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选考十校联盟2018年3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48721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选考十校联盟2018年3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选考十校联盟2018年3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选考十校联盟2018年3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ww.ks5u.com浙江省选考十校联盟2018年3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是A. 家庭污水 B. 微生物病原体C. 电厂的废热 D. 煤炭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答案】D【解析】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以下八大类: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质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故A、B、C正确,D错误。2. 木材和棉花的主要成分是A. 淀粉 B. 纤维素 C. 麦芽糖 D. 蔗糖【答案】B【解析】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淀粉、蛋白质、水份及矿质离子等;棉花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其余有糖类、含氮物、脂肪和灰分,故B正确。A、C、D错误。3.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蛋白质空间结构多样,血红蛋白像一个表面光滑的球B. 蛋白质需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进出细胞C. 鸟的羽毛和人的指甲主要是同一种蛋白质组成的D. 大部分的抗体是蛋白质【答案】C【解析】蛋白质空间结构多样,血红蛋白表面不光滑,A错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是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的,B错误。鸟的羽毛和人的指甲主要都是由角蛋白组成的,C正确。抗体都是蛋白质,D错误。点睛: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了功能也有多样性。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是需要消耗能量但不要载体蛋白的胞吞、胞吐。4. 面对一组动物的、植物的或真菌的细胞中内质网的电镜照片,即使是一位有经验的细胞学家也无法分辨出它们。这种真核生物间的统一性体现在A. 生物体水平 B. 细胞水平 C. 器官水平 D. 生物大分子水平【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观察到了内质网,内质网是在真核细胞中存在的细胞器,所以这体现的是细胞水平上的统一性,B正确。生物体水平是个体,A错误。内质网不是器官,C错误。生物大分子是蛋白质,核酸等,D错误。5. 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豆得豆的现象是遗传B. 兄弟姐妹之间长得很像的现象是遗传C. 花生水肥条件不同果实大小不一的现象是变异D.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答案】B【解析】种豆得豆体现的是遗传,A正确。兄弟姐妹之间长得很像但也有不同,体现的是遗传和变异,B错误。花生水肥条件不同果实大小不一的现象是变异,只是属于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点睛: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一般是环境因素引起的,但环境因素引起遗传物质变化后就是可遗传变异了。6.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其中一个经典实验,该实验说明A. DNA是遗传物质 B.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 噬菌体不含蛋白质 D. 噬菌体不含DNA【答案】A【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噬菌体的外壳含有蛋白质,C错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肯定含有DNA,D错误。7. 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A. 按序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 的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 DNA彻底氧化后,中能产生含氮废物的只有D. 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图形可知是磷酸,是含氮碱基,是脱氧核糖,构成DNA分子基本骨架的是脱氧核糖和磷酸,A错误。不是一个完整的核苷酸,B错误。DNA彻底氧化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有和,C错误。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D正确。点睛:在DNA分子结构中因为脱氧核糖上连接了两个磷酸,所以一定要区分是和哪个磷酸构成脱氧核苷酸的,此时要看这条链上游离的磷酸在上面还是下面,如果在下面那么就是和脱氧核糖连接的下面的磷酸构成脱氧核苷酸的。8.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产生的不同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B. 衰老细胞中的细胞核体积变小C. 凋亡细胞内酶的活性都减弱D. 癌细胞由于表面粘连蛋白减少,导致细胞膜流动性增大【答案】A【解析】细胞分化产生的不同体细胞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是相同的,A正确。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变大,B错误。凋亡细胞内大多数酶活性减弱,但有关凋亡的酶活性增强,C错误。癌细胞表面由于表面粘连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但细胞膜流动性不会增大,D错误。点睛: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和蛋白质会不完全相同,但遗传物质DNA都是相同的。在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大多数酶的活性会降低,但关于衰老和凋亡的酶活性却不好降低。9. 用洋葱鱗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可以用低倍镜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 黑藻叶片不能作为“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C. 该实验所使用的蔗糖溶液浓度为0.3g/mLD.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核【答案】B【解析】可以直接使用低倍镜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A正确。黑藻叶片含有大液泡,能作为“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B错误。在观察质壁分离时使用的蔗糖溶液浓度是0.3g/mL,C正确。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核,D正确。点睛:在高中教材中涉及到用显微镜观察的视野中,只有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后的复原可以只在低倍镜下,而其余的都要换到高倍镜下进行观察。10.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悬浮在叶绿体基质中的所有类囊体是连成一体的B. 叶绿素只能吸收蓝紫光和红光,不吸收其他光,所以呈绿色C. 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只存在于叶片中D. 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步骤是二氧化碳与RuBP结合【答案】A【解析】类囊体是连在一起且悬浮在叶绿体基质中的,A正确。叶绿素基本不吸收光能,所以呈现绿色,B错误。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在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但在幼嫩的茎中也含有,C错误。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步骤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D错误。11. 关于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 B. DNA复制时需要DNA酶参与C. 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中有相同的基因进行了表达 D. 生物界所有的遗传密码都是统一的【答案】C点睛:DNA酶是水解DNA的,而DNA复制时需要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聚合到已有片段上的DNA聚合酶。1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体内同化的能量B.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C. 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D.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答案】A.点睛: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但消费者的级别和营养级别相乘一个,如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13. 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黄猩猩果蝇研究“S”形增长,需饲养在瓶内并喂食酵母菌B. 逻辑斯谛增长的种群,到K值时一定会在K值上下波动C. 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的条件下,种群就会呈指数增长D. 在指数增长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是不变的【答案】A【解析】用黄猩猩果蝇研究“S”形增长,需饲养在瓶内并喂食酵母菌,即提供营养物质,空间有限,A正确。逻辑斯谛增长的种群,到K值时一般会在K值上下波动,但如果外界环境变化很大很可能会下降,B错误。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还需要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条件下才会呈指数增长,C错误。在一定指数增长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是不变的,但增长指数不同时,增长速率也会变的,D错误。点睛:比较“J”型和“S”型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模型形成条件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增长率不变越来越小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加有K值,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种群增长速率曲线14.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 HIV不会通过一般的身体接触或空气途径传播,也不能经昆虫传播B. HIV会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可感染体内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脑细胞和巨噬细胞C. HIV仅有的一条RNA会逆转录成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中D. 对已感染HIV的孕妇应用药物控制,实施剖腹产,并对其婴儿采用人工哺乳【答案】C【解析】HIV主要是依靠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而身体接触或空气一般不会传播,也不能经昆虫传播,A正确。HIV会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能感染体内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脑细胞和巨噬细胞,B正确。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侵染人体后会逆转录成DNA并整合到人体基因组的DNA中,但其还有逆转录酶,C错误。对已感染HIV的孕妇应用药物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应实施剖腹产,并对其婴儿采用人工哺乳以阻断母婴传播,D正确。15.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A. 植物细胞分裂进入前期时,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出现B. 植物细胞在分裂中期,各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C. 动物细胞在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被纺锤丝拉向两极D. 动物细胞在分裂末期,在两个新细胞间会出现许多囊泡【答案】D【解析】植物细胞分裂前期,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体,A正确。在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一个整齐的平面上,B正确。动物细胞在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被纺锤丝拉向两极,所以才能均等平分,C正确。动物细胞在分裂末期,细胞膜会向内凹陷,将细胞臆裂成两个细胞,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两个新细胞间会出现许多囊泡,是高尔基体形成细胞壁的过程,D错误。点睛: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的不同点是在前期和末期,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是通过从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是从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在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臆裂均分细胞质,植物细胞是从中间出现细胞板而使细胞质均分。16. 下图示基因型为aaBbCc的某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据此可确认该细胞A. 是第一极体B. 发生过交叉互换C. 将形成abc和aBC两种类型的雌配子D. 已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答案】D【解析】该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细胞中,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可以是第一极体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在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可能是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基因突变,B错误。如果该细胞能形成配子的可能是abc、aBC、aBc或abC,C错误。因为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所以已经完成了减数第一次分裂,D正确。点睛: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是通过复制而来,本应是完全相同的,但出现了等位基因情况时,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交叉互换,如果原本该对基因的基因型是纯合子,那么一定是基因突变。17. 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经地理隔离B.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C. 杂交育种一定需要较长时间D. 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基因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答案】D【解析】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但如果是配子发育而来的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也是单倍体,B错误。杂交育种时如果选用的是隐性性状,需要的时间也不长,C错误。由题意可知XbY占3.5%,XBXb占5%,其余都是正常的,色盲基因频率为(3.5+5)(50+100)100%=5.67%,D正确。点睛:有些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判断个体是几倍体生物首先要看发育起点,如果是受精卵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如果是配子发育而来,不管含有几个染色体都是单倍体。18. 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由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来探究生长素的成分和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达尔文父子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B. 波森詹森的实验选择明胶和云母的原因是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C. 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D. 植物细胞能利用色氨酸在核糖体上合成生长素【答案】B【解析】达尔文父子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影响从苗尖端传递到下面,A错误。波森詹森的实验选择明胶和云母的原因是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B正确。温特的实验不需要在单侧光下进行,C错误。植物细胞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但不是在核糖体上,D错误。点睛: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经过代谢合成的,不是蛋白质,所以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19.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产热和散热均比在炎热环境中快B. 人体在安静时,只能由内脏组织代谢来释放热量C. 物理散热过程都发生在体表,所以皮肤是唯一的散热器官D. 在寒冷的刺激下,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反应【答案】A【解析】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产热和散热均比在炎热环境中要快,要多,A正确。人体安静时,主要是肝脏等代谢产热,但肌肉组织也会产热,B错误。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主要是通过血管和皮肤散热的,C错误。寒冷的刺激下,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会收缩,D错误。20.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 蔗糖酶的活性大小可用该酶在lmin内使多少克蔗糖水解表示C. 酶促反应都有一个最适温度D. 酶催化的反应需要在水溶液中进行,所以酶均分布在细胞溶胶中【答案】C【解析】酶的专一性是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A错误。蔗糖酶的活性大小可以用1g蔗糖酶在1min内使多少蔗糖水解表示,B错误。酶促反应每种酶的最适温度不同,但都有一个最适温度,C正确。酶催化的反应需要有一定的体系中进行,但酶可以分布在消化道中,D错误。21. 下列关于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产生反应的过程均属于第二道防线B. 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含有的白细胞均为死细胞C. 炎症反应时局部体温升高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 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属于物理屏障【答案】C【解析】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产生反应的过程有属于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免疫,但抗体对抗病原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A错误。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中含有的白细胞大多数是死亡的白细胞,但还有极少数有吞噬能力,B错误。验证反应时局部体温升高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C正确。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属于化学屏障,D错误。22.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B. 均匀分布的种群种内竞争激烈C. 存活曲线为凸形的种群最适应环境 D. 同一物种的种群性别比例不会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A错误。均匀分布的种群种内竞争激烈,B正确。存活曲线以环境条件和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为转移,不能说凸形的种群最适应环境,C错误。同一物种的种群性别比例也会发生发生改变,如使用性引诱剂后性别比例改变,D错误。23. 图甲表示某反应过程,图乙表示不同条件下图甲有关物质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物质a可以表示蔗糖,c表示葡萄糖B. 图乙中曲线表示的是物质a随时间的变化C. 若图乙中曲线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酶活性大小为:D. 若图乙中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温度大小为:【答案】B【解析】图甲中物质a不能表示蔗糖,蔗糖水解后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而该图中a可以表示麦芽糖,c表示葡萄糖,A错误。图乙中曲线表示的是物质a随时间的变化,B正确。若图乙中曲线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酶浓度大小应是,C错误。若图乙中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温度大小无法确定,D错误。点睛:影响酶反应速率的因素中温度和pH都是在最适温度或pH前会随着温度升高或pH增大而增大,超过之后反应速率下降,所以根据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温度高低或pH高低。24. 伞藻属是海生的单细胞藻类,可分为“帽”“柄”“足”3部分,下图是伞藻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两种伞藻的“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 伞藻中的核是细胞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和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C. 由实验可知,新长出的“帽”的形状只与“足”的种类有关D. 由实验可知,行使遗传物质功能的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答案】C【解析】两种伞帽的不同是因为基因不同,A错误。伞藻中的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但不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B错误。由实验可知,新长出的“帽”的形状只与“足”的种类有关,C正确。由实验可知,行使遗传功能的物质存在于“足”中,但不能得出是染色体,D错误。25. 某种鱼的鱗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鱗、野生型鱗、无鳞和散鱗,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鱗鱼和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鱗的鱼占50%,单列鱗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鱗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 自然种群中,单列鳞有4种基因型C. 亲本基因型组合是aaBb和AAbbD. F1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aBb【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在子二代中出现了6:3:2:1,因为有致死情况的出现,仍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自然种群中,因为BB致死,所以没有4种基因型,只有2种基因型,B错误。亲本中的无鳞鱼应是aaBb,野生型鳞应是AAbb,C正确。F1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abb,D错误。点睛:对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异常情况要在9:3:3:1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原本的9代表双显性,3代表的是一显一隐和一隐一显的性状,而1代表的是双隐性,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致死的基因型。26. 下图表示某豆科植物叶肉细胞中三磷酸甘油酸的相对含量在夏季某天24h内(有一段时间乌云遮蔽)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区间是BG段所对应的时间B. 与F点相比,G点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较低C. 乌云消失的时间可能是曲线上D点对应的时刻D. 该植物在24小时内有机物含量一定增加【答案】C【解析】三磷酸甘油酸可以被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还原,当其含量下降时,说明进行着光合作用,由图可知进行光合作用的区间是B-I所对应的时间,A错误。与F点相比,G点叶绿体中三磷酸甘油酸的含量低,此时二氧化碳和RuBP形成的三磷酸甘油酸可能不变,也可能是减少的,所以RuBP的含量是高的,B错误。D点时三磷酸甘油酸含量重新有所下降,可能是因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充足,所以可能是乌云消失的时间,C正确。该植物在24小时内三磷酸甘油酸的含量没有改变,应没有有机物的积累,D错误。点睛:光合作用中三磷酸甘油酸是由二氧化碳和RuBP形成的,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作用下可以被还原成糖类和RuBP,根据图形分析即可。一定要注意图形的起点、拐点和终点。27. 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c段和段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减小B. 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增大C点将上升C. 静息电位是指图乙AB之间膜内的电位差D. 机体内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向的【答案】D【解析】ac段段Na+通道开放,但是K+通道开放,A错误。K+浓度影响的是静息电位,对动作电位c点没有影响,B错误。静息电位是膜内外的电位差,C错误。机体内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所以机体内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向的,D正确。28. 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患者,系谱图如下。若-3无乙病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Aa基因型频率为10-4。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 -2和-4基因型一定相同C. 若-5与-6结婚,生一个同时患甲、乙两病男孩的概率为1/128D. 若-7与-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该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60000【答案】C【解析】分析系谱图I-1和I-2没有甲病,但其女儿有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3无乙病致病基因,I-4也没有乙病,其儿子有乙病,说明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I-2因为其儿子有乙病,女儿有甲病,所以一定是甲病和乙病的携带者;I-4儿子既有甲病也有乙病,所以她也是甲病和乙病的携带者,B正确。II-5有1/3AAXBY,2/3AaXBY,II-6有1/3AA,2/3Aa,1/2XBXB和1/2XBXb,他们结婚,后代中患甲病的概率是2/32/31/4=1/9,后代患乙病的概率是1/21/4=1/8,所以生一个同时患甲乙两病的男孩的概率是1/91/81/2=1/144,C错误。II-7和II-8都没有病,但II-7有1/3AA,2/3Aa,而正常人群中Aa基因型频率为10-4,所以II-8是Aa的概率为10-4,所以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2/31/100001/4=1/60000,D正确。点睛:对于系谱图首先要判断遗传病的方式,即序号图谱遗传方式判断依据常隐父母无病,女儿有病,一定是常隐常显父母有病,女儿无病,一定是常显常隐或X隐父母无病,儿子有病,一定是隐性常显或X显父母有病,儿子无病,一定是显性最可能是X显(也可能是常隐、常显、X隐)父亲有病,女儿全有病,最可能是X显非X隐(可能是常隐、常显、X显)母亲有病,儿子无病,非X隐最可能在Y上(也可能是常显、常隐、X隐)父亲有病,儿子全有病,最可能在Y上然后写出个体相应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计算。二、非选择题29. 杭州湾湿地是人为将湿地滩涂沙洲和5000亩围垦地建成的典型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南亚最大的咸水海滩湿地之一。在综合整治之前,工业园区密布,入海排污口数量多,有毒有害污染物集中排放,造成局部海域水质恶化。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是_演替。(2)植食动物固定的能量是_J/(cm2a)。植食动物固定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能量去路之外,还有_等去路。(3)排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污染物不多时,不会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4)该生态系统以_食物链为主。在春季,随着植被越来越茂盛,昆虫也随之增加,昆虫总体上会呈现_增长。【答案】 (1). 次生 (2). 1.96x105 (3). 呼吸消耗(和未被利用) (4). 自我调节(或负反馈调节) (5). 腐食 (6). 逻辑斯谛【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增长曲线、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因为有一定的繁殖体,所以其上的群落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2)由图可知植食动物固定的能量是(3.27-1.31)105=1.96105。植食动物固定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的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去路之外,还有呼吸消耗的能量和未利用的能量。(3)排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污染物不多时,不会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4)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该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的能量是通过枯枝、落叶流向分解者的,所以是以腐食食物链为主的。在春季,随着植被越来越茂盛,昆虫也随之增加,但因为食物、空间等的限制,昆虫总体上会呈现逻辑斯谛增长。点睛:被植食性动物摄入的能量分为被其同化的能量和粪便中未同化的能量,而同化的能量分为呼吸散失的能量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能量,后者又可以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用。30.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蓝细菌光合作用的影响,用40W的白色、红色和黄色灯管做光源,设置不同C02浓度,处理蓝细菌。培养一段时间,测定蓝细菌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a点的光合速率大于c点,原因是_。c点的光合速率大于b点,原因是_。(2)蓝细菌的光反应的场所是_。当光照强度较弱时,水裂解产生的02主要用于_。(3)为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蓝细菌的叶绿素a含量是否发生改变,提出实验思路如下:分别取_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蓝细菌进行相关实验。在测定蓝细菌的叶绿素a含量时,首先要对蓝细菌细胞内的光合色素进行_,再进行定量测定。【答案】 (1). 光质(或光波长)和C02浓度 (2). 蓝细菌的光合色素吸收红光多于黄光 (3). c点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b点,光合作用的原料较为充足 (4). 合膜(或质膜) (5). 细胞呼吸(或需氧呼吸) (6). 白光 (7). 提取和分离【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图形的分析和应用能力。(1)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横坐标二氧化碳浓度和光质的不同。由图可知a点和c点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但它们的光合速率却不同。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a点的光合速率大于c点,原因是蓝细菌的光合色素吸收红光多于黄光。而c点的二氧化碳弄的大于b点,所以c点的光合速率大于b点,原因是c点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b点,光合作用的原料较为充足。(2)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没有叶绿体,所以其进行光合作用是在质膜上。当光照强度较弱时,水裂解产生的02主要用于自身的细胞呼吸,基本不向外释放。(3)为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蓝细菌的叶绿素a含量是否发生改变,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循单一变量。所以实验思路如下:分别取自然光即白光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蓝细菌进行相关实验。在测定蓝细菌的叶绿素a含量时,首先要对蓝细菌细胞内的光合色素进行提取和分离,然后再进行含量测定。31. 某动物的体色有灰身和黑身、体毛有长毛和短毛,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用一对表现型都为灰身长毛的雌雄个体,进行多次杂交实验,得到的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灰身长毛灰身短毛黑身长毛黑身短毛雄性3/153/151/151/15雌性6/1501/150(1)控制灰身和黑身的A、a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控制长毛和短毛的等位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2)已知该动物某一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活,根据表中的数据推测,该基因型为_。(3)让F1灰身长毛雄性个体与黑身长毛雌性个体自由交配,则F2中黑身长毛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4)若不能发育成活的个体为纯合致死,为验证上述结论,可以让F1中黑身长毛雌性个体与基因型为_雄性个体进行测交,用遗传图解表示该验证过程。【答案】 (1). 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或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2). aaXBXB或aaXBXb (3). 1/11或1/6 (4). aaXbY (5).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图解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1)基因之间的不同,根本区别是因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由表格中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析可知,雌性中没有短毛,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和性别有关,位于X染色体上。(2)已知该动物某一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活,根据表中的数据推测,应该是发生在雌性动物的黑身长毛的性状中,所以该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3)让F1灰身长毛雄性个体(有1/3AAXBY和2/3AaXBY)与黑身长毛雌性aaXBXB或aaXBXb个体自由交配,则F2中黑身长毛雌性个aaXBXB或aaXBXb体所占的比例为2/31/21/2=1/6(此时没有致死情况发生)或(2-1)/(12-1)=1/11(此时有致死情况存在,所以分子和分母各减去1)。(4)要进行测交进行验证,应该和隐性纯合子,所以应该选择F1中黑身长毛雌性个体与基因型为aaXbY雄性个体进行测交,遗传图解要写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要写配子及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即点睛: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可以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在雌雄中表现型比例为1:1,说明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体上;如果在雌雄中表现型比例不是1:1,说明和性染色体有关,如果该性状雌雄中都有,说明位于X染色体上。32. 回答(一)(二)两小题。(一)回答与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有关的问题:(1)微生物在试管中培养时通常加棉塞,周围没有皱褶和缝隙,容易拔出,但用手提着棉塞时,试管又不能落下。棉塞的作用有两个:一是_;二是保证通气良好。制作棉塞所用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原因是_。(2)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有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板法、平板_计数法、_法等。制作生长曲线时,以_作纵坐标,_作横坐标。(3)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一般要将pH调至_,以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二)回答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有关的问题:(1)1989年投入工业化生产的我国第一个基因重组新药是-干扰素,要获得-干扰素,先要制备白细胞,经病毒诱导,分离出_,在_酶的催化下合成DNA,再经PCR克隆-干扰素基因,将-干扰素基因与_连接,构建表达载体,转化腐生型假单胞杆菌,筛选高表达、稳定遗传的工程菌。(2)胚胎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细胞,具有_和_。在培养胚胎干细胞时,首先要在培养皿底部制备一层细胞,称为_。(3)胚胎干细胞核移植是指把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经过胚激活、_、胚胎移植后直接由受体完成克隆动物的技术。【答案】 (1). 防止杂菌污染 (2). 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引起污染 (3). 菌落 (4). 比浊法 (5). 菌数的对数 (6). 生长时间 (7). 中性偏碱 (8). (相应的)mRNA (9). 逆转录 (10). 质粒(或基因的载体) (11). 发育全能性 (12). 二倍体核型 (13). 饲养层 (14). 胚胎培养【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一)(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棉塞既可以防止杂菌的污染,又可以保证通气良好。因为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引起污染,所以制作棉塞所用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2)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有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板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比浊法等。制作生长曲线时,应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生长时间为横坐标。(3)培养一般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偏碱。(二)(1)分析题意目的基因的获取应是通过逆转录而获得DNA的过程,所以应先分离出相应的mRNA,然后再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DNA,然后再利用PCR进行大量扩增目的基因。再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常用的是质粒)进行连接,构建出基因表达载体后导入到受体细胞中。(2)胚胎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和二倍体核型。在培养胚胎干细胞时,首先要在培养皿底部制备一层细胞,称为饲养层细胞,此时干细胞可以维持只分裂而不分化的状态。(3)胚胎干细胞核移植是指把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经过胚激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后直接由受体完成克隆动物的技术。33. 肥胖已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3T3-L1前脂肪细胞是小鼠胚胎来源、具有纤维母细胞形态的细胞株,在胰岛素(INS)、地塞米松(DEX)和3-异丁基-1-甲基-黄嗓呤(IBMX)的共同刺激下,具有100%分化成成熟脂肪细胞的能力,是目前国际上体外研究肥胖及脂代谢常用的细胞模型。为研究发酵大麦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将一定数目的植物乳杆菌接种到经过处理的粉碎过筛大麦和水的混合液中,制备发酵大麦提取物(LFBE)。除不接种植物乳杆菌外,其余操作方法相同,制备未发酵大麦提取物(RBE)。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格中+表示加入了该物质,-表示未加入) 组别处理方法模型组空白组对照组(提取物浓度ug/mL)实验组(提取物浓度ug/mL)1002004001002004003T3-L1前脂肪细胞+培养液+1 ;+-2 ;-+-3 ;-+(1)表格处理方法1、2、3的变量分别是_、_、_。(2)实验结果:经RBE处理3TL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与模型组相比,中低浓度的RBE均未显著减少细胞分化率,400ug/mLRBE处理组细胞分化率为模型组的90%。与模型组细胞相比,经LFBE处理3TL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低、中和高三个浓度的LFBE均能显著减少细胞分化率。与RBE相比,LFBE明显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且随浓度增加,抑制能力加强,其中400ug/mLLFBE组细胞分化率只占模型组的40%,仅比空白组多14%。请用柱状图表示出所得实验结果。_(3)要观察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成熟脂肪细胞的程度,可用_染色,典型的成熟脂肪细胞的形态表现为细胞进一步增大,呈圆形,胞内布满_色脂滴,密集于核周,形成“指环样”结构。(4)多种激素和生长因子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的研究显示,这些激素或生长因子在作用于脂肪细胞膜表面的_后,经不同信号通路的信号传递,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修饰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活性,进而实现对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答案】 (1). INS、DEX、IBMX (2). RBE (3). LFBE (4). (5). 苏丹 (6). 橙黄色 (7). 特异性受体【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脂肪的鉴定,激素作用特点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作图和应用能力。(1)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由题意可知3T3-L1前脂肪细胞在胰岛素(INS)、地塞米松(DEX)和3-异丁基-1-甲基-黄嗓呤(IBMX)的共同刺激下,具有100%分化成成熟脂肪细胞的能力。而该实验研究的是发酵大麦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所以实验表格中处理方法1应标准模型应是INS、DEX、IBMX三者都有,2组应是对照组即未发酵大麦提取物RBE,3应是实验组RBE。(2)根据实验结果作图即可,以细胞分化率为纵坐标,以不同浓度的RBEH和LFBE为横坐标,1组作为标准模型即分化率为100%为标准对照,因为400ug/mLLFBE组细胞分化率只占模型组的40%,通过计算空白对照组应占40%-14%=26%;图中要表示出400ug/mLLFBE组细胞分化率只占模型组的40%,因为随着LFBE浓度增加,抑制能力加强,所以低浓度的LFBE细胞分裂率比该浓度的要高即可。(3)脂肪可以用苏丹进行染色,会出现橙黄色的现象。(4)激素和生长因子需要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只有作用于脂肪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后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