性段落,作为序歌,中间部分由若干句组成,然后有一个尾声部分,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侗家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他们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他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歌与侗家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大歌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特殊的组织形式传承着侗族的历史和文化,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代往下传。侗族大歌不仅是音乐的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选自柳州日报,有改动)4 . 下列关于“侗族大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其主要特点是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B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其歌词内容在陆游邝露的著作中均有记载。C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由3人以上的歌班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D侗族大歌是侗家人的精神食粮,它倾诉侗家人的喜怒哀乐,向人们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5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其编创的一大特色是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B侗族大歌按音色和体裁,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全靠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C侗族大歌的主旋律是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即兴变唱,有时也可成为主旋律。D侗族大歌结构首尾呼应,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都采用比兴手法,所以意蕴深刻。6 . 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从形成、类别、声部、结构等方面分别对“侗族大歌”做了介绍。B第段叙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明侗族大歌的形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第段摘录旧三江县志的记载来说明侗族大歌的唱法,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D第段通过介绍侗族大歌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凸显其价值。阅读纸雁儿,完成下列小题。纸雁儿苏叶我父亲去世,整整十个年头了。那天,他和平日一样早早起来,母亲给他打好洗脸水,父亲平静地说:“我累了。”母亲就搬了一把椅子让父亲坐着,然后拧了热毛巾替他老人家擦脸。忽然,父亲头一歪,就这样去了。人们说,父亲高寿,又是无疾而终,是福人了。火化那天,一切仪式完毕,绕过挂着他老人家遗像的屏风,我将一串纸雁儿轻轻地放在父亲的身边,双膝一软,就地跪下,搂住他恸哭。那一刹间,我感觉到我的血肉之躯和他联系紧密,而我什么都还没有来得及替他做,他就这样平静淡泊地去了!我多希望他还能活着,还能看到我!其实,父亲不能看见我已有多年。他双目有疾,白内障,渐渐地终至失明,连光感都没有了。我不知道我留在他脑子里的最后的形象是什么模样,而我对他的最早的记忆,是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他总穿一身青布长袍,头发有点花白了。每次他从离家几十里外的学校回来,总是双手背在后面,让我猜他给我的礼物一个金红的柑子,或一个银黄的柚子。回到屋里,我有些陌生,有些好奇,有些娇憨地仰望他,然后看他手执毛笔,在薄薄的纸上竖着写了一行又一行。他的字十分清秀,像他的手,超凡脱俗,修长修长。他的目光很温暖,但是眼睛里有一颗很小的白点。我不知那白点是何时开始逐渐变大,终于使一双眼球布满了云翳。父亲闲居之后,先还拄手杖出去看戏,后来就不出家门了。先还看书,书和眼睛的距离愈来愈近,后来贴近脸孔看,简直像闻书一样。再后来,眼镜也没用了,他再不能看什么了。我时常痛悔,二十年前,我的心长到哪里去了?我为什么不曾体会父亲双目失明后的苦乐与心境?我给父亲念过书报,讲过外面的事,给他老人家沏过茶,端过饭,牵他在院子里晒过太阳但做这一切时,我都没有用心。我在父亲渐渐失明的过程中,渐渐习惯了他的状况。母亲学会了理发,她让父亲坐在藤椅上,胸前背后围上一块布,父亲微笑着,驯从地低着脑袋。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父亲的头发全白了,满头银丝,显得超逸和清淡,使我察觉不到他的痛苦。有时,需要剪指甲了,他叫我,我多半在忙自己的事,常常应付一声,心里嫌烦,然后拿了剪子,坐到他身边去,剪得很快。父亲便默默地用指头互相搓磨着不匀的地方,我心愧疚,再细细地给修一回。他听广播,听新闻,听京戏。八个“样板戏”的时候,父亲实在嫌它们闹,不听,每天只听天气预报。常常下午五点钟一敲,他就喊我开收音机。天天如此。我有时说:“您老人家听什么天气预报啊!”言下之意是您又不出门,何必如此关心呢?那是黄昏时节,多半是天空云蒸霞蔚的时候。树叶儿映着夕晖,沙沙翻卷,有如奔马的铃响。归鸟啾啾,来回飞翔。燕子衔泥,轻轻剪开芬芳的草地这一切父亲都看不到了,可他是否借助于季节的更替和天气的变化,在脑海里描画着什么呢?我那样忤逆地回答他,无异于堵他,他为什么不训斥我,不责备我呢?父亲眼睛失明了,可父亲一直在看着我。记得那天夜晚,我回家迟了,远远看见路口立着一个人,是母亲。“你到哪里去了?”母亲说,“玩到这时候回来!把你爹爹急死了!”我惭愧地跑进房去,看见父亲坐在床上急扇扇子,一脸焦躁,纺绸褂子早褪在一边,身上仍是汗流如雨。我内疚加感动,几乎要哭出来。他听见响动,向我仰起脸,张大了眼,那灰色发亮的眼睛似乎明澈了,似乎要洞穿我的心腑,透着那么重的爱。父亲没有说我什么,他一生从不对人说重话。他自尊,又尊重别人。他好像很怕打搅了世界,很怕烦扰了家人。他的饭菜是母亲单做,端到书桌前,让他单吃。他总是傍着椅、柜、桌,很从容准确地摸过去,坐下,就餐,不肯让人扶。他很少迟滞懵懂的样子。他是暗里用了努力,不使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吧?也许,他就是要掩饰自己的困难,以此麻痹我们对他的关注,来减少由这关注而带来的所谓“拖累”,以防止由“拖累”而引起的厌烦吧?啊,父亲,我真不敢深想,细想。父亲时常一个人坐着,恬淡的微笑中略有沉思,不知在想些什么。他的生活越来越寂寞了,他把这种寂寞深埋着,留给自己一个人吞咽。有时,父亲要求帮母亲剥豆,或是绕绒线,都做得井然有序,干净利落。临终的前一年,父亲忽然多了一种兴致折纸。他要我找一些用不着的书给他,他一张一张将书页拆散,然后摸索着,折呀折。对角折,对边折,翻角折,翻边折。我背地里和母亲说,这有什么意思?母亲却说:“你们都只顾忙自己的事,哪里晓得一个闲人的苦恼!何况他两眼又盲了,时间是难熬的!”我怏怏地听着母亲这些话,心里觉得有些难过,可是过后,我还是只顾忙自己的,并没有设法帮他排遣什么。等到父亲去世,我收拾他的床铺,一掀褥子,我发现棕绷上有一扎一扎用细绳子捆起来的纸工制品!有雁儿、鸟儿、猴儿、兔儿、鱼儿折得精巧细致,形态玲珑!这些能飞能走能游能跳的活物儿,都是出自父亲之手吗?父亲,您是用一种什么心情,在孤寂的黑暗中,制造了这么多活泼的生命!您是带着怎样的祈盼和心愿,活在它们的色彩和声响之中?父亲故去有十年了,他偶尔会走进我的梦里来,不说话,安静地笑,眼睛明亮。午夜梦醒,我听着窗外如雨水般的树叶的嘈切之声,却看到一串纸雁儿还悬挂在窗前,填补着我缺失父爱的空空的心(原文有删改 )7 .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父亲生活的片段,阅读-段,将“我”和父亲相处的有关情节填写完整。(1)_(2)给父亲开收音机说忤逆的话,“我”反思。(3)_(4)父亲为消磨时光迷上折纸,“我”不解。8 . 请你谈谈第段加点词语“看着”的表达效果。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不超过150字)四、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则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乘其骏马,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郎中骑杨喜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有删节)【注释】舣(y)船:停船。9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溃围南出驰走 然今卒困于此 非战之罪也 汉军皆披靡 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10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C籍独不愧于心乎 /苟全性命于乱世D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1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12 . 这段文字写了“垓下之围”的故事,其中的项羽有哪些特点?五、课内阅读阅读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3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_) (2)虽有至道(_) (3)教然后知困(_)14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2)故曰:教学相长也。15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嘉肴选自礼记,礼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B文章首先以“佳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总结出“学学半”这个中心。C“教学相长”与“学学半”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D虽有嘉肴论述的观点与陶行知说的“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的意思相似。六、情景默写16 . 古诗词运用。(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诗经关雎)(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诗经蒹葭)(3)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的呼喊。(4)白居易的卖炭翁中“_,_”两句诗写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倾注了作者的无限同情。七、名著阅读17 . 阅读简爱片段,完成后面小题A:好朋友也会分手的,还是好好利用我们在一起不多的时间,在这儿静静的坐一会吧!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这儿了,我有时候对你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当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我的心和你的心完全完全联系在一起了,紧紧地联在一起了,如果把这种联系切断的话,我感到,我感到我的血会流出来,我不知道我自己,能不能再活下去,你会忘了我吗?B: 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小题1】写出A、B两个人物分别是谁。A_B:_【小题2】以上对白反应了B怎样的品质。八、综合性学习18 .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根据要求完成题目。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抱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世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只要有(不管前面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大,都要义无反顾地前行)的勇气。我们是青春的拥有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它就像是给人力量的强心剂,让许许多多精神萎靡的人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它也是向前奔腾的激流,推动徘徊犹豫的人勇往直前。青春使我们对幸福有了更深的领悟:在开满鲜花的小道上,一群群活蹦乱跳的少年追逐嬉戏是幸福的;在铺满黄叶的公园里,一对对银发夫妇相携漫步是幸福的;_,_。(1)的“”中应加上的标点是_。(2)如用格言警句来替换句括号中的内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_)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舍生取义,杀身成仁D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3)修改片段中的画线部分,使之结构整齐,表达简洁流畅。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_。(4)仿照画线例句,在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要求句式一致,内容相近)。_九、作文19 . 作文题一:夏日傍晚,沉寂多时的蛙声突然在你耳边响起;售书现场,敬仰已久的作家终于在你面前出现;语文课堂,默默无闻的你因一次精彩的展示而获得掌声;潜心沉思,绞尽脑汁的你因一个偶然的契机而豁然开朗那一刻,相信你的心会像小鸟一样跳跃不止。这些景、人、事给我们快乐,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请以“我心雀跃”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二: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温卡维林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伏尔泰读了上面两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 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不得少于600字。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文言文阅读1、五、课内阅读1、六、情景默写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