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868086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 .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B . 伯益建立夏朝C . 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 . 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2. (2分)巨大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A .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B .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C . 畜牧业发达D . 铁器开始使用3. (2分)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和赋税,最好的办法是( ) A . 多生产粮食布帛B . 经商发财获得奖赏C . 当兵打仗建立军功D . 开垦荒地获得奖赏4. (2分)下面文本框内的文字是某位学生编写的历史故事独白,据此判断,他是为哪一事件编写的独自( )A . 奴隶制B . 世袭制C . 分封制D . 禅让制5. (2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此话出自( )A . 论语B . 道德经C . 孙子兵法D . 春秋6. (2分)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故有“非儒即墨”之说。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 )A . 主张兼爱反对战争B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 . 提倡法治专制集权D .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7. (2分)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A . 齐国B . 晋国C . 宋国D . 吴国8. (2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曾经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你认为这里的“秦皇”的主要贡献应该是( )A . 击败匈奴,开辟丝绸之路B . 实现并巩固国家的统一C . 打败项羽,建立西汉政权D . 统一货币,巩固国家统治9. (2分)读下图,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属于秦朝巩固国家统一_的措施。( )A . 政治方面B . 经济方面C . 文化方面D . 思想方面10. (2分)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 )A . 以时代先后为顺序B . 以社会贡献为根据C . 以儒家标准为准绳D . 以个人善恶为标尺11. (2分)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 . 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 . 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 .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2. (2分)如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 A .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B .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C . 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D .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13. (2分)秦末年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导致这次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A . 秦朝实行暴政B . 各地民族矛盾的尖锐C . 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D . 徭役赋税的繁重14. (2分)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汉朝的几位统治者( ) 汉文帝 汉武帝 汉高祖 汉景帝 光武帝A . B . C . D . 15. (2分)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2项建议( )A . 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繁荣B . 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C . 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D .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16. (2分)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 . 王位世袭制B . 分封制C . 中央集权制D . 行省制17. (2分)阳新正式得名于下列哪一位人物有关( )A . 汉高祖刘邦B . 吴国孙权C . 隋文帝D . 唐高祖18. (2分)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胡人汉服图 汉人胡食图 A . 北方统一B . 民族融合C . 中外交流D . 文化昌盛19. (2分)以下是某历史小组同学为云冈石窟设计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 )A . 开凿于两汉,宣传的是佛教B . 开凿于东汉,宣传的是道教C . 开凿于北朝,宣传的是佛教D . 开凿于唐朝,宣传的是道教20. (2分)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 A .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 . 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D . 经济繁荣与科技进步21. (2分)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A . 法家的衰落B . 中央集权的强化C . 加强思想控制D . 注重儒家学说22. (2分)道教是产生与我国本土的宗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东汉后期形成B . 道教主张生死轮回C . 道教主张长生不老D . 道教主张天人和谐23. (2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大量田地被开垦 织锦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发展灌钢法的发明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出现了城市的繁荣A . B . C . D . 24. (2分)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某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是( )鲜卑姓汉姓拓跋元丘穆陵穆步六孤陆A . 管仲改革B . 商鞅变法C . 孝文帝改革D . 王安石变法25. (2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到江南地区主要原因是( )A . 北方长期战乱B . 北方人口太多C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 . 北方自然条件恶化二、 综合题 (共4题;共91分)26. (20分)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材料二:下图。(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3)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 (4)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5)著名的史书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根据这则记载及所学,“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7. (21分)请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请回答:(1)汉武帝刘彻即位的时候,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识读材料一图片,汉武帝选取哪一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谁提出的建议?(2)为了使这一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为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何种措施?(4)西汉开通丝绸之路后,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有何积极作用?28. (30分)中国四千年的历史,显示了举世无双的连续性,这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理解中国历史,就必须理解这两个人:孔夫子、秦始皇。孔夫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主调,秦始皇奠定了中国制度的基石。阎步克从“制度史观”看中国历史材料二:据林小标等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图1,图2分别是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注】恩泽侯指出于皇帝私恩而获封为侯爵者。材料三: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比例的现实,事实上形成了人口高度同质化的局面。有利于延续、塑造身份“认同”。秦汉以来形成的以中原为腹地的文明核心地带,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向心力已反复被证明。2019年9月南风窗杂志理解中国的“国家独特性”(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奠定中国文化主调的思想有哪些?为什么说“秦始皇奠定了中国制度的基石”? (2)据材料二,比较图1和图2反映出的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该变化与汉武帝执政的什么措施有关?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进入“以中原为腹地的文明核心地带”后进行“延续、塑造身份认同”的。 29.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请回答:(1)以上语录出自谁的观点?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他的教育思想和成就有哪些? (3)他的学说和思想后来被哪位帝王立为正统思想而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 (共4题;共91分)26-1、26-2、26-3、26-4、26-5、27-1、27-2、27-3、27-4、28-1、28-2、28-3、29-1、29-2、2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