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测试)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80822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別字的一项是( )A签暑抚恤金哀鸿遍野恪尽职守B牟取橄榄枝萎糜不振贪赃枉法C稠密揭疮疤负隅顽抗金榜题名D烧灼摆度车矫揉造作不胫而走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B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C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D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4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聪慧拮据(ji)与日俱增手不释卷B愧怍慰藉(ji)重峦叠嶂莫名其妙C鄙薄蓦然(m)粘轻怕重眼花缭乱D热忱魁梧(w)前瞻后顾栩栩如生5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其特色;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嗟来之食”的故事出自该书。B子厚、昌黎分别是柳宗元、韩愈的字,二人都是唐代文学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C“漏断人初静”“床头屋漏无干处”中的“漏”都是指古代计时的器具一漏壶。D诗经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6 . 与下列课文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壶口瀑布梁衡文集梁衡中国B大雁归来沙乡年鉴利奥波德美国C小石潭记柳河东集柳宗元唐代D登勃朗峰远处的青山马克吐温英国7 . 下列各项中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巨大转变。”句中加点的词“在”“最”“的”分别是介词、副词、助词。B“忧心忡忡”“天涯海角”“千钧重负”“打扫干净”分别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C“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一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形象地表明闻一多先生要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D陋室铭是宋朝的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文章。“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二、现代文阅读阅读孙君飞的满,完成下列小题。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 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空旷冷清。 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好的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萝卜炖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疑惑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 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我们的家园。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又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我们沐浴在父亲的目光中,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也包括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都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8 . 请仔细阅读选文-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完成填空。_ 有些难过 疑惑不解 _9 . 按要求回答下列小题。(1)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_。(2)请谈谈你对标题“满”的含义的理解。_10 . 第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段中 “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11 . 第段划线句和链接材料在描写手法上有何异同?各自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链接材料】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杨绛老王)(1)相同点:_不同点:第段划线句_链接材料_(2)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_链接材料的表达效果_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12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13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的意思是_,表现了“我”的_的思想感情。14 . 选文描述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方式,表现了清国留学生_的丑恶灵魂。15 . 从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_。16 . 文段最后一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_。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用甚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刻露:鲜明地显露。本;根。上:皇上.刺史:即作者。17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秀丽)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名字)18 .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B野芳发而幽香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19 . 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事”“丰乐事”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D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20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1 . 用“/”为画横线句子断句,只能断2处。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放鹤。良久,逋必棹小舟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逋高逸倨傲,多所学,唯不能棋,常谓人曰:“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选自梦溪笔谈人事二)(二)李茇号岣嵝,武林人,住灵隐韬光山下。造山房数楹,尽驾回溪绝壑之上。溪声淙淙出阁下高厓插天古木蓊蔚人有幽致。山人居此,孑然一身。好诗,与天池徐渭友善。客至,则呼僮驾小肪,荡桨于西泠断桥之间,笑咏竟日。以山石自磥累生圹,死即埋之。所著有岣嵝山人诗集四卷。天启甲子,余与赵介臣、陈章侯、颜叙伯、卓珂月、余弟平子读书其中。主僧自超,园蔬山蔌,淡薄凄清。但恨名利之心未净,未免唐突山灵,至今犹有愧色。(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有删改)(注)林逋(9681028):字君复,钱塘人,卒谥和靖先生。生圹:指生前预造的坟墓。22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思(1)常畜两鹤(_)(2)延客坐(_) (3)笑咏竟日(_)23 .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溪 声 淙 淙 出 阁 下 高 厓 插 天 古 木 蓊 蔚 人 有 幽 致。24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但恨名利之心未净,未免唐突山灵,至今犹有愧色。(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25 . 林逋和李茇在志趣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四、情景默写26 . 课内诗文默写填空(1)论语之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 _。 (为政)(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学而)(3)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 _。(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一诗,回答问题。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长安”是现今西安城的旧称。傍:靠近、接近27 . 这首诗写了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_、_等词语可以看出。28 . 诗中运用联想(想像)手法的诗句是_,_。29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六、语言表达30 . 请你修改画线句的不妥之处(每句一处)。在这一日三秋的弹指一瞬间,我们从昨天还依偎在父母怀里撒娇变成了逐步学会独立自主的中学生了。告别天真无邪的童年,我蓦然发现,“中学生”三个字是那么的沉重,它让我觉得心里面沉甸甸的,也让我隐隐约约地感到考试的压力渐渐逼近了。不知不觉中我越来越感到,初中学习生活和小学学习生活并不是截然不同的:小学,我们大多是被动的学习,总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催促下成长;而初中生活呢?我们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要学会自主学习了,要慢慢摆脱老师的催促、家长的叮嘱了。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慢慢地长大了,如小鸟的羽毛日渐僵硬,小树的年轮又长了一圈。七、名著阅读31 .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1)下面分别是两部名著的插图和邮票,请先说出故事名称,然后用简洁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图一图二(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共有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请你用简洁语言概括。32 . 名著导读。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作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巨著;他对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等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学了选自本书的蝉.请你结合蝉一文的内容和你对蝉了解的知识,说出它的两个生活习性。八、综合性学习33 .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翠屏中学九年级四班的同学决定在这天举办一个“绿色先锋行”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1)请你为该班的主持人设计一段有文采的开场白。(不超过60字)(2)这是该班同学搜到的一幅图片,请你解说。(提示:从画面内容和寓意两方面解说)(3)今年世博会,中国“主题馆”的屋面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00吨。但这对于改善日益恶化的地球环境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符合 “低碳”理念的行为方式。请你就生活中某一不良行为方式写一句温馨提示语。(温馨提示语不超过15字)不良行为方式:温馨提示语:九、作文3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商人的儿子大学毕业了。一天,商人问儿子:“一斤芝麻多少钱?”“7元。”儿子答。“一斤黄糖呢?”“顶多3元。”“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值多少钱?”“正好10元呀。”“只有10元吗?”“7加3不是等于10吗?”“但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可以做成芝麻糖,这样,芝麻糖就可以卖到20元了。”商人告诉儿子,生活给你一斤芝麻,不只是一斤芝麻,生活给你一斤黄糖,也不只是一斤黄糖,它们的延伸值,就全靠你的智慧去创造了。是呀,我们要用好人生的加法,这对于人生的成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以“用好人生的加减法”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文章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二、现代文阅读1、2、三、对比阅读1、2、四、情景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语言表达1、七、名著阅读1、2、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