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新版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47525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陕西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新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结束南北朝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A . 西晋统一全国B . 北魏建立起强大的政权C . 隋军南下灭掉陈D . 大运河的开通2. (2分)下列朝代与隋朝的统治相类似的是( )A . 秦朝B . 东汉C . 西晋D . 东晋3. (2分)以下是我国封建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B . 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C . 三国两晋南北朝战国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D . 秦汉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4. (2分)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A . 589年B . 605年C . 581年D . 611年5. (2分)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 . 秦汉时期B . 隋唐时期C . 宋元时期D . 明清时期6. (2分)“这种权力的三分以及高官们在各自机构内分享领导权的做法,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费正清的这段话主要评价的是( )A . 世袭制B . 郡县制C . 科举制D . 三省六部制7. (2分)科举制度是一种( ) A .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B . 监督官吏的制度C . 通过考试考核官吏的制度D . 发展教育事业8. (2分)把握阶段历史特征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方法。与“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阶段特征相符合的历史时期是( ) A . 秦汉时期B . 南北朝时期C . 隋唐时期D . 宋元时期9. (2分)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A . 重视教育B . 倡导节俭C . 轻徭薄赋D . 虚心纳谏10. (2分)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A . 贞观之治B . 开元盛世C . 安史之乱D . 藩镇割据11. (2分)如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反映的是唐朝皇帝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场景。下列事件与之直接有关的是( )A . 昭君出塞B . 文成公主入藏C . 丝绸之路D . 张骞出使西域12. (2分)2013年4月21日,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首演誓师大会在拉萨举行,该实景剧主要讲述了文成公主克服艰难险阻入藏联姻,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故事。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是( )A . 松赞干布B . 尺带珠丹C . 呼韩邪D . 铁木真13. (2分)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内,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A . 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B . 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C . 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D . 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14. (2分)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下列各项与之无关的是( )A . 贞观之治B . 文成公主入藏C . 设西域都护D . 重用谏臣魏征15. (2分)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反应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人是( )A . 李白B . 杜甫C . 白居易D . 王安石16. (2分)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都是唐朝僧人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 . B . C . D . 17. (2分)唐玄宗统治前期,“公私仓廪俱丰实”;唐玄宗统治后期,“国破山河在”。导致这一变化的事件是( ) A . 隋末农民大起义B . 玄武门之变C . 安史之乱D . 黄巢起义18. (2分)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最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下列哪句话( )A . 文明初露曙光B . 分裂奔向统一C .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D . 繁荣与开放19. (2分)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三幅图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 封建制度的完善B . 生活习惯的变化C . 社会文明的进步D . 君主专制的强化20. (2分)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 .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 .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21. (2分)“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A . 对日本的影响B . 对新罗的影响C . 对天竺的影响D . 对波斯的影响22. (2分)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A . 艺术的繁荣状况B . 农业的发展状况C . 手工业的发展状况D . 开放的社会局面23. (2分)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 . 渴望收复幽蓟地区B . 崇武抑文C . 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 . 重文轻武24. (2分)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 A .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 .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 . 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D .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5. (2分)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历史上也有很多促进农业发展的做法,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是( )编写农桑辑要 实行轻徭薄赋 实行余粮收集制 实行粮食税A . B . C . D . 二、 非选择题 (共3题;共75分)26. (25分)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C”。(1)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2)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3)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的代表。(4)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5)唐代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27.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心渡日本弘扬佛法,历经磨难,终于到达日本,他除了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他死后安葬在日本,至今在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材料2:玄奘是唐朝高僧,又称三藏法师,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前往佛教圣地天竺。他是第一个系统的把天竺佛教、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介绍到中国的人,。他还把中国老子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1)玄奘向中国介绍天竺情况是记录在那部书里?(2)阅读以上两段材料提炼一个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8. (40分)自古以来,团结统一的“大一统”情怀便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材料二:(乾隆)三十五年,舍棱诱渥巴锡所部之土尔扈特、和硕特、辉特、杜尔伯特等人众於十月越俄罗斯之境之坑格图喇纳卡伦而南,俄罗斯遣兵追之不及。渥巴锡既入国境无水草,人皆取马牛之血而饮,瘟疫大作三十六年九月,渥巴锡等入觐热河。(乾隆)封建渥巴锡为卓里克图汗(意为英武勇敢的汗)清史稿(1)写出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重大举措2例。(2)写出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重大举措2例。(3)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和民族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和民族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5)“2000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但总能重新走向统一、安定”。试举一例说明。(6)“2000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但总能重新走向统一、安定”。试举一例说明。(7)材料二所述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精神?(8)材料二所述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精神?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非选择题 (共3题;共75分)26-1、26-2、26-3、26-4、26-5、27-1、27-2、28-1、28-2、28-3、28-4、28-5、28-6、28-7、2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